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典历史书籍推荐
经本人研读,觉得很不错的几本历史书籍推荐:
1、二月河历史小说:《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中国著名历史作家二月河所著的“帝王系列”小说之一。作品共有三卷,分别是九王夺嫡、雕弓天狼、恨水东逝。小说跨越康、雍、乾承先启后数十年的历史,成功地描写了雍正皇帝波澜壮阔、儿女情长的一生。
2、《血腥的盛唐》——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
《血腥的盛唐》将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娓娓道来,是一部堪称“中华民族历史缩影”的文学作品。翻开本书,唐朝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惊讶。当时,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为当今中国的两倍,无数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吸引了300多个国家的人们前来学习交流。但是,盛极必衰,大唐后期的近百年间,内战不断,硝烟四起,尸横遍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腐败、血腥,最终让最辉煌的盛世唐朝陷入黑暗之中……
3、经典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作者当时明月以通俗浅显甚至娱乐化的手法重述、重写历史,引发了一场“感染”者高烧不退的“读史热”。如果你看过市场是呆板乏味的历史书籍你就会体会到《明朝那些事儿》的高明之处。历史是用来品读的,不是像记流水账的那样,某某年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某某年称帝。这样的书籍没有一定的功底你是没法看下去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心态浮躁,看不到几页就厌倦了,我们中华历史又怎能得以普及?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受如此热捧就是打破了传统的写法,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了解历史,这对我我国的文化史知识的普及是有极大的推进。
4、智慧历史小说《司马懿吃三国》
《司马懿吃三国》共有五部,详尽的介绍了司马懿如何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无与伦比的沉默和计谋击败群雄,最终独霸天下。司马懿小心翼翼地潜伏在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无所不用其极。几十年如一日的隐忍,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无底线的忍耐和毅力……
5、《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权威性历史读物
这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便是中国这潮起潮落的400年历史的一个详细介绍和分析!本书自1970年出版后先后修订过6次,到这一版本已经相当完善了,被外国称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最畅销书籍之一,是一本极具影响的经典好书。
就先介绍这几本书吧,更多历史书籍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www.haoshuguan.com/lishixiaoshuo
Ⅱ 历史上的经典书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是一部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学丛书,全书共计3249卷,40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Ⅲ 十大精典历史书籍
一、《古玉精英》,《古玉掇英》,中华书局
唯一一部以私人藏品而成为古玉收藏教科书的经典书籍,虽然不一定尽善尽美,然而,在收藏家普遍自信而不信他人,从而使得馆藏品书籍独秀天下的时候,该书使有理想的收藏家看到了收藏文化的希望。
二、《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该书自从出版以后,就几乎成为了鉴定人员和高仿人员的教科书。
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该书拥有华丽的编著团队,在古玉类书籍中堪称翘楚,这也可称为古方先生最大的学术成就。稍显不足的是该书以地域分册,但不同地域出土的玉器不同年代数量差异显著,因此,每册读完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倘若该书每册收录了当地各个时代的出土典型玉器,则玉器分布的不平衡清晰可见。
四、《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
古玉器的词典类工具书,内容简洁而全面,并可作为入门类阅读
五、《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玉器藏品图录,这些玉器并无明确的出土记录,在故宫藏玉排除现仿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进行断代归纳,这对于民间藏品断代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明代玉器》,紫禁城出版社
明代玉器在玉器发展史上非常独特,经常与清代玉器一起以“明清件”闻名于世,然而,其与清代玉器差异相当大,明代玉器与唐宋元玉器的联系之紧密更甚于与清代玉器的联系,该书是关于明代玉器的专门论述,尤其明代玉器与前代玉器风格的联系,更是值得称赞,也是其独特视点。
七、《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
这是一本小书,却被张明华先生以宽阔的视野概括得精致怡人,在古玉大块头书籍中宛若小家碧玉般婷婷玉立。
八、《玉器时代,美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玉器》,科学出版社
流失到国外的史前玉器大集合,这些玉器因为失去了出土的确切证据而对使其断代尤其值得关注。一部分玉器也弥补了国内出土标
九、《古玉鉴别》,文物出版社
这是唯一一本文字较多的经典古玉参考书,读完它需要一定的耐心,但读文字类的书往往获得的感悟更不一般。作为宝玉石专家的视点,值得关注。
十、《认识古玉》,中华自然文化学会出版
观点有争议,却给人以无限启迪的一部古玉参考书。
Ⅳ 多看历史书对学生有什么好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我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从历史的功能来看,主要有两点:
以史为鉴,指导未来,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再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人与人其实是平等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不代表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人,我们就比别人更优越,更不代表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学习我们的历史,决不是让我们拿去向别人炫耀的。但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的根基。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Ⅳ 请推荐几本经典历史书籍
我推荐黄仁宇的书籍,黄仁宇便是大历史观的提出者。我觉得,他内的《万历十五年容》还有《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等之类是读史挺好的一类书籍。比起如今的畅销书来,也更有价值和阅读的意义。而比起古籍,又不失一份阅读的便利与朗朗上口。
如果想看的是古代的史书,那么,我觉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太史公的史记也是不错的选择。
Ⅵ 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
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二十五史。
Ⅶ 古代历史书有这么多经典,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对于经典来说。是看的人多了,且很多人对于一个经典产生了共鸣。连古版时候都说“读史可权以使人明智
鉴以往可以
知未来
”。所以是固然有
读经典
的好处的。
但是个人觉得,经典是要读。但是要跳出思维读,而不是守旧,被经典禁锢住了,我们就可能无法
活在当下
。
Ⅷ 中国历史经典真实之书籍
先搞清楚以下几点:
1.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所谓的“经典”是和一般性书籍对比而言的。
3.所谓的“经典”虽然具有长期性,但也会随时代发生变化的。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会发现:首先,经典是存在的;其次,经典也有一定局限性;最后,新的经典会产生的。
具体你提到的历史学著作,“24史及资治通鉴之类的正史”,从长期的历史检验上说,确实是经典,但也确实有时代局限性。尤其是资料性价值,实在是现代的史学著作不能望其项背。历史局限性又让其各有缺点。现代虽然有些经典史学著作,可能在综合性、客观性上远胜古书,但古代正史的经典地位仍然存在、不可磨灭。你的观点有点偏激。当你真要研究历史时,还得阅读正史。
现代出的比较好的史书:
1.通史类: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10卷本。(人民出版社)
白寿彝《中国通史》22卷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陈致平《中华通史》10卷本。 (花城出版社)
郭沫若《中国史稿》7卷本 。(人民出版社)
《剑桥中国史》15卷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周谷城《中国通史》2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穆《国史大纲》2卷本。(商务印书馆)
尚钺《中国历史纲要》2卷本 。(河北教育出版社)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3卷本。(人民出版社)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2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断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13部)
王玉哲著《中华远古史》 胡厚宣、胡振宇著《殷商史》
杨宽著《西周史》 顾德融、朱顺龙著《春秋史》
杨宽著《战国史》 林剑鸣著《秦汉史》
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上下)
陈振著《宋史》 李锡厚、白滨著《辽金西夏史》
周良霄 顾菊英著《元史》 南炳文、汤纲 著《明史》(上下)
李治亭主编《清史》 。
其他的比较好的历史书,还有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等,不再多说。这些书各有所长,又各有弊端。有的可称经典,但多数只能叫名著,不能称经典。经典比名著更经得起长久的历史考验。
Ⅸ 经典阅读的意义
阅读培养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孩子未来的语文水平、语言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包括走向社会后与人沟通、交际、管理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们中国,有浩瀚的文学库。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是非常之丰富的。特别是有些经典名著更是成为了每一个象征中国人精神的代表。作为中国人,如果不去阅读一下我们中国的经典名著,无疑是一种遗憾。
了解我们的历史。
二,经典名著里隐藏了非常多的做人的道理,故此,孩子在阅读当中能够得到心智的提升和人格的培养。
三,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这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经典名著所涵盖的人生道理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孩子心理上的成长与成熟。
五,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值得反复读,认真读,无论其架构、语言、人物描写、情商及人性了解等,都值得研究。
由此看来,阅读经典名著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而且做为新世纪的炎黄子孙,如果不懂得我国的名著作品,将会非常遗憾。所以,建议家长朋友给孩子读一读我国的名著,让他们更博学,更具文学涵养,了解地更多。
我国名著及简介推荐(部分书目)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清)曹雪芹;
2.水浒传(明)施耐庵;
3.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4.西游记(明)吴承恩;
5.镜花缘(清)李汝珍;
6.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7.封神演义(明)许仲琳;
8.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9.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10.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清)曹雪芹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Ⅹ 必读历史经典书籍
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是一部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学丛书,全书共计3249卷,40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