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苏联的历史发展进程

苏联的历史发展进程

发布时间:2021-02-23 16:51:02

㈠ 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因:斯大林体制弊端及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的危害
西方版的和平演变
教训:要以经济建权设为中心,关心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要。经济体制与生产关系调整与确立要因时而化。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止资产阶级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局部受挫也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教训

㈡ 苏联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1920年4月,波兰军队入侵苏俄。5月初占领了基辅和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大片土地。6月,西南战线红军在叶戈罗夫和斯大林指挥下发起反击。7月,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西方战线的红军反攻,解放了白俄罗斯领土,进而越过国界,月底逼近华沙。由于红军进展过速,先头部队远离后方,两条战线配合得也不够好,以致当波兰军队在8月反攻时,红军不得不后撤。10月,苏波签署停战协定。1921年3月18日,两国签订里加和约。在南方战线,伏龙芝指挥红军突破弗兰格尔防线,于1920年11月打下刻赤,解放整个克里木半岛。

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但是,远东地区仍被日本干涉军和白卫军占领。苏俄为了避免同日本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决定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一缓冲国家。1920年4月,远东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它不是工农苏维埃国家。而是劳动人民的民主共和国。它接受俄国中央远东局的领导。远东共和国成立后,把红军和游击队改组为人民革命军。10月25日,人民革命军开进海参崴,把最后一支外国干涉军赶出国境。1922年11月,远东共和国并入俄罗斯朕邦共和国。

红军在国内战争中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胜利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幕,出席代表大会的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代表1727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代表364人,南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代表91人。

斯大林宣读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成立条约。大会一致通过了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决议,条约规定,保证这个联盟是各个平等民族的自愿联合,保证每个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保证一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都可以加入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成立,为苏维埃国家各民族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㈢ 俄罗斯(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不仅改变着自身,而且也影响着世界进程。结合所学知识,

(1) 1861年改革来、新经源济政策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给分)
(2)

(3)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等。(1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

㈣ 俄罗斯历史发展阶段

俄罗斯在公元十三世纪被金帐汗国占领。

俄罗斯夜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至16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地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罗斯帝国

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支持列宁、里昂?托洛茨基的共产党的两面攻击,政府对两种反对势力均采取严厉镇压政策。该政府统治期间行政腐败,经济崩溃,仍参加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不得人心,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布尔什维克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逃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说明人民政权才是民主的与自由的政权。

苏联时期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之后的半年,一方面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另一方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妥协。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俄罗斯联邦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从此之后,俄罗斯联邦虽然保持了大国的地位,但始终面临经济困境,俄罗斯实现大国梦仍任重道远。

㈤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什么

发展过程如下:

一、政治现实: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1、苏联解体引发政治混乱;

2、三权分立制度逐步稳固;

3、俄罗斯总统选举趋议。

二、经济发展:混乱中缓慢求序和发展

1、"休克"疗法完成资本初期积累;

2、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验;

3、政治利益优先于经济发展;

4、经济发展前景。

三、社会状况:问题多多分步解决;

四、中俄关系:政治超前于经济

1、永久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经济贸易关系发展明显滞后;

3、经贸联系现状与问题:俄中两国的经贸联系仍然处于较混乱的状态(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大公司对俄罗斯市场不重视、不了解、缺乏具体信息,贸易纠纷得不到很好解决,没有切实可行的贸易结算机制等);

4、中俄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利益问题。

五、苏联

1、苏联(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CCCP),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现名白罗斯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原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

2、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3、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4、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㈥ 苏联的历史发展轨迹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文缩写:СССР),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随即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的世界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至此,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㈦ 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在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苏联模式最主要的管理特征: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因此有人干脆把苏联模式直接称为斯大林模式。与欧美不同,苏联的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使斯大林代表的政体急欲快速壮大国力并强调在同一的思想体系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分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却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使社会矛盾扩大;权力的过分集中使苏联产生了庞大的官僚阶层,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以下特征: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①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不允许其它经济成分存在;②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占绝对优先地位的畸形经济结构;③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经济以部门管理,即以条条管理为主,中央部门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于一身,直接支配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产、供、销大权;④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广泛性和指令性特点。就是说,主要的计划指标由国家自上而下集中制定,囊括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旦制订出来,经最高苏维埃批准,就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
其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①国家的本质属性上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忽视民主和法制;②执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用几乎变成党对国家直接发号施令,以党代政,把党的决定变成国家法令的表决机器;③各加盟共和国的党、政、经、文大权过分集中于中央,名为联邦制国家实际上成为单一制国家,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④执政党自身不能实施自我监督,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很好贯彻,党的领导体制呈金字塔型,总书记斯大林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身,形成了个人集权和终身制。其三,严格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理论主张和学术观点的取舍,均受官方意志裁定。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明显的利弊双重性。例如,高度的集权和个人意志可以使苏联在抗击纳粹德国进攻时形成高度的思想与组织行为集中和社会资源集中,使卫国战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在和平建国时期却不断激化出社会矛盾,消耗掉国家大量的精力、增加了国家的管理成本并留下许多潜在的隐患,使苏联最终走向解体。这些偏激的做法构成了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主要的内在矛盾。
--------------------------------------------------------------------------------
以后的苏联模式可称之为后苏联模式,主要有以下形式:赫鲁晓夫-波涅日列夫-柯西金时代,开始谋求世界霸权和对斯大林时期及前任的批判,我们曾一度称之为“苏联修正主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原有的社会主义思想基础发生了严重的动摇,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苏联整体国力下降以及官僚腐败风气盛行。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更高的思想理论和管理模式来改进现有的模式。戈尔巴乔夫让苏联解体,使自己成为历史人物和苏联社会主义的终结者。另一观点看,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苏联一党制下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体制逐渐失去了民众基础,最后葬送了自己。总体上看,列宁的苏联模式较为温和,透出更多的理性;斯大林的苏联模式较为严厉,突出更多的感性。一个国家在一个政体下的管理模式尽有如此大的差异,反映出社会主义国家人治的通病。回审苏联模式可以发现它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是优点而在另一历史时期就可能成为缺点。比如:高度的政令合一、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其有点是办事效率高、能迅速扭转不利局面,其缺点是易产生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失信于民。

㈧ 前苏联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与美国牵制、防止了一国独大,对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使得国家体制多样性发展,推进了很多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有很大作用。

㈨ 苏联的发展历程求大神帮助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其实只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小小阶段而已。内苏联的全称叫“苏容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原本就是由15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一个国家联合体,只不过他们对外用统一的名号,服从统一的政府——苏联。 苏联在1918年“十月革命”建立以后对当时“俄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那时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苏联就通过有计划的国家工业化,而称为了仅次余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这也是苏联能够在二战重独当一面,战胜德国的原因。 但是二战结束以后,苏联领导人却固步自封,并且由于长期的冷战,导致意识形态决定一切,所以,导致苏联经济发展的僵化,计划经济固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利用,而又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排斥。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注意,没有“灭亡”只是“解体”而已,这15个国家还在的。只不过都独立了)不过最主要的,应该还是经济上的原因,长期的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没有提高,和西方差距越拉越大,导致民间不满情绪增长,而且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㈩ 俄国的历史进程怎样

俄国最先是欧洲的小国。因为俄国的沙皇带有侵越土地的性质,所以他们把侵回越发展领土范围作为目标。答从沙皇彼得一世开始了东征之旅。他们先后占领了东亚,一直打到远东太平洋。后来和清朝的康熙年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清廷获胜,俄国退出外兴安岭,签订了《瑷珲条约》。之后清朝没落,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接着被列宁领导的共产党打败建立了前苏联!大明互助团队真诚为您解答,祝您愉快!希望您在满意的答案上选择“采纳”☆⌒_⌒☆"!

与苏联的历史发展进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