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战时国民政府的迁都的意义
党中央在敌对势力的强大攻势下,曾经放弃延安。当时有一句话大意是内:存人失地,人地容均在,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句话同样适合全国抗战,国民政府也是采取的存人失地政策,以空间换时间,不与敌人做生死决战,以达到拖垮敌人,以待时变。当时政策关键人物下最后决心,主要策略也是由集体决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自有评说。终究绝大多数在抗敌御侮,统一战线上的各个团体或个人都为抵抗侵略出力抗争,中华民族表现了伟大的一面,做出了巨大牺牲,就算略有瑕疵,也是瑕不掩瑜。华夏优秀儿女当时的所作所为都值得尊敬!
㈡ 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历史意义
是民国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这是因为中华民国是推翻满清王朝后建立起版来的国号,之后,经历了权好几届政腐,从孙中山,袁世凯到段祺端执政时,都叫民国,虽然袁有过短暂的复辟帝制。蒋不过是在北伐之后,把民国首都重新定都在南京,国号没有变。仍然是民国政腐。不过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比较混乱,史称军阀割据,以后蒋通过手段逐渐平息……。如果说历史意义,他的历史意义就在于通过手段,基本上结束了民国十多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接下来,他就迎来日本全面侵华,造成的全民大逃难。
㈢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历史意义
迁都重庆的历史意义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上进行分析
政治上,因为政府的迁至版向世界表明权了中国抵抗到底的态度。
军事上,从日本看,因为中国东西跨度大,日本被迫进入长期拉锯战,并且因为重庆地属西蜀大地,易守难攻,使得日本最后在中国的战争发展力不从心。从中国方面看,总部的稳定导致中国政府利于居中调控大局,同时因为调动了大量川军而导致军力增强并较利于管理。中国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战略纵深得以建立,一场民族解放圣战的时空格局得以形成。同时大量资源的供给充分,给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上,因为迁都的顺利完成,重庆西部重镇的地位确立,带动当时的西部经济大力发展,同时因为城市的发展,为了后期直辖市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西部重庆一市带动多省发展的经济格局。
磐龙缠炉 手打整理,欢迎追问
㈣ 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历史作用
1、这样通过形式使中央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同时也给地方保留了机动财力,对于出现的地方财政困难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提高中央的权威与打压地方势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财政的这些努力,它既有利于缓解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巩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著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名为中央政府,但其当时所能实际控制之地区,不过长江中下游数省,而其所提出的统一财政及“统税裁厘”等诸政策,又属于中央集权型财政体制,一旦实行,必将损害到各地方势力的利益而受到强烈抵制或者明奉暗拒,其结果必然是推行起来举步维艰,不尽人意。
关于“统税裁厘”,从总体上看,虽然“统税”增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裁厘”有利于改变以前那种“厘卡林立,重迭征收”的弊端,但“统税”的税率高达50%,在客观上又加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负担。
(4)国民政府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其他原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准其照常行使,由财政部定期以法币换回。
2、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
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
㈤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1000字
你好,,,,
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参见彩图插页第131页)。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
国民党党徽
从1922年8月起,他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进行准备。1923年10月指派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等五人为改组委员,并设立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筹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代表以地方党部推选和孙中山指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海内外代表共两百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代表中有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谭平山等二十四人。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他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会听取了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扣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出版及宣传问题案》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具体办法,在保留总理的名义下,强调“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度”。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对外政策包括废除清政府及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等。对内政策规定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以反对封建主义保障民权民生主义的实施,规定“实行普通选举制,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等。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㈥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㈦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历史意义(800字)
当时的国民政府,南京被攻陷,除了重庆已经无路可退,不迁都灭党灭国,版迁都存党存国,再加上当时日权本进入关内通中国军民作战的军队不过六七十万,战线不可能拉得太长,四川易守难攻,不利于展开大兵团作战。所以才迁都。还有说蒋介石命格属土进山则可腾飞。
㈧ 1949年4月23日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历史意义
(1)政治孤立,复失去民心。抗战胜利后制,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违反民意,发动内战,进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2)军队厌战,上气低落,尤其是国民党的杂牌军队伍战情况更加严重,临阵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一败涂地。
(3)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机会,贪污盗窃,敲诈勒索,他们还利用特权横征暴敛,大肆搜刮,导致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内战,曾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援,但是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军事的溃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人士信心。美国迫他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造成蒋桂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