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❷ 细读历史很精彩,很多人研究历史的意义何在
研究历史的意义——这方面的文章,汗牛充栋。所以是众说纷纭,简单论述一二。
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人们研究历史是因为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并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历史记载着人类过去的兴衰成败,每一个被记录的历史事件,都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而是蕴含着复杂的因果。因此,我们通过对历史长河的纵观,从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家族的兴衰、个人的荣辱等等,能够总结出丰富厚重的经验教训,从而给我们自身以训诫和启发。
我们每个个体,所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却经常会面对各种变局和不定因素,如果没有对历史和他人经验的学习和积淀,面对新的局面和变化时,就很难做到应对自如。这也是研究历史的意义所在。
1、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
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受益无穷。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睹、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整理、提炼和保存,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其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那里找到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历史能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社会习俗,民族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如对民族史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会对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律等诸多因素加强了解,从而对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在阅读和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文。因此,历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了解历史就难以很好的把握现在,科学地展望未来;不了解历史的人,其人格也难以准确定位;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
历史不能重来,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总结国内反思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从辉煌到衰败、再到重新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思考。有些历史已经让我们的前辈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重复这种历史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吸收其他国家和各民族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读史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从国家历史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本国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整体的凝聚力。我们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如蜚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我们应该为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世界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使命感,还可以通过吸取东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深刻理解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会使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的意义十分重大。
3、读史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存亡和更替,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历史好比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心手相连,血脉相通。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读中国史,犹如欣赏一个人的生命,每当读到一些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心也会随之跳动。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一片忠心帮助刘备成就大业。读“汉史”,看到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最后自己却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读“唐史”,看到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争权夺利,和兄弟及父亲反目,自相残杀、血肉模糊的中国宫廷内部皇族成员之间的残酷斗争。
外国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的历史和足迹。居里夫人为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精神,哥伦布、麦哲伦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等,都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读世界史,尤其要读欧洲史,因为欧洲的历史悠久。读英国作家利顿·斯特莱切的《女王不出嫁》,看到给英国带来强盛的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才华与成就。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在革命的断头台上: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看到一个普通的女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悲惨命运。读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的故事,看到他是如此的好学,并给俄罗斯带来繁荣和强盛。
读历史,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品读历史人物的生活点滴,了解他们所有的对和错,那些历史教训,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欣赏历史人物,品读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会激发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有利于我们在未来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4、读史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❸ 。2 近代化探索的四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第一,鸦片战争期间“开眼看世界,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洋务运动,口号内"师夷长技以自强‘’容、“求富”;2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具体口号;第三,辛亥革命,口号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四,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与科学”,即“德先生”与“赛先生”
❹ 简述近代以来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并评析每次探索的意义及教训
从1840年鸦片战来争到1949年中华自人民共和国建立,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付出心血、鲜血甚至生命。起初,一部分先进的 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特别是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的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辛亥革命更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贡献。
❺ 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意义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先民们创造的中华文明尤如一朵奇葩,在世界古代文明百花园中怒放。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且我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其早期,又是在基本上没有外来文明的强烈影响,在自身的基础上,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探讨其背景、契机及其演进规律,不仅对于复原我国古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讨世界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外学术界,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对我国夏代及其以前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否认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认为我国的历史只能从商代开始计算。基于这种情况,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复原我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展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纠正对我国文明史存在的各种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从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王权和国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工艺技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各方面,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开展文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有益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是把黄帝、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开化的肇始,国内外华人也都将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文献中对黄帝和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载非常简略,目前,尚难以将其视为信史。开展我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从考古学上探索黄帝、炎帝时期至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目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已经具备了条件。
中国考古学诞生至今已七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居住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的发现及大规模发掘,使我们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及其文明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东北及西北地区发现的龙山时代的大量遗迹和遗物,使我们对夏王朝成立之前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状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探讨我国古代文源的过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正在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李铁映同志和宋健同志的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科技部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在参加工程的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和各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使夏商周王朝的年代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开辟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探索古代文明的新途径,为开展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即将正式公布成果。我们认为,应当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在“十五”计划期间,设立国家重大攻关课题——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
更加广泛地吸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系统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三、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初步构想
、开展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应坚持的基本方针
1998年年底,李铁映同志在夏商周断代工程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断代工程的几个突出特点,即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学者专家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参加工程的科研人员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几点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的主要原因。在即将开始的中国古代文源研究工程中,应该坚持上述基本方针和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日新月异,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已成为今后科研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时,不应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于运用考古材料结合少量文献中的古史传说进行研究,而是应当自觉而积极地促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共同承担起探索中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的任务。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学科的优势,用尽可能全面、先进、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古代文源和早期发展进行研究。
总而言之,在工程中,应坚持多学科、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方针,充分发挥各学科老中青科学家的作用,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关于在工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关于在工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点,可重点从环境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除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应在古代文源研究工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之外,还应吸收文化人类学、艺术史、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天文学、医学史、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树木年轮及碳素测年学、冶金史、铸造工艺学、化学成分分析、航空和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到工程中来。
、考古学在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中的地位
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研究,其重点应当放在文献记载的五帝时期至秦王朝的建立。所涉及的年代范围主要是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其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龙山时代应作为考察的重点。由于该时代仅有少量古史传说可供参考,因此,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考察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基本上要靠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夏商时期虽有文献记载,但大多极其简略,研究当时的社会及其文明发展状况也同样主要依靠考古发掘资料。另外,很多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有赖于考古学提供资料和标本,一些测定和分析结果也需要结合田野考古的发掘资料才能予以正确的阐释。因此,在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起源研究中,考古学将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中心,考古学将当在这一工程中发挥主导利用。
、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课题设置
开展中国古代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并非仅仅追朔古代文明要素的起源过程,而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索我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契机、途径、过程及其特点。课题的设置和实施,应依据着这一方针进行。具体课题似可如下设置
4、五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已相关文献记载为线索,考证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域,考察该区域、该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及社会发展状况,研究该文化与周边地区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5、汉字的起源、发展与古代文明的关系。系统搜集商代之前各地区的文字及各种陶文的符号资料,研究它们同商代甲骨文的关系。探讨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文字所发挥的作用。
6、环境变迁与文明的演进。研究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人地关系,探讨此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的关系。
7、农业、畜牧业的起源、发展与文源的关系。研究稻作和粟作农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8、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研究制陶、琢玉、髹漆、冶铜、冶铁、纺织等各种手工业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生产组织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9、城市的起源、发展与文明的演进。研究史前聚落形态的变化、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三代都城布局的变化等,进而探讨其与文源的关系。
10、战争与文源、王权形成的关系。研究史前及夏商周时期战争对于王权的强化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11、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及其与文源的关系。研究史前至春秋战国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和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12、各地的文化交流与文源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史前至夏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贡纳、馈赠、赐予、婚嫁、迁徙等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文明因素的汇聚、传播与发展的关系。
13、中原三代王朝及其文化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探索我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王朝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夏商周三代文明与区域文明之间的碰撞、融合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4、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找出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进而探索各地区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特点、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从而达到探求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目的。
15、华夏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研究。对各地发现仰韶和龙山时代及夏商时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和遗传基因的研究,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人的体质特征及人类基因相比较,以探求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课题是开创性的研究。其具体方法是,提取传说中炎黄集团活动的主要区域内公元前三千至两千年古人类的遗传基因,将其与夏族、商族和周族以及相邻地区其他集团的遗传基因相比较,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我国各地的人类基因做对比,再与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以探索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
-
❻ 研究历史的意义何在
1、研究历史可以资治。
这是我国史学界的优良传统,最典型的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周烈王五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
其内容不限于政治,在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有参考价值。其实,从《春秋》到“二十四史”都具有资治功能。资治也不限于大部头著作,一篇论文、几句铭文都能起到资治作用。
2、研究历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提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国人都会很自豪。因为在世界历史上,有五千年连续不断文化传统的只有中国一家。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必须研究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国历史。中国文献古籍浩如烟海,所记内容既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都是中华各族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仍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以民为本的伦理文化和仁政文化,不仅对中国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文化,“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文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文化等,都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素质。
历史研究可以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3、研究历史可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之前,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多半是就事论事,不重视或不太重视历史演变的前因后果,更不知探讨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历史学家才重视研究历史发展规律。
只有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研究才能真正给人们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这也是历史研究必须承担的使命。
中国历史学家除了探寻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规律,还要探寻中国人民在经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事实上就是在探讨历史规律问题。对这一历史规律的探讨会增强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因此,合情合理的历史应具有以下特点: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为依据。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内容翔实的古书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做比较。从古墓中发掘的古物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了解古物所属年代的风土人情。而对于遗址(如三星堆遗址)而言,科学家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法(如C14检测法),或对地质层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历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被广大劳动人们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对于童话而言,是人全凭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并非历史。
❼ 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任何照办照抄别国经验的做法,都会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损失。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
❽ 为什么人们要探索历史
历史是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更替;
古人曾言:"温故而知新"
有人言:"要想了解它的现在,必须要了解它的过去"
就像您从小不想知道自己怎么来的吗?
如果,人不知道历史,不知道过去,那么,人类就从此没有了进步!
❾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回犯过包括“文答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才使党逐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经过了一个反复的探索过程,其间也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