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义乌稠城街道的发展历史,文化发展等,急急
稠城历史悠久,秦王赢政廿五年(公元前222年)即为乌伤县治,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稠州因而得名稠城。1950年,稠城镇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城阳区公所;1961年,成立稠城镇人民公社,隶属城阳区公所;1983年7月,城阳区公所、稠城镇人民政府合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5年8月,城阳区公所、稠城镇人民政府分设,至1988年,稠城镇人民政府下设城中、城南、城北三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6月,拆除城阳区公所,城郊周边5个乡并入稠城镇,下辖8个办事处。随着改革开放后义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01年3月,义乌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稠城镇大部、原下骆宅镇全部以及荷叶塘镇部分组建成稠城街道。按城市功能分区,稠城街道为商贸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主载体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和建设中的规划面积达32.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均在辖区稠州路这一轴线范围内。
街道现辖15个社区居委会、62个行政村,总面积52.96平方公里,人口30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18万。2008年,稠城街道上下负重拼搏,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全年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78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8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4元,增长6.8%。
街道办事处下设四个工作片管辖62个行政村,分别是:①福田工作片,辖13个行政村;②荷叶塘工作片,辖18个行政村;③下骆宅工作片,辖19个行政村;④尚经工作片,辖12个行政村。十五个社区则由街道直接管理,分别是江滨、下车门、胜利、绣湖、向阳、市场、通惠、车站、孝子祠、宾王、词林、雪峰、银苑、长春、福田。
⑵ 义乌历史文化遗产知多少
您好,义乌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村镇和传统乡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我市,祖先留给我们的相关历史文化遗存有多少呢?
据统计,义乌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2处。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大都闻名遐迩,老少皆知。另外还有义乌市级文物保护点291处,如天女散花般散落在全市各地,具体在各镇街分布如下:
赤岸镇:古建筑33处,古墓葬2处,石刻1处,古窑址2处。
义亭镇:古建筑20处。
佛堂镇:古建筑50处,石雕1处,古遗址1处。
苏溪镇:古建筑13处,古墓葬2处,革命纪念墓2处。
上溪镇:古建筑20处,名人墓1处,石刻1处。
大陈镇:古建筑16处,革命纪念墓2处。
北苑街道:古建筑19处。
江东街道:古建筑10处,古墓葬6处,石刻1处。
后宅街道:古建筑19处,古遗址1处,革命纪念墓1处。
廿三里街道:古建筑24处,古窑址1处,石刻1处。
稠城街道:古建筑13处,古墓葬1处。
城西街道:古建筑15处,碑刻1处。
稠江街道:古建筑11处。
我们眼前无法回避一个严峻现实:因为历史风雨和各种人为因素,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些古建筑正背对着我们渐行渐远。
不错,每一个地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会面临发展与保护的问题。而视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址为财富,还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负担,反映出是否尊重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则经济发展越快,历史文化遗产损坏程度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古建筑民居等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更加凸现出来。有些人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认识不到位,认为保存古老建筑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保护古建筑民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古建筑民居内柴草、杂物随意堆放,电线随意拉接,且多为老年人居住,有的出租给外来打工人员,随意搭灶用火,极易发生火灾,安全隐患很多。至于日常管理维护等,就更无从谈起。尤其是村庄整治、旧村改造规划的实施,对古建筑民居保护构成最大威胁。随着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开始实施旧村拆迁改造与整治规划,因此许多古建筑民居正面临被拆除、毁坏的命运。
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钢筋水泥,更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令人欣慰的是,市委书记楼国华同志对此一再强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蔚荣同志多次批示,市政府日前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我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春天已经悄然来临了。
这里,还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识。古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每一座古建筑都承载了先人奋斗的结晶,见证着尘世的沧桑,记录着历史的兴衰。由于历史文化和民俗传说的浸润,现存的古建筑愈加散发出神奇迷离的魅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充分发掘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从而丰富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我们的现代文化品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实在是重大而深远。
全国罕见的佛堂镇古街
被专家们称为“浙江周庄”的佛堂古镇,以其神秘的街巷布局,成片的集建筑、绘画、雕刻三大特点于一体的古建筑民居群而赢得中外考古建筑专家的极大兴趣。
佛堂古镇街巷规模不大,布局规划却十分高明科学。直街与横街,宽窄结合、分工明确。据建筑规划设计的专家、行家们考证,佛堂古镇的街巷布局跟北京的街道布局安排十分相似。江边的十几个码头遗迹,目前保留得十分完好。现代称之为农贸市场的新、老市基,是明清时期就形成的柴市、米市,安排十分得体,科学合理。古镇上的主街副街、横街和市基边的店面屋,均是二层的楼木结构房,是当今不多见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街道两旁,木雕画廊、鳞次栉比。条条巷弄窄而弯曲地连接着直街、东街与西街,如此布局便于人货分流、搬运、疏散和来往方便。四条横街的西头是四五百米长石砌堤岸,一列的江边码头,最繁盛时足有16处。各处码头串过西街,抵达直街,把上岸货物运送到西街直街各家店铺。这里又是茶馆、酒肆的集中地。这些茶馆酒肆尽是二层木结构的店面屋,二楼倚街的一排小阳台,宽五十厘米,整齐而又古色古香。都装有高约五十厘米的木雕花板,或用圆车木拼装成的“美人靠”。构成了一条格外幽雅别致的佛堂古街所独有的街巷风景线。走到此处,见物思景,仿佛耳旁听到当年从美人靠内传出悠扬的琴声,婉转动听令人心醉。
佛堂镇古街巷的布局、构造,古朴典雅,而且保留如此完整为全国罕见。早在1989年11月,全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会在义乌召开时,时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的戴念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汪功等专家,参观了佛堂镇民居和街巷后,拍案惊奇,欣然命笔:“要好好保护佛堂一条街”。现在,义乌市政府和佛堂镇镇政府都为保护佛堂古镇建筑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组织人马研究开发,不久的将来,佛堂古镇将以“浙江周庄”展示在人们面前。
祠堂又成农村文化中心
新春佳节,最热闹的莫过于舞龙灯了。而村里有祠堂的,龙头大都供奉在祠堂里。这时的祠堂,显然在村民心目中成了最神圣的地方。
近年来,一度曾走向衰落的古老祠堂又焕发出青春。我市相当多数的祠堂都得到修缮保护。上溪镇祥贝村投资40多万元,将村里闲置多年的12间祠堂进行重新装修,建起棋牌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文化健身中心和老年协会。在举世闻名的崇山村,村里花巨资修缮祠堂后,把祠堂建成侵华日军细菌战义乌展览馆,不仅成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还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许多国际友人,成了揭露法西斯战争罪行的一个国际窗口。
在义乌市乡土传统建筑中,有不少祠堂、厅堂是一个村落的政治中心,蕴藏着古老而质朴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村民日常聚集、交流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掘祠堂、厅堂深厚的乡风文明,利用祠堂、厅堂开展农村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义乌市修缮后的许多祠堂、厅堂,现在已经成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或乒乓球室、棋牌室、图书室等政治、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有的作为科技课堂,设立了科研培训室、远程教育室、广播室、科普阅览室等,及时向农民发布致富信息,传授种养植技术,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有些农村还利用古民居、古村镇,组织开展农村休闲旅游,进一步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渐行渐远的背影
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个古建筑的消失只在弹指一挥间。
古建筑固然是不可再生的历史瑰宝,毕竟也难逃生生灭灭的历史轮回。纵然“铜门铁壁”,也不敌岁月风雨。素有“铜门铁壁分水岭”说法的铜门坐落在义乌西南重镇赤岸镇的赤岸二村,它始建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铜门最主要的便是正面的墙和门。门是由当时赤岸最发达的十八家铜铺和十八家铁铺利用纯铜制成的,这座房子因此而得名“铜门厅”。而墙是由水磨砖砌成,一点缝隙也看不出来,好像是整块的,所以称为“铁壁”。
据说,这铜门厅的祖先是朝廷的一位重臣,后来告老还乡建了这个铜门厅。由于厅的布局大,房子的间数多,有犯上之嫌,官场上有小人向皇上搞了一状,皇帝听信谗言,派人前来抄家。铜门厅的主人知道后,忙用烟将大梁、柱子等熏黑,说是很久以前祖上留下来的,才躲过一劫。可是,躲过人为的破坏躲不过自然的侵蚀。如今,铜制的大门也不知去向,后来人们制作了一个木门,在门面上钉满大的铜钉,姑且充当铜门。南厢房也已经坍塌,中间的大厅在几年前也被火烧毁了,当年铜门的雄姿正在人们眼前消失。
在义乌市的城市化进程中,这样的故事不断地重复着。不必提文物价值极高的八角坟(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太孙、义阳王刘辉的陵园,其当年封地在义乌)的毁掉,也不必说浙中罕见的义中文庙大成殿的拆除,不必谈原义师内两座堪与东阳卢宅相媲美的陈大宗祠的拆毁,单论拆除朝阳门古城楼之举,今天看来就极有反思的必要。如果当年把朝阳门新街往南移几十米,打通毛家巷,把篁园路向西延伸,这样,既不会出现如今的两条断头路(篁园路和县前街),又保护了朝阳门古迹,两全其美,如今却成了憾事一桩。
这样的故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同样在延续。2005年6月11日,江东街道东新屋村风雨百年的古建筑继序堂遭遇拍卖。继序堂拍卖的沉重槌声的余音还在商城文史界震撼,前不久我市又一古建筑以24万元价格卖掉,而人家一转手就以80万元成交。
问君心中几多愁?故园不堪回首明月中。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许多古建筑正和我们渐行渐远啊!
“风烛暮年”的生存环境
目击一:
坐落于北苑街道柳青一村的攸芋堂、锄经堂、存厚堂,由杨氏祖孙三代所建。主体建筑攸芋堂和锄经堂,前后五幢分三个四合院,中间一弄相隔,布局规整。建筑用材硕大、考究,柱、梁和雕刻构件均用香樟木,而且雕刻精美,梁、檩、枋、牛腿、雀替、斗栱和门窗遍布雕刻,工艺极精,为研究浙中地区清乾隆早、中期建筑构造和东阳木雕工艺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实物依据。
该建筑原打算在旧村改造中拆除,村两委听取并采纳了文物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引起重视,予以保存下来。但是,攸芋堂出租办厂,到处堆放货物,通风不畅,保护管理措施不力,不利于文物保护,而且容易引发火灾。
目击二:
倍磊古街义性堂(后草堂),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分三进三开间两厢两廊,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门面用五间式砖雕牌坊门楼,显得雄伟气派。内容以民间传统福、禄、寿、喜为题材,雕龙凤、仙鹤、鹅、牡丹等图案,雕工精美,技法精湛。门厅、大厅的梁、檩、枋、牛腿、雀替、斗栱以及门窗等布满了雕刻,集东阳木雕之精华,厢房前檐立面用青石槛墙,也不失为一大特色。
该建筑产权归属十多家住户所有,但仅有少数居住在里面,使用过程中保护、管理不当,脏、乱、差现象严重,梁架糟朽、檐口局部脱落,文物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急需修缮。
目击三:
佛堂塘下洋村敦厚堂,建于1925年,坐北朝南,正屋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平面呈“凹”字型,占地面积304平方米,为前廊式天井院结构。该建筑木雕工艺精细为一大特色,厅堂梁、檩、枋、雀替、斗栱、牛腿及前檐廊的天花,遍布雕刻,有文武天官、暗八仙、吉祥八宝图案,有凤穿牡丹、鹤鹿延年、蝙蝠如意、官居一品、马上封侯、一路连科等传统吉祥寓意图案,也有“空城计”等三国人物故事和征战打斗的场面。厢房格扇门木雕用浅浮雕工艺,诗、书、画融合,内容有“耕种图”(呼童早起勤耕种)及“早读图”(教子通眠早读书),“才子佳人图”(花间酌酒劳红袖),很有品位。还有梅、兰、竹、菊图、祥云牡丹图、三多图、花鸟图等。
该建筑为两家住户所有,西边住房为退休教师,很注意对房屋的保护。东边住户用于办线塔厂,防火问题存在隐患。另外正屋厅堂为两家共用,用于堆放杂物,甚为可叹。
财政加大修缮补助力度
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问题,关键是修缮经费问题。市政府在今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若干意见》中,对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修缮维护财政补助的力度之大令人欣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产权人是修缮和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产权属于国家所有或没有产权人的,由市政府予以修缮。产权属于企业、事业单位或集体所有的,由企业、事业单位或集体予以修缮和维护。产权属于个人所有的,由个人予以修缮和维护。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若干意见》,我市从2007年开始用五年左右时间,根据轻重缓急,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进行一次抢救性修缮,解决漏雨、结构性加固和电线老化等三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所需经费属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由市财政补助80%,属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点的由市财政补助60%。
产权属于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集体或个人愿意自愿捐赠的,可将该历史文化遗存产权整体无偿捐赠给国家,捐赠后由市财政拨款予以修缮。市政府对捐赠者发给荣誉证书,予以表彰。也可以在不补偿用地的前提下,按评估价将该历史文化遗存产权整体转让给国家,由市财政拨款予以修缮。签署捐赠协议或转让协议后,该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所有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产权属于集体或个人所有并按规划在原地保护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集体或个人筹集资金进行整体修缮的,可在全体产权人与文物主管部门签订协议,产权人承诺按修缮方案修缮、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公开招投标,修缮费用经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审核后,由市财政补助修缮总额的40%。
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需要修缮的,由文物主管部门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修缮方案。编制修缮方案所需费用由市财政负担。
涉及城镇建设、旧村改造、村庄整理或其他道路、水利等建设工程时予以保留或经批准迁建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等历史文化遗存,其所有权人在申请住宅用地时,应与村集体签订该建筑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置换协议,置换后该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或村集体所有。市财政每年安排修缮、保护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
会诊古建筑开良方
眼下,由于全市范围内的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一大批古建筑将面临随时被毁的险境。为此,市博物馆、市建设局档案馆等相关部门纷纷邀请各方专家,会诊古建筑开出保护良方:
——建议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规划部门划定古建筑保护范围,并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相应的风貌协调保护区,对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区域,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古建筑整体保护规划,对规划区范围内,要在古建筑周围预留空地;在古建筑风貌协调保护区或者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区域内进行建设的,不得破坏古建筑的环境风貌,其建设方案必须征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严控制古建筑点周围的建设。确需建设的,要报经古建筑行政部门批准,并充分考虑到古建筑本身的建筑风格,达到协调统一。
——继续做好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加大列入义乌市级文物管理对象工作的力度。对古建筑申报等级,就是对古建筑最好的保护和开发,对促进地方的旅游经济,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如我市城区幸存的明清古建筑一条街——西门街,景点众多,尤其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义乌募兵处、训练水兵的戚塘、为国捐躯的抗倭将领童子明忠义祠等,结合附近的诸多古建筑,地理上连点成线,历史上贯穿古今,是否可以修建一个义乌精神纪念馆?各古建筑保护单位要充分认识申报工作对我市的古建筑保护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可结合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整合古建筑资源,增加我市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继续做好古建筑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现状类别,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和修缮措施。对古建筑进行房屋鉴定,属危房的,建议拆除,拆除的碎片、构件统一堆放,统一管理,通过古建筑附属物的原始积累,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建设一座“建筑博物馆”或“古建筑专馆”,保护和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古建筑资源,让后人更多地了解义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唤起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对目前保存完好且有价值的古建筑,应花大力气进行保护,舍得投入。同时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测量、绘图、建档,经常性的开展实地勘察,出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尽量使之延年益寿。
对部分已遭破坏但有价值的古建筑,应采取有效措施,或保全残留部分,或异地保护,要尽最大可能保存有价值的残留部分。有修复可能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应在有条件的时候考虑修复,或者异地保护。例如:2000年旧城改造期间,为保护古民居建筑,“怡园”一进三间二厢房建筑同金山岭顶陶大宗祠一进三间搬迁至孝子祠公园内。原坐落于湖清门的18间老房,也在旧城改造时搬迁至城北百姓农庄内,使古民居建筑特色更为突出,继续散发着特有的魅力。
八方之“石”可以攻玉
为更有效地保护城市中的古建筑,法国制定了《城市保护法案》,英国制定了《城市文明法令》,日本也在《文化财产保存法》中加进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正因为有了法令的严明保护,人们今天游览欧洲和日本时,才得以驻足于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京都的古老街道之前。
福建省泉州市政府在古建筑保护上,每年安排给泉州市建设局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购买古建筑构件、碎片及附属物,并落实规划复建用地,建成了“建筑博物馆”,处理好拆除与复建的关系。
江苏省办公机构迁出原国民政府的“总统府”,引出的不仅是办公地点移址的问题,更是古建筑保护的观念、思路问题。有关部门将“总统府”改建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符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原则,博物馆建成后,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成为了江苏省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是古建筑保护成功的很好的事例。
宁波东钱湖韩岭村旧村改造,被称为“古村落中的‘新村运动’”。根据该村的规划,村里那几幢特别“耀眼”的新房将要被拆除,而全村91.9%具有地方风格的老式建筑将被保留,并进行统一修缮。这种对新旧楼房的非常规取舍,彻底颠覆了村民原来对旧村改造的字面理解。而这种做法,更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新农村建设,不是单纯地除旧立新,在一些古村落的改造中,保护甚至要比新建来得更为重要。
⑶ 义乌市清塘村历史文化有多少年了,什么时候开始有清塘村的、是否有历史记载。
清塘村村委会坐落在一座古典巍峨的民居里。民居石门匾额上刻有“光天化日”四字。清塘村主姓徐,据《清塘徐氏宗谱载》:始祖名澄,宋祥兴间由县南灵山迁居于此。民国二十五年,里人徐埠斋(清秀才建),原屋太平天国时毁,现存的系为重建。2006年4月被确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村委会西侧的民居本与“光天化日”为一体,现由民居第六代主人徐晓华一家居住着。高高的屋顶下仍保留着雕梁画栋,阳光从天井里照射进来,沐浴着日光的木质台阶延伸至传说中的绣楼。我们不禁赞叹到徐氏曾经一定是非富即贵的人家。徐晓华腼腆一笑:“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让我感觉到和他们是血脉相连的。”
门前铁树郁郁葱葱,几乎占满了整个庭院。常年开花的铁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衢州百佳古树名木。楼上的恢弘气象令人叹为观止。阁楼中间呈镂空状,四周的围廊木雕精致典雅,分布着麒麟、凤凰等象征图案,还刻有福禄寿喜等字样。站在围廊四望,置身于深邃和静谧的时空中,令人感觉到历史的神秘与厚重。
牌坊
清塘村的南面耸立着一座雄伟秀丽的牌坊,为龙邱邑庠生徐启东妻余氏贞节坊,建于清嘉庆庚午年。据老辈人讲,该贞节坊由清政府拨款建造,是清嘉庆帝对余氏忠贞孝顺的褒奖。传说余氏从二十出头守寡三十多年直至去世,尽心侍奉公婆直至百年。据村书记讲原来贞节坊上有一道圣旨,遗憾的是,不知何时不翼而飞了。
两方水塘增添了清塘村明艳芬芳。塘中,倒映着蓊郁的橘树,一座不大的土丘上树木林立,修葺一新的塘边棱角分明,灵秀中透着秩序的讲究。另一方是碧塘,水面上漂着翡翠般的盒子,那是珍珠蚌的家。
村大礼堂危房拆除后新建了活动广场。村民们闲时有的打篮球,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跳起健身舞。清塘村广种橘树。
⑷ 义乌市简介
义乌网络名片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荣誉称号。“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义乌市的代名词。
中文名称: 义乌
行政区类别: 市
所属地区: 浙江省
电话区号: 0579
邮政区码: 322000
面积: 1105.46 平方公里
人口: 约200万
方言: 吴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义乌国际商贸城,德胜岩
机场: 义乌机场
火车站: 义乌火车站
目录
基本介绍
义乌概况
地理气候
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义乌文化
民族
宗教
文化方言
婺剧
道情
武术
民风物产
旅游购物
草根经济
义乌名人
特色产业服装
饰品
拉链
针织
其它
义乌之最基本介绍
义乌概况
地理气候
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义乌文化
民族宗教文化
方言 婺剧 道情 武术民风物产旅游购物草根经济义乌名人特色产业
服装 饰品 拉链 针织 其它义乌之最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义乌市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322000 代码:330782 区号:0579 拼音:Yì Wū Shì,Yiwu Shi 义乌市[1]位于浙江省中部,属浙江省金华市。金衢盆地东缘,地理坐标为北纬29°18′,东经120°04′。全市总面积1105.4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83平方千米(2009年)。总人口716285人(2007年底)。 义乌市辖7个街道、6个镇:稠城街道、北苑街道、稠江街道、江东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上溪镇、义亭镇、佛堂镇、赤岸镇、苏溪镇、大陈镇。市政府驻稠城街道县前街21号。 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摇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还有大陈江和洪巡溪等河流。有岩口水库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平均年降水量在1100至16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2129.7小时,无霜期为243天。
该市积极扶优扶强扶特,壮大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出服装、饰品、拉链、毛纺、针织、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
服装
我市已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镇和苏溪镇日产衬衫100万余件。大陈镇被誉为“中国衬衫之乡” 。
饰品
义乌饰品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已达到3800多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产量和产值占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
拉链
全市拉链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强。2005年被授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称号。
针织
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袜机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
其它
毛纺:成为国内两大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印刷:共有大小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玩具:充气、塑胶、毛绒等玩具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本段义乌之最
全国最大的内陆港,09年出口标准集装箱51万只 义乌是全球最齐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 全世界拥有商品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城市 福布斯2005,06,07,08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消费力指数位列中国第一 全国现金流量最密的县级市,浙江每天1/3的现金在义乌流通 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县级市设立海关的城市 全国首个进行水权交易的城市(向邻市东阳花2亿买水权) 全国最现代化的智能火车站 (2006年投入使用) 全国外商入驻最多的县级市,目前常驻义乌的境外人员超过12000人,09年临时入境外商317751,数量浙江第一,密度全国第一 外商常驻机构数量在全国排第一 2009年12月,义乌的境外企业常驻代表处已达2553家 全国县级市最大的航空港 全国外商上座率最高的义乌机场的境外旅客比例达40%以上。 远东(除日本冲绳岛机场)最先进的战斗机场 于2005年 全国唯一可以让外国人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 中东地区在中国设的最大贸易交易地 浙江最先完全开发完成的商业城市 全国最先进入“汽车时代”的城市 汽车拥有量占全国县级市之最 全国豪车密度最高的城市 全国人均私家车最多的城市,2008年底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44辆 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 义乌被游客评为浙江省最具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目的地 义乌被外商评为“我最喜爱的中国城市” 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 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 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发布《震惊世界的中国数字》报告中,义乌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县域经济体) 美国专业调查机构(PRI)评出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义乌与北京、香港、上海、杭州共同入选,排名十八 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为国内最大单体建筑,超过首都机场航站楼 全国首个也是惟一一个被授权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权的县级公安部门。 全国唯一可以对外籍居民有终审权的县级市 全国首个开办涉外招生办学的县级市 义乌法院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法院可以审理专利案件的法院 义乌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浙江第一 广交会、华交会、义博会为国内三大经贸类展会 市场成交额连续19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是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 义乌市场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 编制实施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 义乌国际会展中心浙江第一,华东第二,全国第三 中国权力最大县(义乌已有1000余项地级市权力中的618项) 中国最具潜力会展城市、最具魅力会展城市和最佳会展城市 国际展览联盟中唯一一个县级市成员。 中国第一个获得出国展览权的县级城市。 国家级展会最多的县市城市;----义博会、森博会、旅博会、文博会, (浙江共有6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级展会,全国三分之二的省还没有4个国家级展会) 浙江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本地人口75万,外来人口近130万) 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2009年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 全国县(市)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的第一家,国内首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市区域设立二级分行的城市 中国第一家在县级市开出的宝马4S店 县域商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二、浙江第一 新中国六十周年60大地标,义乌小商品城入选前十,浙江第一 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30个最受关注的城市
⑸ 义乌拨浪鼓精神历史由来
拨浪鼓古代称之为“鼗”。鼗本是一种古乐器,多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在演礼仪式中属常用乐器。鼗流入民间后,失去了礼乐的功用,演化为民间音响器具。古代的货郎也常常摇动着拨浪鼓招徕顾客。南宋李嵩《货郎图》中货郎的手里就拿着一具颇为考究的拨浪鼓。在他的担子上挂满了各种儿童玩具和小百货,后面的货架上还斜挂着一个特殊的拨浪鼓,由四个逐渐增大的小鼓叠在一起,相间转向9 0度,四个小鼓上各有双耳弹丸,鼓下设光滑适握的手柄。这件精致的拨浪鼓挂在货架上,与其它玩具在一起,想必是待出售的货物。一般地说拨浪鼓的鼓面越大所发出的声音越低沉,鼓面越小声音越高,这里的四面小鼓由小渐大,大小不同,摇动时一定会发出高低错落的音响,设计得非常巧妙。通过这只拨浪鼓可以看出南宋时拨浪鼓做为民间玩具已十分流行,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便是由货郎拿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超市”,义乌人将之称为“拨浪鼓文化”。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当地农民从事“鸡毛换糖”的行业。货郎的糖担由两个箩筐、两个山货盒、一个拨浪鼓、一根扁担构成,箩筐用来装鸡鸭毛等物品,盒子里装着红糖制成的糖饼和生姜糖粒,是货郎进行交换的资本 拨浪鼓
。后来,糖担里的货色慢慢增多,有了各种生活必备的小商品,货郎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以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鼓声招徕顾客。义乌人认为,是“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催生了闻名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
⑹ 义乌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义乌历史博物馆
地址:城中北路126号
义乌历史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县级博物馆之一。义乌博物馆机构设置分为文物保管、保卫、陈列设教、文保考古文物修复等部门,担负着征集、收藏文物标本和藏品的保护、研究、陈列展览以及全市的文物保护工作。
其前身为1927年成立的民众教育馆,1950年改组为文化馆,1984年独立建制,成立义乌博物馆。1997年12月,博物馆新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有关数据显示,义乌博物馆新馆占地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仿民居风格分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办公用房三大部分。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350余件,出土文物和珍贵文物数量居浙中各县市前列。
⑺ 义乌春节的民俗文化
切年糖,是义乌人过年前准备的食品之一,记得从我记事起,家里每年总要切些年糖过年。改革开放后,切年糖的传统逐渐衰弱,年糖也逐步走向市场,眼下不管城区或乡下,都有切年糖师傅设摊切年糖,除了炎热的夏季,市场上各品种的年糖大半年都有销售,使人们享尽口福。切年糖的主要原料是红糖、白糖、饴糖,粮食中的米、小米、玉米、豆、花生、芝麻等,只要通过爆炒就可用于制作年糖噢。
切年糖的工艺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煎糖、配料、搅拌、切片等技术环节就可把年糖切好。先将一定的糖放到锅里煎熬,煎致糖有糖丝时加点食用油即可将配比的炒货倒入锅中搅拌,将糖和炒货搅拌均匀后倒入切板的糖闸中,趁热快速用木滚筒将糖料压平、压实,之后就可开闸切糖。切糖时先将糖料切成条块状,再切成一片一片即为年糖。
切年糖要备一套专用工具有:一块门板或专用的糖板,2块夹糖板,一只糖闸,一个滚糖筒,一两把切糖刀。
春节时年糖可用作招待来客的茶点。按义乌的风俗,姑娘出嫁后,娘家还要担年糖至婆家给女儿吃和分送给亲戚、亲房及左邻右舍。
过去大户人家一年要切数十闸年糖,条件差的也要切上四五闸,有的人家从年前开吃一直吃至下年割麦时尚有。年糖要密封装好,如存放不妥,天热久后就要松软掉,那样只能捣成糖粉吃。目前,虽然市场上各类食品十分丰富,但年糖作为义乌人的传统食品,仍然深受着人们的喜爱。
怎么样,详细吧
⑻ 义乌和乌伤这些名字的历史渊源
义乌,以鸟命名的地方
相传秦时,距东海西150公里的于越境内,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理说,老百姓应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但由于当地财主的残酷剥削,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家园,或成为农奴,或流浪行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对颜姓父子,父亲名叫颜凤,儿子叫颜乌。两人从山东避乱南下。他们开始时给一户财主家打工,但后来财主见颜凤又老又病,已经没什么油水可榨,便把父子俩赶出了家门。颜乌和他的父亲只好行乞为生。
由于经常食不果腹,父子俩常常饿得头昏眼花,特别是年迈的父亲,已经是重病在身了。好在颜乌是个孝子,服侍父亲十分周到。
有一次,颜乌在行乞途中发现了一个小岩石洞,洞内面积不大,但冬暖夏凉。颜乌喜出望外,他把岩石洞收拾了一下,搬来几块干净的大石块,大的当床,小的当凳。从此,父子俩就在洞内安身下来。
转眼就是夏天,岩石洞内的蚊子渐渐多了起来,如何让病重的父亲不受蚊子侵扰睡得安稳?聪明孝顺的颜乌自有办法。每天傍晚,颜乌总是先将父亲背到洞外乘凉,然后他自己回到洞里,赤身裸体躺下,那些又大又狠的蚊子嗡嗡地围住颜乌“狂轰滥炸”。过了个把时辰,等蚊子饱食后都心满意足地“撤退”了,颜乌才起身把老父亲背回洞中睡觉。有时候父亲忍不住问:“儿啊,你脸上怎么这么多的红疙瘩?”颜乌总是笑着说:“爹,您眼睛不好使,我脸上红润着呢!”
天长地久,颜乌的孝顺行为感动了栖在岩洞口的一窝乌鸦,这些乌鸦见了蚊子就吃,后来洞中的蚊子竟没了。颜乌有时要饭回来,也会省下一点食物来喂给乌鸦吃。父子俩和乌鸦竟成了好邻居。
一日天刚蒙蒙亮,乌鸦突然被一阵痛哭声惊醒,原来颜乌的父亲死了,颜乌抱着父亲的遗体在洞门口哭得死去活来。。。。。。乌鸦也被那凄惨的哭声所感染,难过得“哇!哇!哇!”地哭叫起来。后来,有几只乌鸦相继离巢,朝不同的方向飞去。
过了几个时辰,奇迹出现了,只见成千上成万只乌鸦朝颜乌父子飞来,每只乌鸦的颈上都围着白色的丧圈。乌鸦在颜乌父子的头顶上转了几圈后,又向西北方向飞去,它们从1公里外的黄土地上衔来泥块,堆放到颜凤的身上。。。。。。这些乌鸦你一块泥,我一块泥,忙忙碌碌地来回飞着,很快,乌鸦的咀喙受伤了,泥块上都染上了点点滴滴的乌鸦血。。。。。。
有一次,颜乌在行乞途中发现了一个小岩石洞,洞内面积不大,但冬暖夏凉。颜乌喜出望外,他把岩石洞收拾了一下,搬来几块干净的大石块,大的当床,小的当凳。从此,父子俩就在洞内安身下来。
到傍晚时分,乌鸦筑起了一座高高大大的坟墓。
据说,后来孝子颜乌死后,乌鸦又在其父坟墓旁衔土葬之。人们在这里建起了祠堂,称为孝子祠。为了纪念那些筑坟受伤的正义的乌鸦,人们把这一带地方叫做乌伤。秦始皇平定江南后,这里建县名“乌伤”,公元624年,称“义乌”。
据老人们说,当年乌鸦啄泥而成的大坑积水成塘,就是现在市客运中心北面的秦塘;乌鸦衔泥途中休息的地方因掉了不少泥块,成了一座小小的馒头山,前些年城市扩建,馒头山被取土做路,成为城中北路的一段,大概位置在义乌登峰机械有限公司附近。 (丁丰罡 搜集整理)
-------------------
乌伤怀旧之一——乌伤,千年古县源流长
大约有史可证的,义乌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了。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设置了乌伤县,属会稽管辖。义与的建县史就从此开始。
在这里有一个老祖宗我不能不说,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但老义乌人却从没有忘记过他,在商品经济十分繁华的今天,人们是否又忘记了他,那我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我是记住了.
这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颜乌了。
据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义乌,皆以孝子故。
今天的孝子祠公园的就上孝子颜乌的墓地,墓有两座,座北朝南,墓高5米,墓碑上书“颜孝子父墓”和“颜孝子墓”,墓碑在文革之时毁,墓也被取土填路,留下一画也是根据清嘉庆《义乌县志》临摹。
当时的乌伤包括了今天的金华、兰溪、永康、义乌四县市的全部以及东阳、磐安、武义、浦江四县的大部分和台州仙居县的西部、丽水缙云的北部。这一时期的乌伤虽然有文献上十分沉寂,但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当时还是相当的繁华的。
王莽时期改乌伤县为乌孝县,东汉又复乌伤县,仍属会稽,刘氏、骆氏、楼氏的一些北方望族迁入。文献上有乌伤人物出现。
唐武德四年(621年)划出乌伤县单设稠州。(稠州因稠岩(今德胜岩)而得名)。七年改名义乌。义乌名至今未变。
1988年5月,撤县为市。
http://school.ywec.net/bbs/Archive_view.asp?boardID=10&ID=12306
⑼ 义乌曾是乌越古国,还是越国都城
对义乌赋中几句话的解释:
曾为越国故都,传说乌越古国
越国故都:义乌曾为越国都城,详见下面“句无”解。
乌越古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提出:“秦汉郡县大致都是以现专区一级范围的古文化和古国为基础的。”,秦时设乌伤县的统治范围大于今金华市(专区)范围,可以设想作为浙江中部地区最有历史来源的义乌市,极有可能源于一个乌伤古国。详见《乌伤正义与乌伤国考》。
尊称句无,首善曩立於越
句无:从语言上分析,义乌就是句无。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句,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於越也”,正如於越之为越,句吴之为吴,“句无”即“无”,与“乌”等音同。义乌与“句无”有着密切的联系。另据《国语》记载:“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因此,毋庸置疑的是,句践建立的越国最南端必为句无。而诸暨最南端即为义乌最北端,这里交界的勾嵊山,就被视为句无。宋《嘉泰会稽志》载:“勾嵊山,在(诸暨)县南五十里。《旧经》云:‘勾践所都也’”传说也认为勾嵊山是勾践逃难之地,曾于此驻留。另史书也证明勾嵊山是越国之都城,如东汉《越绝书》载:“会稽山上城者,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上城”,即指会稽山南麓的上诸暨,即越国旧都城句无。《水经注》记“上诸暨,亦曰句无”,在旧诸暨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又据《汉书》应劭注“汉分诸暨山阴地为下诸暨,后易名为余暨(今萧山)”,下诸暨(萧山)在诸暨之北,则上诸暨显然应在南边。勾嵊山应为上诸暨。故义乌曾为越国故都毫无疑问。
首善:首都也。《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以"首善"指首都。“郭沫若《银杏》:“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日。~年。~时。~者(从前)。~昔。
於越:越国称於越。
嘉号华川,大泽锦绣斑斓
华川:华川又名绣川,以绣湖得名。唐朝武德四年(621)于乌伤县置稠州,并分置乌孝、华川二县。武德七年(624年)废稠州,合乌孝、华川为一县,改名义乌县。
古誉南林,簇拥万重山翠
南林:义乌古代森林资源丰富,被称为南林(《东周列国志越女传》)。
敬呼稠州,环抱千峰叠峦。
稠州:唐朝武德四年(621)于乌伤县置稠州,并分置乌孝、华川二县。武德七年(624年)废稠州,合乌孝、华川为一县,改名义乌县。稠州以稠山(德胜岩)而得名。
对于义乌的这段历史,可能提及的比较少的缘故吧;
春秋时期,义乌曾作为越国的都城,又享有“ 越右通都、八婺肇基 ”之美誉。
越国早期相当一段时间,都城是位于会稽山南一带,也就是现在义乌至东阳一带。
到了越王无壬时期(公元前621年)将都城迁至现在的义乌稠城;
后在勾践之父允常时期(前538年)迁至义乌北部和诸暨交界的勾乘(大陈红峰勾乘山)
直至勾践灭吴后北迁至诸暨绍兴一带。
绣湖一带旧城改造的时候挖出很多春秋时期的遗迹,
可惜没留下什么了,连那口找到的春秋古井还一直关门锁着;
就连葬有乌伤郡王的东平山八角玟也给推成平地了,哎。
明崇祯年间,时任义乌知县的熊人霖在其两首城门诗中赞美了昔日故都的雄伟气势。
《湖清门》:“ 西北高楼雄故都 ”
《通惠门》:“ 包吴络楚天王地 ”
西北高楼就是湖清门西北处的建国后还有的城隍庙和大成殿,都没了。迁到了塔下洲。
⑽ 收集有关资料,说一说义乌这座城市的特色有哪些。(从自然、气候、人文、历史)方面问答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由地级金华市代管,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荣誉称号。“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义乌市的代名词。 它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缘,地理坐标为北纬29°18′,东经120°04′。全市总面积1105.46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96平方千米(2011年)。户籍人口74万,常住人口123.40万,登记人口达190.79万人(2010年底)。
义乌市辖7个街道、6个镇:稠城街道、北苑街道、稠江街道、江东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上溪镇、义亭镇、佛堂镇、赤岸镇、苏溪镇、大陈镇。市政府驻稠城街道县前街21号。
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摇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还有大陈江和洪巡溪等河流。有岩口水库等。
义乌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鹅毛尖海拔840.7米,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势耸立在市域边界。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地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源出磐安县大盘山,流经徐江镇中央村与南江汇合入婺江,境内流长39.75千米,大注支流90余条;其次是大陈江,由六都溪、八都溪、鸽溪于大陈汇合,注入浦阳江,境内流长17.5千米;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全市有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75座,山塘水库708座,其中中型水库八都坑水库,为全国首座建成的“五自”水库,每年可向义乌城区供水2500万吨以上,可灌溉义北地区10万亩农田。义乌市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水利技术推广示范县(市)”。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林4.9万公顷,林木以松、极和毛竹居多, 森林覆盖率达37.2%,矿产已开采的有莹石、低热值的褐煤、凝灰岩等,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全市已建8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18处,装机48台,总装机总量6090千瓦,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 全市共有耕地22810公顷,其中水田18990公顷。以种植水稻、麦类为主,为“国家级‘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省级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糖蔗为主,为“国家级糖料基地”,兼营茶叶、黄花梨、柑桔、青枣曾列为贡品。生猪、蚕桑、甲鱼等养殖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城北农业经济开发区,已建立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区,名优品种种植区,特种品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入、科技含量之高均居全国农业开发区前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义乌山清水秀,名胜古迹多。铸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的古月桥,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黄山八面厅,明清乔亭蟹钳形墓葬群,及朱丹溪墓和冯雪峰故居等6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级保护单位有松瀑山摩崖题刻、善慧傅大士塔、方大宗祠等35处,还有双林寺、德胜岩、瑞峰寺等10处寺(庵),为群众游览和开展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华溪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义乌居中国大陆县级城市排行全国第六浙江首位。
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9.3℃,一月份最低,为4.2℃。年平均无霜期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2129.7小时。义乌经纬度位置分别为东经120°04',北纬 29°18',处于金衢盆地的东部。
金属资源有铀、铁、铜、铅锌、锰。非金属资源有萤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动物资源有穿山甲、江猪、灵猫、獐等。植物资源有花榈木、浙江楠、含笑等。中草药材有白术、丹参、桔梗、铁皮枫斗等。土特产品有红糖、火腿、南蜜枣、红鸡毛等。名胜古迹有秦颜孝子墓、晋郭璞所造水井、双林寺、骆家塘遗址、宗泽先祖墓、赤岸冯孝祠等。
义乌市认真贯彻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实处”和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至2004年6月,全市城市中心区共有公益性文化设施7.25万平方米(不含各类公共文化广场),镇街道有文化设施1.78平方米。城区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院(书法院、画院、剧院)、一团一办一公司(婺剧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电影公司),有13个镇街道文化站,5家镇街道文化中心(其中省级文化明珠3颗、金华市级明珠2颗),10个镇街万册图书馆、5家国有影院、36家农村电影队。其中市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义乌剧院3764平方米,义乌婺剧团2638平方米,义乌影都5000平方米,绣湖体育馆2900平方米,座位1400个;梅湖体育场3.5万座,体育馆座位6000座。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还被国际展览联盟(简称“UFI”)正式吸收为新成员。 "鸡毛换糖"是义乌的典型精神。
地方文化:方言、婺剧、婺剧、武术,
民风物产:
【乡土特产】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饮誉海内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上乘,古今中外屡获殊荣。义乌特产主要有南枣、蜜枣、红糖、火腿、豆腐皮、顶陈酒、山花梨 。
【特色饮食】义乌市是浙江省第二产粮地区,农作物品种多又加盛产红糖,制作食品原料丰富。义乌小吃,聪明手巧的义乌人在辛勤劳作之余,制作出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多达数十种。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东塘狗肉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风味美食。由现杀活狗烧烤而成。老嫩得当,香气扑鼻。上溪牛杂 义乌上溪、吴店一带历来就有屠宰牛的场所,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味鲜美微辣,久尝不厌。
佛堂白切羊肉传统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杀去毛、去头、去爪、去内脏后,先用线绳扎紧四肢,用羊血均匀涂刷山羊表皮,晾干后整头羊下锅、烧、闷、浸泡熟后,取出晾干,香气扑鼻,所切羊肉蘸以葱、姜、酱油的调料即可,味道极佳。
神仙鸡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不用水,而是用黄酒,一只两斤重的鸡加两三斤黄酒。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盐。一般义乌人传统的蒸鸡法是加红糖,也可放几片瘦猪肉。大约两个小时后即可。此时的鸡香气四溢,肉又酥又软,入口即化,筷子一夹,骨肉分离。
东河肉饼“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是把面团拉成的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放进一口平底锅中油煎而成。薰香、色若琥珀。东河肉饼诞生地在义乌东河乡的东河村。因其制作考究、味美色佳而美名远扬。东河肉饼有“传儿媳不传女儿”一说。
手牵面也叫拉拉面。是优质面粉加入少量食盐,用水揉成软面,放置一定时间,搓面成若干小段,再用菜油抹上,上覆湿巾,食时把面随拉随扔,拉成长条,放沸水中煮熟后加佐料作餐。
义乌赤岸豆皮素包主要用义乌当地特产豆腐皮做成,豆皮素包馅料品种多样,荤素搭配更显美味。如萝卜牛肉,肉质的鲜美、豆皮的松脆。
荞麦老鼠和好荞麦团后,搓成大拇指粗的面条,切成寸许小段,以中食二指夹取面团,在米筛上按卷成中空,即成“满背筛花,腹内两疤”形似小老鼠故得名。外成筛孔花纹面块,入沸水内与时令蔬菜同煮,做成后荞麦的香味扑鼻,美味可口。
丹溪酒 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酿酒已有上千年历史。据传,宋代已有义乌人通过运河,将酒运到开封。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酒烹饪菜肴,色香味倍增,凡民间喜庆、婚宴、走亲、访友皆以酒为礼。
酱油豆腐 作为义乌人往往喜欢加点酱油配着熟豆腐吃.
义乌红糖 流行于义乌上溪镇,以往,家家户户切红糖,老少皆宜。
历史名人:
才华横溢--骆宾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初诗人。资质聪颖,七岁时,便以一《咏鹅》诗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之为“神童”。 骆宾王一生生性直,讲求气节、不曲意奉承。骆宾王诗才横溢,一生创作的诗文,数量浩瀚,留传有130余首诗,诗作与同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的诗,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人品与诗品、文品都是一流的,值得后人敬仰和钦佩。近来在骆家塘当年咏鹅所在地,建起了一个占地六十亩,以骆宾王的一生为素材的仿唐园林,以表后人对这位杰出诗人的怀念。
抗金名将----宗泽
宗泽(1059-1128),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将。嘉祐四年十二月生于今联合乡新厅附近的板塘村,后迁移福田乡宗宅。 元符元年(1098),任浙江省龙游县令,并创办学校,聘请教师。崇宁二年(1103),出任山东胶水县令。政和三年(1113),调知山东掖县。宣和元年(1119),因反对朝廷连结女真攻打契丹,被贬提到南京鸿庆宫。公元前1126年9月,68岁的宗泽率领随从十多人一到磁州,就抓紧布置防守,整顿防务,训练士兵。不久,金兵进攻了磁州,他利用自制的神臂弓打退了敌人,还派兵袭击敌人粮道,连破河西敌军三十余村寨,从而振奋了军心民心。1127年,康王赵枸即位称帝。由于李纲推荐,宗泽留守开封。7月薪8日,宗泽连呼“渡河!渡河!渡河!”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70岁。宗泽的儿子宗颖与岳飞护送灵柩到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前来瞻仰扫墓的游人络绎不绝。1937年重修,在墓前石碑坊横匾镌刻“民族之光”,柱上刻有“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党三呼。”1984年再次整修,墓前石柱的背面刻有一联:“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承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璞玑长炳耀乎乾坤”。
明白刚直士----徐侨
徐侨(1160--1237),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今佛堂镇王宅徐塘下村人,南宋著名哲学家吕祖谦的门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进士,在江西上饶主簿时,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秒熹称他为“明白刚直士兵”,给予他的书房命名为“毅斋”。后来,任绍兴、南康司法,因家中丧事离职。宁宗开禧二年(1206),丧期满后回临安等候选用。南宋丞相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主张与金人议和,徐侨上书力陈议和之患,提出退敌之策,不怕触怒权贵,为人称颂。朝廷授予他严州推官,1214年,又改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等职。1217年他担任安庆知府,抚恤金、百姓,训练士兵,作好抗金准备。宋理宗请他兼任侍讲,即常向皇上讲些道理的官,又兼国子监祭酒、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因与新宰相意见不一致,徐侨再三要求辞官回义乌,宋理宗考虑他身体欠佳,才准许他退休。他回乡不久便死了,享年78岁。宋理宗赐谥他“文清”二字,葬于五云山的南麓。徐侨学识丰富,朱元龙、康植、王世杰、朱中、龚庆元、叶田庚这几位进士、学者都是他的学生。他的著作有《读易纪》3卷,《续史纪咏》1卷、《杂说》1卷、《文集》10卷。
出污泥而不染----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稠城人,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黄溍从小就很聪明,教他读诗书,能很快背诵,,一下笔,几百字就顷刻而成,曾写的《吊诸葛武侯辞》,杭州学者刘应龟留他当学生。20岁时游学杭州,与隐居浦江仙华山的诗人方凤交游,学问日进,以“文名于四方”。但黄溍淡泊名利,后因友人力荐,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举为教官,两年后为宪吏。延祐二年中进士,公元1331年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造国史院编修官,教国子博士。1346年任翰林百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接着以升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同知经筵事,一身数任多职。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但黄晋能出污泥而不染,在京城20年,“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不阿谀,人们称赞他”清风高节如冰壶尺玉,纤尘不污“。黄晋在义乌时,教了不少学生,如宋濂、王袆、傅烁、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他在书法方面造谐颇深。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百书法上均有其闪光的一页。公元1350年夏4月,黄溍年逾古稀,告老还乡,1157年闰9月5日逝世于绣湖边的家中,终年81岁。朝延追封为“江夏郡公”,谥“文献”。葬于县东北三华里崇德乡东野之原,义乌市书法艺术院所在地,称黄大宗祠,用来纪念黄晋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一代名医----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原名朱震亨,字彦修,赤岸人。朱丹溪从小就十分聪明,酷爱读书,一心想在仕途上发展,谋求一官半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屡考不中。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无用。由于他家原系世代书香,藏有医书,再加上他天资聪明,渐渐地入了门,并拜名医罗知悌为师。朱丹溪治病坚持临症视情,辩证施治,修定了《大观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制定了“相火论”,被誉为“滋阴大师”,还根据临床经验,写下了大量治疗杂病的理、法、方、药,仅《丹溪心法》就记载1337方,被称为治疗杂病的“锦囊妙法”。现日本还有“丹溪学社”。后人把他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四个医师合称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的墓坐落于仿赤岸镇东朱村北墩头庵旁。1992年,又集资修建了朱丹溪陵园,塑有丹溪铜像,常有游人前来瞻仰。
河神----朱之锡
朱之锡(1623-1666),在鲁西南和苏北地区,被当地人民颂称为“河神”,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字孟九,号梅麓。 清顺治二年(1645),赴北京赶考,以首科荐举,第二年中了进士。顺治十四年,又升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治理,兼管军内事务。朱之锡住在济宁,统一治理黄河、淮河、定河。他重视治标又治本,调查研究,精心筹划,使淤塞几十年的决口,都有一一得到解决,使船泊得以畅航。 同时,朱之锡对民工十分体贴,曾向朝延奏请革除陋规,立碑于道,严禁官吏虐待民工,使用权民工的苦难有所缓解。康熙元年(1662),鲁、皖、苏一带闹饥荒,朱之锡首创了赈济活动,救活了许多灾民。乾隆四十五年,追封他为永宁候,并加封“佑安”。立了祠庙。他为清王朝的“乾嘉六治”立下了汗马功劳。遗著有《河防疏略》20卷,至今仍对治理黄河有着极大的价值。
语言学家----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原名明融,号参一,以字行,夏演乡分水塘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先后东亚预备学校、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攻读四年,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1919年“五四”运动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势力称为“四大金刚”。1919年冬,在夏演乡分水塘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就是读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之后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1922年同师生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斗争。1932年,陈望道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这时国民党在白区加紧文化“围剿”,提出“尊孔读经”,“文言复兴”。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拉学哲学家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著作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作文法讲义》、《文法简论》等。
湖畔诗人----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赤岸乡神坛村人。1919年,考入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来又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成了全国闻名的“湖畔诗人”。1930年1月创办了《萌芽月刊》,7月、8月在“左联”办了“暑期补习班”,主办现代文学艺术讲习所。1932年2月,冯雪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3年初,调任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干事,不久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中旬参加了党的三届五中全会。1936年10月10日,鲁迅因病重而逝世,请示中央同意,决定由冯雪峰负责主持鲁迅葬仪,发动群众参加浩大的悼念活动。1941年2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创作了《真实之歌》和《灵山歌》两年后,由党的多方营救下出狱。解放之后,冯雪峰同志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鲁迅研究。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和作协副主席等职。1976年1月30日因患肺癌去世,1979年4月正式批准《关于冯雪峰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同年11月17日为他补开了正式追悼会。在赤岸镇神坛村设立了冯雪峰居纪念馆,并在义乌和北京两次召开了冯雪峰研究会。
历史学家----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伯辰。吴店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11岁时读<<御批通鉴》。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1945年吴晗帮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厂,翻印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毛泽东著作。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以及全国青联副主席、秘书长、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从1949年11月起,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1957年,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和历史剧《海瑞罢官》,受到“四人帮”的批判。
驻台大将军----蒋仲苓
蒋仲苓,1922年9月出生于义乌苏溪蒋宅村。曾就读于蒋宅小学、义乌中学。后由其父蒋维仓带往震旦大学 蒋仲苓附属中学就读,1938年毕业。同年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通讯科学习,1940年毕业。毕业后曾就读于国民党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特二期、陆军步校高级班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六期,在三军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先后任国民党部队湖北二六集团司令部参谋处中尉参谋、第六师上尉连长、通讯兵七团上尉连长、通讯兵署署长室上尉参谋、七十五军军部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 后随蒋介石退守台湾。1981年11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任陆军总司令。1988年5月调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兼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1989年11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92年10月届令除役,改任“国策顾问”。1994年11月至1999年9月调任“国防部”部长。1999年卸任,被聘为“总统府资政”。获美国佛蒙特州诺威契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 蒋仲苓于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8年7月被选为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副主席。 2000年3月28日至4月1日,蒋仲苓携家眷首次从台湾回义乌探亲,了却了52年的夙愿。
生物理学家----何琦
何琦(1902-1970),原名存章,字希韩,东河人。1927年燕京大学毕业,执教于山东齐鲁大学生物系,继在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中国双翅目昆虫(蚊、蝇类)的研究。1936年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到英国利物浦垫带病医学院昆虫系留学。何琦一生致力于医学昆虫研究,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对消灭微小按蚊及防治疟疾的研究作出贡献,于是964年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何琦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疟疾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横遭打击迫害,于是1970年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1月15日在上海举行追悼会,将骨灰安放在龙华烈士陵园内。
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
朱章赓(1900-1978),又名季青,陇头朱里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1932年9月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次年8月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获国际奖学金。1934年5月回国, 担任南京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外卫生教育系主任,兼中央大学卫生教育科主任,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卫生署中央卫生室验院院长。1947年4月到美国纽约,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过渡委员会卫生组副主任。1949年2月任国民政府卫生部次长。解放后,从1950年5月起,应聘到瑞士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行政组主任。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1974年在卫生部外事局工作,1975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5月台票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早在1947年5月,朱章赓曾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第。1963年回国后,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述有《孕妇之友》《苏联卫生设施》等。
棉作学家----冯泽芳
冯泽芳(1899-1959),字馥堂,赤岸人。1913年进金华省立七中就读。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任教。1930年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棉花遗传育种,获农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从事中国棉区划分和棉工业布局研究的专家之一。学术界上认为棉区的划分是其最大的贡献。
水稻专家----周拾禄
周拾禄(1897-1979),字再中。田心乡舟墟村人。15岁时考入杭州初级师范,18岁到东阳县某山区任教。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试验场作水稻试验工作。
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
王选,女,1952年8月6日出生,义乌市崇山村人。王选入选《南方周末》、《中国妇女》等评出的2002年年度人物、“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1995年,王选很偶然地了解到两个日本人去浙江义乌崇山村调查731细菌战引起鼠疫流行的情况。为此,她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曾评价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音乐家----王力宏(英文名:Leehom Wang)
王力宏(Leehom Wang,1976年5月17日—),美籍华人,籍贯浙江义乌。华语流行男歌手、 著名音乐人、演员、导演。亚洲华语流行乐坛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偶像、实力派音乐天王。其唱片总销量在全亚洲已超过2500万张。他不但会多种乐器,而且还担任自己大部分作品的编曲配乐以及幕后制作。从改编歌曲《龙的传人》中令人惊讶的融合DJ电子乐节奏的华人流行嘻哈摇滚风,到首次开创了chinked-out的新曲风,将华语音乐进一步推向全世界。除了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外,还参演了多部电影的拍摄,2010年其自导自演的电影《恋爱通告》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现住台湾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