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拯救”和“挽救”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有,指代不同、侧重表达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具体如下回:
一、指代不同
1、拯救
指援答助使其脱离危难,危险。
2、挽救
指从危险或不利中救回来。
二、侧重表达不同
1、拯救
援助、援救使其脱离危难。
2、挽救
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生命。
三、引证解释不同
1、拯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
“已蒙拯救了小婢,又承如此委曲成全,真是令人感入骨髓。”
白话文:
“已蒙拯救了小丫鬟,又继承这样他委曲求全,真是让人感受到骨髓。”
2、挽救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三:
“因为他们打仗,不仅为挽救今日的中国 ,而且为实现明天的伟大自由的中国 。
㈡ 历史上挽救中华文明的14个英雄都有谁
一、秦始皇的伟大历史功绩至少有九大方面:
第一,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第二,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第三,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第四,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第五,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第六,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第七,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第八,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第九,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上面九条是对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简要的概括;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创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与秦始皇为他们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的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的建设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社会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于中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对于中国版图之确立、对于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2、汉武帝
汉武帝是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历时210年,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放眼中国周边地区,此时仍是一片蛮荒,而汉武帝的中国,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国家。任何一个在位时间超过半个世纪的帝王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汉武帝更以其多血质创造型的性格,让他的55年成为历史上漫长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如果没有汉武帝反击匈奴,华夏会是什麽样子,同样是国力强盛,同样是文化繁荣,同样的经济强大,我们从宋朝的例子上可以看到汉武帝的伟大,反击匈奴的战争并非仅仅是一个帝王的政治抉择,更是关系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战争,一代人的鲜血与牺牲,让之後几百年的中国受益无穷。
汉武帝虽谥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绝不逊色。他即位初年,便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尽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间并未真正成为一尊,但在他的后继者们的不断强化之下,终于成为压倒一切的思想体系,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中,并压制了其它思想的发展。他建立太学,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办学的开始。
汉武帝及其事业,是中国古代历史蕴积的产物,牵涉到了思想文化、礼乐习俗、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各族的状况等等。
3、卫青
自古兵家对卫青的评论非常之高,明太祖朱元璋曾用“仲卿、药师”(“仲卿”指卫青,“药师”指李靖)赞誉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击溃北元的名将蓝玉。史家也一致公认卫青的卓越军事家地位。就连毛泽东在其著作中评价对蒋政权的运动战时也曾提起:“作战在我不在敌,关建不拘于泥。昔汉将卫青、霍去病勇于革新战法,远渡绝漠,运动于敌之软肋,出敌不意,攻敌无备故百战百胜。”
汉匈战争中最优秀的将领,第一个将大兵团骑兵作战发挥到极致的奇才,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里,卫将军几乎支撑起了半边天空,尽管他的歼敌数量并非最多,却主持了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歼灭匈奴单于的漠北之战更可以被看做改变人类历史的战争,经此一战,匈奴人走上了被迫西迁的悲惨之路。并在百年之後,祸害了整个欧洲。
4、冉闵
冉闵(约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公元350年,建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公元352年,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尽管今天历史书对冉闵的定义是一个“屠夫”,但即使从中华民族角度看,冉闵是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铮铮功臣,冉魏的民族解放战争尽管以失败告终,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北方胡汉力量的对比,保持住了北方汉族对胡族的人数优势,蛮胡再也无法仅仅通过屠杀就能控制北方的土地,北魏的汉华改革与汉人杨坚的最终夺权,均根源於此。
5、陈霸先
阳春的日子,沐着和煦的阳光,走在下箬寺古老的运河边,春风吹来,波涛翻滚,仿佛回到南北朝时期的古朴画卷。就在这古老的山水间,在下箬寺佛光的照耀下,在古圣井井水的翻腾中,走出来一位震撼历史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陈武帝。他好像就是从这条运河走出家乡,纵横捭阖,转战南北,终于统一了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国故土,传承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从而也使长江流域从根本上替代了中原大地,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557年-559年在位。原为南朝梁名将。陈永定三年(559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遗诏追临川王陈蒨入纂。八月甲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丙申,葬万安陵(在今南京郊区)。
没有陈霸先,江南或许早已经被候景胡人祸害得白骨如山,汉民族将失去中华大地上最後一个政治经济大本营,正是由於陈霸先出兵平定候景叛乱,建立陈朝,保住了汉族衣冠文明的最後一丝血脉,才使汉族的文化得以延续,使江南大地避免了亡于候景杂胡和北齐鲜卑政权的悲惨命运,最终迎来了隋朝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6、杨坚
杨坚(541年~604年),即隋文帝,隋朝的建立者。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北周大定元年(581)二月,杨坚推翻周静帝,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建都长安。仁孝四年(604),杨广为夺取皇位,派人将病中的杨坚杀害,当上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
杨坚的北周夺权不应该仅仅看做是一场政治交接,更可以被看做北方汉族一次漂亮的大反击。
事实上杨坚夺权更是南北朝北方政治发展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随着汉族经过几十年生息,在人口和政治军事力量上的日益增长,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杨坚建立大隋,更是重新恢复了汉家的文明与文化,重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
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世界历史上还是出名勤政、爱民的圣君。国家干旱时,他下令把储粮仓打开供百姓度过困难。在路上遇见老弱病残的人,主动让路,并让士兵给行动不便的人担物品,还把自己的马给百姓,给他们送路。
7、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的贡献不仅仅在於贞观之治,更在於唐太宗以莫大的开放精神将中华的文明与思想推向了世界,华夏文明圈正是由此而奠定。北逐突厥,西击吐谷浑,更是打出了中华的赫赫天威。
另外,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特别是纳谏用贤之风、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8、郭子仪
我们很难想像,假如安禄山叛乱得以成功,中国又会遭受怎样的浩劫。安禄山与唐之战不是历史书上所谓的“地方叛乱战争。”而是一场汉民族反抗侵略抵御外辱的反侵略战争。
安禄山的叛军是一群彻头彻尾的蛮族胡掳,所过之出尽兴杀戮,寸草不生,他们是唐王朝自己喂大的野狼,还好我们有郭老令公和他的汉家健儿们,历时八年的浴血奋战虽然没有挽救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却保证了唐王朝继续以一个统一的华夏强国身份屹立於世界。作为军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9、张议潮
张议潮(799年一872年),汉族,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张氏世为州将,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张议潮曾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
有一段历史课本上从来都不讲,那就是唐朝中後期的河皇之耻,吐蕃政权趁唐朝安史之乱之机悍然出兵河西走廊,占领唐朝领土。
西元848年,张议潮率领归义军在沙洲起身,消灭吐蕃驻军,唐朝收复了失去百年的河西失地,之後张议潮大力在河西地区推广汉文化,解放汉族奴隶,重开丝绸之路,让荒凉的河西地区重现繁华生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功业远胜於威廉华莱士的民族英雄,今天却很少被人提起,诚为恨事。
与此同时,张义潮还在河西地区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河西创复,尤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瑥末,雷威摄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规俗一变”。另外还恢复唐朝服装,推行汉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风华,一同内地”。经过张义潮的努力,河西诸州的各族民众开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复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10、李圣天
他有着汉族的血统,在宋史中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在西域建立了大功业----大宋朝於阗节度史李圣天,作为一个在汉文化孕育并成长起来的西域人,李圣天始终忠诚的奉大宋为中央,他穿汉服,行汉制,奉宋朝皇帝为主,坚称他所建立的高昌回鹘是大宋的领土,(我们今天自己的教科书却否认了这一点),在他的努力下,西域土地上出现了万里尽汉歌的情景,汉族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新疆大地广为传播,而他的行动也遭到了穆斯林的仇视,中亚的喀拉汗王朝几次大规模入侵中国西域,都遭到了他有力的抵抗,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他勇敢的率领西域汉族人民抗击喀拉汗王朝的穆斯林圣战。
在西元962年的塔里木会战中,李圣天率领的两万汉人军队以诱敌深入战法,大破阿拉伯14万联军,阿拉伯人叹息说“圣战者象雪崩一样被杀死。”时至今天新疆还保留着此战场遗址,名为“殉教者岭”。每年都有数千新疆回教徒前来拜祭。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西域的汉文明血脉得以保存和延续。李圣天保卫南疆的战斗最终还是以失败而结束,他的属下,那些自东汉马家军戍边开始迁徙至西域的汉人军民遭到了穆斯林军队的血腥屠杀,在这里从汉代起流传了上千年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穆斯林文化。抗抵入侵者的人们永远是英雄。
而胜利的侵略者们则在这一地区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种群--维吾尔族。李圣天政权覆亡後,他的部署始终坚持战斗在沙洲与哈密一带,以汉胡不两立的信念持续的进行着反抗斗争,尽管历经数百年杀戮却始终不停息。
11、岳飞
作为南宋抗金的顶级名将,岳飞的功绩并未被夸大,相反是太少太少。岳飞是民族英雄,这点无庸质疑,金人的侵略战争是一场野蛮对文明的屠杀,绝非是什麽民族大融合,正是由於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广阔的江南华中正面战场抗击住了金国最精锐的部队,才使华夏文明一脉终得延续。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重塑了汉民族的尚武精神,证明了勇武的汉族军队完全可以战胜野蛮的胡掳铁骑。任何扭曲这位英雄形象的行为,都可以被看做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犯罪。
12、余玠
余玠(?- 1253年),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嘉熙年间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丰,败蒙古军,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从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36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宝祐元年(1253年),宋廷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七月,服毒而卒。余玠死后,宋理宗辍朝,特赠五官。
13世纪蒙古大军横行世界,所向无敌,但要问世界上唯一一坐战争中没有被蒙古人攻克的城市是哪里,那就是四川的钓鱼城,余玠将军就是钓鱼城的缔造者,面对着武装战斗力极其凶悍的蒙古大军,四川始终是蒙古人心中不二的噩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卫国战争中,四川付出了百万人的伤亡,也让所向无敌的蒙古大军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13、朱元璋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368年明军攻克元大都,标志着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无论过程怎样,历史将永远记住朱元璋的伟大,今人津津乐道朱元璋的残忍,而他却是再造汉民族的大英雄,他的贡献绝不仅仅在於军事方面,明朝驱逐了蒙古人的殖民统治,将作为四等人的汉人从民族压迫中解救了出来。
明朝更是通过一系列政治与教育的政策,挽救了被蒙古人摧残的奄奄一息的汉族文明与文化,中华文明在经过金元百年肆虐蹂躏以後,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14、刘福通
刘福通(1321-1366),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者,与韩山童等长期利用白莲教在民间进行活动。韩山童战死后,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不久率军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长,刘福通先在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破,后在安丰为诚王张士诚所围,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后战死。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应天(今南京),途经瓜州,廖永忠将小明王沉入水中溺死。
刘福通军是整个元末抗元斗争中消灭元军数量最多的军队,他在北方长达十多年的抗元战斗不仅沉重打击了元的统治,更替南方朱元璋政权阻挡住了元军的威胁,使新生的明帝国获得了宽松的环境和充足的发展时间。
㈢ 曾国藩拯救了东方传统文化,那他是如何做到的
左宗棠一直都是我们心目中民族英雄的,曾国藩更是我们文化发展进程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而这两位年纪相当的历史性的代表人物合在一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后来曾国藩老师的同学,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郭嵩焘老师,郭嵩焘老师眼见的时局已经动荡不安,便用自己的智慧去激励曾国藩老师,希望他出来为国为民做贡献。当时的郭嵩焘老师去拜见了曾国藩老师的父亲,希望他以父辈的命令让曾国藩穿着孝服带兵练团,而曾国藩老师在讨伐洪秀全的檄文当中就曾经提到过孔子和孟子的重要性。
㈣ 求有关拯救传统文化的文章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古老民族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文化为世界各国所罕有。
然而,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所促使的整体社会转型、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侵袭的趋势下,我们民族所蕴涵的文化底蕴逐渐趋于“隐蔽”!如果有一天,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少有的几个特征走向泯灭时,我们还能不能静观其变、无动于衷?我敢说只要有点民族荣辱观的中国人都会采取措施来拯救并延续我们的民族文化!那么,与其等到那一天,我们为什么不现在着手呢?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只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从诗、词、曲、赋,到散文、小说,从诸子学说到四书五经,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总之无法一言以蔽之。而这一切在现在社会很难再发现了。因此,拯救我国的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就拿诗词来说吧,把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点都不为过,然而现实中又有谁看到过李、杜的继承人?也许有人说,那些都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现代诗。我看不尽然。我们不否认现代诗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但我们也不能把诗词的失传归因于不合时宜。唐宋两朝之后,其实有很多骚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来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瑰宝,元、明、清三朝的诗词随处可见,不说很远,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就可谓中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还有文学元老钱钟书等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延续着我们民族的精魂。
也许会有人说诗词的艰难格律和平仄规律限制了感情的表达和自身的流通。没错,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诗词的发展,但我想说我们能不能做一下革新呢?我们大可以抛弃诗词所有的格律和平仄规律,来创作具有古诗词样式和新时代内容的作品。这也是笔者思虑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笔者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诗词,在此除了发表一下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弱的现状的观点外,还想呼吁一下与我有同样爱好的老师、同学投入到拯救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让我们用自己的笔,为民族文化的延续作一份努力!
㈤ 我们将如何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
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认为,中国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传承已发生某种程度上的断裂,中国人应首先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寻回我们文化的‘魂’。”申遗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手段,但是最最根本是要在国内继续弘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毕竟这是我们的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关键是国人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在高科技方面,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方方面面的知识产权涵盖在其中,不要再等到别人抢注的时候我们才去着急。有专家呼吁,如果中国不加入到国际文化产业竞争领域中去,就可能失去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的饮食文化很丰富,如果我们不及时注册“中国料理”。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日本的中国料理,我国著名工艺品中的景泰蓝,就是一个文化产业保护上的教训,有数据显示,如今日本的景泰蓝出口占了国际市场的80%以上。
普查民间文艺资源,尽快将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提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日程,还要将之做大做强。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东巴祭文、《格萨尔王》、江永女书、皮影戏、民间剪纸等,有太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抢救和保护。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普查自己的民间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比如现在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与昆曲和古琴相关的一些东西就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做大做强不仅指文化产业,同时也指文化事业。
另外,还要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最近我国公布了将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设为公共节假日,以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其实缺乏新意是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传统民俗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赋予新内涵,一些好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消亡。传统节日需要经营,需要打造,需要与时尚的文化结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引导。我们是否来个“中国节”总动员?把我们中国目前最丰富的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推向世界,把中国的欢乐洒向世界!
当然,我们在开发文化产业时,最忌讳一边在拼命抢救文化遗产,一边在破坏、无视甚至是“恶搞”自己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王达三博士说,中韩文化之争基本上是个文化层面、学术范围的民间争论,只是中韩关系的一个小小插曲,不会影响中韩友好大局。但中国人应客观理性地看待中韩文化摩擦,并对韩国人的做法给予适当的包容。此外,中国一些网络作品和学术作品本身也缺少严肃性,如“孔子就是丧家犬”、“李白是小混混”、“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曹操原本是女人”等引起过人们广泛议论的新奇言论。在一些中国学者看来,这些质疑和颠覆之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威胁。
㈥ 如何挽救红色文化
确实,随着经济社抄会的发展,人袭们越来越喜欢对物质方面进行不懈的追求,相反,人们对于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来说,越来越淡忘的厉害,甚至对很多历史事件并不清楚。
挽救红色文化,我觉得当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极大提高后,才会逐渐认识到已经丧失很多的精神文化,比如物质文化,然后才会更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很大的一方面。
现在,只能进行最大程度的弥补,比如,让小学生从小就接触红色文化,给他们脑海中产生一些红色记忆。不仅如此,而且,求学期间,让他们的课程中一直保留着红色文化,红色记忆,让它成为一门必修课,然后,祖国的花朵最后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其次,文化部门应该多出一些力,对追星热,追剧热的现象进行限制,多为大众推广一些红色精神相关的图书,报刊,视频之类的,形成全民学习红色文化的潮流。
㈦ 传统文化为什么救不了近代中国
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曾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起过巨大作用,然而到了近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却突然不灵验了:不仅阻止不了外敌入侵,甚至连国家的统一也无法维持。其因何在?我以为最主要者乃与其固有缺陷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科学与民主两大基本要素。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不能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一点科学的萌芽,特别是在军事学方面,科学思想还是很丰富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形成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科学体系,特别是现代科学体系。因而统治者既不能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治理好国家,也不能拿出科学有效的应对外部环境安全战略,于是面对强敌入侵,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了。民主则是近现代社会的支柱和发展动力之源,但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是没有民主之地位的,朕即国家,皇言九鼎,普通百姓在国家中只是任人宰割的对象。这样一来,国家就失去了根基,当内外部威胁如狂风暴雨般袭来的时候,国家的运行自然也就无法维持了。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率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不顾一切地打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力图要改变这种情况,从而燃起了民族复兴之火。但科学与民主其实是有性质之分的:西方国家的科学只是关于自然的科学,而关于社会则仍然没有科学可言,西方国家的民主也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无产阶级则没有实质上的民主,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实行了这种科学和民主的情况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再搞这种科学和民主是不能解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只有在全面的科学(包括社会的科学)和彻底的民主(广泛的人民民主)思想指引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和发展之目的。而这样的科学和民主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科学和民主。所以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之后,中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了。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必须对之进行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的。首先要充分认识其固有缺陷——缺少科学与民主,并通过努力发展科学和民主克服和弥补这两大缺陷,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上现代化之路,而反对复古主义态度;其次也要实事求是地充分吸收其合理因素,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具有现代形式,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总之,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创立出有高度科学和高度民主的当代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才能真正推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
满意请采纳
㈧ 该怎么拯救中华传统文化
放心吧,不会被西化的,因为有你我这样的很多的人在思考着这样的专问题。而且传承和弘扬属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在中国就不能出现英文、外国汽车,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融合型文化,也就是因为任何文化到了中国都会被同化,所以中国才走到现在仍然矗立于世界,比如元、清,被外族统治,仍然没有中断中华文化。
㈨ 目前中国有许多民俗文化正在消失,怎样挽救正在消失的民俗文化呢
这个问题我从高中一直思考到大一,得出了很多答案,却又一一被我否决.
有些民俗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有些民俗已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同以前有所发展。
所以,对于已经消失的,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或恢复,有些可以出现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只是出现在历史博物馆中即可。对已正在发展的,我们要结合实际进行继承和发扬,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㈩ 列举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经过
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几项救国救民的运动,那就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