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意义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5 18:41:05

『壹』 长沙保卫战连续剧的真实历史

长沙保卫战实际上是抗日期间四次长沙战役的统称。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和广州早早沦陷,而长沙作为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就像一科钉子钉在了日军的前进道路上,扼住了日军西进进攻当时中国国都重庆的必经之路,日军之必攻,国军之必守,双方在这里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长沙反复易手,让中国保留了战争胜利的希望,也不断消耗着日军的资源和有生力量。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于9月17日发起进攻,其部队从江西省北部向西进攻湖南省,但是日军的进攻由于向西过度延伸及国民革命军从南北两面反击,因而被迫向东撤退。

9月19日,日军沿新墙河对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到9月23日日军将国军逐出新墙河地区,其第6师团及第13师团在炮火支援下渡河及沿汨罗江向南推进。

激烈的战斗在23日后仍然持续及中国军队向南撤退以吸引日军,同时其增援部队到达东西两翼以实施包围,9月29日日军到达长沙外围,但是他们因补给线被切断而未能攻占该城,10月6日,冈村宁次宣称在达到作战目的后撤军。10月8日,双方恢复原有的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月16日,日本陆军中央部制定了《对华长期作战计划》,企图在年内在不减少现有兵力,对重庆国民政府采取高压的军事态势,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尽早解决中国作战。1941年4月,阿南惟几制定了长沙作战计划,力图在现有兵力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摧毁重庆政府战力。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中央部一方面抓紧作对苏战争的准备,驻守在长沙地区的日方华中派遣军一方面应付可能的北进入侵苏联作战,一方面加强湖南地区的作战准备。阿南惟几于九月上旬制定了针对国民政府第九战区薛岳部的作战计划,计划调集第十一军下辖的4个师团及一个战车联队共计四十五个步兵大队、二十六个炮兵大队约12万人的军力进击第九战区。 根据日本派遣军的作战计划计划,阿南惟几制定了不以“占领地方”及“夺取物资”目的,而是摧毁第九战区薛岳部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计划。其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纵深梯次配置,以第 3、第 4、第6师团主力及第 18混成旅团等部位于岳阳的桃林、西塘、新开塘地区,为第一梯队,直取长沙;第40师团和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位于临湘地区,为第二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及长(沙)岳(阳)古道正面进攻长沙。 另外以第6师团的两个联队由忠防、西塘分两路向大云山实施包围,掩护主力部队集中和展开;以第14独立混成旅团从岳阳乘军舰渡洞庭湖向营田以西地区进攻,保障主力攻击部队右翼安全。

为确保第九战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集中,但是未起到明显效果。第9战区除用相当兵力在赣北、鄂南、湘北袭扰日军后方外,由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集中12个军33个师,一部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布防,一部在株洲地区机动, 采取逐次抗击日军进攻;诱日军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歼灭之。

9月7日,日军第6师团两个联队分别由忠防、西塘地区出发,在飞机配合下从东、西、北三面扫荡大云山。中国军队第4、第58军的四个师进行英勇抗击。8日,日军占领大云山,9日中国军队反击,日军不支退后,16日,日军反击,重新占领大云山。18日拂晓,在杨林以西20千米的狭窄地带,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遭中国第4、第58、第20军共六个师的阻击,但日军迅速击溃国军。19日,日军抵汨罗江北岸,随即分路强渡汨罗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中国守军全线溃退,至21日,日军全部渡过汨罗江,全速前进。此时浏阳、株洲地区第9战区军队依计划逐次加入战斗。第26、第72、第74军自浏阳方向侧击日军;第10、第37、第79军、暂编第2军从长沙以东正面迎击日军;第4、第20、第58军向日军后方攻击。

具体作战如下:

20日 日军破译第九战区薛岳电令汨罗江南岸四个师抵御日军,主力九个师从东侧围攻日军的作战电报。日军进行反迂回,妄图围歼第九战区的精锐七十四军。

21日 第九战区顽强抵抗于平江、金井一线。

22日 日军再次破获第九战区电报,调整战术,从左翼山中迅速突破,第九战区防线崩溃。

23日 第九战区二十六军被日军突围,在突围作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日军各部向长沙进逼。

24、25日 薛岳下令放弃长沙,由七十四军逐次抵御撤退,日军第六师团向捞刀河谷进军,企图围困七十四军。

26日 七十四军与日军第6师团在捞刀河谷遭遇,双方爆发激战。后日军第3师团加入战斗,七十四军不支转进。

27日 日军第4师团渡过浏阳河,冲入长沙西北角,大部突入长沙。

28日 日军第4师团占领长沙,第3师团向株洲方面追击第9战区溃退部队。29日 日军占领株洲。

10月1日 日军第11军认为“作战已达到目的”,开始逐步退军。6日 日军退至新墙河,双方回复战前对峙状态。

第三次长沙会战
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的湖南和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交战双方为中方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部队共30余万人与日方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日军第十一军共约12万人,此次战役主要经历日军向长沙推进的外围战斗、攻守双方在长沙城的攻防战斗和日军撤退时国军进行的反击作战三个阶段。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指挥官采用了“天炉战法”对抗日军,而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则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战役结果为中方成功防守长沙,日方遭受惨重损失撤退而结束,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第四次长沙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又名长衡会战)为抗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长衡会战中的第一个阶段。

学术界将“长衡会战”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

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

『贰』 《长沙保卫战》战争背景是什么

国内背景: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消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这次会战中国不仅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伟大胜利,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武汉、南昌等会战失败。


1938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发生在夜里(即夕)故称为“文夕大火”。

1938年,大火发生几天后,酆悌、文重孚、徐昆被枪决。1939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长沙会战。

在其他城市相继沦丧后,长沙乃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争中将处于被动情况下。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后分设第6、第9两个战区)集重兵与日军在战线上对峙。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日方称湘赣会战)爆发。这也是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国际背景: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东亚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叁』 长沙保卫战概括

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文夕大火”却把即将成为抗日前线的长沙付之版一炬。铁血将军权薛岳临危受命,赴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他曾经的对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彭中华,则奉中共中央之命,主动上门献计献策,与薛岳并肩尽抗敌守土之责。经历悲壮惨烈的恶战,薛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湖湘群众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指挥三湘虎贲将士先后逐退了冈村宁次、阿南惟畿对长沙的三次进攻。而像警察李本忠这样身不由己加入到抗战洪流中的小人物,亦在艰苦鏖战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铁血战士。当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抗战还任重道远,但中国人民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肆』 长沙战争历史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一次会战 长沙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四个师团﹑两个支队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 40师团和4个旅团,配有战车第13联队,野重炮第14联队,独立野战重炮第15联队第1大队及部分工兵、空军、海军部队,计有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 个大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并配有军舰20余艘,汽艇200余只,飞机100余架。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采取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上,以纵深突破的战略,向长沙进犯。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①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1939年9月 ,日军调集10万人 ,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师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修水地区。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②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 ,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采取逐次阻击 ,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方针 ,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日军被迫北撤 ,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③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 。薛岳指挥13个师,约17万人兵力,组织防御。日军攻击受挫,伤亡严重 ,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会战结束。

『伍』 长沙保卫战和战长沙区别在哪里

《长沙保卫战》是正儿八经的战争历史剧,《战长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陆』 《长沙保卫战》有什么历史背景

薛岳不是蒋信任的战将,第3次长沙会战后,蒋走马换将,换上蒋信任的回张文白,便有了第四次答会战的失败,火烧长沙城。既而日军挥师南下,取得豫湘桂会战大捷,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标。不作死就不会死,薛伯陵本来打得挺好的,按常理是不应该换将的,蒋就怎么干了。

『柒』 《长沙保卫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奇袭美国珍珠港,同一天,日陆军23军开始进攻香港,为使攻占香港顺利进行,日军大本营命令驻湖南地区的11军向湘南进攻,以牵制中国军队南援行动。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接受命令后,于12月13日发布了第三次进攻长沙的命令。


『捌』 《长沙保卫战》的真正历史结局是什么

长沙保卫战分为三次,结果如下: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布了己方统计的战果: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国军4.8万余人,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中方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余人,第九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

此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挫败日军的战役企图,予敌以有力打击, 大大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使日军显露出发动大规模作战时兵力不足的弱点。军队士气得以提振,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第二次长沙会战

据第九战区战报记载,中方伤亡17426人,日军伤亡48327人。

据日方统计,整个会战中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这个统计显然夸大了日军的战果。

不过,从中国军事当局的资料看,第74军的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的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的第3师伤亡35%,伤亡确实惨重。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次会战,据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称:日军伤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伤23003人) ,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

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1346名。而据日方战史统计,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8)长沙保卫战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1、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这一胜利,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2、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使日军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英泰晤士报讥称“日本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加深了日本内政外交危机,导致近卫内阁垮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3、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 ,但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 。这 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

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沙会战

『玖』 长沙保卫战到底歼灭日军多少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回九答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常识历史篇。

『拾』 长沙保卫战历史结局到底啥样

长沙保卫战分为三次,结果如下: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布了己方统计的战果: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国军4.8万余人,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中方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余人,第九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

此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挫败日军的战役企图,予敌以有力打击, 大大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使日军显露出发动大规模作战时兵力不足的弱点。军队士气得以提振,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第二次长沙会战

据第九战区战报记载,中方伤亡17426人,日军伤亡48327人。

据日方统计,整个会战中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这个统计显然夸大了日军的战果。

不过,从中国军事当局的资料看,第74军的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的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的第3师伤亡35%,伤亡确实惨重。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次会战,据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称:日军伤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伤23003人) ,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

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1346名。而据日方战史统计,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10)长沙保卫战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1、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这一胜利,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2、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使日军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英泰晤士报讥称“日本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加深了日本内政外交危机,导致近卫内阁垮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3、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 ,但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 。这 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

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沙会战

阅读全文

与长沙保卫战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