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纯电动车的历史沿革
在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 Davidsson)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这比德国人戴内姆容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一辆载货车,长4800mm,宽1800mm,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电池。其后,从1880年开始,应用了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从一次电子表池发展到二次电池,这对于当时电动汽车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由此电动汽车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产品,写下了电动汽车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产品,写下了电动汽车在人类交通史上的辉煌一页。1890年法国和英伦敦的街道上行驶着电动大客车,当时的车用内燃?技术还相当落后,行驶里程短,故障多,维修困难,而电动汽车却维修方便。
Ⅱ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关键,汽车动力电池难在 “低成本要求”专、“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属”等三个要求上。锂聚合物电池。氢镍电池单位重量储存能量比铅酸电池多一倍,中国在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开发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已有10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中国现今人均汽车是每1000人平均10辆汽车,但石油资源不足,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均汽车持有量达到现在全球水平---每1000人有110辆汽车,中国汽车持有量将成10倍地增加,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因此在中国研究发展电动汽车不是一个临时的短期措施,而是意义重大的、长远的战略考虑。不死的
经历了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并在美、日、欧等国家得到商业化的推广应用。世界上有近4万辆纯电动汽车在运行,其中法国8000辆,美国7000辆,在日本7400辆。主要用在公共运输系统。
Ⅲ 特斯拉的发展历史
特斯拉最初的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用IT理念来造汽车,而不是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电动车,常常被看做是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
1990年代末,通用汽车研发出EV-1,并作为第一款量产电动汽车投放市场,这款车其貌不扬,续航里程140公里,由于投入与产出比不高,在生产了二千多辆之后,通用汽车于2002年宣布放弃。此事让通用汽车背上了骂名,一部名为《谁杀死了电动汽车》的纪录片更是让此事广为流传。事后,参与EV-1项目的工程师艾尔·科科尼(Al Cocconi),在加州创建了一家电动汽车公司AC Propulsion,并生产出仅供一人使用的铅酸电池车T-Zero。
AC Propulsion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时,一名来自硅谷的叫做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的工程师为之投资了15万美元。作为交换,他希望科科尼尝试用数千块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作为T-Zero的动力。换用锂电池后,T-Zero行驶里程超过了480公里。艾伯哈德劝说AC Propulsion公司为他造一辆这样的车,但科科尼无意成立汽车公司。艾伯哈德于是决定自己来。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很多停放超级跑车的私家车道上经常还会出现些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Toyota Prius)的身影。他认为,这些人不是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不满和想要做出改变的愿望的的方式。于是,他有了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想法,而客户群就是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区。成立后,特斯拉开始寻找高效电动跑车所需投资和材料。由于Martin Eberhard毫无这方面的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见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认识了Martin Eberhard的团队。
2003年,T-Zero换上锂电池后行驶里程就达到了480公里。特斯拉花了约五年时间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这期间,主要时间和金钱花在了研发上。譬如,特斯拉电动车引以为傲的续航能力,来自由七千多颗电池组成的电池包,即使短路也不会着火,个别电池损坏不会影响其他——这套电池控制系统是特斯拉自己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过电池故障。而且,这一模式还能保证它随时可以用到最先进的电池来装备特斯拉电动汽车。
2004年2月,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马丁·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
2004年到2006年,虽然公司人数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车型Tesla Roadster的研发工作却遭遇了瓶颈。
2006年,艾伯哈德在特斯拉官网一篇名为《态度》的开篇博客中写道——传统大型汽车企业制造出来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限、性能平平、外形一般。“特斯拉汽车是为热爱驾驶的人们打造。我们不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而是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2007年,危机集中爆发,而变速箱问题成为导火索。作为一辆堪比保时捷和法拉利的超级跑车,Tesla Roadster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这时候,普通电动车不配备多级变速箱的情况俨然不能满足Roadster的需求,因为异步电机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功率输出效率较低,所以引入二级变速箱顺理成章。但问题是,如何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和变速箱协调之间做系统性研发,业界还没有先例。
2007年,由Ze'ev Drori接任特斯拉的CEO职务,Ze'ev Drori是Monolithic内存公司的创始人,在硅谷同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2008年,新CEO上台之后解雇了几位关键人物,实际上包括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以及其搭档Marc Tarpenning都先后相继离开了特斯拉,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马丁·艾伯哈德在成本控制方面并没有让埃隆·马斯克满意。
2008年2月,TESLA开始交付第一辆Roadster,最初的7辆车作为“创始人系列”提供给马斯科和其他出资人,这份名单里有谷歌拉里·佩奇(Larry Page)、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ebay杰夫·斯科尔(Jeff Skoll)等,当然也包括已离开公司的艾伯哈德。
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Roadster下线并开始交付。但是,原计划售价十万的Roadster实际成本却高达12万,和既定的7万成本相距甚远,Musk不得不将售价提升至11万。这一举动引来预定客户的极大不满,在洛杉矶举行的客户见面会上,愤怒的购买者差点把Musk围攻晕倒。不过,即使将售价提高1万,Tesla依旧面临赔钱卖车的窘境。随后,Tesla用了8周时间,将一辆Smart改装成电动车,改装项目包括底盘、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Musk用先进的技术打动了戴姆勒,后者最终投资5000万美元收购Tesla 10%的股份,两家公司也进入更紧密的战略合作阶段。不久后,Tesla又与丰田签订合作协议,为丰田提供电池组以及电动发动机。为了维持现金流,Musk又拿出了自己仅存的6000万美元,用于生产和工程的流动资金。
2009年,奥巴马和朱棣文参观Tesla工厂,Tesla也成功获得美国能源部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2010年6月,特斯拉登陆纳斯达克,IPO发行价17.00美元,净募集资金1.84亿美元,融资额达2.26亿美元。开盘当日,埃隆·马斯克也在帐面上力挽狂澜地赚了6亿3千万美元,特斯拉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
2010年7月,该公司挖来了苹果的零售店副总裁乔治·布兰肯西普(George Blankenship)来负责它的零售战略,他将在该电动汽车公司出任汽车程序副总裁,帮助推动新汽车的开发。
2012年6月22日,美国加州Fremont的特斯拉工厂,公司生产的全新电动车系列“Model S”首辆电动跑车正式交付。
2012年10月,特斯拉汽车公司获得加州能源委员会(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一项价值1000万美元的专款资金,用以生产特斯拉Model X SUV,并进一步扩建其弗里蒙特(Fremont)工厂。
2013年5月初,特斯拉宣布其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后,一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近一个月内,它的股价涨了约80%,正在向100美元冲刺,市值突破100亿美元。
2013年5月9日,马斯克在个人博客中写道,“只想对客户和投资人说声谢谢,你们给了特斯拉一个穿越漫漫长夜的机会,没有你们我们走不到今天。”
2013年6月8日 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高开高走,收盘涨4.82%,报收102.04美元;重回100美元上方。公司市值约118亿美元。
2014年2月19日下午,特斯拉汽车发布了2013年的致股东邮件。邮件显示,第四季度,特斯拉取得了创纪录的汽车销量,而年营收超过20亿美元。与此同时,特斯拉还希望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
Ⅳ 简述纯电动汽车历史
电动车的历史比大多数人想像得要长很多
1834年Thomas Davenport在美国制造出第一辆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车。
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用电池作动力发明了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
1828年Jedlik Ányos在实验室试验了电磁转动的行动装置。
1859年法国人Gaston Plante发明了铅酸电池,从此电动车可以蓄电。
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制造了第一辆铅酸电池三轮车。
1881年至19世纪初这段时间,出现了一大批设计古怪且天马行空的电动汽车,有些电动汽车的设计像是马车,有些又像是月球车,但正是因为他们,为现在的电动汽车发展铺平了道路。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简述电动汽车发展史
虽然过去有很多电动汽车的设计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探索、创新,为今天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根据今年初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电动汽车行业依然呈增长趋势,预计到 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收入会达到 580 亿美元。
Susan Beardslee 是知名行业分析机构 ABI Research 的高级分析师,他表示:电动汽车在城市里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它们现在更多地是扮演了智能移动交通工具的角色,其中还涉及到车辆共享、充电支持、无人驾驶电动汽车车队、公共汽车、有轨电车、以及轻轨等多个交通服务领域。事实上,没有迹象表明电动汽车行业会衰退,很多汽车制造商都希望能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他们也会一直在这一领域里探索下去。
Ⅳ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1.在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成功步入我国市场。
02
2.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03
3.在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首批进入补贴名单的车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04
4.在未来的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目前还出现了很多新能源出租车,例如可以应用换电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车。
05
5.我们预测从今天开始的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将逐步革新,并逐渐代替常规汽车,并也可能衍生出除电热能混合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外,诞生压缩空气新能源汽车或者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环保汽车,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环境友好发展原则。
Ⅵ 纯电动轿车的发展历史
早在19世纪后半叶的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 Davidsson)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这比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
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一辆载货车,长4800mm,宽1800mm,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电池。其后,从1880年开始,应用了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从一次电池发展到二次电池,这对于当时电动汽车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由此电动汽车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产品,写下了电动汽车在人类交通史上的辉煌一页。1890年法国和英伦敦的街道上行驶着电动大客车,当时
的车用内燃机技术还相当落后,行驶里程短,故障多,维修困难,而电动汽车却维修方便。
在欧美,电动汽车最盛期是在19世纪末。1899年法国人考门·吉纳驾驶一辆44kW双电动机为动力的后轮驱动电动汽车,创造了时速106km的记录。
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电动汽车为15755辆,蒸汽机汽车1684辆,而汽油机汽车只有936辆。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T型车问世,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大规模批量制造汽车使汽油机汽车开始普及,致使在市场竞争中蒸汽机汽车与电动汽车由于存在着技术及经济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无情的岁月淘汰,后者则呈萎缩状态。
Ⅶ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历程
我国有计划地开来展新能源源汽车的研究已经有二十余年的时间。
“八五”期间,实施了国家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九五”期间进行了示范运营尝试。并启动了国家清洁汽车行动项目,重点开
展燃油汽车清洁化,燃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并确定了12 个清洁汽车示范
城市。
“十五”期间,电动汽车开发被列入“863”计划,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
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
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布局展开研发。
“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与清洁燃料汽车合并列入“863”计划,基本形成了
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
Ⅷ 电动代步车的发展历史
由於人类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下降,使得全球高龄人口数目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0个国家正式迈入联合国所定义之老龄化社会。又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预测至2020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指出,除非洲、中东、中美洲等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例至2020年在5%以下外,大部份地区几乎呈现高龄化现象,由此可知全球人口已逐渐高龄化。
而老人在身体机能衰老及慢性疾病影响行动下,对於行动辅助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升高,使得专门提供行动不便者及老年人士的电动代步车需求逐渐增加。另外,主要国家为了因应高龄化社会,纷纷将老人医疗照护纳入政策补助项目,进一步提高电动代步车的市场销售,如美国市场因有较高的健保给付而成为电动代步车销售最高的国家;欧洲主要国家在健保制度及相关法令规定下,行动辅具等销售也表现亮丽。虽然现阶段全球电动代步车的市场规模仅60万~80万台的规模,但若保守以1%老年人口来估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口,再扣除电动轮椅的市场需求(约占机动病人用车三分之二),则目前应有超过150万台电动代步车的市场需求。
海外需求续增 台湾出口快速成长
近年来,电动代步车辆因应高龄人口与绿色环保趋势的需求,已成为传统轮椅产业中另一新兴产业。原有轮椅大厂均积极跨入电动代步车的生产与销售。台湾厂商在看好电动代步车前景下,已有超过10家轮椅厂商投入电动代步车的生产,并有2~3家专业厂商成立。虽然中国大陆与南韩也有厂商生产电动代步车,但台湾较佳的产制水准与较低的制造成本对欧美日大厂更具吸引力,使得台湾成为欧美大厂最主要OEM合作对象,部分研发能力强的厂商更是自创品牌,以OBM行销全球。
由海关统计数据可知台湾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0万台,推估产值超过新台币50亿元。此外,由於内需市场过小,因此外销比例超过九成,进口仅几百台,是一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下,台湾厂商出口更是呈现二位数的成长,预期未来5年仍是台湾电动车辆产业中成长最为快速的产品。
台湾虽为电动代步车主要生产国之一,但国内销售仅占台湾出口的3%左右,因此所生产之电动代步车有九成以上外销。近几年在欧美代步车之需求日益增加下,台湾电动代步车出口逐年成长。2002年出口近20万台,金额约为新台币49亿元,较2001年成长50.71%及40.21%;2003年1~6月出口金额与台数分别较2002年同期成长75.65%及84.17%,平均单价则约新台币2万4,000元。按此成长速度,估计2003年全年出口台数可达28万台,出口金额高达新台币68亿元,位居台湾电动车辆产品之冠。
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北美/欧洲
主要出口市场方面,以北美和欧洲地区为主,2002年分别占64.55%和27.38%,市场集中度相当高(请参阅33页图二)。其他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星,包含亚洲、大洋洲、中东、中南美洲及非洲等地。 从33页表一的数据可知,美国为台湾电动代步车最大出口国,比重约占六成,其次为英国与荷兰。2002年台湾电动代步车对美出口金额超过新台币30亿元,出口数量逾10万台。在台湾电动代步车厂商承接美国大厂OEM订单比重增加下, 对美国出口规模也逐年提高。
欧洲国家
27.38%
亚洲国家
4.75%
大洋洲国家
2.86%
中东及近东国家
0.29%
中美洲国家
0.07%
非洲国家
0.06%
南美洲国家
0.05%
北美洲国家
64.55%
资料来源:中华民国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库;工研院IEK-IT IS计画(2003/09)
台湾电动代步车产业SWOT分析
本研究以SWOT分析台湾电动代步车辆产业之主要优势为:台湾车辆产业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不但拥有相当多的技术人才且加工制造技术纯熟,所累积的技术与人才能量相当雄厚,对於发展电动车已符合先决条件。此外,台湾所生产之小型马达已具有国际级水准,加上电子和电机产业等电动车技术支援实力坚强,在发展小型电动车辆方面潜力十足。政府藉由科技专案等研究经费及相关补助,提供业者相关技术研发与推广,2008年国家发展计画将电动车辆纳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因此属於电动车辆产业的电动代步车将可获得较多发展资源。
在劣势方面:台湾厂商多为中小企业型态,财力远不如国际大厂,导致R&D的投入有限。另外,机电整合人才多流向电子高科技产业,无形中排挤掉电动代步车厂商对该项人才需求,形成电动代步车产业之人才供给缺口。
主要机会为全球高龄化人口趋势与先进国家福利政策对福祉用具的补助购买,均是驱动电动代步车市场成长的动力。又如先进国家无障碍环境的建立也提供电动代步车等行动辅具市场的扩大。
至於威胁则在於关键零组件技术仍受制於国外大厂,如控制器依旧掌握於Dynamic、P&G、Curtis三家国际大厂手中,台湾厂商议价空间较低,生产利润受到压缩。中国大陆业者挟其劳力密集及低廉的工资等优势,将威胁到国内业者。以下即针对台湾在发展电动代步车辆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摘要如图三所示。
强势
1. 传统车辆工业基础雄厚
2. 电机/电子等周边支援
3. 政府支持开发
机会
1. 高龄化人口趋势
2. 先进国家福利补助政策
弱势
1. 国内检测与验证能量不足
2. 厂商规模小、R&D投入有限
3. 机电整合人才投入意愿不高
威胁
1. 中国大陆低价竞争
2. 国外厂商掌握关键元件
Ⅸ 电动车发展历史
电动车的发展史比燃油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电动车。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制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电动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主要工业化国家为电动车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电动车的各项相关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尽管电动车在能源和行驶里程的研制方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电动车的美好前景仍然激励着人们锲而不舍地开发新型电动车,改善其性能。
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能源和环境对人类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尽快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政府、学术界、工业界正在加大对电动车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快电动车的商品化步伐。虽然目前电动车在能源和行驶里程方面还未
能尽如人意,但已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之后,电动车正面临着重大的技术突破,有望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大都市中,电动车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是十分理想的。电动车的开发关系到能源、环保、交通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新兴工业的兴起,它将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动车将使能源的利用多元化和高效化,达到能量的可靠、均衡和无污染地利用。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电动车是无排放交通工具,即使计及发电厂所增加的排气,从总量上来看,它也将使空气污染大为减少。此外,电动车比传统的燃料汽车更易实现精确的控制,智能交通系统则有可能率先通过电动车来实现,从而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安全性。
现代电动车的能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统、充电系统、车载空调系统和变速系统,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未来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的发展。根据各类子系统的不同特点.近年来,各种显示高新技术的电动车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电动车的性能指标一般包括:驱动性能、驾驶性能、车载能源系统性能三部份,其中驱动性能取决于电机功率因素,车载能源系统性能取决于电池的容量,驾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大爬坡性能、刹车性能及驾驶里程性能等驾驶模式,驾驶性能指标的优劣取决于控制系统驾驶模式的技术。
http://www.bfddc.net/webs/newsread.asp?id=504
Ⅹ 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