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客观评价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于中国甚至世界的贡献
袁隆平成抄功培养出的杂交水稻,具袭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整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3)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
2. 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使我国杂交水稻居于世界先内进水平;
为我国农容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
3.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对全世界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
杂交水稻研究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这个难题是谁怎么解决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有什么意义?中国魔稻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许多国家正在为粮食短缺的问题而苦恼的时候,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了。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就瞄准了这个世界难题,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般人都认为水稻很难杂交,因为它的雄蕊和雌蕊长在同一朵花内,一旦开花就自己受粉了。要使不同稻种杂交必须培育一种雄蕊退化,靠自己的花不能受粉的母本,才能进行杂交。1964年6月下旬(xún)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在一块稻田里,发现了他几年来一直在苦苦寻觅的那种神奇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于是,他马上将这宝贵的稻株用布条做标记,并精心地加以培育。经过他和助手们6年的选育,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杂交水稻同其他水稻相比,每公顷可以增产1.6吨。我国农村从1976年开始推广种植以来,到1996年已经累计增产三亿多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使我国的水稻单产和总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已经使我国在这一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向印度、越南、美国、日本、埃(āi)及等国家转让以后,对世界水稻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称赞说,它是继人类培育出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的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认为,袁隆平进行的杂交水稻研究,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在取得了杂交水稻的辉煌(huáng)成就以后,袁隆平又向更深更高的科学领域进军,他还要培育出比杂交水稻单产更高、米质更好的超级杂交水稻。
4. 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有何意义,说明理由 初中历史
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内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容,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杂交的意义是整合各种优良的性状 杂种优势嘛
5.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生产有什么意义
如果杂交稻能覆盖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就可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杂交水稻的推广不仅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还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大约可产生七八十亿美金年收入。
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除国内发展迅速外,在国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5)杂交水稻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他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学生有邓华凤研究员, 黄培劲。
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办杂交稻技术国际培训班,袁隆平作为主讲人给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专家讲授杂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课程。翌年9月,又连续举办第二期。
10月,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研究。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DNA转基因进入水稻。
6. 中国杂交水稻和袁隆平的贡献!
ok,算几个数字先。
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袁先生及其弟子们培育的:两优0293与两优6326两个品种最高产量可达834.3千克/亩、和781.9千克/亩(当然再高的神仙数字也有但是缺乏有效的文献支持),即使在大面积种植情况下亩产也可维持在700千克以上;
就我手头掌握的2005农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水稻(包括早中晚稻等)播种面积达到28,378.7千公顷;
那么假设所有面积的水田全部种植高产稻,那么当年的水稻产量就是:28378.7公顷*1000*15*700千克(若平均亩产按700计),然后这数字再除以人均年消耗273.75千克(假设一个成人日均消耗0.75千克),解决10.9亿人吃饭问题绰绰有余。
虽然这个数字计算时变数较多不十分精确(当然也不可能把所有水田都种植高产杂交稻),但较原先水稻亩产比确实多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所以我认为袁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特殊年代从一定程度上保障许许多多国人不被饿死。而他也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现今,追求高产以外更应注重农作物品质的要求。举个不很恰当的例子:1对夫妇仅1个孩子,或者有10个孩子之多做对比,则他们对孩子花费的精力和财力肯定是有所差异的。作物栽培也是如此,由于一块地的地力一定是有限的,追求过高产量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放弃主要品质。就像人们总说现在的番茄没有番茄味了,因为种植者看重的是产量,一个植株的果实干物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多余部分仅是水分,口感必定要差。特殊时期鸡米能解决温饱但现今(起码城市)已不多见;籼稻普遍高产,尝鲜尚可,常食实则味如嚼蜡;而用于出口的都是东北、华北等特殊地区一年1季精耕细作的粳稻品种...那么很遗憾,楼主想把剩余高产稻换汇理念实则难以实现的。
7. 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来是1960年,我国发生了自全国性的大饥荒。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7)杂交水稻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杂交水稻的意义:
1、解决了十多亿人吃饱饭的大问题、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的能力水平、大幅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收入。
2、产量高。由于有杂种优势,杂交种通常产量较常规重显著提高,整齐度也好。
3、抗性强。也是杂种优势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