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琼海市历史文化

琼海市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24 03:34:19

A. 琼海的旅游

白石岭位于琼海市西南12公里处,高328米,有1308级贴崖登山石阶,登临峰顶可观“白石岭八景”和万泉河风光,有登山索道可供选择。
莲花馆博鳌莲花馆位于东方文化苑园区内,倚博鳌禅寺,面沙美内海。“博鳌东方文化苑·莲花馆”填补了国内以莲花为主题,拥有全面介绍莲花的科技、应用、历史等荷花文化专门展览馆的空缺。该馆是一座莲花专题展馆,馆址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
万泉河万泉河发源于五指山和黎母山两源合口,流经琼海,滋养了琼海肥沃的土地,浩浩荡荡奔到博鳌流入南海。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是为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而建造的文化旅游区。现为省级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万泉河万泉河出海口:集三河(万泉河、龙滚河、九曲江)、三岛(东屿岛、沙坡岛、鸳鸯岛)、两港(博鳌港、潭门港)、一石(砥柱中流的圣公石)于一地,既有海水、沙滩、红礁、林带,是世界河流出海口自然风光保护好的地区之一。
官塘温泉位于白石岭山脚下,距琼海市区8公里,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
聚奎塔一座古塔位于在塔洋镇南约500米处的高低参差的椰冠丛中,巍然耸立,它就是闻名岛内外的海南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聚奎塔。据《琼海县志》记载,聚奎塔为明代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知县卢章兴建。
乐城古道乐城,位于博鳌西南部、镶嵌在万泉河流域中,是乐会古县城所在地,自元朝大德四年设县。
逢龙老屋琼海市万泉河畔有个叫逢龙小村庄,始建于清朝末期的20多间老屋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仍原好留存至今。在这些错落有致的百年老屋中,其中由卢姓两兄弟建于1888年的4幢老屋。
蔡家豪宅“海南侨乡第一宅”,位于琼海市博鳌镇莫村村委会留客村里,一座中西合璧青砖彩墙的大宅院,极是气派而且别具一格。是村中印尼富商蔡家森1934年回乡建造的。
龙湾港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
国际旅游岛先行实验区初步选址琼海龙湾。龙湾港是海南岛东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位于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港口自然水深-15至-23米,可供建设万吨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200多个。

B. 琼海革命历史

“万泉河水清又清,……”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嘹亮的歌,就想到那支永远英姿飒爽的队伍——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就在琼海市。
琼海有悠久的历史。汉朝,属珠崖郡之玳瑁县,初元三年前属朱卢县,建武十九年改属珠崖县。三国时属珠崖郡的朱卢县。晋朝属合浦的玳瑁县。南北朝宋、齐、梁陈先后分属越州、崖州、珠崖郡的朱卢、珠崖县。隋朝属珠崖郡的颜卢县。唐太宗贞观五年(633年)属容琼县,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容琼县改为乐会县,县治在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五代时属琼州。宋徽宗大观三年改属万安军,后复归琼州管辖。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19年)6月划乐会县西北部地区成立会同县,县治在永安都乌石(今大路镇境内),明、清两代乐会、会同属琼州府。
民国3年(1914年)5月会同县改为琼东县。1950年4月27日琼东、乐会县解放,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辖。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为琼海县,建治嘉积镇。1959年11月,万宁县复析出,但琼海县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4月后属海南省管辖。1992年11月6日,经省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
琼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心,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为琼崖23年红旗不倒建树了功勋。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支队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就在这里诞生,战火硝烟把她染成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悲壮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面旗帜。
琼海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是海南省东海岸经济、文化、水陆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发源感动五指山的万泉河由西到东,横贯全境,就象一条洁白的绢带,一头系着历史,一头指向未来。万泉河哺育了两岸勤劳质朴的人民,在古代文明史上曾浓墨重彩写下了光辉灿烂的黎苗文化。
春秋数度,物换星移。"万泉河水清又清……"这歌声唱遍全国。不知是歌让河声名远播,还是河让歌流传四方,或两者兼而有之,但万泉河的自然景观,犹如漓江,胜似漓江,令旅游者赞赏不已,流连忘返。如果沿着万泉河溯流而上,万泉河的流水在不停地变幻,汹涌时急若蛟龙,平缓时又稳若飘纱,清澈的河水绵绵不断,奔腾不息,两岸一片片茂盛的天然椰林,象一条绿巾铺在丽日蓝天下,令游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仙境。

C. 海南有什么历史呢

远古到唐代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

唐代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为儋州。治所仍在义伦县。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属岭南道。后属南汉。

宋元时期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自始总领海南地区。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明清时期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初承袭明制,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隶属于琼州府的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琼州府(治今琼山府城),领1州8县:琼山(治今府城)、澄迈(治今老城镇)、定安(治今定城镇)、文昌(治今文城镇)、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城镇)、儋州(治今中和镇)。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设琼崖道于琼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岛。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隶属行政院,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设在海口。

新中国成立时期

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3)琼海市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海南别称琼崖、琼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2018年6月3日,经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D. 海南的历史

历史沿革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王国势力和影响当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设县,至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前后历时65年,海南岛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的。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 西汉至南北朝,大概经历了始置、罢弃、遥领、重建的过程。西汉王朝在海南开郡设县,虽经残暴手段实现,但从历史上看,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由于封建统治治理政策失误和中原多乱,海南又长期处于自治的状态。特别是南朝梁时,在废儋耳郡归附俚人首领冼夫人达千余峒的基础上重建崖州,这对后来历代中央王朝有效统治海南有着重要的意义。 4.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同年十月,海南岛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3州隶于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又将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隶于广东省。从此,海南岛归广东省管辖。 洪武九年,海南岛属广东布政使司海南道。当时领县情况是: 琼州府领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7县;儋州领宜伦、昌化2县;万州领万宁、陵水2县;崖州领宁远、感恩2县。海南岛1府3州13县。 正统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伦县并入儋州,崖州附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附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治所在地的县,归并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机构重叠。琼州府领3州10县,并成了明代的定制。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 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 琼州府(治今海口市),领1州8县:琼山(治今海口市)、澄迈(治今澄迈县东北)、定安(治今定安县)、文昌(治今文昌市)、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高县)、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隶州(治今三亚市西北),崖州归隶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为直隶州。领4县:感恩(治今东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州(治今万宁市)。万州光绪三十一年降州为县。 清代在海南设府,辖3州10县,故史称“十三州县”。清末改设一府,1直隶州,1州,11县。 5.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1914年万州改万宁县)、昌江(因与浙江省昌化县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元年(1912),海口所改称镇。民国十五年脱离琼山县建市。 民国十年废道制。民国二十一年,曾拟划为特别行政区,但未实行。当时行政区称为琼崖,直隶于广东省。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改“抚黎局”为“抚黎专员公署”,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区划分为白沙、保亭、乐东3县,推行乡保甲里制。 据许崇灏《琼崖志略》记载,当时白沙县是析原儋县属的雅叉、白沙、元门、龙头、炳邦峒;昌化县属的霸王、乌烈、大坡、保平、冯虚峒;感恩县属的吴什峒;陵水县属的南流、十万峒;定安县属的新市、营根铺、加钗、小水峒和思河图;崖县属的红毛上、下峒和道裁、红茂村;琼山县属的加泉、林湾峒等边沿山区合并而成。 保亭县是析原崖县属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罗、抱龙、同甲、水滃峒;陵水县属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乌牙峒和岭门、白石图;万宁县属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属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图;定安县属的船埠、南引、加冬图和母瑞山等边沿山区合并而成。 乐东县(当时又叫乐安县)是析原昌化县属的七差;感恩县属的东方、马隆、鸡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沟;崖县属的乐安、多涧、抱善、抱江、龙鼻、潭寨、多港、头塘、万冲、番阳峒等山区合并而成。 6.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海南岛的建置为行政区,1951年设行政公署,驻海口市。在岛的南半部地区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驻保亭县冲山镇(今五指山市冲山镇)。 1950年5月海南岛宣告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称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1976年10月改称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北部的海口、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实行省直接管辖市县的体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况: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区解放,1949年3月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下辖白沙、保亭、乐东3县,行政委员会驻白沙县毛贵(今五指山市毛阳镇)。1950年迁驻加钗,同年八月迁驻番阳,直辖白沙、保亭、乐东、琼中4县,属琼崖人民政府领导。1951年1月撤销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专署级),区人民政府驻乐东县抱由镇,行政区划包括乐东、白沙、保亭、琼中、东方等5县,共16个区、132个乡。1953年自治区首府驻地由抱由镇迁驻保亭县。1954年,将原属海南行政区的崖县、陵水两县划归自治区管辖,范围扩大到7个县,32个区,459个乡。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县共成立56个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迁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办公。又将州内原284个乡(镇)并为107个大乡(镇),并在此基础上合并大县,将原州辖7个县并为4个,由昌感、东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并为东方大县,保亭、陵水、崖县及万宁的兴隆农场合并为榆林县,琼中县及白沙的部分地区合并为琼中县,乐东县和崖县、东方、昌感等县的部分合并为乐东大县。1959年至1961年又先后恢复原7县建置,并从东方大县分出一部分地区成立昌江县。1961年11月恢复自治州行政机构,州政府搬回通什镇。 1984年崖县撤县建三亚市,1987年设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辖七个县两个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办经济特区的需要,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内建立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通什市为县级市,两市继续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海南各市县体制变化较大的有: 海口市。2002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口市调整行政区划。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行政区域为“版图”,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和美兰区。2003年1月1日海口市四个区正式挂牌。 屯昌县。新建县,前身是1948年由澄迈县的第二区(今西昌乡)、琼山县的第二区(今新兴镇、大同乡、屯昌镇、黄岭镇、藤寨乡、南坤镇)组成新民县,1949年2月又将原定安县的南吕、乌坡、枫木、北海、岭门乡成立定西特别区(相当于县级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别区并入新民县。因同辽宁新民县重名,1952年国务院为了便于管理,遂将海南新民县以治所之名,更名为屯昌县。 琼海市。海南历史上未有琼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琼东、乐会两县合并而成。因地处琼州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1992年11月,撤县建琼海市(县级)。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县建儋州市(县级)。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县建市(县级),驻文城镇。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迁往清澜镇。 万宁市。1996年8月,撤万宁县建市(县级)。 三亚市。前身是崖县,县城驻崖城,1954年10月迁至三亚镇。1984年5月以崖县行政区域设立三亚市(县级),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五指山市。原称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设县级行政区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地,当时称作通什镇。1987年1月由保亭、琼中、乐东三县划乡析镇组成。2001年7月改称五指山市。 东方市。1952年将原昌感、乐东、白沙、儋县部分地区划入建立东方县。境内有东方、中方、西方三村,当时设治于东方村,故得名东方县。1958年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并为东方县(称东方大县),治所先设在宝桥(叉河),1960年迁八所。1962年分县,恢复白沙县,复立昌江县。1987年12月建立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3月撤县建市。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设县始于1948年2月,由中共琼崖特委设置。1949年3月并入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划邻县部分地区复置琼中县。因位于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9008.htm

E. 琼海的历史沿革

1983年,在新市乡土吉尾、排岭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表明,四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琼海市境域,由乐会县和琼东县合并而成。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析容琼县置乐会县,建治于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今烟塘镇福石岭管区泗村),隶琼州。乾封二年(667年),琼州全境被黎峒统治者占领,乐会县陷没。德宗贞元五年(789),岭南节度观察使李复征黎,恢复琼州。七年(791年),复置乐会县,省容琼县并入,隶琼州。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乐会县改属万安军。政和元年(1111年),乐会县复属琼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琼州为琼州路安抚司,乐会县随属之。二十四年(1287年),乐会县迁治于太平都调懒村(今福田镇凤头管区新潮村)。二十八年(1291年),平章阔里吉思平黎,将乐会县西北境新附的黎峒寨五百一十九,民二万余户割出,另置会同县,建治永安都平定乡乌石埇,又称梁堀村(约今大路镇境内),改属琼州路军民安抚司。三十一年(1294年),乐会县迁治于万泉河之北(今朝阳乡旧县坡)。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发生王文河之变,乐会县又迁治于万泉河之南、流马河之北的阴阳山(今朝阳乡乐城墟)。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土酋王高烧毁县治,会同县迁治于太平都斗牛乡(今潭门镇旧县坡)。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改属乾宁路军民安抚司。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年~1367年)会同县迁治端赵都牛角墩(今塔洋镇)。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会同、乐会属琼州。洪武三年(1370年),升琼州为府,县直辖于府。清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会同、乐会属琼崖道。3年,因会同县与湖南省辰沅道之会同县同名,易名为琼东县。10年,废琼崖道,属琼崖善后处。15年,属琼崖行政委员会。17年,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公署。22年,属琼崖绥靖委员会。25年,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8年3月至34年8月(日军侵琼期间),仍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8年,属海南特别行政长官公署。
1950年4月25日,琼东、乐会县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共产党接管,建立人民政权,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7月,琼东县迁治嘉积镇。1951年4月,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1952年,乐会县迁治中原墟。1958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县合并,因地处琼州东海岸,故称琼海县,建治嘉积镇。翌年11月1日,析出万宁县。1968年4月,改属海南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改属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5月,改属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8年4月,直属海南省。
1992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县级市)。

F. 琼海有民俗文化存在吗要详细介绍

民俗风情
一、传统节日
琼海侨乡每月都有传统节日。12个传统节日有:正月春节、元宵节、正二月土地公节、军坡节、三月清明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
五月端午节、六月灶公节、七月半鬼节、八月中秋节、九月禾仙节、十月丰收节、十一月冬至节、十二月做年(除夕)等等。侨乡传统节日的
产生和发展,源于“尊天亲地”和追终思远的崇拜和信仰。除了受儒家思想影响外,还有道家思想的影响。众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除夕、
元宵、土地公节、清明、端午节、灶王节、鬼节和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来源于中原文化。而军坡节、“三月三”节、禾仙节和丰收节则起源
于乡土文化。
正月春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当新年钟声敲响的大吉时辰,要备菜肴供奉祖先,供奉的香茗、果品和菜肴全是清一色的素类
,没有肉鱼酒。侨乡人平时习惯用猪油煮菜,而初一零时供奉祖先的菜肴一律不用动物油,而是采用花生油或其它植物油烹炒。祭毕祖先,接
着阖家吃“年夜饭”。
“军坡节”也是侨乡比较隆重的节日。“闹军坡”是纪念洗夫人和其他神明的奉祀盛会。军坡节最突出的习俗,其一是祭祀洗夫人等神明
,其二盛宴款待来客。侨乡的“军坡节”最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吃军坡”。举办军坡节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宰鸡杀鹅大摆宴席,不论是新疏来
者,一律盛情款待。这就是“吃军坡”。军坡节的酒席筵宴丰盈,杀猪宰羊大摆酒席,花费大于春节。
琼海苗族欢度“三月三”的特色是不能缺少五色饭。五色饭是苗族同胞欢度佳节的主要祭品。
“七月半”也叫“鬼节”。侨乡人都摆设酒菜和焚烧五色纸祭祀祖先。还将糯米或灿米或番薯干片磨成浆泥做按粑。吃粑时扒掉包按粑的
树叶,俗称“剥鬼皮”。其寓意是祈求平安和吉祥。
二、喜事庆典
在侨乡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喜事庆典是一处醒目的文化驿站。传统喜事庆典的风俗,源自于中原文化。侨乡人一生的传统大喜之日有:满
月、周岁、结婚、华诞、入宅等,这些特别日子都必须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祝贺一番。这一习俗是侨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生的开端礼仪是“满月”。人的一生还有周岁、结婚和华诞等喜事庆典。充分反映了侨乡人重视人生,重视人性,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解放前,由于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凡喜事筵席,其习俗是男人宴席有的好菜肴而女人宴席却不一定有;男人先用餐,女人跟小孩子一样
后用餐;招待男人有桌有凳,是在八仙桌上用膳;而女人与小孩子一样,只是在铺开野萝叶织成的席子席地而坐就餐。解放后,随着侨乡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已不分男女老少。

G. 海南的名胜古迹有那些

1、五公祠

五公祠在海口市东南4公里处。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纪念被贬来海南的唐宰相李德裕、宋抗金英雄李纲、李光、胡铨和赵鼎五人而立。五公祠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海南第一楼”是一座木结构、单式斗拱的典型清代构筑。

高10余米,朱丹色,两层楼阁。楼上正厅设五公灵位,楼下厅中立有五公石雕像。内有醒目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此中有清代名书法家、海南人潘存之手迹。

2、苏公祠

苏公祠在五公祠内。原为金粟庵。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出仕为官,历遭谪贬。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为琼州别驾,旋又贬昌化军。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金粟庵址立苏公祠以示纪念。后又因崇祀其弟苏辙,故亦称二苏祠。祠坐北朝南,门前雄踞两尊石狮。

门首横额有“苏公祠”三个大字。祠堂大厅有楹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能配眉山。”厅中立有苏轼石雕像,栩栩如生。厅内还陈列苏轼的诗词碑刻拓片及其他碑刻拓片20余件。苏公祠西侧是五公祠;东侧为琼园,内有洞酌亭、浮粟泉、洗心轩诸名胜。均系苏轼命名。

3、钟鼓石

钟鼓石在海口市龙海宾馆东南英雄山顶。又称太阳石,状如巨鼓。一侧敲击,发声如鼓,浑如雷鸣;一侧敲击,发声如钟,清脆激越。

4、邱睿墓

邱睿墓在海口市南10公里水头村。邱睿(1418或1420-1495),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代名臣,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墓地建于明弘治八的(1495年),占地2500平方米。墓前立牌坊,上书“理学名臣”四大字。主墓石砌(不封顶),墓碑前有两碑,另一为明代皇帝谕祭文。

5、海瑞陵园

海瑞陵园在海口市西郊滨涯村。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海瑞(1514-1587),明代名臣,生于今琼山市府城镇朱吉里,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素有“海青天”、“海包拯”之誉。

后遭贬返琼,死在琼州,据传,海瑞灵柩运经这里忽然绳断,人称海瑞自选风水之地,理应葬此。陵园大门牌坊横书阴刻丹红四大字“奥东正气”。入门有用花岗石铺的甬道通往海瑞墓。墓历代均有修葺。

H. 琼海市的人文地理景观

海南岛是中国我唯一的热带海岛,年均温度在25°左右。森林覆盖率51.8%,为全国之最。琼海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0%,高于海南平均值,海南的空气质量是全国最好的。海口市、三亚市在全世界十大城市空气质量评比中分居第五名和第二名,现因海口和三亚的汽车饱有量导致市区空气质量严重下滑,岛内原居民也公认琼海市的空气质量比海口和三亚还要好。琼海年均24℃的宜人气温,夏季没有三亚热,紫外线辐射不强;冬季没有海口阴冷潮湿,一年四季如春,非常适宜居住。 交通也非常便利,琼海机场正在建设阶段,2010年末可以通航。随着2010年海南东线轻轨的开通,琼海到海口仅需30分钟车程,距三亚也仅需50分钟的车程。琼海,年轻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被誉为海南省东海岸的明珠。充满传奇的红色娘子军、风光旖旎的万泉河、殊惊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构架起琼海的与众不同。红色的历程、蓝色的诱惑、绿色的魅力,张扬出琼海光彩四射。琼海的治安非常不错,琼海人很友好,很善良,易于相处。琼海打造的是宜居城市,整个城市干净简洁,所以琼海又被誉为海南最文明城市。琼海旅游资源:风光旖旎,以举世闻名的万泉河为主线,包括万泉河、白石岭、官塘温泉、沙洲岛、万泉河出海口、博鳌海滨玉带滩与“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构成了海南东部大琼海的旅游体系,被海南省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区之一。

I. 海南岛的历史是什么

远古到唐代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

唐代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为儋州。治所仍在义伦县。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属岭南道。后属南汉。

宋元时期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自始总领海南地区。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明清时期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初承袭明制,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隶属于琼州府的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琼州府(治今琼山府城),领1州8县:琼山(治今府城)、澄迈(治今老城镇)、定安(治今定城镇)、文昌(治今文城镇)、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城镇)、儋州(治今中和镇)。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设琼崖道于琼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岛。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隶属行政院,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设在海口。

新中国成立时期

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9)琼海市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海南别称琼崖、琼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2018年6月3日,经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J. 海南的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王国势力和影响当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设县,至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前后历时65年,海南岛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的。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
西汉至南北朝,大概经历了始置、罢弃、遥领、重建的过程。西汉王朝在海南开郡设县,虽经残暴手段实现,但从历史上看,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由于封建统治治理政策失误和中原多乱,海南又长期处于自治的状态。特别是南朝梁时,在废儋耳郡归附俚人首领冼夫人达千余峒的基础上重建崖州,这对后来历代中央王朝有效统治海南有着重要的意义。
4.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同年十月,海南岛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3州隶于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又将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隶于广东省。从此,海南岛归广东省管辖。
洪武九年,海南岛属广东布政使司海南道。当时领县情况是:
琼州府领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7县;儋州领宜伦、昌化2县;万州领万宁、陵水2县;崖州领宁远、感恩2县。海南岛1府3州13县。
正统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伦县并入儋州,崖州附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附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治所在地的县,归并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机构重叠。琼州府领3州10县,并成了明代的定制。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
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
琼州府(治今海口市),领1州8县:琼山(治今海口市)、澄迈(治今澄迈县东北)、定安(治今定安县)、文昌(治今文昌市)、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高县)、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隶州(治今三亚市西北),崖州归隶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为直隶州。领4县:感恩(治今东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州(治今万宁市)。万州光绪三十一年降州为县。
清代在海南设府,辖3州10县,故史称“十三州县”。清末改设一府,1直隶州,1州,11县。
5.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1914年万州改万宁县)、昌江(因与浙江省昌化县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元年(1912),海口所改称镇。民国十五年脱离琼山县建市。
民国十年废道制。民国二十一年,曾拟划为特别行政区,但未实行。当时行政区称为琼崖,直隶于广东省。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改“抚黎局”为“抚黎专员公署”,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区划分为白沙、保亭、乐东3县,推行乡保甲里制。
据许崇灏《琼崖志略》记载,当时白沙县是析原儋县属的雅叉、白沙、元门、龙头、炳邦峒;昌化县属的霸王、乌烈、大坡、保平、冯虚峒;感恩县属的吴什峒;陵水县属的南流、十万峒;定安县属的新市、营根铺、加钗、小水峒和思河图;崖县属的红毛上、下峒和道裁、红茂村;琼山县属的加泉、林湾峒等边沿山区合并而成。
保亭县是析原崖县属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罗、抱龙、同甲、水滃峒;陵水县属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乌牙峒和岭门、白石图;万宁县属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属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图;定安县属的船埠、南引、加冬图和母瑞山等边沿山区合并而成。
乐东县(当时又叫乐安县)是析原昌化县属的七差;感恩县属的东方、马隆、鸡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沟;崖县属的乐安、多涧、抱善、抱江、龙鼻、潭寨、多港、头塘、万冲、番阳峒等山区合并而成。
6.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海南岛的建置为行政区,1951年设行政公署,驻海口市。在岛的南半部地区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驻保亭县冲山镇(今五指山市冲山镇)。
1950年5月海南岛宣告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称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1976年10月改称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北部的海口、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实行省直接管辖市县的体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况: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区解放,1949年3月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下辖白沙、保亭、乐东3县,行政委员会驻白沙县毛贵(今五指山市毛阳镇)。1950年迁驻加钗,同年八月迁驻番阳,直辖白沙、保亭、乐东、琼中4县,属琼崖人民政府领导。1951年1月撤销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专署级),区人民政府驻乐东县抱由镇,行政区划包括乐东、白沙、保亭、琼中、东方等5县,共16个区、132个乡。1953年自治区首府驻地由抱由镇迁驻保亭县。1954年,将原属海南行政区的崖县、陵水两县划归自治区管辖,范围扩大到7个县,32个区,459个乡。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县共成立56个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迁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办公。又将州内原284个乡(镇)并为107个大乡(镇),并在此基础上合并大县,将原州辖7个县并为4个,由昌感、东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并为东方大县,保亭、陵水、崖县及万宁的兴隆农场合并为榆林县,琼中县及白沙的部分地区合并为琼中县,乐东县和崖县、东方、昌感等县的部分合并为乐东大县。1959年至1961年又先后恢复原7县建置,并从东方大县分出一部分地区成立昌江县。1961年11月恢复自治州行政机构,州政府搬回通什镇。
1984年崖县撤县建三亚市,1987年设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辖七个县两个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办经济特区的需要,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内建立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通什市为县级市,两市继续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海南各市县体制变化较大的有:
海口市。2002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口市调整行政区划。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行政区域为“版图”,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和美兰区。2003年1月1日海口市四个区正式挂牌。
屯昌县。新建县,前身是1948年由澄迈县的第二区(今西昌乡)、琼山县的第二区(今新兴镇、大同乡、屯昌镇、黄岭镇、藤寨乡、南坤镇)组成新民县,1949年2月又将原定安县的南吕、乌坡、枫木、北海、岭门乡成立定西特别区(相当于县级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别区并入新民县。因同辽宁新民县重名,1952年国务院为了便于管理,遂将海南新民县以治所之名,更名为屯昌县。
琼海市。海南历史上未有琼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琼东、乐会两县合并而成。因地处琼州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1992年11月,撤县建琼海市(县级)。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县建儋州市(县级)。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县建市(县级),驻文城镇。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迁往清澜镇。
万宁市。1996年8月,撤万宁县建市(县级)。
三亚市。前身是崖县,县城驻崖城,1954年10月迁至三亚镇。1984年5月以崖县行政区域设立三亚市(县级),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五指山市。原称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设县级行政区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地,当时称作通什镇。1987年1月由保亭、琼中、乐东三县划乡析镇组成。2001年7月改称五指山市。
东方市。1952年将原昌感、乐东、白沙、儋县部分地区划入建立东方县。境内有东方、中方、西方三村,当时设治于东方村,故得名东方县。1958年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并为东方县(称东方大县),治所先设在宝桥(叉河),1960年迁八所。1962年分县,恢复白沙县,复立昌江县。1987年12月建立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3月撤县建市。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设县始于1948年2月,由中共琼崖特委设置。1949年3月并入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划邻县部分地区复置琼中县。因位于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9008.htm

阅读全文

与琼海市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