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操纵系统的发展历史

操纵系统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6 04:57:39

1.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发展历史

1、处理机管理:主要控制和管理CPU的工作。

2、存储管理:主要回进行内存的分答配和管理

3、设备管理:主要管理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

4、文件管理:负责对计算机文件的组织、存储、操作和保护等。

5、进程管理:也称为作业管理,是指对计算机所进行的操作进行管理.
这是五大功能,具体发展史,需要慢慢找啊。。。

2.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最初没有操作系统的概念,每一台计算机必须配专有的程序,然后某些程序可以在部分计算机上实现通用,再然后,为了实现硬件无关,也就是不管硬件如何、程序都能运行,有了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于是就有了在底层运行的、集成设备驱动程序的操作系统,最初的操作系统,或者说最初的电脑上,一次只能运行一个程序,可以理解为一次只能算一道题目,为了节约人力、不用时刻监视着计算机,就有了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自动批量运行程序,再然后,计算机性能提升了,有能力可以同时运行几个程序了,便有了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再然后,计算机不再是科学家用的东西,于是,有了面向企业、个人用户的操作系统,直到今天的操作系统

3.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 人工操作方式

  2.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版

  3. 批处理技术

  4. 多道程序权设计技术

  5. 分时、实时系统

  6. 通用操作系统

  7. 微机操作系统

  8. 网络操作系统

  9. 分布式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用作扩充机器


【操作系统的分类】:

1.单用户操作系统
2.批处理操作系统
(1)单道批处理系统
(2)多道批处理系统
3.分时操作系统
(1)单道分时系统
(2)具有“前台”和“后台”的分时系统
(3)多道分时系统
4.实时操作系统
5.网络操作系统

4.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及磁盘操作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当IBM在8086的基础上开发出IBM-PC时,却对PC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感到为难,最后IBM选中了三种操作系统,CP/M-86、P-System和MS-DOS 1.0,MS-DOS 1.0中包括了诸如COPY、DIR、FORMAT命令,它还引进了批处理文件解释程序;最后DOS战胜了其他两种操作系统,成为PC机的主流操作系统。
1983年IBM在其IBM-PC/XT中预装了MS-DOS 2.0,DOS2.0有着崭新的层次结构的文件系统(树型目录结构)和可安装的设备驱动程序(SYS文件);它用文件句柄(File Handle)代替了文件控制块(File Control Block)来打开文件;DOS 2.0还第一次有了一个可驻留DOS程序:PRINT.COM,由此产生了DOS TSR程序(内存驻留程序)。DOS 2.0能支持XT硬盘,尽管它只有10M。
DOS 3.0与IBM-PC/AT机同时发布,它充分利用了80286的性能,增加了对20M硬盘和1.2M软盘的支持,同时加入了电池供电的CMOS。DOS 3.3的发布使DOS达到了完美的阶段,它支持1.44M软盘,可以将硬盘分成32M的分区;它扩展了以前的命令集,使得DOS命令的功能更强大,这许多优点使DOS 3.3一直取代了充满错误的DOS 4.0(DOS4.0本身也是个面向欧洲的版本,大陆并不曾见),直到DOS 5的发表。
DOS 5发表于1991年6月,它是DOS的一个巨大的进步;DOS 5突破了硬盘分区32M的限制;提供了使系统更安全的UNDELETE和UNFORMAT命令;它提供了高速缓存技术SMARTDriver的DOS版本,使磁盘访问更迅速;DOS 5使用了EMM386.EXE,使得DOS能访问640K以上的内存,它将DOS内核装入HMA,将TSR装入UMB,留出最大的内存空间给用户使用;DOS 5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图形环境DOS-SHELL,Shell所提供的任务交换器极富潜力,它将Windows的特色引入到DOS中;此外DOS 5提供了菜单式的QBASIC和EDIT,使用户不用再去强记行编辑器单调的命令。
1993年,在DOS 5的巨大成功之后,Microsoft推出了MS-DOS 6,它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增加的新功能使得一些著名的DOS实用程序黯然失色。DOS 6能将磁盘上的文件压缩近一半而在读盘时自动还原,这使磁盘可用空间大大增加;Memmaker能自动使用改进的EMM386按照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优化内存空间;DOS 6提供了新的BACKUP、UNDELETE、AntiVirus(MSAV)实用程序;DEFRAG合并了磁盘碎片,使得访问磁盘速度更高;SCANDISK(DOS 6.22)取代了CHKDSK,能修复更复杂的磁盘错误;多重配置启动选择使用户在启动时选择需要的系统配置。MS-DOS 6.22使DOS达到了它的巅峰时代。
Microsoft公司将MS-DOS 6.22作为MS-DOS的最终版本。但IBM依然对DOS充满信心,PC-DOS 7.0的发布使DOS的功能更加强大。至今,DOS已经从单纯的操作系统骨架发展到一个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软件集。
补充:
DOS从3.0 (or 4.0)开始有了两个版本:IBM的PC-DOS,Microsoft的MS-DOS
MS-DOS 6.22是DOS的最终版本是指不依附于任何Windows并且功能健全的版本

Windows(视窗)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微软自1985年推出Windows 1.0。最初运行在DOS环境下,有Windows 3.0,windows3.1,windows3.2,其时已经捆绑了word和excel软件,后来升级到Windows 95时就是独立的操作系统,不再依赖于DOS,再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windows97(95改进版)、windows98、Windows 2000、windowsME、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NT5.0)、Windows XP等等。由于优秀的图形操作界面取代了DOS曾经的地位。
Windows系统发布时间表
1985.11 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1.0。
1988.10 受雇的David Cutler与其以前的Digital同事一起开始NT的开发工作。
1989.6 由Chuk Whitmer领导的项目组开始从事NT的图形工作。开始时,项目组试图使用C++来编写代码,但后来因性能原因,部分代码使用C来编写。
1989.7 NT项目组完成的首个系统首次使用Intel i860处理器运行。
1990.1 比尔.盖茨将主要设计师集中在一起,讨论在Intel公司的386+处理器上运行NT的重要性,并选择非Intel i860的一种新RISC处理器。一个月后,首个NT专门测试项目组组建。
1990.5 Windows 3.0发布。代码名称为Chicago,该版本具有一个增强的程序管理器和图标系统,一个新的文件管理器,支持16色,运行得更好且更快。这一年,该软件销售了3百万套。
1991.5 Microsoft公司向其合作者公开NT的一些详细内容。
1992.4 Windows 3.1发布。前两个月,软件的销售量为三百万套,直到1995年Windows 95接替其前,其一直保持为首号操作系统。
1992.10 推出NT的第一个Beta版本。
1992.11 用于Windows NT的首个Win32软件Development Kit发布。
1993.8 Windows NT 3.1最终发布。
1993.10 Microsoft公司发布NT 3.1的首个补丁(Service Pack),其修复了90处以上的错误。
1993.12 Motorola和Microsoft公司宣布将Windows NT引入PowerPC平台。
1994.8 NT首次发布升级版本(NT 3.5)。Office for Windows NT的第一个版本包含了Word和Excel的32位版本。同时,发布了BackOffice。
1995.2 首台运行NT的PowerPC系统推出。
1995.5 Microsoft公司宣布了一个小但很重要的升级(3.51),以允许NT与即将出现的、专门为Windows 95设计的应用程序兼容,这令用户感到很惊奇。
1995.8 Windows 95发布,这是不要求MS-DOS的第一个Windows版本,且被看作是一个用户界面相当友好的操作系统。其包含了一个集成的TCP/IP堆栈、拔号网络和长文件名支持。
1996.8 Windows NT 4发布,其带有类似于新95的外壳。
1996.9 Microsoft公司宣布64位支持将被添加到NT 5.0这个专门的版本中。
1996.10 Microsoft公司宣布在PowerPC上的NT支持将被取消,而只让Alpha和x86作为唯一剩余的选项。
1997.9 Microsoft公司在PDC将NT 5.0的首个测试版本公诸于众。
1998.6 Windows 98发布。基于MS-DOS内核的最新Windows版本内置有IE 4。
1999.4 Windows 2000 Beta 3发布。
1999.11 Windows 2000 Release Candidate 3(RC3)在美国发布。
2000.2.17 Windows 2000最终版本的发布日期。
2000.3.20 Windows 2000在中国的发布日期。
2000.10 Microsoft发布了面向家庭的Windows Me 。
2001.10.25 Windows XP发布。
2003.11 Windows2003 家族发布。

5. windows系统的发展历程

1.微软公司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推出的Windows 1.0版和Windows 2.0版是基于Intel x86微处理芯片上的操作系统,但这两个版本并不成功。1990年5月,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3.0版,该版本对内存管理、图形界面做了重大改进,使图形界面更加美观并支持虚拟内存。3.0版一经面世便获得了具大的成功,此后微软公司又推出了略加改进的Windows 3.1版。Windows 3.0版和Windows 3.1版都必须在MS-DOS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
2.微软公司于1995年推出了Windows95,它可以独立运行而无需DOS支持。Windows95采用32位处理技术兼容以前16位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Windows95对Windows 3.1版做了许多重大改进,如更加优秀的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全32位的抢先式多任务和多线程,内置的对Internet支持,更加高级的多媒体支持(声音、图形、影像等),即插即用,32位线性寻址的内存管理和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等。Windows95实际上是16位和32位混合在一起的操作系统,这种操作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稳定性。1998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 98。Windows 98仍兼容16位的应用程序,足Windows系列产品中最后一个“照顾”16位的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Windosw 98 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了Intemet的功能,使Windows向着网络操作系统的方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Windosw9x系列能够充分发挥PC机的硬件资源,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并引入了“即插即用”等许多先进技术,在界面的友好性上也不断进步,因此逐渐成为PC机操作系统的主流,与此同时,微软公司也致力于企业级平台的开发,推出了以WindowsNT系列为核心的企业级操作系统。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用户管理能力和较强的系统安全性、稳定性。
3.从笔记本电脑到高端服务器,Windows2000平台是下一代PC的商务操作系统。该平台建立于NT技术之上,具有强可靠性、高可用时间,并通过简化系统管理降低了操作耗费,是一种适合从最小移动设备到最大商务服务器新硬件的操作系统。

(1)Windows2000Professional继承了WindowsNT技术,提供了高层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系统性能,同时,它帮助用户更加容易地使用计算机,安装和配置系统以及浏览Internet等。

(2)WindowsServer是为服务器开发的多用途操作系统,是一个性能更好、工作更稳定、更容易管理的平台。

(3)Windows XP是一个把消费型操作系统和商业型操作系统融合为统一代码的Windows,它结束了Windows两条腿走路的历史。即它是第一个既适合家庭用户,同时也适合商业用户使用的新型Windows。

6. 我想知道电脑操作系统的详细发展历史

七种操作系统发展历史及特点
CP/M系统篇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
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
主设计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现年月:1974年>>>>>详细内容

MS—DOS系统篇
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
到1995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Tim Paterson
出现年月:1981年>>>>>详细内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设支持良好
小巧灵活
应用程序众多
Windows系统篇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
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主设计:微软
出现年月:1985年>>>>>详细内容
界面图形化
多用户、多任务
网络支持良好
出色的多媒体功能
硬件支持良好
众多的应用程序
Unix系统篇
Unix是一种分时计算机操作系统,1969在AT&TBell实验室诞生。从此以后其优越性不可阻挡的占领网络。
大部分重要网络环节都是Unix构造。
主设计:AT&TBell实验室
出现年月:1969年>>>>>详细内容
网络和系统管理
高安全性
通信
可连接性
Internet
数据安全性
可管理性
系统管理器
Ignite/UX
进程资源管理器
Linux系统篇
简单的说,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统,在源代码上兼容绝大部分Unix标准,是一个支持多用户、多进程、
多线程、实时性较好的且稳定的操作系统。
主设计人:Linus Torvalds
出现年月:1991年>>>>>详细内容
完全免费
完全兼容POSIX 1.0标准
多用户、多任务
良好的界面
丰富的网络功能
可靠的安全、稳定性能
多进程、多线程、实时性较好
支持多种平台
FreeBSD系统篇
FreeBSD是由许多人参与开发和维护的一种先进的BSD UNIX操作系统。突出的特点FreeBSD提供先进的联网、
负载能力,卓越的安全和兼容性。
主设计:加州伯克利学校
出现年月:1993年>>>>>详细内容
多任务功能
多用户系统
强大的网络功能
Unix兼容性强
高效的虚拟存储器管理
方便的开发功能
Mac OS系统篇
Mac 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
现行的最新的系统版本是Mac OS X 10.3.x版。
主设计人:比尔·阿特金森、杰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尔德
出现年月:1984年>>>>>详细内容
多平台兼容模式
为安全和服务做准备
占用更少的内存
多种开发工具

7. 通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1.1 历史与现状

虽然嵌入式系统是近几年才开始真正风靡起来的,但事实上嵌入式这个概念却很早就已经存在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今天各种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少说也有了近30年的历史。纵观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无操作系统阶段

嵌入式系统最初的应用是基于单片机的,大多以可编程控制器的形式出现,具有监测、伺服、设备指示等功能,通常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和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中,一般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只能通过汇编语言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运行结束后再清除内存。这些装置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嵌入式的应用特点,但仅仅只是使用8位的CPU芯片来执行一些单线程的程序,因此严格地说还谈不上"系统"的概念。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由于这种嵌入式系统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因而曾经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却无法满足现今对执行效率、存储容量都有较高要求的信息家电等场合的需要。
*

简单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工艺水平的提高,IC制造商开始把嵌入式应用中所需要的微处理器、I/O接口、串行接口以及RAM、ROM等部件统统集成到一片VLSI中,制造出面向I/O设计的微控制器,并一举成为嵌入式系统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新秀。与此同时,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也开始基于一些简单的"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大量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 PC等),各种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核精巧且效率高,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
*

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制造、数字化通信和信息家电等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嵌入式系统进一步飞速发展,而面向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DSP产品则向着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的方向发展。随着硬件实时性要求的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开始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扩展性。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已经具备了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从而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

面向Internet阶段

21世纪无疑将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到各种网络环境中去的呼声自然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孤立于Internet之外,随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以及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紧密,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才是嵌入式技术的真正未来。

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嵌入式系统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如下新的显著变化:
1. 新的微处理器层出不穷,嵌入式操作系统自身结构的设计更加便于移植,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持更多的微处理器。
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支持包。
3. 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新技术、新观念开始逐步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如嵌入式数据库、移动代理、实时CORBA等,嵌入式软件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
4. 各类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迅速发展,由于具有源代码开放、系统内核小、执行效率高、网络结构完整等特点,很适合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需要,目前已经形成了能与Windows CE、Palm 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有力竞争的局面。
5. 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Internet技术的成熟和带宽的提高而日益突出,以往功能单一的设备如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功能不再单一,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网络互联成为必然趋势。
6. 精简系统内核,优化关键算法,降低功耗和软硬件成本。
7. 提供更加友好的多媒体人机交互界面。

1.2 体系结构

根据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和车间运行的装置"(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一般而言,整个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与通用处理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嵌入式CPU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门设计的系统中,它将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到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时趋于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嵌入式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经历了从CISC(复杂指令集)至RISC(精简指令集)和Compact RISC的转变,位数则由4位、8位、16位、32位逐步发展到64位。目前常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可分为低端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中高端的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EMPU)、用于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EDSP)和高度集成的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

目前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并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拥有自主的处理器设计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有30多个系列,其中以ARM、PowerPC、MC 68000、MIPS等使用得最为广泛。

8. 电脑的操作系统的历史是

微软发布:DOS系统、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 VISTA、windows7(即将发行)
还有一种同期的内Linux操作系统,没变过名字容,只是版本不同

9. 概括国产操作系统的历史

我所经历的20年国产操作系统研发

(本文摘自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芳所著《UNIX、Linux与国产操作系统》一文。在过去的20年间,孙教授曾积极地参与UNIX的引进及国产操作系统COSA的开发,他还是红旗Linux发行版本的主要策划者。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孙教授在该文中就我国操作系统的研发历史、经验教训和Linux今后的发展等三大部分作了长达3万多字翔实而精辟的论述。)

我国对UNIX的研究与引进始于1979年。从“六五”计划(1981年)起,国家、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即围绕UNIX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而自“七五”以来,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开展了国产系统软件UNIX/POSIX标准的攻关项目。这些研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在某些领域有少许影响,但市场份额不大。虽然在中文本地化方面有较强的主导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但对国家基础软件的建立,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国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这一根本大局,为了保障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为了软件产业以致整个信息产业的利润,为了争取应用软件开发的主动权,为了掌握软件市场的龙头,发展自主的操作系统已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广大用户的共识。

现在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认真、客观地总结经验特别是不成功的教训,用新思路来探讨自主操作系统发展问题。虽然讲Linux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码”运动给我们发展自主系统软件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如果主导思想有问题,照样会重蹈覆辙。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本人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是有点痛苦的事情,但为了将来的成功这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下面,笔者侧重于教训,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未确立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指导原则

虽然在立项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中 也对市场作了某种程度的分析,但这种分析主观意念成份比较多,缺乏有力、可行、可具体操作的措施和手段。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才去寻找用户,甚至“求”别人使用,十分被动。没有和国内主流PC厂家结成互利而牢固的联盟,造成“你攻你的关,我做我的市场”的局面,互不通气。事实上,用户的使用是推动系统进步的最大动力,试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版本,哪一个不是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增强功能的?用户不了解系统,对系统的疑虑就不可能消除,也就愈加不敢使用。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市场和用户,更谈不上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第二、人员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

人员(特别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组)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以适应新的科研管理及市场经营模式。参加攻关的人员几乎都来自高校、研究所,虽然由原电子部所属中软公司牵头,但主力开发人员都是一些科技人员。恕笔者直言,即使是当时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中软公司,其第二开发部的管理及研究开发模式与一般科研单位也无太大区别。

总体组成员虽然几乎都是国内这方面的著名专家,勤勤恳恳,一心想把课题做好;但年纪偏大,思想上受原有的科研教学体制影响很深,思路不够开阔,市场导向的观念较差;比较强调技术成果而忽略市场开拓,最终是项目从技术目标上可以说是完成了,技术上有一定水平,却没有市场份额。“九五”前两年注意到了市场这个问题,但总体组领导中很少有人真正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也不知道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成商品。

第三、技术路线有偏差

一开始,我们就片面强调自主版权而把自己的手脚和头脑束缚住了。好像什么都要从ABC做起,而没有去最大限度地借鉴和合理利用别人的成果和经验。

比如当时国际上“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GNU上已经有了大量“自由”的软件可供参考,1992年后Linux已经开始在网上流行。攻关总体组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要研究这一情况,但总体组在整体指导思想上并未对此引起重视。尤其是担心怕沾上国外的这些东西就没有了自己的自主版权。我们整个课题虽然集中了全国17家单位、200多位科技人员,但面对任务的庞大和时间的紧迫,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实际上是穷于应付,谈不上有更多的协调和创新,最终集成出来了一个系统。但从商品化角度来说,一是脆弱,其中缺陷不少;二是单薄,所含功能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三是行动迟缓,版本升级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

第四、组织管理乏力

尽管系统软件国产化攻关课题组组织还是相对严密的,当时上有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进行部门协调和技术指导;中有课题总体组进行项目具体组织和管理及技术协调;下有各专题组“分兵把守”,具体进行技术攻关和项目完成;但总的说来,还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组织体制不能针对用户和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动态作出快速反应。区区这点分散的人力和物力如何与国外一些公司集中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商品开发工作相比呢?总体组虽然每3个月开一次会,但在重大技术问题上,还是协调、反应不够。攻关队伍大部分时间分散在全国各地,互相通气特别是深入了解很少,总体组调控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支队伍,何况这支队伍在技术、经验及知识上参差不齐,各有“现管”的上级领导,往往各自为政。实际上,总体组也无法实施强有力的支配控制措施。

第五、经费支持力度不强

在我国,特别是以前一二十年,系统软件的研制只能主要靠国家投入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软件企业都还刚刚诞生,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导致的软件价格低廉,以及国人对软件的研发需要巨大成本缺乏正确认识而导致盗版现象严重,这些软件公司都忙于“找饭吃,求生存”,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去独立开发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其它系统软件,这种基础软件的研制需要巨大的经费和技术投入且伴有高风险。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大支持,但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和其它硬件项目相比,国家对于这么重大而基础的系统软件的经费投入实在是太少了。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软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尤其是1999年,围绕高科技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相应的积极措施。这对于发展自主基础软件无疑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笔者建议,对于基础系统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的开发,应该像当年“两弹一星”那样,集中优势,加强投入,争取在较短时间里有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软件产业能尽快有一个飞跃。

国产系统软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未得到国人的认同,究其基本原因,笔者列出了以上五条。本人认为,诸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应是第一条,即市场导向和观念问题。如果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市场规律制订并认真执行产品开发计划,协调力量,加强进度控制,严格管理和采取产品质量保证措施,策划好市场行销策略步骤和方法,那么国产操作系统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10. 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史有哪些

1.Windows是由微软在1983年11月宣布,并在两年后(1985年11月)发行的。
2.Windows版本2.0是在1987.11正式在市场上推出的。该版本对使用者界面做了一些改进。2.0版本还增强了键盘和鼠标界面,特别是加入了功能表和对话框。
3.Windows3.0是在1990年5月22日发布的,它将Win/286和Win/386结合到同一种产品中。Windows是第一个在家用和办公室市场上取得立足点的版本。
4. 3.1版本是1992.4发布的,跟OS/2一样,Windows3.1只能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并且要求至少配置了1MB内存的286或386处理器的PC。
5.在1993年7月发布的Windows NT是第一个支持intel386、486和Pentium CPU的32位保护模式的版本。同时,NT还可以移植到非intel平台上,并在几种使用RISC晶片的工作站上工作。
6.Windows95是在1995.8月发布的。虽然缺少了NT中某些功能,诸如高安全性和对RISC机器的可携性等,但是95具有需要较少硬件资源的优点。
7.Windows98在1998年6月发布,具有许多加强功能,包括执行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硬件支持以及一国际网络和全球资讯网(WWW)更紧密的结合。
8.WindowsME是介于98SE和2000的一个操作系统,其出生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无法符合2000硬件标准同样享受到类似的功能,但事实上这个版本的
Windows问题非常多,既失去了2000的稳定性,又无法达到98的低配置要求,因此很快被大众遗弃。
9.Windows2000的诞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2000年2月17日发布的2000被誉为迄今最稳定的操作系统,其由NT发展而来,同时从2000开始,正式抛弃了9X的内核。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电脑是用这一操作系统。
10.在2000的基础上,增强了安全特性,同时加大了验证盗版的技术,2001.10.25,“激活”一词成为电脑中最重要的词汇。并且,XP的命名方式也广为散播,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XP”颁布开始出现。某种角度看,Windows XP是最为易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11.2006年11月,具有跨时代意义的Vista系统发布,它引发了一场硬件革命,是PC正式进入双核、大(内存、硬盘)世代。不过因为Vista的使用习惯与XP有一定差异,软硬件的兼容问题导致它的普及率差强人意,但它华丽的界面和炫目的特效还是值得赞赏的。
12.Windows 7于2009年10月22日在美国发布,于2009年10月23日下午在中国正式发布。Windows 7 的设计主要围绕五个重点——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有设计;基于应用服务的设计;用户的个性化;视听娱乐的优化;用户易用性的新引擎。
13.2012年10月26日,Windows8在美国正式推出。Windows 8支持来自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构,被应用于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上,尤其是移动触控电子设备,如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且启动速度更快、占用内存更少,并兼容Windows 7所支持的软件和硬件。另外在界面设计上,采用平面化设计。

阅读全文

与操纵系统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