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霍去病墓石雕历史意义

霍去病墓石雕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4 03:23:20

Ⅰ 霍去病墓石雕是怎样的

与建筑有关的还有墓前石雕,这是一些大型的圆雕,实物主要见于汉代。回西汉时,以霍去病答墓石雕最为出色,是我国雕塑史上划时代的杰作。霍去病是汉武帝时的青年将领,在反击匈奴入侵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病逝后葬于茂陵。这组以动物为主题的石雕,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原型巨石的自然形态,仅在关键处作简单而准确的雕凿并结合浮雕、线刻等手法,使形象与原石处在一种共生状态,给人以粗犷、古朴的艺术亭受。典型作品有“马踏匈奴”、“卧虎”、“卧马”、“卧牛”、“卧象”;“猩猩抱熊”、“石蟾”、“石龟”等。

Ⅱ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时代背景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贵族侵扰的著名青年军事家。腮岁从军抗击匈奴,因勇冠三军,被武帝封为“冠军侯”。霍去病在短短的6年中,6次出击匈奴,为保卫国家、扫除中西商贸文化交流道路上的障碍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大军追歼匈奴主力,直抵狼居胥山(在内蒙古乌兰巴托以东),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便撒手西归。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种巨形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霍去病墓底部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18米,高约25米。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14件,其中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件,不同物像12件,即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短口鱼、长口鱼、獭蝠等。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这些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石像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主像,它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长1.9米,高1.68米,用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是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蹙眉挣扎的匈奴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雕都是用一块整石采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为注目前方,牛、羊则表现温驯,神态各异。这些雕刻手法多样,构思精巧,寓意深刻。
伏虎,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据目前所知,墓前置石虎霍去病墓是第一例。
霍去病墓前石刻很显然已脱离了石刻艺术的初级、原始阶段,其艺术构思、表现手法、雕刻技法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正如现代的根雕一样,选材本身已成为艺术创作中造型构思的首要组成部分,西汉的艺术工匠们显然已经驾轻道熟地掌握了这一规律。石刻上有两处题铭,一为“左司马”,一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孟”。可见这批石雕出于官府工匠之手。而宿伯牙和霍巨孟两位山东人极有可能就是石雕工匠中的两位作者。
秦以前的国君墓上未发现石雕,秦以后的西汉1l座帝陵也未发现一件石雕,只有在汉武帝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发现了不少的石刻,这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陵墓石刻。

以上摘自网络

Ⅲ 简析西汉《霍去病墓石雕》有哪些艺术特色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年代久远,是整个陵墓总体设
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在于它打破了汉代以前旧的雕刻模式,建立了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纪念碑雕刻
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霍去病墓石刻群雕,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其石雕多以花
岗岩石雕刻而成,形体较大。艺术形式主要以“因势象形”和“圆雕、浮雕、线刻多种造型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为主要造型特点。《马踏匈奴》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
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
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
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整个作品的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
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作品特点上似大写意,没有过多的细节刻画,整个石雕圆浑、稳重,使人越看越感觉
到其潜藏着的内在力量的镑礴气势,是以一个征战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主观人文思想的作品。

Ⅳ 霍去病墓石雕的石雕简介

霍去病墓石雕是一组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刻群,存于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系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少府属官 左司空 署内的优秀石刻匠师所雕造。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18岁任剽姚校尉,受汉武帝重用,参加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后升任骠骑将军。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至元朔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五年之内,六次出击匈奴均获胜。汉武帝曾因他屡建奇功,为他修建宅第,他说出了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的千古名句。这位青年将军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特地在茂陵东面不远处,选定霍去病的墓址,建大冢似祁连山,来纪念元狩二年霍去病在河西战役中取得的关键性胜利。并令中府工匠为他雕刻巨型石人石兽置其墓前和墓上以表彰他的功勋。
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野兽食羊、卧牛、人与熊、野猪、卧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两件。
另外还有更多的岩块是未加雕凿的。这些竖石分别安放于坟墓前面,丛立于坟冢之上,石雕、竖石、坟冢、草木共同组成了一个艺术综合体。这种独具匠心的坟墓设计,既有天然的背景,又有人工的雕凿,分散的作品和人化的自然烘托了主体雕刻马踏匈奴,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群体。

Ⅳ 霍去病墓雕塑的意义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大军追歼匈奴主力,直抵狼居胥山(在内蒙古乌兰巴托以东),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便撒手西归。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种巨形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霍去病墓底部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18米,高约25米。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14件,其中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件,不同物像12件,即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短口鱼、长口鱼、獭蝠等。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这些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石像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主像,它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长1.9米,高1.68米,用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是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蹙眉挣扎的匈奴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雕都是用一块整石采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为注目前方,牛、羊则表现温驯,神态各异。这些雕刻手法多样,构思精巧,寓意深刻。
伏虎,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据目前所知,墓前置石虎霍去病墓是第一例。

Ⅵ 说明霍去病幕石雕群的创作年代 主题思想 艺术风格 及历史意义

中国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墓前石刻现存16件。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从铭文刻石推断,这批石刻当是少府左司空监造的。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

1956年在霍去病墓前设置茂陵文物保管所,1957年把露天石雕移置在墓前新建的两廊内。1979年茂陵文物管理所改为茂陵博物馆。

Ⅶ 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觉得那个石雕很有点呆.

Ⅷ 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24岁英年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霍去病墓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霍去病墓石雕群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Ⅸ 霍去病墓石雕有何独特之处

在中国古代雕塑抄艺术史上,从秦、汉袭时代起,所有的雕塑制作,一般可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但霍墓石雕群却突出于二者之外,另成一种特殊体系。其艺术成就也超出了陵墓雕刻的格式局限,更觉优异可贵。这批石雕现仍保存在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旁,解放后已成立专门的保管机构以资保护。

石雕群中造型较完整的约十二三件,其体积大者高约190、长约280厘米。小者高约60、长约160厘米,是用秦岭山区硬度很强的花岗岩石雕成。其中突出的作品,有马、牛、虎等动物雕刻,还有一件纪念碑式的雕像“马踏匈奴”。

Ⅹ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艺术特色:

《马踏匈奴》石雕为主体性雕像,以硕大的花冈岩雕出一匹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

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英雄气概。

时代背景:

公元前2世纪,是汉武帝当政的时代,国力比较强大,工艺技术、艺术水平进一步增强。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使汉代雕塑取得辉煌成就。

(10)霍去病墓石雕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

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24岁英年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

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阅读全文

与霍去病墓石雕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