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纪录片的发展历史

纪录片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4 13:29:38

❶ 《世界历史》纪录片整体大致讲了什么内容,看过的来说一下,不用太具体,大约就行,也别太简单,

“100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的成功拍摄,完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桩了不起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日前,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组织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对这部正在电影频道播出的大型电视片交口称赞。
《世界历史》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织全国近百位顶尖学者、教授完成撰稿。历时5年摄制成的这部影片,耗资3000万,全部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拍摄。摄制组聘请27位国际专业摄影师,辗转62个国家和地区,采访中外历史专家学者200余人,探访322所博物馆,得到63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77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帮助、支持。影片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了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浩瀚历史图景,全面地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填补了国内没有全景式世界历史纪录片的空白。

专家们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响应了时代的呼唤。我们只有站在宏观的大背景下,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才能够更深刻体会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现代化应该如何实现。

专家们认为, 影片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论,吸取了中外历史学家研究的成果和人类学、化学、考古学的新发现,以我们中国人独特的视角,对人类历史进程,国家的兴起、民族的迁徙、重大的战争、著名的历史人物,立足历史事实的基础,给以唯物史观介绍和评价。面对200万年人类发展历史如此庞杂、繁复的内容,影片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清楚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从生产方式的改变带来社会形态变化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纵向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各个大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横向发展历史。揭示了人类正是在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影片风格平实,语言生动,画面精美,制作精致,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影片的广泛传播无疑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作为辅助教材,使大、中学校容易流于枯燥的历史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❷ 有什么好的历史纪录片介绍

CCTV6百集纪录片《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版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权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
它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世界历史》的制作历时五年,
由中国最具权威的世界历史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织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
、专业机构的近百位顶尖学者、研究员共同参与撰写。
《世界历史》制作团队的足迹遍及62个国家和地区,整个拍摄过程共采访中外历史专家学者近两百余人,
聘请27位国际专业摄影师,探访322所博物馆,得到63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77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帮助,
及多项资料技术支持。 《世界历史》开创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制作历史上多项先河,
它填补了国内没有全景式世界历史纪录片的空白,也是我国第一次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拍摄世界历史纪录片。

❸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目录

前言第一章 “影戏”时代(1895-1921)概述第一节 电影 的诞生和传入中国一、电影传入上海二、电影传入台湾和香港三、电影传入北京第二节 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电影纪录片第三节 《牙汉战争》和《上海战争》第四节 为教育民众而拍片的商务印书馆一、“东西博通之士”张元济二、“兵战不如商战”三、“商战不如学战”四、“通俗教育必须之品”五、为教育民众拍摄影戏六、壮士断腕七、小结第五节 外国人在中国的拍摄第六节 台湾的第一部纪录片第二章 科学和民主时代(1922-1932)概述第一节 陈铿然和《五卅沪潮》第二节 黎民伟的民主革命纪录片第三节 其他影片公司的纪录片拍摄一、其他公司拍摄的有关孙中山的纪录片二、内容广泛的纪录片三、海外侨胞和归国留学生的拍摄第四节 为故事片造势的纪录片一、借体育赛事纪录片为故事片造势的《一脚踢出去》二、用北伐纪录片作渲染的故事片《战地情天》、《战血情花》和《奋斗的婚姻》三、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狂流》第五节 外国电影工作者来中国拍摄影片一、史涅伊吉洛夫的《伟大的飞行民中国的国内战争》二、雅可夫·布里奥赫的《上海纪事》三、德国人拍摄的《上海的1927年》四、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的拍摄五、洛克在丽江的人类学影片第三章 烽火时代(1932-1949)概述第一节 民营公司拍摄的抗战纪录片一、第一批有声电影纪录片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明星公司三、西北影业公司的《华北是我们的》四、对纪录片功能的充分开发第二节 国营电影机构的纪录片拍摄一、中央电影摄影场二、中国电影制片厂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第四章 英雄时代:91949-1983)参考文献后记

❹ 国内纪录片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浅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性及其体现方式 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的艺术呈现——贾樟柯电影作品研究 摘要:文献纪录片作为一种体现文化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 表现手段,由于其制作手段和取材的陈旧,使得很多及其具有历史文 献价值的纪录片并没有被观众接受。文献纪录片如果想走近电视主流 群体,就必须在受众观赏的融合性上多下功夫,探讨出更加贴切现在 社会的表达手段。 关键词:文献纪录片;受众观赏;表达手段 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标识逐渐成为一种影像语言性的文化产 品,这其中包括对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社会事件、民族特色等 多方面的纪录,而文献纪录片则是这其中最严谨最能反应历史性 的一种纪录片,也因其对文献史料要求的真实性谨慎性,使得大 部分文献纪录片的叙述方式看起来死板而教条,在观众的接受过 程中,这种死板教条的印象有时甚至让降低了观众对于文献纪录 片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史料价值的珍贵性。 一 文献纪录片作为一种从电影纪录片过渡到电视纪录片,又 逐渐分离出的一种纪录片类型,文献纪录片不仅传承了纪录的作 用,更重要的是展现了珍贵文献的价值性,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文 献纪录片都是现有影像资料、文本资料、当事人口述等方式对事 件进行全方位的纪录、演绎和剖析,从而达到纪录历史、反应历 史、还原历史的目的。 所有纪录片都具有文献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纪录片都是文 献纪录片——文献纪录片必须有文献,即影像、图片、档案等资 料,而不是泛泛的文献价值。文献纪录片是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 的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文献价值是其最基本的价值。法国《电影 辞典》这样定义纪录片:“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 基础制作的影片。”这种广义的文献纪录片概念赋予了所有纪录 影像以文献价值。 中国承袭了苏联的纪录片观念,习惯上将“汇编性”纪录 片称为“文献片”,即利用以往拍摄的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资料 辅以新近拍摄的素材进行再创作性编辑。这种狭义的“文献纪录 片”历来为中国纪录片创作所重视。 以上两种定义或过于宽泛,以至于忽略了文献纪录片的特 质;或过于狭窄,不能全面涵盖当今文献纪录片发展的新态势, 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角度进行理解。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纪 录片已逐渐包罗各种题材样式,构成了以“非虚构”为根本属性 的影像集合,是与故事片并列的片种;另一方面,文献纪录片不 再局限于对历史资料的简单汇编,口述、扮演、情景重现、动画 等手段都可以表现具有文献价值的内容。而这种文献的组合是 “作者的主观意图要靠调动材料自身的意义和组合后的含义来完 成,在对事实的描述上求细、求近,在思想和感情的抒发上,保 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尽量隐藏作者的主观叙述。”① 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丰富,但是文献纪录片的最基本最突出的 特色还是其历史性,文献性,所以形式只能服务于类型,而所拍 摄的内容的必须绝对真实,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其历史性 与文献性,在形式有所变化的情况下,让观众没有产生虚假 的感觉,形成对历史的现实化注解和对现实的历史性纪录的有机 结合。所以文献纪录片应该是,“文献纪录片”当指那些具有重 大留存价值的、实现了对历史的现实化注解或对现实的历史性记 录的非虚构影视作品。 二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文献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 是民族和国家的影像档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在于“纪录”,文 献纪录片的核心要素是它的“文献性”,“文献”二字正是对纪 录片“纪录”功能最有力的注解。百年来虽然有多种理论观点、 众多学术流派和不同创作倾向,但是纪录片以“纪录”作为主要 功能这一点始终未变。无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而言,还是对电视这 种传播媒介来说,文献纪录片都具有永恒的意义。 文献纪录片是民族和国家的一部历史影像档案。文献纪录 片在记录社会历史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主流意识形 态的特质,因此,在观看一些珍贵影像资料的同时,我们也可触 摸到社会思想趋势和时代文化思潮,其价值的凸显是“以民族的 根本利益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发展为参照,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 化,在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中发掘其优秀的内核和传统,在 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架高沟通的桥梁”②,所以说,文献纪 录片同时具有社会思想认知价值。 电视文化角度看,文献纪录片的审美价值提升了电视节目的 文化品位,从而有助于改善电视内容生产格局。文献纪录片具有 较高的品位和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在:第一,视野更开阔。文献 纪录片往往采取宏大叙事策略,从国家、民族、时代的高度把握 主题,风格上追求大气磅礴、恢宏豪迈;第二,时空开合大。历 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作品,一般都具有大的时间和空间跨越;而 反映当代的文献纪录片,也常常注意把当下的一些价值取向放到 历史的坐标中去考量;其三,思想有深度。好的文献纪录片往往 具有思想的魅力,可以启迪智慧,让人在历史中重新认识现实。 在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的今天,《大国崛起》、《新丝绸之 路》等文献纪录片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当今电视媒 体的认知和评价,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改变了电视被娱 乐之风裹挟的生态格局,为电视媒体自身的良性循环和未来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重塑了电视文化的尊严。 三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 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纪录片通常最终都是要求达到 对人的刻画,即也应当注意细节对人,对周围环境的刻画描写。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 主题。“不管是哪一类纪录片,他的成功与否最后都取决于对细 节的拥有量和对细节的处理”③,文献纪录片是一种精神产品, 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与电影、戏剧、小说一样,同属文艺作品 的范畴,要遵循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但是,它又不同于文艺作 品,要遵循纪录片创作的特殊规律。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离 不开借鉴和利用文艺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段,细节描写就是电视纪 录片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近20年的文献纪录片题材从政治宣传走向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从宏大叙事、空洞说教走向个人视角、细节叙事无疑 是一个巨大进步,不断在各种历史记录当中寻找被记录对象的细 节,重视对文献的挖掘,从那些从来没有面世过的资料里找寻和 收集,形成一种“揭秘”的效果。观众在被那些从未知晓的信息 所吸引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接受了渗透于其中的观念。并对这些 细节加以整理,表现,这既是纪录观念的变化,也是技术的改 进。 中国大部分的文献纪录片选材近似,或聚焦重大题材,揭秘 历史真相,或呈现领袖人物的心路历程,普通百姓在时代变迁中 的生存状态,或通过对历史的全盘审视,解读今天的社会。但不 同的是西方文献纪录片从1980年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政府或 主流意识形态集团出资拍摄的宣传片大量缩减,以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为主的商业片成为主流,突出故事性与市场价值;同时坚 持主流价值观。中国文献纪录片先前单一关注政治领域而忽视文 化领域是明显的。我们从过去一系列的片子中可以看出记录的重 心放在无产阶级领袖这一群体身上,而对文化精英缺乏关注。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不计其数 浅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性及其体现方式 张洁琼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影视与传媒 大 众 文 艺 174 摘要:在电视节目泛滥的今天,综艺娱乐类节目几乎成了大哥 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视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观众更需要看 到一些新的节目形式和新鲜血液的出现。 2011年1月,湖南卫视重力推出解读姓氏文化的电视节目《非常 靠谱》,节目形式新颖,风格幽默娱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注。但是作为一档新生的节目,《非常靠谱》也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 地方。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非常靠谱》独具一格的特点以及急需改进 的缺陷,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非常靠谱;电视节目;文化;娱乐 2011年伊始,综艺大台湖南卫视就发布声明,表示今年湖南 卫视将有几档新的节目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并强调今年湖南卫 视的主题将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在其热力推出的《非常靠谱》、 《好奇大调查》、《给力星期天》、《喜剧之王》这几档节目 中,以解读姓氏文化为节目内容的《非常靠谱》节目受到了广泛 的关注。 一、《非常靠谱》节目介绍 《非常靠谱》于2011年1月3日开播,由湖南卫视资深主持人 汪涵挑大梁,每期节目中都会请到几位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专 家学者到场组成“摆谱团”,对每一姓氏背后的故事展开挖掘, 每期到场的观众中有80%都是那一期姓氏的同族。迄今为止,一 共做过7期节目,分别是刘姓专场、姜姓专场、欧姓专场、许姓 专场、伍姓专场以及开春特别企划节目和十二生肖姓氏专场。 《非常靠谱》旨在解读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以姓氏为包 装,晒百家姓里的人杰、绝活、故事等,晒祖宗、晒历史、晒文 化,让观众在了解这些姓氏历史的同时找到共鸣,为自己的姓氏 而骄傲。 该节目制作人徐晴表示:当下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类节目大多 与解读历史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姓氏解读还属冷门。 电视观众看解读历史的文化类节目只能倾听、借鉴;但《非常靠 谱》可以参与。 2011年2月28日做完十二生肖姓氏专场后,《非常靠谱》一 直处于停播状态,5月10日湖南卫视发表声明,《非常靠谱》将 于5月16日正式回归。 二、《非常靠谱》如何“靠谱” 从契合当今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一点上来说, 《非常靠谱》的出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人历来讲究认祖 归宗,血脉相承,而姓氏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通常成 为了血缘之间隐形的纽带。另外,《非常靠谱》节目名称中这个 “谱”字指的是家谱、族谱。家谱和族谱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符 号,其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从节目形式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的创新之处。 1.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结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多元化社会,传统文化式微、流行 文化喧嚣。《百家姓》、《三字经》、《论语》、《道德经》、 《庄子》这些国学中的经典固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阅读 并理解的人是越来越少。反之,流行元素却铺天盖地,这是一个 把文化弄丢了的时代。 纵观各个电视台的节目,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节目实在是太 少了,还不及娱乐节目的一半,能去收看这些文化类节目的观众 更是屈指可数。《百家讲坛》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比较成功过的 案例之一。但是《百家讲坛》作为一档高端的文化历史节目,最 开始的时候也是走的高端路线,请来一些学者专家做讲座,收视 率甚微;直至出现了刘心武、易中天、纪连海等等这些人之后, 《百家讲坛》才随之火了起来。火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会 讲历史会讲故事,娓娓道来,十分传神。 从《百家讲坛》的案例可以看出,板起一副面孔以一副老 学究的姿态来讲历史讲文化已经过时了,人们需要了解历史,但 是不代表历史就是枯燥的说教,换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效果会更 好。 《非常靠谱》就非常注意文化性和娱乐性的融合。主持人汪 涵和摆谱团的专家们在讲述姓氏文化的历史时经常会调侃,也会 通过一些flash的小短片对姓氏历史上的名人做简短的介绍,增 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 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比单纯的讲述更能加深观众的印象。 2.主持人与摆谱团的智慧 《非常靠谱》还在策划的时候,汪涵就直谏台长,要求做该 节目的主持人,甚至连该节目的名称都出自于汪涵的创意。汪涵 自己说,台上的他幽默搞笑,私底下的他却是个非常安静的人, 平时喜欢看书、研究古玩,非常热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说,《非常靠谱》这一档节目就是为汪涵量身定做的, 也是他从娱乐节目向高端文化节目华丽转身的转折点。因此,在 最初汪涵主持这档节目的消息传出时,他就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 焦点。观众都在猜测,那个在《天天向上》中搞笑的他能控制好 这样文化类的节目吗?而节目播出之后,汪涵凭借自己的实力给 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节目中的他幽默而不失睿智,搞笑而 不失深沉,正是他身上散发的这种魅力,使得整个节目既有文化 气息又通俗易懂。 该节目的另外一大亮点就是由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 《非常靠谱》是否靠谱 崔 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00) 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文明的变迁与过度,中国人民 在数千年中经历了无数的伤痛但是依然挺立不倒,这些都是中华 文明的文化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这样生命中的闪光点,不仅是 可以指导中国人前进的明灯,也是吸引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的 地方。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很多历史题材的挖掘和呈现上都有所 欠缺。 中国文献纪录片近年来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大面积突破,突 出体现在手法多元,如真实再现、电脑动画等,叙事上开始追求 故事化、悬念感,剪辑上注意蒙太奇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 电影语言陈旧依然是纪录片的一个普遍现象,其理论依据是纪录 片的真实性依托于纪实手法。,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符合纪录片 创作的语言系统,并不违背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与传统纪录片比 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时下纪录片创作手法多元化的时 代特征。情景再现是符合现阶段纪录片创作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手 法之一。然而,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社 会环境、文化环境需要不同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与之相适应, 尽管现阶段它体现出的优越性令众多题材的纪录片增色生辉,然 而它只是符合这个时期的创作热潮,如果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则必须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 注释: ①时间.《简论汇编性纪录片(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国广播电 视学刊》1997年第11期. ②金元浦.谭浩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第705-706页. ③ 陈汉元.《纪录片的类别》.《电视研究》.1998年04期. 影视与传媒

❺ 关于历史类纪录片的发展史

可以参考这套书

中国民族发展史(上下册)
作者:王文光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书籍简介:
本书稿详细论述了中国民族发展的历史,全面展示了中华各民族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的概貌,以及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渐进过程。全文历史脉络清晰、人物事件详实,文字语句流畅,体例结构合理。
本书稿是一部有关中国民族发展史的理论专著,对于论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上册:
导言
第一篇 先秦:中国民族的孕育时期
第一章 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及其文化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文化及其主人
一、仰韶文化
二、大汶口文化
三、龙山文化
四、马家窑文化
五、齐家文化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东北、北方、西北的主文化及其主人
一、东北地区
二、北方地区
三、西北地区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西南的文化及其主人
一、西藏地区
二、四川与重庆地区
三、云南地区
四、广西与贵州地区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文化及其主人
一、河姆渡文化
二、马家浜文化
三、良渚文化
四、屈家岭文化
五、大溪文化
六、江西、福建、广东地区
……
第二章 古史传说的时代先民及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
第三章 夏、商、周:华夏族的形成及其周边民族
第二编 秦汉:中国各主要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秦汉王朝与汉民族的形成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周边民族
第三章 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及其关系
第四章 秦汉时期各民族的文化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民族在历史的曲折迂回中发展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与壮大的汉族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周边民族
第三章 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权及其变化
第四章 各民放的民族关系
第五章 中国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往
第六章 三国两晋北朝时期各民族的文化
购买地址:
http://www.islambook.net/shop/sort_book.asp?proctno=12050

1。新国学网(《四库全书》
http://www.sinology.cn/
2。中国经济史
http://economy.guoxue.com/
3。国学论坛http://bbs.guoxue.com/

❻ 纪录片的真实观念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变化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自此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晃动的长镜头和嘈杂的同期声,许多跟踪纪实拍出的纪录片成了冗长的生活场景的无意义堆砌,导致纪录片创作的简单化、肤浅化和非审美化倾向;其二,随着纪实性纪录片在国际国内的频频获奖,客观纪实这一创作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渐成惯性思维,纪实手法和客观风格几乎成为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全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纪录片审美风格的模式化、单一化。然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在作品的风格和观众的审美习惯之间不断地寻求一种张力,纪录片创作面临的困惑引起了纪录片研究者的思考,这种思考发端于北京广播学院的钟大年的一篇《纪实不是真实》,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电视学界和业界的一场蔚为大观的关于纪实与真实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使我们认清了巴赞理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更为理性和清晰。
20世纪90年代风行中国纪录片界的纪实手法,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直接电影"中就已经非常流行。它之所以能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界产生轰动效应,与该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审美思潮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在80年代产生了《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成熟的作品,这种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在原有的手法和框架内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和作为,它急需一种外力的冲击。
在20世纪90年代那场大讨论中,经过不同观点的交锋,"纪实不是真实"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接受的观点。罗兰·巴尔特就摄影图像在广告中的运用所做的提示,同样适用于纪录片制作中日益强化的自然主义:"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悖论:技术越是促进信息(尤其是图像)的传播,那么它就越能提供把人为构想的含义假装成客观给定的含义的手段。"可见,技术和自然主义也可能掩盖人为的操纵。影像艺术,无论是长镜头还是蒙太奇,都是省略的艺术,这是由无限的现实时空和有限的屏幕时空的永恒二元对立决定的。有省略就有选择,省略什么选择什么承载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艺术情思。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方出现的"新纪录电影"观念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作了大胆而别开生面的理解,美国学者林达·威廉姆斯较早地在《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纪录电影"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单万里在《认识"新纪录电影"》一文中将新纪录电影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积极主张虚构;否定传统定义;关注历史问题;拥有大量观众。其中以主张虚构和否定传统纪录片定义最为关键。依照威廉姆斯的看法,"新纪录电影"之"新",简单地说就在于它肯定了被20世纪5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极力否定的虚构手法,因此,新纪录电影也被称为"反真实电影"或"新真实电影"。

纪录片创作中的表现和故事片中的表现的差别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差别具体是什么呢?尽管纪录片的内涵始终变动不居,但是"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可以说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命题。有的人将真实性视为纪录片主观表现的边界。但真实性其实是一个涵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不同的种类。比如任何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真实性。美术讲求造型、形体的正确透视比,小说讲求时代感和环境、细节的真实;电影要求既要有心理的可信性,又要有视觉的可信性;"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从来就是文艺评论家争论不休的问题。高尔基曾经说,从客观现实的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意义,并用形象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现实主义。由此可见,现实主义追求的是本质真实;而对于意识流方法来说,真实的具体内容就是对于生活的各种瞬间印象的固定化、永恒化。换言之,意识流方法追求的是心理真实、主观真实。因此有人把意识流方法叫做心理现实主义。

那么纪录片的真实性的特征是什么呢?它首先是指纪录片所表现的银幕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内容上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建构在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就构成了纪录片主观表现的最后边界。正因为如此,纪录片创作通常会强调声画素材的非虚构性,强调创作者要尊重客观现实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不人为地通过技巧为它创造引申意义,画面本来的内容就是客观现实具体情境的再现。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活动过程都以它固有的逻辑发展着。创作者只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去识别它,但是识别是主动的,识别就是发现,就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下的选择和组织。正如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所说:"必须以人类的眼光观察事物,而不是以昆虫的眼光。"纪录片也追求情节化、故事化的叙事策略,但是纪录片的情节,由于它特殊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方法,与故事片的情节也有所不同。故事片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而纪录片的情节是生活矛盾产生和解决的反映。因此,它常常是简单的,局部相对完整的,具有某种冲突因素的生活内容。

❼ 电影纪录片的发展过程如题 谢谢了

1.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是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2.世界百部著名纪录片 《华氏911》 《帝企鹅日记 》 《 微观世界》 《南京大屠杀》 《 带摄影机的人1~3》 《迁徙的鸟》 《神经病人》 IMAX出品纪录片《深海探奇》 《普通法西斯1~17》 希特勒纪录片《意志的胜利》 大急救\《大急救》美国影评最佳纪录片 1~15 《彩色第三帝国1~15》 《白色星球》 《颍州的孩子》 纪录片《幼儿园》 纪录片《龙脊》 纪录片《英和白》 纪录片《沙与海》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 贾樟柯电影展播之气——《东》(上)(中)(下) 疯狂英语(上)疯狂英语(下) 《裸遍世界1~3》 《摄氏零度 春光再现1~2》 《老徐的影像日记1~2 》 《国球沧桑》 《回家的路有多长》(上)(下) 《牺牲》 集结号纪录片 《 圆明园》 《永恒的敌人-狮子和鬣狗01~10》 大国崛起—1 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2小国大业(荷兰) 大国崛起—3走向现代(英国) 大国崛起—4工业先声(英国) 大国崛起—5激情岁月(法国) 大国崛起—6帝国春秋(德国) 大国崛起—7百年维新(日本) 大国崛起—8寻道图强(俄国) 大国崛起—9风云新途(苏联) 大国崛起—10新国新梦(美国) 大国崛起—11危局新政(美国) 大国崛起—12大道行思(结束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 《故宫》 《台北故宫》 美国国家地理《鬼斧神工巴厘岛》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狗儿真奇妙》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钢铁鲨鱼》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澳洲动物探秘》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非洲大陆》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犯罪实验》 Discover探索节目: 《花豹家族》 《大堡礁》《 龙在中国 》《卑斯迈战舰》《登陆火星》《 暴龙》《 特种部队》《 尼罗河 》《 战舰指挥》《 武装潜伏》《 与狼共舞》 《太空飞行器》 《认识两性》《丛林海战》《权力的诱惑》《地震》《非洲历险》《西班牙之魂》《基因遗传》《龙卷风》《埃及艳后》《冰河纪动物》《南极冰原》《奇峰动物》《时空大冒险》《世纪宝藏》 《熊之家族》《 找亚特兰提斯》《讯雷直升机》《 真假摩西》《寻找日本舰队》 《拿破仑》 《恐龙猎人》《梦幻帝国》(拜占庭)《 隐形战机》 《烟火》《圣经女神》《木乃伊之谜》《 时空大冒险》《活佛转世》《灵修少年》 再说长江1~33 北极传说 [缘起]拍摄四年的张艺谋《英雄》纪录片 《河之南》 探索频道精彩纪录片: 《巨人之迷》1~5 《玉文化》 《前世今生》 著名电影纪录片 《商务印书馆放工》(1917年)。摄影师叶向荣 著名电视纪录片 《沙与海》 《故宫》 《微观世界》 《大国崛起》 《鸟与梦飞行》 《守护敦煌》 《汉口老房子》 《帝企鹅日记》 3.补充 关于什么是纪录影像,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或定义。 但是,关于纪录片的理论讨论大致分为三种: 1.实践经验型. 2.零散没学型. 3.狭义文化型. 纪录影像的文化特征: 1.纪录影像: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手段。 2.纪录影像: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3.纪录影像: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纪录影像的文化特征: 1.主旋律纪录影片的“大众化” 2.大众式纪录片的“娱乐化” 3.精英式纪录片的精神坚守 纪实片 一种纪录片式的影片,起源于法国卢卡埃兄弟的早期作品,如《工厂下班》(1895)。 英语:documentary

❽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作者简介

方方,文学硕士。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影视创作和理论内研究。曾获加拿大研究特别容奖赴加拿大作访问学者。发表:《电视人物纪录片结构论》,《电视风光片的境界》、《加拿大的电视教育》、《中国早期纪录电影》、《延安电影团和新中国纪录电影》、《中国独立制片人与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的跨省市联手运作》、《走向国际圣坛的独立制片人》等论文。创作电视剧《丁香》、《心望草原》、《哈雷哈雷》、《遗产风波》等60多部集;并担任多种电视栏目的笄和艺术顾问,策划与编导的电视片有多部获得全国一等奖。

❾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详尽地阐述和总结我国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形成内历史、发展过程=获得成容就、现状和示来发展趋势的专著。作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鉴定,被专家评定为一级学术成果。
本书以史为主,史论结合,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走访寻找亲身经历的当事人;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查阅有关形象资料;力图依靠翔实的资料;力图依靠翊实的资料,对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各个阶段作细致的考证和分析。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本书系统研究和评价了中国各时期电影、电视工作者在纪录片领域的活动和成果;世界纪录片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纪录片在不同时期造成的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以及港、台纪录片的发展轨迹。同时廓清了许多过去长期回避的禁区。
对发展阶段和时期的划分,本书采用以年代和作品创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为断代依据,读者可以很信服地从作者的梳理中了解中国纪录片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一条明晰的脉络。

❿ 关于历史的纪录片

当然是纪录片之家最好,但是要邀请码,lz没赶上前几天的开放注册啊。其回他大学答的pt站都有很多纪录片的资源,不过也要邀请码,但每年也都有开放注册的时候。比如六维,极速之星,晨光,北邮人。(bt.byr.cn&bt.neu6.e.cn&pt.xing.bjtu.e.cn&out.bitpt.cn)

阅读全文

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