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过程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1-02-26 07:00:59

⑴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起源是源于什么时候

普洱茶来历史非常悠久,早源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⑵ 邹记普洱的普洱茶的发展史

据云南地质史研究:大约在1.8亿年前,中生代侏罗纪云南就已是露出海面的陆地,滨临暖海,地貌起伏不大,当时还处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尚未出现。到1亿年前的中生代后期至7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许多被子植物开始在这里发生、滋长、演化,出现了花果,许多山茶科近缘植物也都在这里繁生,为茶树物种的孕育形成创造了条件。
茶树在3~7千万年前诞生于云南三江地带,随喜马拉雅山运动的进程,生态环境变化,而进行传播,和多样化过程。1千万年前出现开远古猿,170万年前出现元谋猿人,30万年前出现新人,1.5~2万年前进入神农时期,在神农时期以前的宾川羊树村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茶果,那时,也可能是人茶相遇相识的早期。神农时期是采集农业时期,后期是农耕时代的开始,帮崴古茶树证明,云南的古人是茶树的驯化人和最早的栽培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云南的古人,正是这个神农。
东晋.常琚《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着乎《尚书》……其地东至鱼腹,西至帛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伐纣王,八国之中就有濮、矛、均为云南民族,元江就是濮水,是云南人的先民濮族的中心区,矛族居住于今日之云南牟定,经历史考证,濮人是云南最早的种茶民族。献给周武王的茶,很有可能是云南茶。《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平夷县,郡治 津,安乐水,山出茶蜜(平夷为今之富源县)。
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中国秦始皇规定,嫔妃的头饰物后加子,后来女儿,名家学者,人造物、自然物的单体,都加子,茶子是指人造的园形或块状茶叶,南中的茶与大宛国的花红,山东柿子,河北板栗,三峡红桔,印度冰糖等中外名产列在一起,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
三国魏.吴普《本草.菜部》记载“苦菜,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三月三日采干。”益州是汉代云南昆明一带的地方,说明在汉代,云南是茶的主要产地。云南茶叶的商业栽培,据种种传说和推测,应是汉末孔明定南中之后,茶农尊孔明为茶祖,都说茶是孔明教种的。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即进入了滇南,到了勐海南糯山(也有传说是到了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孔明义手杖插于山上,遂变为茶树,长出叶子,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以后南糯山(攸乐山)就叫孔明山。
唐.樊卓《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是云南产茶见诸于史籍的最可靠的早期记载。银生城为现今云南西南部景洪、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地区。
宋代,普洱茶已成为全国名茶。南宋.李石《续传物志》亦有“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叙述。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说:“‘金齿百夷(傣族)’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茶叶成为最重要的商品。
明.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之成团。”这是“普茶”一名首次见诸文字。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推断,“普洱古属银生城,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茶马互市,有云南茶参加。从唐开始,直到明清。
云南茶叶到了清代达到了第一个鼎盛时期,阮福《普洱茶记》赞叹“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普洱茶成为皇室贵族的新宠,收藏品饮普洱茶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产而资利赖者也,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利,可谓大钱粮矣,从而成为云南的一大经济支柱,产量达8万担。雍正7年(1729),在攸乐山设同知,统兵500,征收茶税,乾隆元年,改设思茅同知,普洱茶运销全国,清政府把普洱茶列为贡茶,年贡6.6万斤,由思茅厅采办。贡茶分为八个品种,指定上贡曼松茶。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藏商来思普贩茶,印度、缅甸、锡兰、柬埔寨、安南外商往来茶区盛极一时。顺治18年,藏胞派邓几墨勒根赉方物求于北胜(永胜)州,互市茶马,10月开市,每年贸易茶5万担,普洱茶成了内地与藏胞友好交流的重要媒体,并成为藏胞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
鸦片战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1938年降为3万担。
清末,顺宁府太守琦嶙在凤山倡导种茶,民国初年景谷乡绅纪襄延在景谷倡导种茶,云南产茶地区有很大扩展,昆明、滇东北,茶叶均有发展,193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19.6万担,创旧中国历史最高纪录,出口9224公担。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及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 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⑶ 普洱茶的历史来源

1、历史来源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

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2、普洱茶主要产地: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

3、普洱茶流行原因: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3)普洱茶的历史发展过程扩展阅读

普洱茶原料等级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

普洱的等级划分,只有在鲜叶时有明确的用芽叶的含量来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级划分时,用芽叶的含量这个维度已经不能成为严谨的分级标准了。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叶、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叶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叶、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叶、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⑷ 普洱茶的文化历史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4)普洱茶的历史发展过程扩展阅读:

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⑸ 普洱茶历史的划分的三个时期

行业内人士把普洱茶近百年历史大致分为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茶三个时期。
1、号级茶——是指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创立的“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止期间的私人茶庄制茶的产品。
主要茶品有:百年同庆号(有马龙、双狮)、贡品同庆号、福元昌号(有紫票、红票、蓝票)、宋骋号(有红票、蓝票)、孙羲顺、贡品同兴号(有厚纸、薄纸)、宋骋敬昌号、敬昌号、江城号、同昌号黄文兴、同昌黄记(有红票、蓝票)、杨骋号、普庆号、车顺号、鼎兴号(有红票、蓝票)、易武兴顺祥号、易武永茂昌、福禄贡、思普贡茗、群记圆茶、猛景号、新兴号、云南河内号等等。
2、印级茶——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67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以中茶公司成立为起点标志,从私人茶庄为主导转变成以国家政府工厂为主导生产茶叶,是一个重大转变,生产的规模和方式、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特点等都有与号级茶的时代不同,至1967年中茶牌圆茶改为七子饼茶后才有标志着印级茶时代的结束。主要茶品有红印圆茶、绿印圆茶、无纸红印、无纸绿印、大字绿印圆茶、小字绿印圆茶、黄印圆茶、圆茶铁饼等,按资料介绍印级茶大多数茶品都是勐海茶厂制造的。
3、七子饼茶——二十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为开始,至本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而告一段落。主要茶品有昆明简体字七子饼茶、下关中茶牌简体字七子饼,上两款是早期与印级茶交错生产的,使用的是中茶牌商标。上世纪80年代有:下关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8653铁饼)、黄印七子饼(认真配方黄印)、大蓝印七子饼、水蓝印七子饼、7542-73青饼、8582青饼、红带七子饼、7532雪印青饼、80年代7542和7582的厚纸和薄纸青饼、88青饼等等。90年代后除了昆明、勐海、下关生产的传统常规茶外,印刷包装还有红大益、紫大益牌子的七子饼。另外,还有后建的大渡岗、黎明等大型茶厂出品和茶商到各大厂订造的七子饼茶。

⑹ 普洱茶饼的形成历史由来是什么

在古代,人们为了茶叶更好地运输,就想出了把茶叶压成茶饼的方法,压成茶饼后的茶叶,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而且还不占地方,并且还可以储存很久。不像运送散茶是那么容易让茶叶更容易发霉,而且运输散茶的成本非常高,压成茶饼后的茶叶,用马匹可以驮的多一点,并且不用担心茶叶被压碎。

普洱茶虽然很好喝,但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也要注意鉴别普洱茶的品质,以免买到一些品质特别差的普洱茶,那样的普洱茶口感并不好。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整个茶饼是否紧实,颜色是否特别的鲜亮,看着很有光泽,品质特别差的普洱茶,茶饼都是松垮垮的,颜色也非常的差,根本没有光泽,有的还甚至有点发霉,二者在口感上也有区别,品质好的普洱茶口感醇厚,品质差的普洱茶味道发苦。

⑺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云南,有“爷爷的茶,孙子卖”的俗语。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普洱熟茶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减肥茶”“美容茶”之声誉。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水份含量。茶多酚还可以使皮肤增白,消除皮肤色斑。 普洱产地 普洱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西双版纳、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1800多年的“茶树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历史渊源 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茶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 江莱茶道从普洱过江城,进入越南莱州,然后再转运到西藏和欧洲等地。 旱季茶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而后到孟连出缅甸。 勐腊茶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老挝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栋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缅甸景栋。 现在,云南省内还保留着很多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譬如著名的丽江古城七一街,临沧的鲁史镇、 宁洱县境内的孔雀坪等。 茶马古道使普洱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银子(或金子)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还有遗存,我们现在喝起来口感气韵非常好,但因价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现代寂寥】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云南整个茶业萧条;但解放后很长时期,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近年高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南洋港台传至广东,回及云南,再迅速影响全国,于是乎,跟风投机者甚众,假冒伪劣品时出;鱼龙混杂,乱云飞度;三五年间,暴热暴寒。值得庆幸的是,此期间传统的普洱茶传统工艺得到恢复,人们对普洱茶价值的认知、品质的的认知正在趋于理性。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上述有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茶;二是阳光干燥方式;三是经过后发酵加工。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呈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概念区分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加工步骤: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制作 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淳化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加工步骤: 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编辑本段普洱分类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方法人为发酵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依外型分类 满清帝王七子饼茶 贡级野生乔木古树茶 生饼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就是老的计量单位:七两,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编辑本段等级区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加工工艺 普洱茶 传统制作工艺:采茶、杀青(生晒、锅炒)、揉捻(手工揉团)、晒干、筛选分类、蒸压制型、最终干燥(晒干、阴干)。 现代制作工艺(人工熟化):采茶、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晾干、筛选分类、蒸压制型、最终干燥(烘干)。 普洱熟茶才具药理作用,生茶没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应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为准则。懂制茶、懂陈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陈化是要避免三个制程高温:杀青、毛茶干燥、紧压茶干燥。以下就谈谈生普制作工艺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好生普 = 炒锅适度杀青 + 毛茶自然太阳晒干 + 成品室内自然通风阴干 坏生普 = 滚筒杀青 + 烘青机毛茶干燥 + 烘房高温成品干燥 滇青与滇绿: 云南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也就是滇青,与云南烘青绿茶最主要的制程差异是在杀青温度与干燥方式为日晒或烘干,也就是温度与时间掌控。当然,滇青特殊的“太阳味”是无可取代的特色。 1,杀青:传统“滇青”普洱茶制作过程是茶叶从云南大叶种茶树上采摘下来,先经过短暂的风干或日光萎凋,然后进行炒制杀青。现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锅温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钟左右。杀青之后叶片颜色由鲜绿转成深绿或墨绿。现代“滇绿”普洱茶制作过程,是将鲜叶放入滚筒或锅炒进行杀青。 2,揉捻:传统工艺是通过手工揉捻,现代是通过机械揉捻,传统揉捻出来的普洱茶汤纯净,机械揉捻导致颗粒粗大,茶汤往往显得浑浊。 3,干燥:传统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点左右完成采摘、杀青、揉捻等工序,到10点开始把毛料均摊在竹席上晾晒到下午4点左右,在此期间还要翻动一两次。滇绿的干燥通常使用烘干机,温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压制型:通过蒸压机械使茶料紧压成饼型、沱型、砖型等。 5,最终干燥:滇青蒸压后自然阴干2-3天,或者正反日晒2小时后再阴干1天,自然存放一个月出厂。滇绿蒸压后进烘干房,通过45度热风烘干后立即出厂。

记得采纳啊

⑻ 简述一下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首先,我们对为这个定义而作出努力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身世复杂,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外表粗朴简约而内质变化万千,所以"什么是普洱茶"这样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地方标准"的定义就有这么些问题:

1、不利于原产地保护。想,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大车大车拉到非洲美洲加工,做出来的不是普洱茶吗?但是,听说过茅台酒在其他省开分厂吗?况且,云南大叶种完全可以引种到非洲美洲,你说人家生产的不是普洱茶?但是,为何云南宜良生产的宝洪茶,又是小叶种,加工工艺完全是龙井工艺,香气指数还在绿茶中最高,为何人家就不让你叫龙井茶?
2、加工工艺问题:"后发酵加工成"这里指的只是人工发酵,即先发酵再制成品形状;实际上,发酵本身也就是加工;
3、普洱茶分青饼熟茶两类: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人工发酵技术是1973年才有的,是不是1973年以前没有普洱茶?
4、如果承认1973年以前是有普洱茶,(这一点我想谁都不好意思否定),只是不应该叫普洱茶而是青茶或绿茶(这一点似乎有道理),但是,这意味着,要么是我们割断了历史,要么是历史犯了错误?只是有一点,如果普洱茶名来源于普洱地名(有好多说法另文讨论),但是人工发酵技术是在昆明搞出来的,为何不叫昆明茶,要叫人家普洱茶?
5、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青饼、青砖不叫普洱茶的话,到市场上走走,您立刻会发现,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尊重现实;红印黄印你说它是青茶绿茶,商家肯定会说你是茶盲——同时这又意味着,要么是我们无视现实,要么是现实错了。
6、"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样的文字说的是质量较好的普洱茶的效果,如果确确实实是普洱茶(尽管只是该定义说的熟茶),但质量较次的普洱茶,汤色完全可以红浓,但却并不一定明亮;"陈香"二字之外,我们看不出这和红茶有多大区别。
7、不管自然还是人工,发酵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从生产加工到流通存放,直到被消费的最后一刻,发酵一刻也未停止;所以,"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没有这一点,普洱茶没有今天这个样子,更不会有明天拭目可待的辉煌。

说了半天,这时会有人问:你说人家没说清普洱茶,那你说说看。

——好,没问题, 定义的目的是确定本质;虽然定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定义。但是一个定义既要反映事物本质,又要坚持和逻辑和现实的统一;至少,要坚持三条原则:

1、历史与现实统一原则:我们尊重客观现实,又不割断历史;(这里顺便说说"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分也不好。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割断了历史,所谓传统并非仅仅属于历史:如果民间作坊手工制茶是传统,机器揉捻机器压饼哪里不现代了?
2、实用理性原则:要有利于原产地保护;
3、约定俗成原则:"名者实之宾也。"历史和现实没错,青饼也是普洱茶没错。生普、熟普的说法大家都已经接受,是事实,只是普洱茶不同其他产品,每片普洱茶真正成品是直到被喝掉的那一刻。

所以,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

⑼ 有谁知道普洱茶发展的历史

唐代之前
在商朝时期,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先祖就已经开始有制作茶回叶的历史了,周朝时期答他们还将茶叶进献给周武王,不过那时的茶叶并不是叫普洱茶这个名字。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征讨孟获的过程中,军队深入密林之中,由于不了解当地的环境,密林中瘴气很重,加之士兵不习惯环境,很多都病了,当地的居民告诉诸葛亮喝普洱茶可以治愈,后来诸葛亮就让大军都喝茶,士兵的病情好了很多,后来成功降服了孟获。

唐代至清代时期
到了唐代,茶马贸易发展起来,普洱茶从普洱地区通过茶马古道传向内陆地区与世界的许多角落,促进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宋朝时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过到了明朝后期普洱茶才真正的命名为普洱茶。清朝末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加之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茶叶的发展,普洱茶产量下降。
清朝之后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缘故,云南茶叶产量急剧下降,普洱茶也随之降到了低谷。解放后,普洱茶的产量慢慢回升,到现在,普洱茶的发展迈进了新的篇章,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

⑽ 普洱茶历史的历史渊源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10)普洱茶的历史发展过程扩展阅读: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阅读全文

与普洱茶的历史发展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