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政党发展历史

政党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4 15:08:35

A.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2. 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3.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4.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8.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10.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1.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2.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B. 党发展历史的简介。

19世纪中叶的中国,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不甘屈辱的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中国旧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新途径。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这场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力量,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到实际的革命活动中去。为了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和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广东党组织派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等为代表出席。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有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陈延年和彭湃、苏兆征等推动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自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资本家、英国巡捕抢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和群众十多人,遂爆发席卷全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为声援上海工人斗争,6月,省港2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之久。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举行东征和南讨,统一了广东,为北伐准备了后方基地。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当先锋,在革命军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下旬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并先后占领汉阳、汉口和武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著名的有: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杨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此外,从同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工农武装举行了100多次起义,建立了海丰、陆丰等苏维埃政权。

C. 台湾各党派的历史发展

台湾各党派的历史发展如下:

1、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894年,自1949年迁台后,一直以“执政党”身份掌控台湾政局。在2000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因国民党本身分裂导致票源分散,而丧失“执政权”,沦为在野党。 直至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国民党重新执政。国民党现任党主席为江启臣 ,名誉主席为吴伯雄、连战。

2、民进党

1986年9月28日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独立”的各股“党外”势力合组建成“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民进党成立后,一直稳步发展,并在2000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

因国民党阵营的分裂而渔翁得利,一夕之间成为“执政党”。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败选,再次沦为在野党。民进党现任党主席为卓荣泰。

3、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2019年08月06日开创党大会,大会之前的会前会,应到110人、实到72人,过半党员出席并通过章程,柯文哲以63票担任首任党主席。根据章程,党主席任期4年,得连选连任。

4、亲民党

2000年3月31日,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凭借在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选举中所赢取的466万票,正式宣布成立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并逐步发展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台湾第3大党。亲民党现任党主席为宋楚瑜。

5、新党

1993年8月10日,赵少康、王建煊等7名国民党中生代“立委”因不满李登辉日益偏离“九二共识”,推行“台独”分裂路线而另组新党。认同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追求民族统一、政治民主、民生均富的目标。新党现任党主席为吴成典。



(3)政党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新网2014年1月15日电 据台湾《旺报》报道,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前副主委、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童振源14日表示,鉴于台湾内部冲突源于两岸议题,所以集合跨党派人士成立了两岸政策协会,希望搭建蓝绿、产官学研、两岸等3个交流平台。

两岸政策协会在今年1月1日成立,组成第一届顾问与理监事团队,并由台湾跨党派人士组成,童振源担任理事长。高级顾问包括曾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洪奇昌、曾任陆委会主委的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

前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与曾任“安全会议秘书长”的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童振源指出,蓝绿之间的分歧、对抗,主要是因为两岸议题,国、共两党之间的沟通甚至比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沟通更加容易。

加上目前国、民两党之间没有沟通平台,所以两岸政策协会首要任务就是希望搭建“蓝绿平台”,让台湾朝野之间有对话基础。

D. 中国政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这是中国政党产生和最初发展的时期。中国古代虽然早有“朋党”、“同党”等名称,但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近代才出现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的资本主义企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到19世纪70~80年代,终于形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1894年甲午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之变成了一支政治力量。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他们提出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要求,并为此展开了初步的政治斗争。与此同时,从19世纪70年代起,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逐渐将西方的政党政治介绍到国内,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一个新的武器。由于受中国历史上“结党营私”的传统偏见的束缚,这时成立的政党一般都没有冠以党的名称,通常称为“会”或“社”。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势力较弱,政党活动首先始于上层。政党斗争的中心是革命还是改良,即推翻还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895~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的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开始具有政党色彩。1894年11月24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的华侨中创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 (见彩图)。

这个时期还成立了许多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支持国民党的主要有:国家主义派曾琦、李璜于1923年12月在巴黎近郊成立的中国青年党(1924年秋其中心移至国内);标榜国家社会主义的张君劢于1934年10月成立的中国国家社会党(1946年 8月与其他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它们曾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很快投靠国民党,支持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早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及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民主党派有: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于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李济深、陈铭枢等于1933年11月成立的生产人民党及1935年7、8月间成立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沈钧儒等于1936年5、6月间成立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5年冬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民主党派随着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于1941年 3月共同组成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前身为1939年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4年9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他们大多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斗争激化,同时又成立了一些新的政党。1945年12月黄炎培等于重庆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马叙伦等于上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 5月许德珩等于重庆成立九三学社;1947年 2月章伯钧等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成中国农工民主党;同年 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完成改组工作(1925年10月成立于美国旧金山);同年11月谢雪红等于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8年 1月在香港成立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组成的,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些民主党派站在共产党一边,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同盟军,是民主运动的一支有生力量,在推动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这是中国政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8个民主党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上继续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原来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民主党派,逐渐变成了各自联系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坚持和完善这种政党体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
中国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退居台湾后,长期以来台湾省只有这三个政党,并一直由国民党执政。1986年 9月28日,台湾出现了代表中产阶级的民主进步党,它主张与大陆和平竞争。1989年,民进党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获得21个“立法委员”席位,在“县市长”选举中获得6个县长席位,成为台湾省仅次于中国国民党的主要政党。该党1990年通过“台湾事实主权独立”决议案,公开主张“台湾独立”。1991年10月民进党“五大”又将“台湾独立”与“建立台湾共和国”的主张列入党纲,加快“台独”步伐。1987年 7月,国民党当局宣布在台湾地区解除实施了30多年的戒严令后,台湾省出现了台湾工党、中国民众党、台湾自由民主党、台湾中国自由党、中国民主正义党等数十个政党。其中1987年12月6日成立的台湾工党影响较大,它宣布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以和平民主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平等与政治民主”,主张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来往,以民主、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到1990年,在台湾包括中国国民党在内的政党共有50多个。

E. 日本政党的发展史

日本民主党成立于1998年4月27日, 势力从战后的一个小党渐渐增强到今日的第二大党。日本民主党由四 个由自民党分裂出、成立较早的反对党合并而成,这四个政党包括了,日本民主党,好统治党(Minseito),新进党(ShintoYuai)和民主改革党。
民主党于成立之初在众议院有九十三席,在参议院则有三十八席。通过大选逐渐壮大起来,2000年与日本自由党合并后,成为日本最大在野党,仅次于自民党的日本第二大政党2003年10月22日,在民主党主席的演说之中发表声明,并表示由自民党所组成的日本政府应该放弃军事武力及许多重大的左派主张使得民主党获得众多日本人民的支持。因此,民主党的议席更快速的成长为178席。并成为自由民主党的主要竞争对手。
2004年7月,日本第20届参议院选举,民主党获得50席,不仅超过执政的自民党,且刷新了在野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所获议席的历史纪录。这一结果显示日本两大政党主导政坛的趋势更加明朗。2004年7月,民主党在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再次获胜,总席位增至109个席位,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 从2006年4月起,小泽一郎出任民主党领导人。2009年5月11日,小泽一郎因其首席秘书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迫于压力宣布辞职。5月16日,民主党举行该党代表(即党首)选举,现任干事长鸠山由纪夫击败对手副代表冈田克也当选新一任代表。
第45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最终结果于2009年8月31日凌晨揭晓。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获得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308席,超过控制众议院各个常设委员会的绝对稳定多数269席,取得空前胜利。 日本民主党总裁鸠山由纪夫出任日本首相。
日本民主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构筑新自由社会。对内主张建立自由、透明和公开的经济社 会体系,并推动其日趋完善和成熟发展。主张在着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对外关系中,主张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营造和平、自由和公开的国际环境。在双边关系中主张优先考虑与美国的同盟,并努力培养与中国、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友好互信关系。 日本民主党的以“建立自由与安心的社会”为号召,政策包括要求日本政治“脱官僚”,反对“政治精英、政府官僚、产业界三者紧密结合的铁三角关系”、建立透明与公正的规范、实现共生社会、国民主权原则、在国际上建立可信赖的国家。现在作为日本的在野党。民主党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可是,小泽一郎主张,天皇参拜靖国神社。
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该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其党员主要为年轻的职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律师、医生、银行家和新闻工作人员等。 前党首前原的政策主张保守色彩较重。他积极主张修改日本宪法,强调应该删除宪法第九条第二款,要求日本拥有陆海空战争力量,日本应该拥有集体自卫权,主张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 民主党主张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前原被称为“日本的布莱尔”,他关于税金等政策的主张也被认为与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相仿。但外界对前原诚司能在多大程度上贯彻其重建民主党的宣言表示疑虑。当选党首后,前原表示不会维护“劳动组合”及业界团体这些民主党历来支持层的既得利益,他宣称,“如果民主党与劳动组合及业界团体的意见相异,会毅然提出并有与其对峙的勇气”。不过,民主党内旧社会党和旧民社党势力与“劳动组合”关系历来深厚,而且党内旧自民党势力也多受到业界团体的照顾,外界对前原诚司如何才能发挥“勇气”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F. 党的发展历史

21年建党,初期主要搞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和国民党联合。27年遭到国民党的屠杀专,损失惨重。认属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有了自己的军队,之后建立根据地,打游击。力量重新壮大的过程中遭到国民党的围剿,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一路宣传思想,中间湘江一站,损失大半,差点再次灭亡。张国焘又分裂中央,造成西路军的悲剧。长征胜利后,在延安开始指挥中国革命,号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46年和国民党谈判破裂后,开始内战。三大战役基本扫除国民党的主要力量,之后蒋介石逃奔台湾,之后又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统一大陆。49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G. 英国政党的历史沿革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 1679年
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
1688年
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1783~1830年
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党。
1832年
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
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
第三阶段——两党制逐步完备
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在议会中有可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H. 全世界百年历史以上的政党有哪些

1、目前世界上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古巴共产党、朝鲜劳动党、越南共产党。

2、共产党信仰共产主义,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主要有五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古巴共和国。

3、共产主义政党在早期的指导思想是相对一致的,即由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再发展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正式写入党章。

4、当代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不相同,主要表现为三种倾向。首先是一个委托与中国古代四大执政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同时增加本地化趋势的指导思想,另一个在西欧和日本三方代表共产党-列宁主义倡导普世价值的趋势,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和美国的葡萄牙共产党和非洲和亚洲最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代表了提法的趋势。

(8)政党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1、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基础上的一种政治观点和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主张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

它也是一个社会化的集体大批量生产的社会,面对邪恶势力会团结起来。共产主义者认为,在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将过渡到人人取其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进入高级阶段。

2、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说,民主与自由是公共社会与私人社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有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形体的整体意识也会逐渐改善,与此同时,意识到“计算”私人所有权的分布形式是落后的社会形式,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3、方或一定阶级或阶层人士的社会,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政治组织、社会承认的组织和扩张其合法权利主张,它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以获得或维持权力,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和发挥自己的作用。

4、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创立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政党是以执政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在代议制民主中,政党通常通过竞选来争取执政,有时也会组成政治联盟,必要时联合执政。

5、政党通常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建立政治平台,展示愿景。政党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组织,其组织形式由统治阶级决定。一个政党内部统治阶级的形成和执政党内部N个政党的形成,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

阅读全文

与政党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