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国民党一大的历史意义

国民党一大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4 02:00:50

㈠ 国民党一大旧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1.意义: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国民党一大旧址毗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版、中华全国总工权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所以成为革命集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张太雷、恽代英、刘尔崧、邓颖超等革命活动家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这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

2.国民党一大旧址:
在东山区文明路6号(现为215号)。原为中山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堂)的钟楼,钟楼大院的前面有块宽阔的广场,占地面积17460平方米,广场中间是一片大草坪,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讲台,周围绿树成荫,正门是开拱形圆柱廊,廊上有平台,廊下是门厅。底层四周是柱廊走道。钟楼的前半部为二层,后半部为一层。

㈡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内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容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㈢ 秦简要叙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内容: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版言里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权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和节制资本的主张,将三民主义发展为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精神的新三民主义。一大还决定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影响: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此后国民大革命兴起。

㈣ 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担任大会主席。代表总额196人,当天到会165人,孙中山致大会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新三民主义具体指向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㈤ 简述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及作用

1、内容: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2、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

(5)国民党一大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大会代表以地方党部推选和孙中山指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海内外代表共两百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代表中有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谭平山等二十四人。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

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他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

㈥ 对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历史地位,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改组后的国民党仍然是资产阶

同意第一种观点
①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苏俄和中共力量来建立新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新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的区别。②改组后的国民党虽然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但由于资产阶级是领导核心,其主要的政策还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同意第二观点
①改组后的国民党是双重性质的革命联盟,从指导思想上看,新三民主义的纲领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的最低纲领有许多一致之处,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理论基础。②从近期目标看,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和反对帝国主义成了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但是,国共双方又都有各自的奋斗目标,具有双重属性,③从组织特点看,国民党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四个阶级的联合体,既不是原有的单一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又不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带有双重属性。

㈦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1000字

你好,,,,
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参见彩图插页第131页)。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

国民党党徽
从1922年8月起,他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进行准备。1923年10月指派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等五人为改组委员,并设立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筹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代表以地方党部推选和孙中山指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海内外代表共两百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代表中有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谭平山等二十四人。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他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会听取了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扣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出版及宣传问题案》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具体办法,在保留总理的名义下,强调“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度”。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对外政策包括废除清政府及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等。对内政策规定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以反对封建主义保障民权民生主义的实施,规定“实行普通选举制,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等。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㈧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各自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被排斥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之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江青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一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映了党内健康力量的增强。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会还首次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员和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由200人组成的中顾委和69人组成的中纪委。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至21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国民成立时间,1912年,前身是中国同盟会,由国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同盟会由日本迁往南京改名国民党。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了中国共党产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9)国民党一大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担任大会主席。代表总额196人,当天到会165人,孙中山致大会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连俄、连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回,确立了联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连俄、连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与国民党一大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