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天台历史文化

天台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24 18:12:27

Ⅰ 天台的文化历史有什么

天台古时即为浙东名邑,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天台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这里聚居瓯越族,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时属闽中郡,汉朝先后属会稽郡回浦县和章安县。三国吴大帝初年,划出章安西北部设始平县,黄龙三年,改称南始平,并以现县城所在地城关镇为县治,迄今未变,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东晋时,境域已趋定型。从南朝到宋,县名几经更迭,先后曾称唐兴、天台、台兴、至宋建隆元年(960年),更名为天台,沿用至今。
天台在明代形成了现在可见的老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呈三角形,俗称“琵琶城”。东西向的中山东路(古泰宁街)、中山西路(古永清街)是古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县衙位于中山东路东端,未曾变动。孔庙和县学也位于此路上。两条路上分布较多的古建筑、古商铺和旧交易市场,如镇东殿、东门戏台、孔庙、观音堂、同寿堂药店、梅昌记、糠行口糠行、高门槛木炭行等。
南北向的民主路、华光巷、四方塘路是古城纵向主要道路,也分布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吹鼓亭、齐氏祠堂、张士杰专祠、忠节祠、蒙馆、张文郁故居。在四方塘路与五关里巷交叉处一带,分布面积较大、较集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包括“五关里”、“圣旨门”、“叶氏大院”、“高门头”、“五世同堂”、“长檐门”、“梅氏大院”七个民居群落。位于天台山的国清寺为省级文保单位,有“天台祖庭”之称。在全县范围内散布2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方广寺和石梁飞瀑摩崖、高明寺、华顶寺、华顶茅蓬、万年寺、灵水桥、永福桥、张文郁墓、顾欢墓、陆蠡墓、瓶窑青瓷窑址等。在县城内分布四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大成殿、义井、三井和临川桥。
县城北部的天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著名的佛、释、道三教胜地,素有“佛宗道源”之称,分布着国清、赤城、龙山、桐柏等历史文化古迹群。天台人才荟萃、名僧高道辈出,同时,历代名人慕天台山之胜,纷至沓来,给天台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华章。天台人民也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地方风味肴馔、名优特产

Ⅱ 天台为什么称为历史文化名城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国清寺成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宫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为道教第六大洞天。2015年10月1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告,天台山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Ⅲ 天台有哪些特色的传统民俗

1、春节
大年初一“五味粥”春节早餐,各地风俗不一。天台城乡则是一律吃五味粥,所谓“五味粥”,就是白米、红枣、豆腐、红豆(赤豆)、芋艿五种合煮的粥。推究起来,源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祈祷“五福”降临人间而煮此杂羹。五台素称“佛地”,土民多信佛教,这种习俗也就浸染开来,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这习俗的由来还得从元末说起,它是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朱元璋的义军攻占县城而诞生的粥,寓意是吃了它,就能招来“五福”。
而午餐是天台的特色小吃:“绞饼筒”,晚餐是饺子或混沌。
除了吃,在天台,每个人家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新鞋……寓意“除旧迎新”,愿来年的生活更美好。这一天最幸运的要属孩子了,他们会得到大人们准备的压岁钱……。
还有,在本人家乡“洪畴”,还有一种特有的习惯,虽然它是一种封建“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毕竟生了孩子也还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洪畴那边有这年生了个男孩,下一年的正月初一办“瓜子酒”的习惯。所谓“瓜子酒”,就是将自己准备好的年货摆出来招一些邻里、朋友、亲戚来吃自己精心准备的年货,以示庆祝。每年的这一天,办“瓜子酒”的人家会准备瓜子、花生、米泡糖这些传统年货,现在的人家也会准备糖果、果冻、水果罐头等一些新式年货。这一习俗,已经不止在洪畴、三合、坦头这一带盛行,就连与洪畴相邻的三门县境内的一些城镇也开始竞相举办。不过这一习俗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只在天台东南角才有。
而正月初三以后则和其他地方大体相同,是一些走亲戚看朋友之类的习俗。
2、元宵节
作为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同样热闹非凡。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天台人 除了会吃羹外,还有特色的小吃“糊拉沸”,并将正月十四定为元宵节。不过这“糊拉沸”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一个老艺人和其女儿在金兵的铁蹄下,逃到了天台城,但由于过度劳累而昏到在地,于是以为好心人家舀了一碗糊拉沸给其去吃了。吃了一会俩人便眼睛一亮,连连说道:“亮眼糊!亮眼糊!”从此天台人便好吃糊拉沸的习俗。
同其他地方一样,天台人也喜欢看元宵灯会,但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习俗。在每年的元宵节上,天台、三门等台州整个地方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将一些小孩打扮成神仙的样子,然后放在“轿子”或彩车上,为闹元宵时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观赏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清明节
虽然天台人在清明节也祭拜祖先,扫墓,但天台人的祭品有所不同,烧了一些常规的食品,还有特有的清明饼和清明铰,其中它们外面的皮也比较特别。这些皮除了有糯米粉的成分,还有一种叫做“箐”的野菜,这种野菜植株较小,大约只有一株小青菜大小,但是却是真正的野味和绿色食品,也正是有箐的存在,清明饼的皮会是青绿色的。
3、 冬至
这虽然不是节日,但是它却是古代的天气预报员,它的到来就意味着寒冬真正的到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吃一些特色食品以表庆祝,但与其他地方不同,天台人的习惯不是吃汤圆,而是吃一种叫做“冬至圆”的糯米团。它的做法是先叫糯米粉和上水,然后做成球状,待其熟后,再加上一些甜的佐料使之覆盖在外面即可,这样具有天台特色的“冬至圆”就做好了。
5、喜迁新居的风俗习惯
与其它地方不同,天台从旧的住所搬住新家一般要请客吃饭。往往是摆几桌酒席,请上自己的朋友吃一顿,以示自己庆祝喜迁新家的快乐。

Ⅳ 天台名胜古迹的故事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台州市北部,东连宁海、三门两县,西接磐安县,南邻仙居县与临海市,北界新昌县。总面积1432.1平方公里。县境属浙东丘陵山区,山丘占82.3%,耕地占13.7%,溪流山塘占4%。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水资源年平均总量12.37亿立方米,水质良好。 矿藏有金、银、铜、铅、锌等20种。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间(222~231)始置县,名始平。五代吴越天宝元年(908)改名天台,后改台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复名天台,沿用至今。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南朝陈太建七年(575),高僧智率徒入山,在佛陇山南建草庵说法,先后22年,创佛教天台宗,传至日本、朝鲜。国清寺成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唐、宋时,高道司马承祯和邑人张伯端先后居山隐修,桐柏宫成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为道教第六大洞天。
天台又是山水画家项容、高僧道济(济公)、植物学家陈咏、文史学者徐一夔、旅游文学家齐周华、史地学家齐召南的故乡,名诗人寒山子的隐居地。
石梁雪瀑、华顶归云、桃源春晓等“天台八景”以及天姥山万马渡等胜景名闻遐迩。
**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现在,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步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

浙江天台山获最美十大宗教名山殊荣 经百万网民网上投票,百位媒体记者、旅行社负责人、资深旅行家组成的“平民”专家,评选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2009年3月6日新鲜出炉。浙江省天台山、普陀山荣获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殊荣。
**天姥山
天姥横天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

会墅岭 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至王会、牛牯、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

天姥山不仅得名来自‘王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称。晋朝前为人迹罕至的莽地区,南朝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于此通道险要地段,名声大振。谢灵运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南朝宋元嘉间朝廷闻天姥美名,遣名画师楷模山状于白团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94和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天台八景之——桃源春晓
位于天台县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中,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桃源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相传东汉时剡县农民刘晨、阮肇来此采药,迷路断食,摘桃充饥,在桃溪边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丽。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这个故事,始见于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的《幽明录》
**新天台八景绝句——

华顶梦岚天低梦岚里,夜静茅蓬西。寒风不离去,原想偷暖意。
清溪唱晚清波荡芦歌,晚景呈墨客。一舟半桨里,水天相应和。
百丈掬幽青山没足迹,秀水陶醉意。幽然掬潭水,携手两依依。
珠帘掩秀青丝舞珠帘,绿树点羽燕。涟漪轻回转,盈盈许奇缘。
万马怀古秋萧渡无人,弦断人有哽。千朝偏远地,多情勾思魂。
寒湖泛舟山霭入碧绸,酒香拂垂柳。相顾燃情语,紧拥在扁舟。
桃源含香白石落春桃,乳月淌醴酪。仙窟烛红里,倩影对玉娇。
九遮吐兰一山景还幽,九月天更秀。吐兰蝴蝶谷,香衣浴初秋。

Ⅳ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景区的人文历史

天台山景区,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内仙居、临海,北界容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景区内以“佛宗道源”著称于世的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又是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

Ⅵ 成都天台山景区的历史文化

天台山古称蒙山,为蒙山五岳之首,曰东蒙,自汉时始称为天台。民谣云:天台天台,登天之台。天台山不仅风光秀丽,有奇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历史上是一处宗教胜地,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远古的传说、三教合流的遗迹,扑朔迷离,为这座名山添上了一层神奇诡异的色彩,让人思接千载,去追寻遥远昨日的文化踪迹。
天台山的得名,与一个神话传说有关。远古时代,临邛是属于古羌—蜀先民的邛人聚居之地。据说也是羌人的大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奉舜之命治理洪水。大禹为治水,走遍了大地四方。在蜀地邛人居地,他登上一山,以山为台,祭拜天地。此山就是天台山。大禹得天神帮助,十三年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古蜀时期,传说鱼凫王也曾登上天台山,祭祀山川神灵。
汉代时期独尊儒术,儒家学者纷纷设坛讲经。临邛人胡安,为西汉景帝时经学大师,聚徒于临邛白鹤山书院,讲授儒学经典。胡安也常卜居天台山,隐山究《易》。辞赋家驷司马相如少时在白鹤山书院,聆听胡安讲经,他亦曾随胡安登临天台山,与老师一起读《易》。相传司马相如与临邛才女卓文君亦曾携手游天台,瑟音相和,在琴台石留下了千古美谈。
西汉成帝时,临邛人严君平好黄老之学,他亦数上天台,登峰观星象,卜天地未来。他著有《老子指归》,阐发老子的言论,成为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源泉之一。
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入蜀,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道家既在天台山凿洞,筑坛传道。
唐代帝王尊崇老子,邛州县令袁天罡广为立庙祭祀,天台山道教遂为之兴旺。
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僧人道士避乱蜀中,前后蜀主也力倡宗教。天台山建一城隍庙,为道教宫观,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天台山开山建佛寺,大约是在西晋。西域高僧佛图澄来华弘法,所到之处,建立寺庙。他尝游天台山,为山中梵宇为吸引,以至停车不前。
佛教净土宗高僧慧持亦曾游历天台山,驻锡山中佛寺,总摄蜀西禅证。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天台山的佛教亦得到了蓬勃发展,寺庙林立,香客如云。唐僧面壁静修的传说,在蜀西禅林影响深远。
两宋时期,天台山声名日隆,文人雅士,游踪旅迹,留下了许多轶事佳话。
文同以学名世,多才多艺,苏轼称他有诗、词、书、画四绝。北宋英宗年间为汉州通判,摄守邛州,亦曾数上天台山,寓居三虚楼。有诗云:散人无俗事,天天山中行。寄情山水,操韵高洁。今之山中的文同砚,传说为当年文同当年画竹研磨之处。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以通判之职,赴任邛州,留迹天台山,为这一宗教胜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两宋时期,天台山香火达于鼎盛,成为蜀西宗教胜地,尤以佛教为盛,据说有佛寺一百三十余座,僧尼逾万。自山门至峰顶,蜿蜒五十里,香客不绝于途,盛况空前。
陆游在山中除游访佛寺道院外,也为僧民办实事、好事。陆游了解到,佛、道二教并于一山,由于教宗不同,相互之间互有诋毁;僧、道共居一山,也难免有利益冲突,因此屡有事端滋生。陆游遂上书言状,即由四川省置制使任命,承领崇道观主管,摄天台并蜀西宗教执事。陆游于是设立官房亲自审理讼案,于是衅端渐息,山林复归于宁静。管房之设,类似于宗教法庭,百姓俗称为和尚衙门。为解决天台山僧众,朝山香客的衣、食问题,陆游还在正天台主持修建了一条天街,俗称和尚街。和尚街以街为市,互通有无,公平交易,街市买卖兴旺,僧民皆得便利。如今和尚街早以湮没在岁月之中,之留下石板、石基供后人凭吊。
南宋末年,战乱祸及,天台山渐趋衰弱。及至元代,寺庙毁弃,僧道尽散,不复有昔日景象。
明代洪熙年间,僧人福琛重开天台山,振兴佛教,天台山再现辉煌。万历年间,天台山广兴土木,扩建和重修寺庙,尤以雷音寺规模蔚为壮观。如今雷音寺等殿早已湮没,仅存柱殿、台阶、照壁、石师。石师造型生动,仍兀自职守在这片宗教胜地。万里甲寅年,天全六番招讨使在山中建一牌坊,正中横额前刻“第一禅林”,后刻“雪巢名胜”。据说“第一禅林”为神宗皇帝所题写,牌坊今尤在。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天台僧人欲图自保,组织僧兵三千,号令森严,威播八方。然而,纵有僧兵三千,也逃不过一场劫乱。丙戍年,张献忠败走夹门关,从山后突袭天台山,僧兵仓皇回救,自是一场血战。战斗结束,僧兵败于张部。天台山遭遇空前浩劫,寺庙宫观被焚毁,僧人道士被杀戮,未死者一时逃散……。可叹闻名千年的宗教胜地,顷刻间灰飞烟灭。
至清代,天台山佛教一度复兴。寺观虽经重建,但规模远不及昔时据同治八年的《西竺天台山佛会寺全图》,佛寺道观多在正天台以下。高山密林之处,不复有香火映照。
两千多年来,天台山集三教于一山,传播学术经籍,弘布宗教文化,为蜀西宗教名山,然而朝代兴替,又几度衰败,最终归于沉寂。这是历史的错位,亦是历史的必然。今日的游人,留踪胜迹,俯拾历史的碎片,庶几可感天地悠悠,悟沧海桑田;为旅途增旅游兴,于游山玩水中获取文明的信息。

Ⅶ 天台县的历史沿革

天台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夏商周三代,天台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瓯越地。公元前323年越为楚灭,属楚。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原东越地置闽中郡,天台属之。
西汉初,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天台属楚;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刘贾为荆王,转属荆国。惠帝三年(前192年)越功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天台属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伐东瓯,东瓯举国迁徙江湖间,其地遂虚。至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于该地置浦县,属会稽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改名章安,天台仍属之。
三国吴大帝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分章安、永宁置始平县(南始平),属临海郡。这是天台置县之始,辖境包括今天台、仙居两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雍州亦有始平县(北始平),遂更名为始丰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从南乡析出置乐安县(今仙居县)。章安令孙绰(341-371)作《游天台山赋》,从此天台山闻名遐尔。
南朝宋沿袭晋为始丰县,属临海郡。齐、梁改为始平县,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属赤城郡。陈复为始丰县,仍属临海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废始丰并入临海县,属处州(括州)。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吴李子通,分临海县置始丰,属海州,寻属台州。八年(公元625年)又废始丰。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再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名唐兴,属台州。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封钱?为吴越王,台州属焉。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以境内天台山而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唐同光(公元923-926)初,复名唐兴。至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年)改名为台兴县。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定名为天台县。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天台随台州归宋。终两宋三百余年,均属台州。
元改台州为台州路,天台属之。
明代,改路为府,天台属台州府。
清沿袭明制,天台县仍属台州府,分三十七都。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月下旬,太平军攻占天台,建政权,设乡官。次年二月,复为清统治。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存道,天台改属会稽道。1927年取消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天台直属浙江省。1940年,在临海设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称浙江第七区,管辖原台州六县(后增新折的三门县),天台属之。抗日战争时期,成立浙东行署,主管浙东旧八府各县,驻节天台街头。
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

阅读全文

与天台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