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市口腔医院的历史沿革
医院总建筑面积23791平方米,设有23个临床一线科室,设置住院病床80张,全院共有产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牙科综合治疗台200余台,其中西门子的Sirona C1﹢是世界顶级的牙科综合治疗台。医院还引进了根管治疗显微镜、纯钛金属铸造系统、数字化全景X光机、CAD/CAM雕磨系统、牙周内窥镜、口内扫描仪、下颌轨迹分析系统、口腔专用CT等系列口腔专科先进设备。医院年门诊量63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300余人。
天津市口腔医院始建于1947年4月1日,是由原天津市立第一、二齿科医院合并组建而成。(市立第一、二齿科医院前身则分别为日藉牙医在津开设的、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接收的小松崎和爱齿齿科医院。)医院初建名称为天津市立牙科医院,院长由牙科医师容文照暂代。院址迁设在天津市第一区罗斯福路(今和平路)233号,医院建筑为二层楼房,总建设面积为280m2。全院共有职工20人,其中医护技人员14人,设有治疗科和补裰科,拥有牙科治疗机和牙椅13台,是天津市唯一的一所口腔专科医疗机构。1947年12月,经天津市卫生局准聘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腔外科学院进修归来的牙医学博士吴廷椿为医院名誉顾问兼主任医师。1948年8月医院更名为“天津市立牙病防治院”。同年5月原代院长容文照因病长休,任命吴廷椿为代理院长。由于医院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自负盈亏,发展缓慢,至1948年底,除人员略有增加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发展。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医院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医院党政领导干部被打倒,领导班子被夺权,老技术专家被扣以“反动学术权威”,遭受迫害。正常医疗秩序被打乱,规章制度被破坏,医疗质量下降。医院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医院非正式更名为“天津市向东医院”。1968年军、工宣传队进驻,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9月又重建党支部。医院更名为“天津市口腔医院”。
『贰』 上海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
1 创业阶段
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
(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
(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
(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
(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
(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
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
2 建设阶段
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
(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
(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
(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
(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
(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
(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
(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
(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
(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2.68篇。
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
3 发展阶段
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
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
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
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8.00元调整为10.00元。
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
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
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
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叁』 牙科有多久的历史
我们可以从早期人类的头骨中发现一些粗糙地填补过的牙齿,还有古代的假牙版。埃及一个建权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墓中发现的一块木质嵌板,上面绘有“黑西里”,也就是医生、牙医或“治牙的人”。1400年,英国的亨利四世委任弗林特为“伦敦的拔牙手”,替有牙患的人治疗,每天给他六便士作为报酬。拔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些时候,拔牙还是一种刑罚,是刽子手的一项工作。
19世纪以前,牙医都没有好的声誉,直至牙医学校出现,牙医技术才有所改善。1878年,英国政府通过法律,确保牙医必须经过正统训练。1872年,美国发明了现代牙医用的牙钻。早期的牙钻,原理和缝纫机一样,牙医用脚控制踏板,使牙钻转动。最新的牙钻由压缩空气或水作动力,每分钟可以转动50万次。
『肆』 种植牙的发展历史
早在古代,欧洲、中东、中美洲人们就试图使用各种同种或异种材料,包括人和回动物的牙齿、雕答刻的骨头和贝壳等,植入颌骨来替代缺失的牙齿。近现代,人们尝试采用人工材料制成多种形状的种植体,通过植入骨内或骨外来修复缺牙或为牙修复体提供支持。但这些种植体因不能满足复杂的口腔环境要求,出现了大量的脱落失败。20世纪中期,瑞典人Brånemark观察到动物的骨组织能与植入的钛金属装置紧密的结合。他后来将这一现象定义为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1965年,他将研发的骨结合钛种植体用于第一例临床病例,成功地修复了腭裂缺损。1982年,在多伦多会议上,Brånemark报道了关于骨结合长达15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被公认为口腔医学的突破性进展。它奠定了口腔医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口腔种植学的基础。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口腔种植学迅速发展并成熟,种植牙作为一种与天然牙功能、结构以及美观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复方式,已经成为口腔医学界和缺牙患者的首选。
『伍』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历史沿革
1970年为适应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原吉林医科大学党委决定开设口腔医学专业,当年在省内统绍决定口腔医学专业学员24名。
1978年在全国科技、教育大会东风的鼓舞下,为办好口腔专业,不断提高教学及师资水平,1978年7月29日校党委决定:“筹建工作由二院党委统一领导、口腔系人员设备可以逐渐加以补充,招生规模每年50名,从1979年开始招生“。与此同时批准口腔医学成立了四个教研室,确定了各教研室成员和负责人。
1979年6月恢复校名后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党委为加强对口腔专业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任命何廷贵同志为口腔专业主任(兼),王化岐同志为口腔专业副主任,任命曹树民同志为口腔外科教研室主任;孙清穆同志为口腔内科教研室主任,张斌同志为口腔矫形科主任,梁傥同志为副主任;欧阳喈同志为口腔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为适应迅速发展的口腔医学事业,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意识,学校党委决定在口腔系的基础上,成立口腔医院,故学校在1984年3月任命欧阳喈同志为口腔系主任。1984年7月任命梁傥同志为口腔系副主任,在1984年12月任命欧阳喈同志为口腔医院副院长。
1985年1月5日学校党委决定“口腔系从二院分出成立口腔医院,经一年的筹备,口腔医院于1986年1月21日在新建大楼正式开诊。 口腔医院在85年成立后,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经全院教职工的努力,学科发展较快,特别是口腔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建立,为口腔医学院的命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党委决定将口腔医院命名为口腔医学院。
1989年9月11日在院门前举行了口腔医学院命名典礼。
1992年3月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不断提高口腔医学教育水平,学校党委决定:“在口腔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第四临床学院“。即“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由于院址及经费等种种原因,于95年第四临床学院下马。 白求恩医科大学60周年校庆后的第二年随着全国教育形势的发展,根据教育部的决定: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邮电学院,长春大科技大学等五校合并命名为吉林大学,故于2000年6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易名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
『陆』 关于口腔的故事,
牙齿的故事
我叫牙齿,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告诉你们吧,有了我你们可以吞食物,有了我你们说话不结巴,有了我……
我小时候是-副健康的乳牙,原本住在-个又舒服又干净的口腔里。可是有-天,主人和她的伙伴们-起玩。玩着玩着主人看她们嘴里含着什么东西,于是她便问:“你们嘴里含着什么呀?”“是糖可好吃啦,你要不要?”她们-起回答。“糖?”主人觉得奇怪,“糖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没有见过?”她们听了哈哈大笑地说:“糖,就是很甜的,过年常吃的-种零食。”主人听了好奇,就向她们要了-粒糖。主人把糖放进嘴里,这时我全身被糖给包围了,很不自在,那甜味都快把我给淹没了,很难受,但主人却吃得津津有味。从此以后,-主人成了爱吃糖的孩子。
有-天晚上,主人吃了东西不刷牙就睡了,这时我觉得身体很不舒服,这儿痒,那儿痒。我一看,原来左右边和头上都挤满了残渣,如果再不给我洗澡,我的身体就会发酵生酸,会助细菌繁殖,使我生病。我不停地抓痒,主人被吵醒了,她大叫:“妈妈、妈妈…我的牙齿很痒怎么办?”.她妈妈连忙走过来看了看我,说:“哎呀!牙缝里都粘满了残渣。来,给你好牙刷快去刷牙,以后别忘记早晚刷牙呀!”我听了高兴极了,“主人要给我洗澡喽!”我欢呼道。洗过澡后,我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睡觉了。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我的小主人有六岁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一颗颗脱落了,这时恒牙为我接了班,又开始了新的生命。
现在你们知道我有多么重要了吧!知道就别再伤害我了,快快做个牙齿健康的孩子吧!
牙齿和舌头的故事
前言
儿子很小的时候,因为各种事情,我给他编了不少故事来教育他,有的效果显著,有的收效甚微,不管怎样,我都将它记录了下来,现在翻出来,把它放在这里,如果能对妈妈们有一点点用处,则足矣。
我想对我儿子说:儿子,因为有了你,妈妈才变成了那个多才多艺的天使。
所以-好好做下去,做儿子心中最信赖的天使。
(一)
儿子吃蛋糕,不小心牙齿咬了舌头,流了点血,儿子大哭。我说哎呀,牙齿和舌头不是好朋友吗,怎么打架了?儿子马上说:“妈妈,给我讲讲牙齿和舌头的故事吧。”
“没问题。”我给儿子就讲了以下的故事。
牙齿和舌头是好朋友,他们平时互帮互助,一起努力帮助他们的小主人念念长得有高又壮。牙齿帮助念念嚼碎食物,这样食物能够被念念充分消化,营养充分吸收。舌头能帮助充分搅拌食物,而且舌头上面还有许多小味蕾,帮助念念辨别味道,吸引念念的食欲,这样念念吃东西时,就会觉得东西好香呀。
念念慢慢的长大了,大家都夸念念长得真结实,牙齿和舌头听了也很得意,本来他们都有功劳,可就为了这事,他们竟然吵了起来。牙齿说他的功劳大,舌头说他的功劳才大,因为没有牙齿,念念还可以吃流质的食物,可没有舌头,念念就不能吃东西了。牙齿反驳说念念长大了,光吃流质的东西,肯定长不了那么结实,念念爱吃肉,爱吃鱼,爱吃馒头和蔬菜,爱吃苹果和香蕉,念念爱吃那么多东西,可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牙齿帮着嚼碎了,念念就没有办法吃了。舌头当然不甘示弱,也想出理由来证明自己厉害。
正巧,念念想吃香喷喷的蛋糕,舌头和牙齿为了证明自己的功劳大,就开始不协助工作,念念嚼不好蛋糕,可着急了,就拼命想让他们象平时一样工作,可舌头和牙齿就是不听话。他们甚至还打起架来了,牙齿不去嚼蛋糕,却去咬了舌头一口,舌头流血了,念念哭了,把蛋糕都吐了出来。
我问儿子:“牙齿和舌头谁厉害呀?”
儿子说:“都厉害。”
“那么,牙齿和舌头如果不互相帮助,念念还能不能吃蛋糕了?”
“不能。”儿子很干脆的回答,还加上一句:“牙齿和舌头打架,念念就哭了。”
“对呀。所以呀,牙齿和舌头都很重要,缺了谁念念都没法吃东西了。”
儿子接着说:“那念念就长不高了。”
“以后,牙齿和舌头还打不打架了?”
“不打了。”
这个时候,儿子早已经不哭了,一心一意想着这个故事,又让我再给他讲一遍又一遍。我轻轻的擦去儿子脸上的泪花,搂着他,给他一遍又一遍讲这个故事。车外的夜色已浓,夜风沁人。我的心头却暖暖的,都是因为你,我的宝贝,我的爱。
『柒』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历史沿革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口腔科,附属一院口腔科始建于1911年的原“满洲医科大学”时期。建国后的口腔科第一任主任为吴继,当时有病床25张,门诊量日均100人次,医护人员19名。20年前,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时任口腔科主任钟宝民教授等前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的领导抓住时机,积极申报成立附属口腔医院。1986年12月卫生部同意了中国医科大学成立附属口腔医院的申请。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与资助下,由原沈阳市检察院改建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87年5月27日举行了建院庆典。
口腔医院成立后经运转发觉口腔颌面外科病房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1994年经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及口腔医院三方领导的多次磋商,确定口腔外科搬迁至附属第一医院。
1997年医院领导班子开始为筹建新大楼运筹帷幄。2000年4月卫生部批准建楼。2002年4月份破土动工,2003年8月落成试运行。建成后口腔医院综合楼使用面积12000平方米。2004年9月在现任领导努力下,分离十年之久的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顺利回归医院。2004年9月17日举行了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新楼启用庆典。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闻世震给医院题词:“精诚团结年,德重技高,争创一流口腔医院。”
新大楼的落成、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回归,成为口腔医学院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医院自建院起就担负着沈阳市、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口腔疑难重病的诊治任务以及辽宁省老干部口腔保健工作。2005年经评审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成为全国七个该专业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之一。沈阳市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于2006年12月成立并挂靠该院。
各科室每年开展新技术6—10项。开展的颞颌关节镜手术、等离子手术项目、精密铸造体修复技术、各类固定矫治技术和舌侧矫治技术、根管显微镜和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超声骨刀的应用等使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新的台阶。2005年承担了中华慈善总会“微笑列车”项目,至今已为470余名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两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被辽宁省卫生厅连续评为“诚信服务先进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较早地开展了口腔医学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的口腔专科人才。建国初期培养了八十余名口腔专业学生。1978年开设大学本科五年制口腔专业并正式招生。1985年5月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口腔医学系。199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口腔医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现有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点和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得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资格。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4名。
『捌』 瑞尔齿科的发展历程
1999年,瑞尔齿科北抄京国际大厦诊所正式成立,标志着瑞尔齿科品牌的诞生;邹其芳先生将国际著名NOBEL BIOCARE种植牙系统引进中国;瑞尔齿科签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口腔医学院,开始深度合作。
2001年,开拓深圳市场,成立了瑞尔齿科发展中心诊所(后移至地王大厦)。
2002年,进军上海市场,成立瑞尔齿科力宝诊所(后移至新天地企业天地大厦)。
2003年,瑞尔齿科义齿加工中心正式成立。
2007年,瑞尔齿科自主研发的诊所信息化系统正式上线。
2010年,邹其芳先生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籍董事;瑞尔齿科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凯鹏华盈和启明创投,全面提速在华发展;进军厦门市场,瑞尔齿科厦门诊所开业。
2011年,瑞尔齿科完成德福资本领衔的二期融资;与新加坡口腔医疗中心T32,开始深度合作;进军广州市场,瑞尔齿科广州高德诊所开业。
2012年,进军杭州市场,瑞尔齿科杭州欧美中心诊所开业。
2013年,瑞尔齿科联手太平财险推出高端齿科医疗保险产品;进军天津市场,瑞尔齿科天津国际大厦诊所开业。
『玖』 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发展历史
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同年8月,口腔科学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推举朱希涛为主任委员。
1963年10月14-22日在成都举行第一次大会,到会正式代表200余人,会议期间选举出第二届委员会,朱希涛为主任委员,柳步青、郑麟蕃为副主任委员。
1984年5月22-27日在南京召开第二次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20人。学会进行换届改选,推选出33名委员,产生9名常委,主任委员为朱希涛,副主任委员为柳步青、王大章,常委戚道一兼任秘书。
1988年10月25-28日在贵阳举行第三次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和列席代表共550人。委员增加到38人,选出常委11人。郑麟蕃任主任委员,徐君伍、王大章、邱蔚六为副主任委员,常委戚道一仍兼任秘书。名誉主任委员朱希涛,名誉顾问柳步青、张锡泽、王巧璋。
1992年5月6-8日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大会。会议正式代表552人。第五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1人,从中选举产生11名常委,主任委员为张震康,副主任委员为徐君伍、王大章和邱蔚六,秘书由常委戚道一兼任。郑麟蕃为名誉主任委员,张仁德为名誉顾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腔医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一些领域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一些专业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国际组织和同行承认。学科的发展,国际交往的需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经卫生部、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1996年11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520人,特邀代表60人。经民主选举,选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75人组成,常务理事21人,会长张震康,副会长邱蔚六、樊明文、颜景芳、王大章、吕春堂。
2001年10月26-29日在武汉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正式代表627人,特邀代表及学术会议代表87人。大会选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由122人组成(理事107名,中青年理事15名),常务理事31人,会长张震康,副会长邱蔚六、樊明文、王大章、颜景芳、栾文民、马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