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宁以前的历史有什么
那时的南宁叫邕州。只有中山路、新华街、共和路、红星路(现七星路)几条街。和现在南宁市周边的乡镇差不多。
Ⅱ 潮阳的历史起源!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
Ⅲ 南宁有几年历史了
南宁,简称“邕”,城市历史悠久,有着比较好的文化积淀。秦以前属百越(西瓯、骆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南宁属桂林郡。公元前206年,秦将赵佗建立“南越王国”,南宁为其辖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新统一岭南,置苍梧、郁林、合浦、南海等郡,南宁地属郁林郡领方县所辖。三国时,南宁属吴,后来又先后归西晋、东晋、宋、齐、梁、陈6个朝代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隶属广州),下辖晋兴等8个县(相当于现在的南宁市区、武鸣、隆安、天等、大新、龙州、靖西等县)。 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此为南宁建制之始。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晋兴县名为宣化县。隋炀帝改州为郡,南宁仍为宣化县地,归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改宣化县为南晋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南晋州更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此为南宁简称“邕”之起源。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分岭南道为东、西二道。岭南西道,治所在邕州(今南宁)。岭南西道节度使亦驻邕州,统辖原属邕、容、桂三管之地。这是南宁作为省级政权驻地的开始。五代十国时,邕州先归楚。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邕州为诚州,仍归楚。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复名邕州,归属南汉。宋朝统一全国后,邕州隶属于广南西路,下辖宣化、武缘等7县,今南宁仍为昌州、宣化县治所。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兼镇左右两江溪峒。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广行中书省分置广西行书省,南宁隶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府治宣化县城,即今南宁,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清朝实行行省制,改布政使司为广西省,省会定在桂林,南宁府隶属于广西省分巡左江兵备道,所辖州、县,基本上沿袭明朝。今南宁为南宁府宣化县辖地,并为府治、县治治所。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宣化县,直属广西军政府。民国2年6月撤南宁府存南宁县,同时在武鸣设邕南道,直属于省军政府,下辖南宁、武鸣、隆安、那马、隆山、上林、宾阳、永淳、横县等10个县及3个土州和8个土司;10月,广西省政府从桂林迁至南宁。民国15年,广西省撤道设行政区,南宁区辖邕宁、宾阳、横县、永淳、扶南、绥绿、隆安、同正、上思等9县。民国16年7月设南宁市政府,与邕宁县政府合署办公;11月,撤消市级建制。民国23年(1934年),广西省改按数码称区名,南宁为第九区。民国25年(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桂林。民国31年4月,原第八区、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南宁。领邕宁、永淳、横县、宾阳、上林、武鸣、隆山、那马、平治、果德、隆安、都安、同正、扶南、绥渌、上思16个县。抗日战争期间,南宁两次遭日军侵占。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16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周边为广西省南宁专区。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2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21个自然村并设立郊区工委(辖一、二、三共3个区)。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1951年1月25日,撤销武鸣专区,所属武鸣、上林、隆山、隆安、那马、5个县并入南宁专区。1952年8月11日,隆山、那马两县合并置马山县;同时南宁专区更名宾阳专区。1952年10月将南宁城区划为四、五、六区(53年3月改二、三、四区)。1952年12月南宁为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驻地。桂西僮族自治区辖宾阳、崇左、百色、宜山四个专区。1953年3月郊区3个区合并为第一区。1953年4月23日,撤销永淳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邕宁、横县、宾阳3个县;同时宾阳、崇左两专区合并置邕宁专区。1954年,撤销邕宁专区,所属各县由桂西僮族自治区管辖。1955年7月,南宁市人民政府改称南宁市人民委员会;12月25日撤销城区建制,成立13个街道办事处(后于57年增至16个)。1956年3月2日,桂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7年12月20日, 撤销桂西僮族自治州,复设邕宁专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成为自治区首府。1958年7月,南宁市设立江宁、兴宁、永宁3个市辖区,撤消大部分街道办事处,保留少数边远街道办事处作为其所在区的派出机构。1958年9月,南宁市划归邕宁专署统一领导;11月14日,邕宁专区更名为南宁专区。1959年1月,邕宁县西部的心圩、那洪等20个乡划入南宁市郊区。1960年7月,那龙、坛洛、吴圩、苏圩4个大公社和老口公社(后更名江西公社)的大部分地区划回邕宁县。1961年5月,南宁市与南宁专署分开,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962年1月撤消城区建制,在市人民委员会设立街道工作委员会。1968年4月13日,成立南宁市革命委员会,取代中共南宁市委和南宁市人民委员会。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1978年,南宁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南宁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3月南宁市设立新城、永新、江南、朝阳、衡阳5个市辖区。1980年4月朝阳区改称兴宁区,衡阳区改称城北区。6月28日南宁市七届人大决定撤消南宁市革命委员会,恢复南宁市人民政府。1982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南宁地区邕宁县的那龙、江西、坛洛三个公社(即现在的双定、江西、坛洛、金陵4个镇)划归南宁市管辖。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南宁地区邕宁、武鸣二县划归南宁市管辖。1984年1月移交,南宁市人民政府4月正式接管。1984年8月,市郊区建制恢复;12月,郊区人民政府成立。1992年6月15日,国务院决定南宁市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市郊区。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将原南宁地区的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5县划归南宁市管辖。2003年6月27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南宁市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城北区,永新区、邕宁县,设立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将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2005年4月30日,新设立的各城区政府正式成立。至此,南宁市共管辖兴宁、青秀、江南、西乡塘、良庆、邕宁6城区和武鸣、隆安、马山、上林、宾阳、横县6个县。
Ⅳ 南宁的历史介绍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信息的中心,是中国南部沿海开放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实行沿海开放政策的城市之一。
南宁始建州郡于公元318年的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称“邕州”,其间州、县治均在邕州。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置南宁路,“南宁”由此得名,亦简称“邕”。明、清两代置南宁府及宣化县治。民国二年废府改南宁县,宣化县名同时废止,次年易名邕宁县,1911年至1936年曾为广西省会所在地。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建为省辖市,称为南宁市(邕宁县治迁往蒲庙镇),1950年复为广西省会。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南宁市为自治区首府。
南宁市辖5个城区、1个郊区和2个县,总面积为1002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75.3平方公里。主要居住民族有汉、壮、苗、瑶、侗、仫佬、毛难等3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3.2%。
地处亚热带的南宁,四季常青,素有“绿色明珠”之誉。市区内有人民公园、南湖公园、滨江公园、动物园等多处游览风景区。城郊及毗邻有青秀山、良凤江、山水公园——凤凰湖、亚热带植物园、药用植物园、伊岭岩、灵水公园、明秀园、起凤山、大明山、大王滩、宁明花山壁画群、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等风景旅游区。南宁是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农历十月十六分别是壮族的盛大歌节和瑶族的盘王节。南宁的大华烧鸭、邕城醉子鸡、串烧金钱鸡、挂炉脆皮鸡(南宁“三鸡”)、酸甜乳猪、状元柴粑以及肉粽、炒田螺、瓦煲饭、老友面、狗肉火锅等风味小吃,深受国内外宾客的称道。
http://..com/question/36939425.html?fr=qrl
---------------------------------------------------------------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2003年,南宁市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全市辖五城区和七个县,分别是城北、新城、兴宁、永新、江南五城区,武鸣、邕宁、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七个县,总面积22626.95平方公里。2006年,城区再次重新划分,撤销城北区、永新区、邕宁县,设立西乡塘区、邕宁区和良庆区;扩大兴宁区、江南区管辖范围;将新城区列名为青秀区,并扩大其管辖范围。调整后,南宁市区变成了6城区,即: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居住着壮、苗、回、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20.1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140.39万人。
南宁,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心之城。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际,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南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开放之城。积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5%。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工业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换经营机制,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三产发展日益活跃,产生了以旅游、房产、会展、餐饮等为主的新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来自美国、德国、泰国、台湾、香港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到南宁投资发展,外资投向范围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南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气质量位于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南宁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
南宁,民族欢乐活力动感的文化之城。南宁是以壮族为主,聚居着壮、汉、苗、瑶等3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交流,民族文化缤纷灿烂,民俗活动多姿多彩。每年一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世界各国众多的艺术家、表演团体和商贾名流参加,壮乡人民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充分展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无限魅力。南宁旅游资源丰富,北连桂林,南接北海,构成了广西的黄金旅游带。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
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南宁市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强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城市竞争能力和聚集力,努力把南宁建成为西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开发潜能的中心城市。
绿城南宁是美丽的,南宁人是勤劳勇敢的,南宁和南宁人将以大胆创新、开拓务实的行动告诉世界她的年轻和开放。
南宁又叫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南宁市花为朱槿,市树为扁桃。
现辖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6个城区和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6个县,总人口671.89万人,总面积2229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
南宁吴圩机场位于南宁市南面的邕宁县吴圩乡境内,距市区32公里,航线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及香港、河内、曼谷等境外城市。机场每天都有专线巴士往来于市区与机场接送旅客,机场至市区巴士班次视航班而定,从早上5:30开始直到晚间最后一班航班结束,票价15元/人,中途可停车下客,不载客。从市区出发到机场,始发站在南宁民航售票处(近南宁火车站),早上5:30~19:00发车,直达机场;此外,许多宾馆、酒店都设有专车接送。游客也可以乘公交301路往返于机场与市区,票价2元/人。如果坐出租车从市区到机场,可以和司机商量价钱,一般在40~50元,车程约40分钟。
铁路:
南宁铁路线通过湘桂、黔桂、黎堪、南防、南昆等干线,北与全国各干线相连接,向东可达湛江、广州,向南可达钦州、防城、北海,西南可至越南河内。
南宁火车站位于中华路市中心地段,交通方便,在火车站公交车场可乘坐5、6、7、8、9、10、202、203、212、213、301路等车到达民族广场、吴圩机场、几个长途客运站等市内各主要地区。
公路:
南宁距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分别只有204公里、104公里、172公里,距中越边境仅180多公里。南宁的公路有包括209国道(呼北线)、210国道(包南线)、322国道(衡友线)、324国道(福昆线)、325国道(广南线)以及渝湛线(重庆——贵阳——南宁——湛江)和衡昆线(衡阳——南宁——昆明)等8条国道在此汇集,可通达广西各市、县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地区。
南宁市区共有七个长途客运站,运营时间基本都在6:00~23:00之间。客运总站和琅东客运站是市内两个主要客运站,发往桂林、柳州、玉林、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等省内客车基本每15~30分钟一班;发往外省的客车中,到广州和深圳的班次较多,其他如发往成都、珠海、重庆等城市的客车每天只有1、2班,乘坐这种客车事前一定要询问好发车时间。
附:南宁直达省内各主要地区客运参考 南宁各主要车站资料
内部交通
公交车:
南宁市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大部分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车,票价1元,不设零找;还有空调专线巴士,当地叫做“冷巴”,票价2元,公交车运营时间一般为6:00~23:00左右,沿途各公交车站点都明确标有沿途通达线路及票价。
出租车:
南宁的出租车大多为红色车身,使用计价器。普通车起步价6元,每公里1.2元;桑塔纳等高档车起步价7元,每公里1.6元。在主要街道均设有出租车上下客站,前后5米均可叫停。车上的明显位置都印有投诉电话。
摩托车:
南宁市内几乎看不到三轮车,而摩托车的拥有量却居全国第一,被称为“摩托车上的城市”,有很多下岗工人就用摩托车做起了载人生意,价格较便宜,当地人称为“摩的”。
在古代,南宁属于百越领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南宁属于桂林郡。西汉时期,汉武帝又将它置于玉林郡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置大兴郡,以南宁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1600多年。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一说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将该地命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这就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起,邕城人民开展修城墙、建城楼、挖城壕等浩大工程,城区轮廓大体呈椭圆状,南北稍长,东西较窄,古有“直城三里七,横城七里三”的说法。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元朝政府将邕州路改为南宁路,取其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成为自治区首府至今。南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可谓是"半城绿树半城楼",有花园城市的盛誉。她处处绿叶婆娑,满目青翠,槟榔、棕榈等亚热带风景树,遍植街头、公园、城里和城外。这些乔木的果实与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南国佳果,给南宁带来了芳馨的四季。山、河、湖、溪、绿树鲜花与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景交相辉映,构成了富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园林风貌特色,被中外游客盛誉为中国的“绿都”。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每年10月,中国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相聚中国南宁,共商大计。
以南宁为中心的旅游则充满了南国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具有亚热带风光的水上公园南湖公园;俯看古今的人民公园;满载着民族风情的民族文物苑;常年苍翠的青秀山风区;犹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首府的大地上的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春之岚、冬之雪、秋之云胜景,被誉为壮族圣山的大明山;被誉为天然游泳池的泉水湖灵水和令人神往的德天风景区以及那里披着神秘面纱的边关风情。世代聚居着在这里的壮、汉、苗、瑶、侗、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悠扬的民歌、丰富的民族节日、可游可居的壮乡瑶村苗寨,都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因与越南毗邻,使南宁成为越南旅游必经之地,走过南宁,就能领略到异域的风土人情。
园林绿化 南宁是十分重视环境生态建设与人和谐发展的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进入全国前列,拥有优美的“一湖一山一水”的绿色风景线,市民生活安然舒适。一湖是南湖风景区,是南宁的“绿心”;一山是青秀山风景区,是南宁的“绿肺”;一水是穿城而过的邕江河流,是南宁的“绿脉”。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平方米,园林绿化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对外交往 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使南宁与外界在经贸、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对话和交流得到不断加强。近年,南宁市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日本、越南、尼日尔、巴西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开展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友好往来活动。近年吸引来自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著名企业落户南宁,来自东盟、香港、台湾、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和资金注入市场,与全国各地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展开横向经济协作。
城市荣誉 荣获“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等称号。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中国西部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全市现辖七县、五城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22293平方公里,总人口641万人。常年绿树如荫,花果飘香,被誉为“中国绿城”。
自古以来,南宁就是中国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资集散地。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以来,南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广西前列,是广西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农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菜、果、蔗为龙头,种、养、加工并举的高产、高效、优质的城郊型农业格局;工业经济突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应用广泛,形成以制糖、造纸、机械、化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三产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为支柱,金融、通信、旅游、会展、仓储、服务等为新支撑点的服务体系。
南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通过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友好交往,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增强对海内外资金的吸引力。目前,已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日本、德国、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外商投资领域已由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旅游、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扩大到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服务领域,同时向工业、开发性农业、林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拓宽。
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吸引来自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界名人、表演艺术家、著名经济专家、文化界精英人士和政府官员共聚一堂,进一步加强沟通,寻求各方合作与支持,有力推动南宁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南宁位于中国广西中南部,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是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沿海经济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首府城市,具有双向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区位优势。目前,南宁已形成与东盟国家陆海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有着可沟通联系全国各大城市以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先进通讯网络。铁路运输有粤桂线、南昆线、湘桂线、南防线等,纵横贯通,可直达国内各大中城市,并与越南北南统一铁路连接,进而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联网,经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直达新加坡。航空运输已开辟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可直飞香港、越南、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南宁—河内只需飞行半小时,南宁—曼谷航线是中国通往泰国最便捷的航线。公路四通八达,与全国各省区和广西各地市相连接。全国最长的省内高速公路可由南宁直达桂林、北海、柳州、钦州,在建的全国重点高速公路重庆—湛江、衡阳—昆明都将经过南宁,南宁至广州、梧州、崇左、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全市客运线路可辐射广东、四川、浙江、贵州、湖南、福建、云南等省市及直达香港。水路运输穿越邕江下行可直达广州、珠海、香港、澳门,上行可通百色、龙州等地。
南宁的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建国以来,一直追求和谐发展,以人为本,郭沫若先生曾在南宁留下“半城绿树半城楼”的诗句。自实施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以来,以营造优美舒适、最适合人居条件的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规划有序的城市建设。目前,宽广笔直、绿化美丽的外环高速和快速环道已投入使用,改扩建市内多条交通主干道和美化亮化大小街道同步进行,建成南湖名树博览园、民生广场、民歌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富有城市特点的标志性建筑及公共设施。全市园林绿化居全国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先后成为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更成为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的最高范例,2002年荣获了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五个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服务功能也正逐步加强和完善。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了全国第一家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拥有现代先进的邮政通讯网络和安全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水电资源供应充足;城市公交开通多条路线,涵盖市区、旅游景区;出租车出行快捷方便。
自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建晋兴郡起,南宁历经1680多年的风霜洗礼,在顶狮山贝丘遗址和市内古炮台及粤东会馆等一批古建筑上依稀可见历史留下的痕迹。南宁还处在广西的旅游黄金圈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向北到达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秦朝故迹灵渠,往南欣赏国家旅游度假区北部湾的银滩、金滩,走西观看天设地造的自然景观乐业石围天坑群。在市内游玩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翡翠、白龙观鱼、伊岭神宫、九龙飞瀑、南湖情韵、龙虎猴趣、良凤绿野、邕江春泛以及大龙湖、凤凰湖、金伦洞、三里洋渡等经典风景名胜。另外,在周边县区还有千古之谜花山崖壁画、德天跨国大瀑布、玉林云天文化城、华南第一佛教名胜桂平西山、边境名城凭祥友谊关、神奇的崇左斜塔、《水浒传》外景地千岛湖。南宁是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城市,保留了一部分民俗活动,在传统民间节日的庆典里可观赏到抛绣球、赛龙舟、春牛舞、铜鼓舞、抢花炮、奏八音等表演。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亲身感受精彩缤纷的民俗活动,还可领略南宁独特的饮食文化,品尝美味珍奇的可口美食。
南宁,中国南方美丽之城,清新灵秀、风情独特、充满着现代气息。南宁和南宁人将以大胆创新、开拓务实的行动,迎接新的挑战,积极创造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条件,一步一步迈向美好的明天。
http://ke..com/view/4277.htm
Ⅳ 隆安华侨管理区的历史沿革
隆安华侨管理区于2007年12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8年1月11日,隆安华侨管理区在该县浪湾华侨农场举行了简朴的挂牌仪式。前身是广西国营浪湾华侨农场。
Ⅵ 隆安县的历史沿革
今隆安县地域,秦朝(前214~前206)属象郡地。
汉朝(前206~220)初时归南越国辖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三国(220~265)时属吴国郁林郡增食县地。
晋朝(265~420)属郁林郡增翊县地(增食县改称)。
南北朝(420~589)时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隋朝(589~618),初时沿袭南北朝,隋开皇十八年(598)置宣化县,属宣化县地,归郁林郡辖。
唐武德五年(622),从宣化县分设朗宁县时,为朗宁地,属邕州。至乾元年间(758~759),邕州添置思龙县,县治在今城厢镇之南,此为隆安今地独立设县之始。
宋开宝五年(972),撤销思龙县,并入如和县;景话二年(1035),如和县并入宣化县,时属宣化县地;治平四年(1067),宣化县的原朗宁县地划归武缘县,时属宣化、武缘两县地。
元朝(1279~1368)同属宣化、武缘两县地,隶南宁路。
明嘉靖十二年(1533)四月,将宣化县思龙乡的一、五、六、七、八、九、十、十二等8图(今南圩、雁江、乔建、古潭4乡镇全境与城厢、那桐、杨湾3乡镇部分属地)和西乡的六、八两图(今那桐、小林、丁当3乡镇部分属地),及武缘县永宁乡的三、四、五等3图(今城厢、小林、丁当3镇部分属地)划出,设置隆安县,属南宁府管辖。
清朝时沿袭之。
民国2年(1913)改府为道,属南宁道;民国19年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1年届南宁民团区;民国23年属南宁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属第四区;民国37年,为第十一区(武鸣)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隆安县。1958年12月,隆安县与武鸣县合并称武隆县。1959年5月10日,恢复隆安县建制至今。
1949年12月,隆安解放时,属左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2月下旬属龙州专区。1950年1月属武鸣专区。1951年1月25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武鸣专区,隆安县划归龙州专区;10月19日,省政府第48次会议通过,龙州专区改称崇左专区,隆安县随属崇左专区。1952年8月,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隆安县属之。1958年1月属邕宁专区。1958年11月,邕宁专区更名为南宁专区(1970年改称南宁地区),隆安县仍属之,至今不变。
Ⅶ 完整的中国历史朝代年份
一、朝代列表(名称/起止时间):
1、
4、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
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
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阳)为陪都。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建立南齐,刘宋覆灭。
5、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夏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朝宋
Ⅷ 敦煌的发展历史
历史
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
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窦融率河西归服。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氾腾等一批名儒。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
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
隋朝初废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浑占据。隋炀帝即位后,出兵击破吐谷浑,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丝绸之路再度打通。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敦煌郡,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进入兴盛时期。建中二年(781年),为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张议潮募兵集众起义,经过血战夺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设置归义军,并任命张议潮为敦煌归义军节度使。
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来一位新的统治者曹议金。他主张与近邻修好并大力农牧业,使敦煌恢复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莫高窟的开始了一个以大洞窟开凿为主的时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为西夏占领,统治敦煌达191年。元灭西夏后,于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设沙州。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
嘉靖七年(1528年)因叶尔羌汗国攻击,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成为叶尔羌汗国领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雍正四年(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沙州屯垦。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为敦煌县。1949年9月28日敦煌为中国共产党控制,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地区。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县设敦煌市(县级),隶属于地级酒泉市。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境内有汉代所筑的两座长城关隘玉门关和阳关,均为军事要塞,是汉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点。
后人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等,都是指此处。今两关及长城遗址尚存。附近还有悬泉置遗址,为汉晋时期的驿站遗址。
(8)隆安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一、简介
敦煌市,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敦煌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河西走廊的西端。党河穿越境内,两岸有绿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所环绕。全市年平均气温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及小麦、玉米、水果等,为甘肃省重要产棉区之一。
截至2016年,敦煌市下辖辖9个镇,总人口18.94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06.40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14.59亿元,二产增加值27.06亿元,三产增加值64.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71:25.43:60.8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987元。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著名景点
1、莫高窟
举世瞩目的莫高窟则位于敦煌城区东南方向的鸣沙山上,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前秦,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均有续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画数万平方米,内容以佛教为主,美轮美奂,被称为“石窟艺术宝库”。
20世纪初曾发现藏经洞,内藏4万多件经卷等文物,但在20世纪初大量流失至欧美国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邻瓜州县榆林窟亦相类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艺术被统称为“敦煌石窟”。目前,国际上已经兴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关文化、历史为主的“敦煌学”。中国政府亦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级的敦煌研究院。
2、鸣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城南的鸣沙山—月牙泉也是一处著名风景区。鸣沙山沙分五色,当有大量人群从沙山上下滑时可轰鸣作响。山中环抱有月牙泉,其形状宛若一弯新月,水色蔚蓝,清澈如镜。但一度因过度开发当地地下水资源,而导致水位不断下降。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正在缓慢恢复中。
三、历史文化
截至2016年末,敦煌市境内有各类文物景点265处,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6单位4处,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敦煌境内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
5A级景点1处(鸣沙山‧月牙泉),4A级景点2处(阳关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8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敦煌夜市、敦煌同舟岛、敦煌雷音寺、敦煌光电博览园、党河生态公园和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民俗文化旅游景区),2A级景点1处(敦煌历史博览园),1A级景点1处(白马塔)。
Ⅸ 隆安那文化节是什么意思
壮侗语民族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壮侗语民族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圈是以稻作作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壮侗语民族群体,它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那文化”圈的范围主要包括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及越南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印度的阿萨姆邦等地。
“那”文化节,就是壮侗民族稻作文化节。
广西隆安将举办“那”文化节 展现壮族古老稻作文化
2012年4月11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4月26日至5月3日,在隆安县举办“2012年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此文化节将向外界展示中国发源最早、规模最大、生产工具最先进的稻作文化中心区之一:以隆安为中心的古骆越水流域稻作文化——“那”文化。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考古学家在隆安县境内相继出土了大量的大石铲、牙章、遗骨等文物,并在此间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这些可靠的考古资料,为隆安县成为“那文化”圈中心和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谢寿球说,壮侗语民族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壮侗语民族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圈是以稻作作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壮侗语民族群体,它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那文化”圈的范围主要包括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及越南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印度的阿萨姆邦等地。
谢寿球称,通过考古发现,隆安县境内出现了中国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庞大的稻神祭祀坛,这样的稻神祭祀坛在别的地方是从未被发现过的。而且,隆安还是中国野生稻的原生地。诸多证据表明,以隆安为中心的古骆越水流域是中国发源最早、规模最大、生产工具最先进的稻作中心区之一。
中国稻作文化研究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说,隆安自古流传着最古老的稻作文化习俗,“四月八”农具节、“芒那节”等最原生态和独特的农业祖神祭祀民俗,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步形成了规模宏大、程序严谨的祭祀方式,造就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那”文化。目前,全县已有《那桐农具节》、《红良壮族打铁技艺》、《稻神祭》、《壮族九莲灯》、《壮族亥日》等5个项目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庭望称,隆安的稻作文化必定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影响全世界,将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加快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隆安县人民政府决定举办此项节庆。节庆主要安排三个板块十二项活动,包括开幕式、“那”文化论坛、山水旅游节三大联谊载体,美食一条街、商品展销交易会、投资洽谈活动三个经贸平台,文艺晚会、书画摄影民俗作品展、千人稻神祭表演、千人石铲表演、千人农具表演、百人排歌表演六项文化活动。
开幕式将以弘扬“那”之魂,实现新跨越为主题,以历史悠久的“那”文化习俗为主线设计编排大型情景表演节目,充分展示隆安古仆、独特的稻作文化;大型文艺晚会将以“在‘那’文化绽放的地方”为主题,内容分为《据“那”而作》、《凭“那”而居》、《靠“那”而行》、《依“那”而乐》等四个章节,每个节目都融合“那”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邀请诸多明星前来“助阵”,将奉献一道“那”文化盛宴;山水旅游节将依托隆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举行各种休闲游乐活动,让广大游客亲身体验“那”山“那”水的美好与惬意。
隆安县人民政府县长陈竑说,整个节庆活动将凸显“民族化、本土化、大众化、集贸化和多样化等“五大特色”,将旅游与文化及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区内外客商搭建商贸、引资、旅游等商务平台。届时,将有数百位境内外行政官员、数千名境外游客、近万名国内游客云集隆安,5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将进行全程采访报道或现场直播。
Ⅹ 长春发展历史
远古时期,在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长春就出现原始人类“榆树人”。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纺织技术和原始农业(左家山遗址)。
夏商周及秦时期,肃慎族居于此。
汉至西晋时期,为扶余国辖地,公元346年起为扶余国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93年,部分地区入高句丽扶余府。
唐渤海时期,属渤海国扶余府,为渤海国的边防重镇。
宋辽金时期,北宋初,辽设黄龙府(即“直捣黄龙”之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属东京道。 北宋末,金国建立,曾定都黄龙府。金天眷三年(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济州为隆州。金贞祐二年(1214年),将州升为府,改为隆安府,属上京路。
元明时期,元代设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归属辽东都司三万卫管辖。永乐元年,属奴尔干都司亦东河卫,名为龙安站。明代中叶,属兀良哈三卫。明朝末年,属蒙古科尔沁部游牧之地。
清朝时期,清初,朝廷设柳条边,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属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地开始被大面积开发,人口剧增。清嘉庆五年(1800年7月),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治所在今新立城镇。
道光四年(1825年),治所迁至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建筑城垣,长春城成型。光绪七年(1881年),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光绪十五年(1889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长春府隶属吉林省。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年),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民国14年(1925年),设立长春市政公所,实行市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9月20日,中共东北抗联和苏联红军进驻长春,伪都长春光复;12月20日,国民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长春和平解放;21日,长春市改称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3月11日,长春特别市改称回长春市;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
1954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吉林省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至长春市,长春市成为吉林省省会。
1955年2月2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复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市实施市管县体制。
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
1979年,列为国家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0年6月1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国务院批复九台县改为九台市(县级)。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榆树县改为榆树市(县级)。
1992年,国家计委将长春市列为沿边开放城市,享有沿海开放城市同等的优惠政策。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12月,长春市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德惠县改为德惠市(县级)。
1994年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长春市成为副省级市。
1995年8月,撤销双阳县建置,设立双阳区。
2005年,九台市卡伦湖镇、龙嘉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和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此次调整使长春市城区面积扩大了31.5%。
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复撤销九台市(县级)改为九台区。
2015年12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赋予农安县政府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5年9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长府【2015】45号文件,将东湖镇、卡伦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回九台区管辖,并与同年12月撤镇改街道。
2016年7月,吉民行批【2016】2号文件,将龙嘉镇撤镇建街道,由二道区变更为九台区管辖。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
(10)隆安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 ,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春,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具有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
长春居于中国东北地理中心,分别与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吉林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2017年,长春共辖7区3县(市),总面积2056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748.9万人,市区人口438.3万人。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
长春享“北国春城”之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位列《2015中国自然指数》中国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