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岳最出名的是什么
柠檬,安岳又有柠都之称,
安岳县位于四川东部... 安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隋名臣姚苌,唐名将程咬金曾出任刺史
⑵ 四川安岳在哪里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跨沱、涪两江分水岭,国道319线和省道206线穿境而过,是成都至重庆、南充至泸州的交汇点。全县幅员面积2690平方公里,辖69个乡镇,927个村,总人口1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万人,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安岳历史悠久,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设普州并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安岳人杰地灵、文化璀灿,宋代与四川眉山有“东普西眉”之美称,本地名人有宋初理学鼻祖陈抟、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东汉时期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等。
安岳县是“中国柠檬之乡”、“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全国产肉十强县”、“四川省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安岳的生猪年出栏数全国第一,柠檬产量全国第一,粉条产量西南第一,水稻产量全省第一。
安岳拥有三大资源优势:一是农产品资源丰富。安岳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享有“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畜牧产品销往重庆、成都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同时,红薯、蚕桑、通贤柚、水产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和市场优势逐步凸现。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闻名中外,现存始凿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230处10万余尊摩崖石刻造像和40余万字石刻经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安岳石刻艺术的精品--“紫竹观音”被海内外游客惊赞为“东方美神维纳斯”。安岳石刻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是四川旅游南环线上的一颗明珠。三是人力资源充足。安岳是四川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被列为全国5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示范县。现已建立起以县就业培训中心、3所高级职业中学及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载体的劳务培训、推荐、服务体系,培训输出建筑、缝纫、家政、电子等专业劳务人员,“柠都川妹”成功闯入北京家政市场。
⑶ 安岳的历史名人
陈抟 最出名的就是他了
其他的 应该不多了吧
⑷ 安岳石刻的历史文化
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安岳石刻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计有摩崖造像105处,造像约10万身。根据现存题记, 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尤以石刻著称于世。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点就有300余处,石刻造像达10万余尊,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时期。石刻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且多数为摩崖造像。其艺术风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又有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还有雕工精细、璎珞满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幅员面积2689.11平方公里,耕地133.6万亩,辖69个乡镇,人口154万。
安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古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兹郡,辖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县,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县名。至此,州县治所同置一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隋、唐、宋时期,普州已是闻名遐迩的重镇,其文化与眉山的“三苏”齐名,得“东普(州)、西眉(山)”之美誉。唐代名将程咬金,著名苦吟诗人贾岛,北宋大理学家陈抟,宋代大数字家秦九韶,广州起义革命先烈袁绍柏、彭明晶烈士,新诗的开拓者康白情,农业科学家允奎,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等一大批饱学之士及英豪人物或生于斯或葬于斯,为安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盛于唐宋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史学和艺术价值,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古、多、精、美”。境内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00余处、10多万尊、经文15窟、40余万字,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庙卧佛院,石羊毗卢洞,鼎新华严洞、茗山寺,黄桷玄庙观,城郊圆觉洞、千佛寨等。还有罕见的石仿木古建筑—木门寺。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高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侧身坐在一张长3米的弧形荷叶上,飘逸自然而有丰韵,被前来观赏的专家、学者誉之为东方“维纳斯”。保存完好的侏罗纪马门溪恐龙化石、大量的石刻题记,珍贵的馆藏文物,尤令研究历史、观赏古迹的人们赞不绝口。
安岳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水产品超万吨县、中国柠檬之乡。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畜牧已成为安岳的五大支柱产业。
安岳工业以丝绸、纺织、食品、竹编、医药、机械加工、建工建材为主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安岳工业园区建设2002年底将全面完成,安岳工业方兴未艾。
安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纵横贯通境内的772公里干道公路出入十分快捷。已有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5座、10000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光缆传输使通讯联络更加方便。
⑸ 安岳县有什么特
安岳米卷
安岳米卷历史悠久,做工精细,四川名小吃之一,是安岳县的特色小内吃之一。
是安容岳独有的风味小吃,味道鲜美嫩滑,色泽光亮,口感鲜美,老少皆宜。由大米加工而成,典型的有白米卷、黄米卷、黑米卷等多种品种,做法上有凉拌、炒、烧、炸、烤等多种吃法,具备特有川味小吃风味。
安岳米卷通常吃法是将米卷切成寸许小段,散开后加入葱、姜、蒜、豆油、醋、红油辣椒、味精、鸡精、芝麻、白糖、花椒面、香料拌匀即可食用。
具行家说,这种小吃只能在安岳本土本米本水的条件才能加工而成,也有师傅将这一技术带出安岳本土,在外地加工,不是无法成卷就是失去了米卷独有的风味,所以要想品尝到正宗的安岳米卷,请到安岳来,出名的有小西街“汪米卷”!
⑹ 安岳县建于哪一年历史上有哪些名称安岳县名称的由来,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安岳县,即今安岳县城吗,由来不明。之前曾在县境内设普慈郡。
⑺ 安岳是“石刻之乡”,以唐宋两代石刻居多,说明安岳当时什么历史背景
按月是石刻之乡,以堂良带可以多少?据说在安堂是什么历史背景啊?好像是这样的。
⑻ 安岳县详细情况
安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市东部、成渝经济区腹心和成都、重庆的直线中点,誉“成渝之心”;[1] 地跨东经104°56′51″~105°45′14″,北纬29°40′32″~30°18′53″之间。东邻重庆市潼南区,东南靠重庆市大足区;南接重庆市荣昌区和内江市东兴区,西南接内江市东兴区;西倚内江市资中县,西北连乐至县、遂宁市安居区。
安岳县幅员面积2700平方公里,[2] 2016年,总人口160.95万(常住人口112.62万);辖32个镇、37个乡;2016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04.4190亿元。该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沱江、涪江分水岭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8.5℃。
安岳县历史悠久,北周建德四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3] 孕育了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南宋数学泰斗秦九韶等历史名人;境内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启大足”,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又有“中国佛雕之都”之称,[4] 境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安岳县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基地生产县,柠檬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量占全国的80%,被称为“中国柠檬之都”。[5-6] 境内还拥有通贤柚、伤心凉粉、安岳竹编等地方特产。[7] 安岳县是四川盆地腹心陆路交通要冲、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川渝两地重要物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1] 319国道、247国道和内遂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⑼ 安岳有多少年历史
你好,在四川盆地东部的浅丘地带,镶嵌着一颗既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光泽的“川东明珠”──安岳县始建于北周建德4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属四川省所辖。至今有1436年历史
⑽ 据悉四川安岳县是石刻之乡,请问石刻所在位置及历史特色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经近年文物普查,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造像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这是中华古代石刻艺术又一宝库。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独创,他们凭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对宗教仪式有许多大胆的突破。
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计有摩崖造像105处,造像约10万身。根据现存题记,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
安岳石刻造像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有少量道教造像,也有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写。
佛院位于县城北25千米的八庙乡卧佛沟,共有大小龛窟139个,造像1600余身,卧佛为释迦牟尼涅盘像,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左侧卧于距地面约10米高的崖壁上。头东脚西,体型修长,薄衣贴体,表情安详。身后刻说法图,20余身弟子、菩萨、神王、力士像等,面目表情各不相同,佛腰部坐一背向观众为佛诊脉的弟子,佛足部前方立一力士,为此窟所独有。该像刻于贞元年间。
圆觉洞位于县城东1千米的云居山上,有唐宋时期造像103龛(窟),大小雕像1933身。以宋刻西方三圣雕像最为精彩,刻于元符至大观年间。
毗卢洞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的石羊镇塔子山上,有摩崖造像446身。为五代、北宋时期四川佛教密宗的道场之一。造像中的《柳本尊十炼修行图》、观音堂内的半裸观音像,堪称精品。
此外,华严洞的华严三圣、茗山寺近40身4~7米高的造像,玄妙观唐代道教造像等,也都是安岳石刻的重要作品。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尤以石刻著称于世。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点就有300余处,石刻造像达10万余尊,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时期。石刻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且多数为摩崖造像。其艺术风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又有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还有雕工精细、璎珞满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
北宋摩崖造像是安岳石刻的又一鼎盛时期,以毗卢洞、园觉洞、华严洞、茗山寺等处为代表。毗卢洞所刻"柳本尊十炼图",图文并茂,保存完好。观音堂中"紫竹观音"造像闻名海内外,被著名英籍作家韩素音称为"东方维纳斯"。圆觉洞北崖"西方三圣"造像形体高大,造型优美。华严洞中的"华严三圣"及十二弟子像,保存完好,刻极为精美。茗山寺摩崖石刻中文殊师利造像,充分运用力学原理,令人叹绝。五代摩崖威望造像以千佛寨北崖第96号窟内刻的"药师佛经变相"最具代表性。
卧佛院
卧佛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于离安岳县城北25公里的八庙乡。这尊23米长的卧佛,横卧于高出地面近10米的崖壁上。它始凿于唐开元年间,迄今一千多年,体形完整,象个硕大的“一”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岩腰,堪称我国唐代全身石刻卧佛之精品。卧佛造型独特,一反《大般涅磐经》叙说的情景。卧佛的头部刻得极为精美,头戴圆圈小花螺髻,头枕凿花方形石枕,双眸微闭,俊美的脸庞慈祥而端庄,准确而自然的表现出释家牟尼灭度前的坦然神情。他腰前禅坐的弟子叫阿难,正面向卧佛的头,背微躬,成切脉姿态,表现出闻悉噩耗的悲痛之情。脚边威立的高大剽悍力士怒目攥拳,一副悲痛得撕天裂地的样子。卧佛的上方所展示的是释迦牟尼与诸弟子和天龙八部传授遗嘱的情景。左臂下方是观音普门行愿的33化身和32应身造像。还有维摩诘,药师佛等30公分大的小像。整个造象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主次鲜明,完美对称,体现了唐代雕塑文化的高度发达,使人叹为观止。
千佛寨有“雕刻艺术陈列馆”之称。造像分布在寨子的南北两岩,周长约1000米,有佛龛105处,造像3061尊,多数为佛的讲法图。寨子的南崖,是一尊高有6.2米的释迦牟尼佛。造像面部椭圆,重额宽广,肌肤丰润,衣纹疏而深,线而畅,不脱北魏遗风;另一尊头戴缕空花冠的观音雕像,面部丰满,胸前缀饰璎络,腹部微凸,腰肢微扭,面带微笑,象一位款款而来的丽人,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和极富动感的曲线美,特别是那一双流泻出情与爱的眼睛,充满诱人的魅力,整幅雕像极富唐代韵味。岩壁上的力士也别具一格,个个双拳紧握,脚步呈替换之状,仿佛迎面奔跑而来,极富动感。在寨子的北岩,石刻与南岩风格上完全不同。这里的石刻多挺肚束腰,衣褶飘逸,璎珞满身,表现出五代和宋代雕刻特征。95号龛是一幅我国最独特,最完整的《药师佛经变相》。此龛高约4米,宽6米,正中禅坐的是释迦牟尼,其背两侧伸出亭亭紫竹,飘逸浪漫,绝妙的是华盖两侧刻有一对独特的、姿态各异的儿童飞天。药师佛两侧站立的是八大菩萨,风姿绰约,各显神采。
与千佛寨遥遥相对的这座圆觉洞,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造像,共1993尊。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这儿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萨、观音组合而成。在其他地方,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刻的独特之处。在这里,首先映入人的眼帘的是倚斑斓佛光,足踏莲蕊,手持净瓶,仿佛正在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的观音。中间一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他容光照人,眼含情而不失庄重,嘴带笑而不露齿,居高而立,亲切地俯视各位。右龛的大势至菩萨头戴密贴金花冠,冠内嵌刻一小佛像,十分别致,胸前杂饰璎珞,肘悬腰际,脚踏莲台,浅笑的面庞,俊美而显庄重;她两手相交,右手持莲花蕾,大有点化众生超度苦海之势。花蕾重有百斤,历千年而不坠,是雕刻家巧妙地将重力转移到袈裟上的缘故。
毗卢洞离安岳县城47公里,由观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卢道场、莲花台等组成,有造像465尊,尤以观音堂的紫竹观音和毗卢道场的石刻最为精湛。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像高3米,可谓北宋时期的杰作。她距今一千多年,仍然那么色彩艳丽,神态逼真。她侧身跷脚坐在莲台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身披短袖纱衫,坦胸露肘,璎珞象盘曲而下的金色瀑布,翠环网坠胸腹,下身彩带扎一条薄如禅翼的绣花长裙,裙角褶纹飘逸自然而有风韵,犹如出水芙蓉。她右足跷起,左足踏在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好像在观赏水中涟漪,无怪人们之称“东方的阿芙洛蒂德”。紫竹观音,侧身跷角的形象,突破了千手千眼端坐莲台或持瓶渡海的观音造型定局,以富于动感的形态达到了美学与力学水乳交融的统一。
华严洞距毗卢洞只有2公里左右。此洞高7米,宽、深各11米,宽敞明亮,内有石刻造像159尊,主要是五代和宋朝之作,距今也有千年以上。华严洞正壁凿有华严三圣坐像。中间禅坐的是释迦牟尼,左为骑青狮的文殊,右为骑白象的普贤。华严三圣象高约5.2米,背倚车辐状彩色佛光,头戴繁花缕空峨冠,冠内禅坐一小佛像,面目俊秀,皓齿微露。洞的两边凿有十位弟子,他们坐姿颇为别致,或两脚分开盘坐,或双腿曲向一方而盘坐,以次掩护坐台。在弟子坐像上端,刻有佛家的“极乐世界”图案,长达20米,以“众妙香国”、“剪云补衣”等10组浮雕构成,再缀成琼楼玉阁、奇花异草、甘露珠河、缥缈云彩等,烘托出“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伴朝昏”的极乐景象。
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洞中正壁刻有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十二诸天神,上层为十弟子,造像姿态各生,栩栩如生。有意思的是在正中佛像后壁,却有两龛较小的道教始祖李耳和儒教圣人孔丘的浮雕塑像。洞顶刻有一个十径为二点二米的“-//-”字,至今尚无人认识
安岳石刻造像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9月,文化部命名安岳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