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的会展发展史
自从1896年底特律会议局成立以来,美国会议产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回的重视并逐步发展起来。答目前,拉斯维加斯、奥兰多、芝加哥等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一些专业协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如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美国专业会议管理者协会 (PCMA)、国际会议专家协会(MPI)等。
会议会展业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会议行业委员会(Convention Instry Conucil,以下简称CIC)2011年发布的最新报告《会议产业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显示,2009年美国举办各类会议和贸易展总计约179万次,参会人员迖20472万人,对GDP的直接贡献额为1060亿美元,为美国提供直接工作岗位170万个,间接工作岗位630万个,直接创造联邦税收143亿美元,州与地 方税收113亿美元。
B. 中国的会展业的历史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
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会展业呈现出蓬勃生机事实上,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而目前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会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
二是会展活动空前活跃。据有关调查表明,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三是会展形式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四是组展主体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遮京、沪、穗这三地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五是会展群聚效应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综上所述,会展业起点高、发展快、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贸易色彩浓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辐射广,成为地方经济活动的亮点,展现出蓬勃生机。
C. 会展经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是哪些
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览会是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莱比锡样品展览会。随着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会展业作为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当今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考察,世界会展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涌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在这个地区中,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
以德国为例,德国会展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国际性的展览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好、实力强。在国际性贸易展览会方面,德国是第一号的世界会展强国,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2/3都在德国主办。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也有六个是德国的。每年,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净展商17万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参展商(约为48%)来自国外。在展览设施方面,德国也称得上是头号世界会展强国。德国现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中,有三个在德国。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中,净展出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为460平方米)的展览会约有4300个,净展出面积5亿平方英尺(约4600万平方米),参展商120万,观众近7500万。举办展览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哥、纽约、奥兰多、达拉斯、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和波士顿。
经济贸易展览会近年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个,经营收入8亿美元;阿根廷紧随其后,每年约举办300个,营业额2.5亿美元。除这三个国家外,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
整个非洲大陆的会展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上与拉美相似,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南美和埃及。南非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其会展业在整个南部非洲地区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在连接亚欧和沟通中东、北非市场的极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展业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展览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可达30个。当然,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大型展览会一般都集中在首都开罗举办。除南非和埃及外,整个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会展经济规模都有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基本上举办一个到二个展览会,而且受气侯条件的限制,这些展览会不能常年举办。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应该说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会展经济的规模可以仅次于欧美。日本是本地区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其会展业发展水平自不必说。在剩下的国家中,东亚的中国及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或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会展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对会展业进行推广。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总部设地比利时的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其会展经济发展规模远有及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困扰,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0年举办的展览会已从1998年的23个上升到63个,并有望于2001年超过100个,会展经济总量2000年可望达到1.5亿美元。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约举办300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超过5万家,观众600万人次。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其会展业也在蓬勃发展。
D.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中国历史博物馆壮观的建筑已使它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地标,而它悠久的建馆历史又和宏伟的建筑相得益彰,它初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
1912年筹建。1912年,在蔡元培(时任教育总长)的关心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聘请京师大学堂教授胡玉缙为主任,以国子监为馆址,开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迁入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及其朝房,为救济灾民、失业工人及“为国伤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门票收入赈灾。
1926年10月正式开馆。1926年,馆藏渐臻丰富,各类藏品已达26类,二十余万件,于午门辟陈列室,精选藏品,依类陈列,于同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展出,当月观众即达45,020人,同时《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开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
1933年4月改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历史博物馆工作主要以保护文物,避免遭受战争破坏为主,进行了少量的图片、文物展览。
1945年8月恢复中央博物院北平历史博物馆旧名。 1949年10月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馆更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博物馆捐赠文物,总数达16962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为适应新的历史形势,博物馆着手建立新的历史陈列,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
1950至1965年是历史博物馆的高速发展期,由裴文中、贾兰坡指导的“原始社会陈列”于1951年正式展出,该展览是我国博物馆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组织历史陈列的尝试。以此为起点,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部、文物局领导的热情关心下,以及全国各文博考古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通史陈列”各个历史阶段陈列逐步完成并进行了预展,包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知名学者先后来馆参观、审查,不断完善通史陈列。
中国通史陈列自原始社会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特点划分历史阶段,其特征是以考古发掘及传世文物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历史,这不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文博事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陈列。
1958年8月国家决定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9年10月,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馆大楼落成,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一起迁入新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1961年7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62年之后,通史陈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修改,并陆续编印了《中国古代服饰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釉陶俑选辑》、《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雕塑选辑》等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通史陈列”暂时关闭。
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改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进行,突出秦汉、隋唐、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统一场面,同时将通史陈列下限延至“五·四”运动。1975年10月,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正式预展。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全馆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展开,成功举办了著名的《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1978年1月,“中国通史陈列”对外开放。
自1978年始,中国历史博物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制定了全馆八年发展规划纲要,除继续完善通史陈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动,相继出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与文物资料》等刊物及《中国古代史常识》、《简明中国历史图册》、《明蓝瑛花卉兰石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图录》、《中国历史博物馆》、《华夏之路》、《中国通史陈列》等图书,组织和参加了多项考古发掘,举办了多项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览,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展览”、“医圣张仲景展览”、“中国南海沉船文物展”、“丝绸之路与茶之路”、“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等展览。
198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恢复独立建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陈列划归中国革命博物馆。1984年,“中国通史陈列”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历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表现。1988年至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全国各地征调了近千件文物,绝大多数是近十年来新出土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同时,陈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设计。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于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开幕之日对外开放,“中国通史陈列”隋唐至明清时期也于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设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开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与日本合作,对广东南海海域进行调查,并于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先后对广东、山东、辽宁等地水域进行调查。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签订了合作开展现代航空摄影考古意向书,开始进行洛阳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的航空摄影考古勘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大众的作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群众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先后举办了“湖南中学生‘拥抱红太阳’夏令营”、“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学和部分边远郊县举办了“中国近代史图片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图片展览。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文物事业50年特别展览”于国庆节前在本馆中央大厅展出。同年该馆还成功举办了“盛世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并参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的展览工作。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同时也是欢庆新的龙年的到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特别推出“迎千禧,贺辰岁—龙的艺术精品展”和“龙文化特展”,于2000年1月分别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纪的曙光到来的时候,汇聚着古代文明与现代化气息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合并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
E. 北京展览馆的历史沿革
萌芽(1952 - 1954)
1952年,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访问苏联,在和苏联谈判中,苏方提出在中国展示苏联的建设成就,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等。为此,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建设苏联展览馆,以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派了建筑专家来我国帮助设计和施工。
我国成立了三人领导小组,彭真任组长,当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赵鹏飞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体参与展览馆的建设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书科长王荣章和苏联驻华大使文化参赞一同在北京市城区考察地理环境,选择建馆地点。
根据当时北京市拟将西郊一带建成文化、科技、游览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经中苏双方一致同意,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馆址确定在西郊西直门外。1953年由中央财政部投资2700万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场)。工程耗资2400万元。
初生(1954)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馆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以及参加建馆的工人、干部出席了开工典礼。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官司员也应邀参加。北京市市长彭真在开工典礼大会上致词。典礼结束后,彭真市长破土奠基北京苏联展览馆建筑工程正式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曾指示全国各省市支援展览馆的建设,当时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为建设展览馆,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万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当时,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主体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中央大厅正面大门上部镶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
成长(1954 - 1984)
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新落成的苏联展览馆,举办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1955年4月和1956年10月,相继在此地举办了“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和“日本商品展览会”。195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这一时期,北京展览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北京展览馆就成为我国接待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地区和我国举办各种展览、交流活动的场所,为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我国经济贸易关系,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壮大(1984 - 1997)
伴随国家经济改革的推进,北京展览馆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变,1984年北京展览馆展览服务公司成立,并完成了企业法人执照的办理,标志着展览馆已全面进入企业管理,随后,北京展览馆的发展步伐更为迅猛,新建并开发了如合资宾馆、星湖饭店、首都广告艺术公司、莫斯科餐厅食品厂、冷饮厂、旅行社及劳动服务公司等。
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同时,北京展览馆作为亚运会购物中心,接待来北京参加比赛的世界各国运动员及各界友好人士。购物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荟萃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部分商社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名、特、优、新、精产品22类千万余种。馆内设置了商品展销厅、台、咖啡屋、啤酒屋等,馆外设有美食街,在北展剧场还进行文艺演出,盛况空前。购物中心历时40天,接待观众160万人次。
新生(1998 - 2000年)
1998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展览馆作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
1998年底,为适应接待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的需要,北京展览馆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场馆改造,对原东西室外场地封顶改作室内场馆。1999年9月20日,“光辉的历程——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辉煌成就的一次检阅,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展团在展览现场进行了展示。展览历时40天,接待来自全国的各界观众100万人次。
1999年2月,北京展览馆集中优势资产加入首旅股份实现资本上市,完成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
2000年,首旅股份融资2亿元人民币,对北京展览馆进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后的北京展览馆室内展馆共设12个展厅,展出面积2.2万平方米,层高8至19米,空间高大,气势恢宏。馆内的水、电、空调、通讯设施等设备也全面更新,并新增24小时安全监控和消防喷淋系统、大型报告厅、会议多功能厅、快餐厅等展会服务功能。北京展览馆所属的莫斯科餐厅和北展剧场也实现了设施设备更新,基本达到了接待国际性、现代化展会的硬件标准,成为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会展场馆。
2003年与德国美沙展览集团合资成立美沙北展展览公司,专业从事国际性展览的组织与实施。
F. 展览展示技术的发展历史
不如去国家历史博物馆看看!
G. 谁知道会议展览行业的发展历史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
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会展业呈现出蓬勃生机事实上,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而目前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会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
二是会展活动空前活跃。据有关调查表明,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三是会展形式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四是组展主体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遮京、沪、穗这三地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五是会展群聚效应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综上所述,会展业起点高、发展快、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贸易色彩浓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辐射广,成为地方经济活动的亮点,展现出蓬勃生机。
H. 关于国外会展业的发展介绍 包括历史、发展、现状
下面是国外会展业的发展介绍,你可以翻译成英文。会展业在国外发展已有很长历史,其办展内容、功能和展会的组织等方面已相当完备,了解国外会展业发展情况,对于我国会展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会展业的存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称不上是一个新近诞生的行业.据考证,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览会是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莱比锡样品展览会.随着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会展业作为一种经济存在形式,其存在的形式、内容、功能和办展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欧洲 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在这个地区中,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以德国为例,德国会展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国际性的展览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好、实力强.在国际性贸易展览会方面,德国是第一号的世界会展强国,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2/3都在德国主办.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也有六个是德国的.每年,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净展商17万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参展商??约为48%??来自国外.在展览设施方面,德国也称得上是头号世界会展强国.德国现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中,有三个在德国.美洲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中,净展出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为460平方米??的展览会约有4300个,净展出面积5亿平方英尺??约4600万平方米??,参展商120万,观众近7500万.举办展览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哥、纽约、奥兰多、达拉斯、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和波士顿.经济贸易展览会近年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个,经营收入8亿美元;阿根廷紧随其后,每年约举办300个展览会,产值4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个,营业额2.5亿美元.除这三个国家外,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非洲大陆 的会展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上与拉美相似,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其会展业在整个南部非洲地区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在连接亚非欧和沟通中东、北非市场的极有利地理位置,会展业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展览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可达30个.当然,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大型展览会一般都集中在首都开罗举办.除南非和埃及外,整个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会展经济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基本上举办一个到二个展览会,而且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这些展览会不能常年举办.亚洲 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应该说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规模可以说仅次于欧美.日本是本地区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其会展业发展水平自不必说.在剩下的国家中,东亚的中国及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或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会展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对会展业进行推广.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个.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其会展业发展规模远不及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困扰,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0年举办的展览会已从1998年的23个上升到63个,并有望于2001年超过100个,会展经济总量2000年可望达到1.5亿美元.大洋洲 会展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约举办300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超过5万家,观众660万人次.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由于会展经济本身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发达国家的会展经济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而主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做出有利的安排.尤其是为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政府常在中央财政中列出专门预算,为出国展览事业提供经费支持.以德国为例,每年,联邦政府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组织德国企业赴国外参加展览会180至200个,参展企业5000多家.直接对出国展览提供财政支持的政府部门是联邦经济科技部,每年在此方面该部提供的财政支持高达超过4000万欧元.
I. 意大利展览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展览会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展示场所,更是设计观念重要的传播场所内。意大利最重要的展览是容3年举办一次(原为两年一次)的“装饰与工业艺术展览”。1923年首届展览在蒙察市举行,10年后移到米兰,称为“设计三年展”或“米兰三年展”。蒙察最早被选作展出地点,因为它是一个高速工业化的地区,有一所新建的装饰艺术学院。
J. 中国会展历史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
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会展业呈现出蓬勃生机事实上,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而目前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会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
二是会展活动空前活跃。据有关调查表明,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三是会展形式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四是组展主体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遮京、沪、穗这三地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五是会展群聚效应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综上所述,会展业起点高、发展快、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贸易色彩浓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辐射广,成为地方经济活动的亮点,展现出蓬勃生机。 人类社会展览活动原始阶段萌发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直接以农畜产品、手工业产品作为陈列手段的展览,可称为祭祀品展览,往后有宗教艺术展示,再发展到古代物品交易集市的商品陈列展销。
世界古代展览阶段为公元8-16世纪,展览即古代集市、庙会。欧洲集市的规模比较集中,举办周期长,功能比较齐全:零售、批发、国际贸易、文化娱乐,最著名的有中世纪的法国国际贸易集市——香槟集市,在12-13世纪尤为重要,它由法兰西的香槟伯爵建立,在其领地内的4个城市轮流举行,成为法、意、德、英等国商贾云集之地。香槟集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古代会展活动较为完善的形式。
世界近代展览阶段为公元17-19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展览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出现纯展示性的艺术展、纯宣传性的国家工业展。其中1851年的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 of Instry of All Nations)堪称世界展览会历史上的里程碑。当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向世界展示其强大国力,举办了此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历时5个月,观众600多万人次,这标志着人类发现了一种国际间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这种展览会逐渐发展成全面反映人类科技、文化的独特的展览会——世界博览会。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被视作世界第一个世界展览会,此后,世界博览会两年一届,几乎不间断地延续到今天。每届世博会都是一部生动的网络全书。一个半世纪来,世博会向世人隆重推介世界首创的重大发明: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贝尔电话机、留声机,1939纽约世博会上电视机,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电子计算机技术、复印机,1985年筑波世博会上机器人技术等等。历届世博会递交的评奖报告,有千余种新开发产品,记录了人类征服自然,提高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历程,堪称人类历史的里程碑。
世界展览的现代阶段表现为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应运而生,成为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其标志是1894年的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样品博览会以展示作为手段,交换作为目的。样品博览会是现代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的早期形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综合性质的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迅速发展成为主导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到20世纪60-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并形成为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