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介绍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县地处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
′-35。27′之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辖5镇9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
电话区号:0913邮政区码:715600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全县拥有33万亩荒山荒沟,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县份。睿智勤劳的白水人民正是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承载苹果栽培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把苹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白水苹果果个硕大,果形圆正,果皮细嫩,洁净光滑,色红艳丽,肉质致密,细脆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纯天然无公害,享誉海内外。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5万亩,人均1.7亩,每年35万吨优质苹果畅销五湖四海,使"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
白水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白水大地处处路通、水通电通。西
延、蒲白铁路横贯白水,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白宜公路、白澄公路、白铜公路纵横交错,使白水与外界的连接畅通无阻,8条县乡公路直通各乡镇。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三纵(仓颉路、人民路、彭衙路、)六横(雷公路、水门路和四条等路)五区(生态区、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园区、旅游区)一环线(绕城果煤专线)的县城发展框架初步形成。电话、互联网、移动和联通业务网络遍布境内角角落落,白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谈生意。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县依托果、煤、酒、电、建五大支柱产业,按照"高举发展大旗,团结创新实干,强果壮牧兴工,抓水修路建城,优境争项招商,建设经济强县"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项目带动,以城带乡,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积极落实"二十个一"苹果营销和"十个一"环境治理措施,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和社会迈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农村经济形成了果、粮、畜和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工业生产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实力较强的生产规模,创出了白酒、果汁、陶瓷、水泥、眼镜等10余种名优产品。
㈡ 白水镇的历史沿革
在县境南部偏东,南抄溪南岸。东与浮宫镇毗连,西与东泗乡接壤,南界漳浦县境,北隔南溪与东园乡境相望。面积80.4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设在白水营碧溪路,距县城22公里。
镇境原属漳浦县二十八都五图地,隆庆六年(1572年)划归海澄县管辖。清乾隆年间属海澄县城外南路所辖部分保甲。民国28年属海澄县第二区(浮宫)白水营镇和白南乡;35年5月撤区改为白水镇。建国初期属海澄县第一区(城关),1950年10月划为海澄县第五区。1956年7月回并城关区,称白水镇。1957年9月划漳浦县的三美、山边归海澄县本镇管辖。1958年4月撤区并乡称白水乡,9月撤乡属卫星公社,1959年3月改属浮宫公社。1961年从浮宫公社分出设白水公社。1984年下半年撤销公社改为白水镇。1991年底辖1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及2个镇办农林茶场。1961年置白水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77.1平方千米,人口4.5万,辖白水居委会和白水、方田、崎坋、郊边、楼埭、金鳌、井园、山美、庄林、磁美、山边、下辽、大霞、下田、西凤15个村委会。
㈢ 陕西白水县北乾村由来和历史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与陕北的咽喉专要地,因境属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县地处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之间,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辖10镇。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与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和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雁门两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
㈣ 渭南市白水县历史
白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水先民就繁衍生息在北乾、腰家河、林皋河一带。远古,白水为国,属诸侯封邑之地。黄帝时叫阳武,夏商时称彭衙邑,西周末期为彭戏.春秋时属雍州之域,设彭衙邑(今白水彭衙村一带),又设汪邑(今白水方城一带)。战国中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设白水县。秦仍用白水县名。西汉景帝时废白水县,建粟邑县(县址在今县城以北37.5里一带,以仓颉造字天雨粟取名)和衙县,都属左冯翊。王莽改衙县为达吕县,改粟邑县为粟城县,均属列位大夫。东汉初,废粟城县。三国魏时并衙县为粟邑县,晋时惠帝复建衙县。北魏真君七年(446)在故衙地又置三门县,在故粟邑地复设白水县,后废。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废粟邑县,在故粟邑地复设白水县,并设白水郡,治所在白水县(今陕西省白水县),井设姚谷县,辖今县东北部;设南泉县,辖今县南部。白水、姚谷、南泉3县俱属华州白水郡。隋开皇三年(583)废白水郡(姚谷县.南泉县并入白水县),实行州县制,白水县属同卅。隋文帝废郡,以县隶州,从此自后,历代不再设郡。唐贞观年间,县治由故粟邑地迁于今治,隶属同州后省人奉先县;五代,复建白水县,先隶属同州,后隶属耀州。宋,白水县隶同州;金,隶京兆府耀州;元,隶奉元路(后改安西路)同州;明,隶西安府同州;清初,白水县隶属同州。雍正三年(1725)改属耀州,雍正十三年(1735)复隶同州;民国2年(1913),白水县隶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6年(1927)道撤销后,隶属陕西第八行政督察区。 白水县于1948年3月解放,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隶属大荔分区;195O年隶属渭南专区;1959年1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并为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白水县建制,隶属陕西省渭南市。
㈤ 白水河的历史
《凤台县志·山川》上载,白水河发源于伊侯山下(今市区西北),“细流一线,昼夜不舍”,她一路逶迤而行,不急不徐,沿途接纳了碧落溪、掩村水、五门水、核桃窊水、辘轳井水、峪口水、西峪水、流碑泉、火窑河水、龙洞水、冶家河、西沙河、东沙河、花园水……,最终汇入丹河、并至沁河、注入黄河,融进到宽广的大海中去了。
㈥ 白水镇的民俗风情
剪纸特色班
在美丽的玳瑁山下,成长着心灵手巧的白水人。自1998年起,柯秋珍教师先后在白水镇磁美小学、庄林小学成立了剪纸特色班,培养了一批批剪纸小能手。弘扬乡土文化,创办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推广,从而使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吸引社会目光的一道风景线,成为社会了解素质教育的一扇窗口。
磁美小学剪纸特色班的同学用纯真无瑕的心灵去剪辑美好的祝福,精美的图案中有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和谐的崇尚,对艺术的追求。《龙海教育》刊出了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校园采风”有特色教学的剪影,在第三届“PHE”国际中小学美术书法大赛中,吴艺娟同学获得一等奖,另外,吴丽红等同学还分别获得其他的奖项……
庄林小学剪纸班的同学巧手剪出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一年来的学习中,剪纸班的同学还取得可喜的成绩,纪淑蓉等五位同学的剪纸伤口发表在福建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的《读写天地》上,纪艺秋、纪露萍两位同学的作品发表在《小学生周报》上,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在第四届“PHE”国际中小学美术书法大赛中,纪佳敏等二十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并且有六位同学的剪纸作品入编大型画册——《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百家风采发暨名家评鉴》。
剪纸特色班经历了风风雨雨,从默默无闻的付出到收获沉甸甸的希望,每一步的努力都承载着许多人的心愿。市委宣传部、龙海市教育局等各级领导多次莅临特色班检查工作,对剪纸特色高度赞赏。
㈦ 白水的地域文化有哪些
白水的地域文化,你可以查询一下官方网站看看。或者查一下当地人文
㈧ 白水涧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白水涧风景区,《奚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白水涧始祖奚百一曾梦游桃源,称此地回为山明山秀,竹翠答林烟;城山重叠,永无盗贼之虞;绿水长流,又无水旱之灾,家敦古处,户尚贞良之宝地,并在此地繁衍生息。白水涧景区们于杭州市西郊的临安市境内,是离沪、宁、苏、锡、杭等城市最近的生态旅游区。景区拥有98%的森林覆盖率,华东地区唯一的一所大气本底监察测站,就设在生态区内。这里飞瀑深潭,星罗棋布;十里竹海,风姿绰约。其涧之幽、水之清、竹之翠、石之奇,如梦似幻;龙潭双叠、泓竹飞瀑、仙谷瑶池、白水仙桥,步移景换;鉴真古道、七贤口茗、竹林迷营、情侣天地,上下五千年。这里,您能探寻《中国文化500疑案》之陶渊明身世,更能领略现代交通工具的雏形一独轮车发明的风范;这里,您还能欣赏到中国民间艺术奇葩--现代农民画之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