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庙的发展历史

庙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5 04:18:21

A. 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寺庙与它的历史

显通寺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平方米(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政变,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入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恩,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平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祚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巳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虎斗”、“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形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B. 北帝庙的历史

“北帝庙”即是“武当庙”。网络网络上可以查到。

简介
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古老村落,民风淳厚,文物众多。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其中尤以武当神石造像为最,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文物介绍
武当庙(当地俗有“先有武党,后有玉皇”之 说,又称三皇殿,亦叫医王庙(或药王庙)武当庙内供奉似为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当地称之为武当神)。据《明史·方技》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戢。寒暑惟一袖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书经目不忘,游 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 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 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塑像为盘腿坐像,无冠,乌发童颜,细问大眼,面部丰腴,身穿袍衣,六只手各持念珠,折本、太极图等物,赤足,项后雕刻云纹图案。总高192公分,宽94公分。武当庙门左塑一护法天神王灵官像。 王灵官者,据《民 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附录五》载:“王灵官为玉皇宫之守卫。此位道教神灵,原为天廷二十六天将之一,初无显赫之个性,但至明初则名声卓卓,为人们所知。依道家之说,灵 官为火府天将,有特殊勇力,保卫百姓,为道观之门神。”该塑像为一坐像,头带宝盔,环目露齿,满面胡须,身穿甲胄, 外披袍衣,双手扶膝,脚穿虎头战靴,总高64公分,宽38公分。 三皇殿内供奉着三皇、二药王及十大名医。三皇者为伏羲、神农、黄帝,当地俗称天皇、地皇、人皇。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九载:“伏羲尝草治旺以治民疾,厥像蛇身麟首,渠眉达掖,太目珠衡,骏毫翁髯,龙唇龟齿,叶掩体,手执图文八卦。神农磨蜃鞭发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著《本草》,过数乃乱,厥像弘身牛颐,龙颜大唇,手药草。黄帝咨于歧,雷而《内经》作,著之玉版,厥像附函挺朵,修髯花瘤,充冕服。左次孙思逸,曾医龙子,出《千金方》于龙藏者。右次韦慈藏,左将一刃,右蹲黑犬,人称药王也。侧十名医,三日时之歧伯、雷公,秦之扁鹊,汉之淳于意、张仲景,魏之华伦,晋之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之李景和,盖儒道服不一矣。 目前三皇殿内现有三皇,二药工,四名医九尊塑像,另六名医者下落不明。9尊塑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若记载所述。唯药王韦慈藏身旁无有黑犬,不知何故。(或药王为另一物,亦未尝无此可能,存疑). 为什么邓庙村还有这么一组精致的石刻造像得以保存 下来呢?据了解,四十多年前,邓庙村共有29尊石刻造像和泥胎塑像。有明万历年间、崇侦二年,清康熙年间、同治十七年及1915年重修武当庙碑五幢。还有铸有万历年重修字样的大铁钟。房屋建筑有武当庙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 这29尊石刻造像和泥塑分别供奉在两座大殿中。前殿即三皇殿,供有三皇、二药王、十名医等共有20尊,后殿即武当庙,曾供有武当神、尧、舜、禹、汤等石刻造像和石心塑共9尊。 三皇殿在建国前已毁掉,五幢石碑和部分石刻造像因 1917年防止黄河决口,运到大堤垒坝去了。从此石刻造像开始受到破坏。除了运往河堤的部分外,一部分被砸毁、一部分被埋入地下(目前尚存的这部分造像就是当年埋入地下的)。大铁钟于旧58年大炼钢铁时毁掉。武当庙、三皇殿及石刻造像已无文献可查。创建年代不详,但从现存大殿石柱 础及石刻造像的雕刻技法和造形风格上看。似应为元代遗物。 邓庙春秋时鲁地,左传载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盟于邓。当时是比较繁华的,汉时更发展成为本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武当庙 据调查了解,早年邓庙村武当庙因塑有武当神而闻名。庙内有前后比邻的两座大殿:武当殿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共有石造像和石心泥塑像29尊,分别供奉在两大殿中。武当殿有武当、伏羲、神农、少昊、女娲、王灵官等,其三皇殿有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十大名医等;另有明万历、崇祯年间,清康熙、同治年间以及民国初年,重修武当庙的碑记石刻五幢,有铸于明万历年间的记事大铁钟一幢。 三皇殿在建国前已毁弃,五幢记事碑刻和部分石造像,因1947年黄河洪水泛滥,为防决口,拉去垒了堤坝(现存部分石造像,是当时老百姓偷偷埋入地下的。1980年夏重新出土),大铁钟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之时。这样一来,武当庙(包括现存的部分石造像)已无文献资料可资借鉴,创建年代不详。 武当神 在武当庙现存的部分石造像中,武当石造像(当地俗称“武当爷”或“武党爷”)雕刻别致,世不多见。该造像为高浮雕盘腿坐像,细眉大眼,乌发童颜,头有髽髻,身穿大袖袍服,有6只手,其中三只手持太极图,两只手捧书卷,一只手抓串珠,头上方为浅浮雕云纹背光,像背面为一浅浮雕松树。总高192厘米、宽94厘米,为一典型的道、儒、释三教合一的偶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和体现,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展示。 关于“武当”一名的来历,遍查民间诸神,史料阙如。询问当地百姓,告知“先有武当后有玉皇”或“先有武当后有天”,似为一尊开天辟地之神。因此有人为武当庙撰联云:“脚踏碧波开天地,手捧太极定乾坤”。 武当石造像经山东省石刻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宋元时期遗物。 庙会 武当庙庙会,由来久矣。据新发现的一幢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重建醮碑记》记载: 夫醮者,祭之,名设坛祝祷,所以祀乎神灵也。然莫为之先,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兹因此庙吾当圣帝及三皇十大名医诸圣君威灵显著,本庄邻村四方皆被其庇佑,故旧有平安社,建醮多年,已有碑文可考。而善男信妇,念神灵默佑,复社会众乐,附从建醮三年届期及圆满。恐年月久远,虽能继往,又当开来。幸有承办之人好善不倦,欲彰神之威灵,不没神之善念,前之社会姓字已列贞珉,后之社会名氏宜永垂不朽,诸社君共索余为文,余少读学疏,不揣浅见寡闻,聊叙短引,略为志之。 由此可知,昔日武当庙庙会之兴盛之规模。 新中国建立之后,视庙会为封建遗绪,旋被取缔。 1995年,当地村民在地方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为挖掘历史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在旧日庙会之时,倡办了一次“维修庙宇,保护古迹”的捐款大会。大会期间,四乡民众云集,群情激昂,慷慨解囊。至此,邓庙武当庙庙会,便以捐款维修文物古迹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至十一日如期举办。庙会期间,除捐款、进香等活动外,还有演村戏、说快书、吹唢呐、捏面人、炸麻花等艺术表演,民风依旧,热闹空前。

C.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3)庙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佛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也可称作佛法。

广义的佛教,指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一种宗教,它包括信奉佛的言教,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践的信徒所组成的宗教团体,佛的言教内容以及论述、发挥佛的教义思想的宗教经典,信徒所奉行的宗教仪式等等,亦即佛、法、僧三宝。这里的佛即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即佛教的信徒。三宝具备,才构成宗教的佛教。

D. 老爷庙的历史沿革

关王庙建于北宋熙宁抄五年(1072年),重袭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元、明、清代屡经修葺。正殿为宋代原构原貌,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廊深一间,显得深幽肃静。四椽伏接乳头用三柱,阑额转角不出头,五铺斗拱作双抄,殿柱檐椽有卷刹。板门宽厚严实,窗为三棱直棂。平梁上蜀柱甚细,脊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檐角升起显著,歇山式殿顶举折平缓。宋代齿纹式滴水瓦与荷花枝叶勾头瓦四檐沿用。九脊十兽四套头,设计独特,溢彩流光。整座建筑用材肥硕,平稳严密,层次分明,制作规整,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传,关王庙是鲁班爷显灵时建造的,庙成之后,正殿出现了“锯沫面柱”、“乱砍椽”、“里外尺寸一般大”之超人的建筑技艺。这个有趣的建筑传说,为关王庙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使人留连探讨,迷惑不解。

E. 天后庙的建庙历史

传说一
有一个红来香炉被水冲自到现今的铜锣湾,当地乡民和渔民认为是天后娘娘显灵,在该处建一小庙,用这个香炉来上香奉祀,由于灵验之故,庙貌便发展起来;故此庙所在地改称为“红香炉山”,冲来香炉的港口改称为“红香炉港”。及后“红香炉港”泛指港岛一带,亦是“香港”的命名。
传说二
铜锣湾天后庙约于十八世纪初由戴氏家族所建。戴氏为来自广东淡水的客家人,初时定居九龙湾一条名“蒲岗”的村庄,戴氏常渡海至港岛沿岸割草,相传其族人在岸边拾得一具神像,遂为其立祠供奉。其后善信渐多,香火渐盛,遂筹募经费,兴建一座正式的天后庙。

F. 拉僧庙的历史溯源

清朝时期,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版,各地寺庙权林立。拉僧庙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由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六袭札萨克栋罗布色椤兴建,以办“曼巴拉仑”(培养蒙医场所)为主,建筑模式仿造西藏的一些寺庙。当时,庙里的喇嘛要诵的经分为4个部分:沙德尔经(病理学)、码德珠玛经(药理学)、西码珠德经(诊断医疗方法)和医点要领(基础理论),合称为《四部集》。据史料记载,每逢庙会,300名喇嘛聚在一起诵经学医,当时求医看病、参拜佛祖者络绎不绝。据说,每逢庙会时还有五台山、拉萨、塔尔寺、拉卜楞寺等佛教圣院的知名僧人前来参加助兴,盛时庙中住有僧人喇嘛达600多人。因此,拉僧庙可谓内蒙古西部最早的宗教医学圣地。

G. 北帝庙的历史是什么

“北帝庙”即是“武当庙”。网络上可以查到。

简介
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古老村落,民风淳厚,文物众多。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其中尤以武当神石造像为最,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文物介绍
武当庙(当地俗有“先有武党,后有玉皇”之 说,又称三皇殿,亦叫医王庙(或药王庙)武当庙内供奉似为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当地称之为武当神)。据《明史·方技》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戢。寒暑惟一袖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书经目不忘,游 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 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 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塑像为盘腿坐像,无冠,乌发童颜,细问大眼,面部丰腴,身穿袍衣,六只手各持念珠,折本、太极图等物,赤足,项后雕刻云纹图案。总高192公分,宽94公分。武当庙门左塑一护法天神王灵官像。 王灵官者,据《民 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附录五》载:“王灵官为玉皇宫之守卫。此位道教神灵,原为天廷二十六天将之一,初无显赫之个性,但至明初则名声卓卓,为人们所知。依道家之说,灵 官为火府天将,有特殊勇力,保卫百姓,为道观之门神。”该塑像为一坐像,头带宝盔,环目露齿,满面胡须,身穿甲胄, 外披袍衣,双手扶膝,脚穿虎头战靴,总高64公分,宽38公分。 三皇殿内供奉着三皇、二药王及十大名医。三皇者为伏羲、神农、黄帝,当地俗称天皇、地皇、人皇。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九载:“伏羲尝草治旺以治民疾,厥像蛇身麟首,渠眉达掖,太目珠衡,骏毫翁髯,龙唇龟齿,叶掩体,手执图文八卦。神农磨蜃鞭发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著《本草》,过数乃乱,厥像弘身牛颐,龙颜大唇,手药草。黄帝咨于歧,雷而《内经》作,著之玉版,厥像附函挺朵,修髯花瘤,充冕服。左次孙思逸,曾医龙子,出《千金方》于龙藏者。右次韦慈藏,左将一刃,右蹲黑犬,人称药王也。侧十名医,三日时之歧伯、雷公,秦之扁鹊,汉之淳于意、张仲景,魏之华伦,晋之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之李景和,盖儒道服不一矣。 目前三皇殿内现有三皇,二药工,四名医九尊塑像,另六名医者下落不明。9尊塑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若记载所述。唯药王韦慈藏身旁无有黑犬,不知何故。(或药王为另一物,亦未尝无此可能,存疑). 为什么邓庙村还有这么一组精致的石刻造像得以保存 下来呢?据了解,四十多年前,邓庙村共有29尊石刻造像和泥胎塑像。有明万历年间、崇侦二年,清康熙年间、同治十七年及1915年重修武当庙碑五幢。还有铸有万历年重修字样的大铁钟。房屋建筑有武当庙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 这29尊石刻造像和泥塑分别供奉在两座大殿中。前殿即三皇殿,供有三皇、二药王、十名医等共有20尊,后殿即武当庙,曾供有武当神、尧、舜、禹、汤等石刻造像和石心塑共9尊。 三皇殿在建国前已毁掉,五幢石碑和部分石刻造像因 1917年防止黄河决口,运到大堤垒坝去了。从此石刻造像开始受到破坏。除了运往河堤的部分外,一部分被砸毁、一部分被埋入地下(目前尚存的这部分造像就是当年埋入地下的)。大铁钟于旧58年大炼钢铁时毁掉。武当庙、三皇殿及石刻造像已无文献可查。创建年代不详,但从现存大殿石柱 础及石刻造像的雕刻技法和造形风格上看。似应为元代遗物。 邓庙春秋时鲁地,左传载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盟于邓。当时是比较繁华的,汉时更发展成为本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武当庙 据调查了解,早年邓庙村武当庙因塑有武当神而闻名。庙内有前后比邻的两座大殿:武当殿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共有石造像和石心泥塑像29尊,分别供奉在两大殿中。武当殿有武当、伏羲、神农、少昊、女娲、王灵官等,其三皇殿有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十大名医等;另有明万历、崇祯年间,清康熙、同治年间以及民国初年,重修武当庙的碑记石刻五幢,有铸于明万历年间的记事大铁钟一幢。 三皇殿在建国前已毁弃,五幢记事碑刻和部分石造像,因1947年黄河洪水泛滥,为防决口,拉去垒了堤坝(现存部分石造像,是当时老百姓偷偷埋入地下的。1980年夏重新出土),大铁钟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之时。这样一来,武当庙(包括现存的部分石造像)已无文献资料可资借鉴,创建年代不详。 武当神 在武当庙现存的部分石造像中,武当石造像(当地俗称“武当爷”或“武党爷”)雕刻别致,世不多见。该造像为高浮雕盘腿坐像,细眉大眼,乌发童颜,头有髽髻,身穿大袖袍服,有6只手,其中三只手持太极图,两只手捧书卷,一只手抓串珠,头上方为浅浮雕云纹背光,像背面为一浅浮雕松树。总高192厘米、宽94厘米,为一典型的道、儒、释三教合一的偶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和体现,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展示。 关于“武当”一名的来历,遍查民间诸神,史料阙如。询问当地百姓,告知“先有武当后有玉皇”或“先有武当后有天”,似为一尊开天辟地之神。因此有人为武当庙撰联云:“脚踏碧波开天地,手捧太极定乾坤”。 武当石造像经山东省石刻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宋元时期遗物。 庙会 武当庙庙会,由来久矣。据新发现的一幢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重建醮碑记》记载: 夫醮者,祭之,名设坛祝祷,所以祀乎神灵也。然莫为之先,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兹因此庙吾当圣帝及三皇十大名医诸圣君威灵显著,本庄邻村四方皆被其庇佑,故旧有平安社,建醮多年,已有碑文可考。而善男信妇,念神灵默佑,复社会众乐,附从建醮三年届期及圆满。恐年月久远,虽能继往,又当开来。幸有承办之人好善不倦,欲彰神之威灵,不没神之善念,前之社会姓字已列贞珉,后之社会名氏宜永垂不朽,诸社君共索余为文,余少读学疏,不揣浅见寡闻,聊叙短引,略为志之。 由此可知,昔日武当庙庙会之兴盛之规模。 新中国建立之后,视庙会为封建遗绪,旋被取缔。 1995年,当地村民在地方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为挖掘历史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在旧日庙会之时,倡办了一次“维修庙宇,保护古迹”的捐款大会。大会期间,四乡民众云集,群情激昂,慷慨解囊。至此,邓庙武当庙庙会,便以捐款维修文物古迹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至十一日如期举办。庙会期间,除捐款、进香等活动外,还有演村戏、说快书、吹唢呐、捏面人、炸麻花等艺术表演,民风依旧,热闹空前。

H. 历代帝王庙的历史沿革

明朝迁都北京后,对历代帝王的祭祀或在南京进行,或在北京郊区和故宫文版华殿进行,嘉靖皇帝于权嘉靖九年(1530)兴建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人物沿袭南京旧制,但只设牌位不塑像。嘉靖二十四年(1545),撤消了元世祖忽必烈和穆呼哩等5位元代君臣牌位。之后,南京旧庙废弃。北京历代帝王庙成为全国唯一的历代帝王祭祀场所。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一脉相传的人物系列,后世对他们的祭祀是我国古代礼制的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礼记·祭法》中就记载了凡“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都应祭祀,认为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武王等,都是这些人物的重要代表。
秦汉以后,对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祭祀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从陵墓祭祀到立庙祭祀、从个体人物祭祀到系列人物祭祀、从分散单独祭祀到集中群体祭祀、从祭祀开国帝王到祭祀守业帝王、从祭祀华夏-汉民族帝王到祭祀多民族帝王、从主祀帝王本人到贤臣陪祀的发展过程。

I. 寺庙的历史形成以及流失原因

在南北朝时期,唐朝,佛教兴起。
大量佛庙出现。
后来各种宗教涌入。

阅读全文

与庙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