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元历史上历次贬值的时间
大危机使美国银行信用丧失出现美元贬值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欧日迅速,美国外贸逆差日增,黄金储备剧减,被迫宣布美元贬值
『贰』 美元的发展史是什么
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从1751年起下令铸造了大批成*83.3%、重28克的塔勒银币,被称为“专玛丽亚·特蕾属西亚塔勒”。由于其含银量固定、规格统一、币值适当,因此被英国、法国、教皇国、荷兰等国大批仿铸。奥地利的维也纳铸币厂一共铸造了4900万枚,而伦敦、米兰、罗马、巴黎、孟买等地的铸币厂一共铸造了3.89亿枚之多。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玛丽亚·特蕾西亚塔勒”在埃塞俄比亚、波斯、也门、印度、波斯湾沿岸、以及直至莫桑比克的非洲东部地区都成为流行通货,而美国也在对欧洲的贸易中收入了大量的这种硬币,称之为“dollar”,并且把当时在北美大量流通的、重量和尺寸与之相似的西班牙八字银币“peso”也唤为“dollar”。
『叁』 美元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强势货币
历史上的地位 1792年,美元在13个殖民地形成了货币区, 美国在当时只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国家。19世纪末, 它已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余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 甚至它们的总和,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战中, 欧洲国家的黄金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这些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 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的价格水平翻了近一倍。 后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治理通货膨胀, 试图使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下来是便一段通货紧缩时期, 价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内便从200降到140,下降了30%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 虽然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 固定汇率制拥有保障国际贸易和信贷安全,方便生产成本核算, 避免了国际投资风险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 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 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 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在二战期间, 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团。为了解决这种混乱的状况, 1943年, 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 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即“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 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 使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 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 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而“ 凯恩斯计划”则从当时英国黄金备缺乏出发, 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将各国的债权、 债务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在东线转为战略防御, 日本已经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的能力, 它们的国内经济更是接近崩溃; 而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也遭受严重破坏; 苏联的状况也同英法一样, 第三个五年计划还未完成就遭到法西斯纳粹德国的侵略; 唯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 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 %,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 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 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 相当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3/4, 这使它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在这种形势下,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 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组织下,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馆召开了730人参加的“ 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麻烦采纳,谢谢!
『肆』 急需美元的发展历史
美国的货币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发行了第一张货币以弥补军事远征的花费,这种做法很快辗转流传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铜版容易磨损、需要不断修版,所以无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结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最终伪钞到处泛滥,于是这些票证很快就被废弃了。
到了1764年,英国当局在对北美殖民地货币多年来的限制后,终于下达一项对殖民地发行货币的禁令。后来,由于对英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资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银被英国作为税收征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缺乏。13个殖民地的联合政权大陆会议(美国大陆国会)为了筹集资金,于1775年5月10日在马萨诸塞州举行了会谈并于6月22日批准发行了总价值为两百万美元的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于不久便出现了伪钞,因此导致它的价值实用很小,以致在俗话中将不值钱的东西称为“还不如一个大陆币”。该券于1781年被银行券(即为由银行发行的,可在该银行范围内自由兑换金属货币的纸钞)取代。
1781年12月31日,费城的北美银行成为首家国家银行并获得发钞特许权。1789年美国宪法公布后,纽约银行和普罗维登斯银行也获特许发行货币(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国会正式通过将元(Dollar)作为法定货币单位。1791年国会又特许“美国银行”二十年期作为美国财政部国库代理人。此乃第一个为政府履行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一直运作至1811年国会拒绝续订此银行的特许状为止。了解到必须有中央银行系统迎合国家财务的需要,国会于1816年特许第二家“美国银行”再拥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时,财政部制版印刷局开始印刷所有美国货币。
1861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的费用,国会立法授权财政部直接发4.5亿元无铸币和黄金担保、不兑现的“即期票据”(Demand Notes)。出于防止伪造的目的它使用难于照相复制的绿色油墨(卤化银感光剂对绿光最不敏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钞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绿色,由此被称为“绿背票”(greenback).严格的来说,这是第一种普及流通的美国货币。它被称为联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State Notes)。它的库号和连号均为红色。每一张“即期票据”皆由财政部登记官的代理人及联邦财政总长亲手签名。此一不实际的措施,激发了准许登记官及财政部长将签名制版印刷于货币上的新法规。此项措施于1862年发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开始实行。
根据1861年美国立法规定,财政部又发行了国库券(TREASURYNOTE),它只有两种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当时可以购买白银和黄金。
1862年到1864年期间国民银行法准许各州指定的银行发行以美国公债为准备金的纸币,称为国家银行券(NATIONALCURRENCY)库印和连号均为棕色,亦称国家券或国家流通券。这些纸币式样繁多,大约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7000多种面貌各异的法定货币。所有特许发行纸币的私人银行和州立银行于1863年被要求参加国家银行系统或缴纳10%的钞票发行税。1908年又补充法案,准许国民银行以美国公债以外的债券为准备金发行纸币。到后来国家券形成由联邦储备银行和国民银行银行的两种主要版本:国民银行发行的版本连号为6位数字,在正面左右两边还印有两个或四个字体粗大的黑色号码另一种连号为8位数字;钞票正面左侧印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左右方印有4个斜对着的黑色地区代表字母,这是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发行较早的国家券有4个负责人签字,两上角为财政部长和国库长签字,两下角是出纳长和总裁的签字。该券于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发行。1928年以后又发行了一种1929年版,这是美国财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筹措军费,于1942年12月以国家券的形式发行的6.6亿美元钞票。
为了兑取黄金,美国政府于1870年开始发行了金币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库印、连号是黄色,亦称金元券。该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凭此兑取金币”字样。它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以百分之百黄金作准备的货币。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33年,金币券可自由兑换金币,并作为美国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随着金本位制崩溃,1933年金币券也就停止兑换黄金。
19世纪末,它已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余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
甚至它们的总和,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战中,欧洲国家的黄金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这些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的价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后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治理通货膨胀,试图使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下来是便一段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内便从200降到140,下降了30%,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虽然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拥有保障国际贸易和信贷安全,方便生产成本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风险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在二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团。
1929年,经济危机,193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联储发行美元是美元贬值将近50%,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于是,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1971年,由于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美国黄金储备持续下降,迫于压力,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德、法、日等国极力反对。这样“二十国集团”在1972年至1974年,开始协商以一种“特别提款权”来建立新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
非常巧合的是,1973年以色列发动了赎罪日战争。1973年秋石油价格上涨四倍。同时,1974年尼克松先生解除了对进出口美国资金流动的管制。这时,华尔街则迅速把巨量石油美元分销到拉美及中东欧等广大地区。
德、法、日等国面对既成事实,只能是默认“美元本位制”的诞生。与此同时,弗里德曼的“浮动汇率”成了最前沿的市场学说。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上面基本上是关于美元的历史。从这可以反观经融历史。很有收获,大部分是在网上找的。但觉得很不错。
希望可以帮到你!
『伍』 外汇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
古代的外汇交易 外汇最早的交易出现在古时候。在《犹太教法典》时期,就已经出现“兑换商”,他们主要帮助别人兑换货币,然后收取佣金或者费用。
这些人在城市占据一个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庙外设摊。
在公元4世纪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垄断外汇交易的公司。
1472年,意大利创办了一家当铺,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银行”——邦卡蒙台达电子锡耶纳牧山银行(BMPS)——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直到现在仍在运营。
邦卡蒙台达电子锡耶纳牧山银行
在15世纪,为了满足纺织商人的货币兑换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国外开设了银行,并开始启用“往来账账本”处理交易。
这类账本可以显示外汇账户、以及与国外银行有往来的本国货币账户。
美第奇家族与达芬奇
17和18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外汇市场保持活跃。英国和荷兰的代理人和商人有着非常频繁的外汇兑换往来。
现代外汇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国,一家名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开始交易外汇,它被视为领先的市场参与者。
美国历史上的外汇交易先锋,还包括1880年代获得允许而进行外汇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形成,也因此,我们很多人认为这一年是现代外汇的起始年;
从1899年至1913年,外汇储备增长了10.8%,而黄金储备只增长6.3%,这象征着新兴外汇市场逐渐受到重视;
1902年,就在这一年,伦敦共出现了2家外汇经纪商;
1913年,全球外汇交易几乎一半都是以英镑进行的,这对英国资本市场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英国的外汇银行数量从1860年的3家上涨到1913年的71家。
尽管当时的英镑几乎统治了外汇交易,但是英国本身在20世纪初的几年里却是缺席状态。
外汇交易最活跃的中心却是巴黎、纽约和柏林。
伦敦及整个大英帝国在1914年前都相对沉默。直到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成立,美国银行系统开始印刷自己的货币—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开始成长为外汇行业的重要人物。
1930年。在瑞士巴塞尔市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建立该银行的目的在于为那些新独立的国家和面临收支暂时性逆差的国家提供财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协议签署。根据协议,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波动1%以内。
之后,尼克松总统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兑换汇率失效。 此后开始迎来浮动汇率系统。
布雷顿森林会议
1972年至1973年3月,由于布雷顿森林协议以及欧洲联合浮动协议的影响,外汇市场被关闭。
1973年是现代外汇市场真正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一年,国家之间的汇率约束、银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汇交易时代结束,市场开始进入全面的浮动汇率时代。
现代外汇
1980年代中期,在网络出现之前,一种电子外汇交易形式就开始流行,即由路透开发的“Reuters Dealing”。
从现如今的标准来看,这个系统非常落后,但是在当时,它非常先进,它更像是实时可关闭网络沟通系统。
如果网络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这套系统可能至今还在使用当中。
中国外汇发展史
中国于1994年成立官方外汇市场,此后人民币呈现逐步升值的态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政府仍强调整保持人民币的稳定;但在市场建设方面有了进展,将于4月1日将推出新的交易品种--欧元。
以下是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主要事件简述:
1994年以前,人民币兑美元一直趋于贬值:1979年1美元兑1.5元人民币,到1986年为1美元兑3.5。
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将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4/4,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约为8.6。
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下依然实行严格管制。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铢等亚洲货币竞相贬值,日元兑美元一度创下七年以来的低点至147日元水准,但中国政府自始至终恪守人民币保持稳定,并采取多项配套措施。
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为8.2800-8.2770元,而8.2800元被看作是人民币贬值与否的重要关口,央行进场护卫频繁。 *1998年7月开始,央行进行外汇大检查,审核企业超过一定限额的购付汇的贸易真实性。
1998/9/1,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以走私、逃汇、洗钱与骗税等为目的向银行骗购外汇的,分别按走私犯罪以及逃汇罪,洗钱罪,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
1998/9/29,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国内企业将在境外资本项下的外汇于10月1日前调回国内,未经特别批准,不允许在境外资本帐户下保留外汇。
2000年,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一度扩大,市场揣测央行意欲放宽人民币波幅。
2000/4/12,人民币兑美元收市跌破8.2800元关口至8.2830元。
2000/5/25,人民币汇价连续两日升破8.2770元关口,分别收报于8.2764元和8.2768元。
2001年,中国加入WTO关键一年,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走升,运行区间移至8.2760-8.2800。
2000/12/1,人行允许居民个人与其直系亲属在境内外币账户的资金划转;上调了自费出国(境)留学供汇额度,以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用汇需求。
2000/12/11,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但并未承诺完全开放资本市场。
2000/12/24,人行行长戴相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加入WTO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将增多,但预计今后五年外汇储备稳步上升,人民币汇率可保持长期稳定和坚挺。
2002年 1/15,戴相龙称,欧元目前为中国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货币。他同时指出,日元贬值对人民币汇率会产生压力,但人民币仍将保持稳定;1月31日日元兑美元跌至135水准,成为39个月以来新低。
2002/2/4,中国银行副行长李早航撰文指出,在日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中国在必要时应当对人民币实行适度贬值。这与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官员与主要媒体对人民币贬值避而不谈形成鲜明对比。
2002/3/11,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戴相龙再次表示,日元贬值对中国构成一定的压力,但人民币可保持稳定,不会贬值,亦不会大幅升值;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不成熟,应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
2002/4/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通欧元兑人民币的交易。
2002/6/1,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推出外币拆借。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根据《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5年8月,中国央行启动新一轮汇率改革。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即日起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相当程度上与美元脱钩,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又一个国际储备货币,并成为其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正式入篮也被各方视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新起点。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欧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币,占比分别为1.79%、1.35%、1.55%和0.65%。在远期和掉期市场,绝大部分均是人民币美元交易。在外币对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占比最多,分别占比56%以及30%。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推出九个货币对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盘需求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交易币种集中度仍较高。
虽然现在中国大陆还没有真正放开外汇交易市场,但是这些年随着国内投资者对外汇投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一旦中国外汇市场开放。中国的百姓或许很快就会看到全民炒外汇的盛况。相信那一天的到来,不会太晚。
『陆』 美元在历史上什么时候成为主导,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可是世界银行还在啊
『柒』 关于美元发展趋势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俗称美金,是美国的货币,货币符号为USD。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主要是联邦储备券。其纸币面额有1,2,5,10,20,50和100元,铸币面额有1,5,10,25,50分和1元。
----------------------------------------------------------------------------
美圆,又作美元,是美国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最常用的表示美元的符号是“$”,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
概要
一美元分为100分。开始的时候更细的划分是密尔(mill),一美元分为1000密尔,这个单位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美元的发行权属于美国财政部,主管部门是美国国库,办具体发行业务的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从1929年起,美元钞票的印制由联邦储备系统来进行。目前流通的纸币面额有100、50、20、10、5、2、1元等7种,另有1元和50、25、10、5和1分铸币。历史上还曾经发行过500、1000甚至10000美元面额的钞票。其中10000美元并不在公众中流通,它是用于联邦储备银行与美国财政部之间进行财务交易。
--------------------------------------------------------------------------------
含金量
在1792年,美元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按照当年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纯银或24.75格令(1.6038)克纯金。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上任后,美国货币采用了“金本位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各国停止了黄金的进出口,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在金本位制度后期,美元含金量为1.50466克。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规定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黄金官价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到1934年美元贬值,美国政府将1922年以前版的各种券类钞票逐渐收回。贬值后的美元不能兑现,仅外国中央银行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1946年12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公布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以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美元危机加深。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为克服国际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再磋商,最终于1971年12月达成“史密森学会协议”。其主要内容有:美元对黄金贬值7.89%,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美元含金量贬为0.818513克,对“特别提款权”比价由原来的1:1贬至1.08571美元等于1“特别提款权”。然而,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机的恶化。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10%,含金量减为0.73662克,黄金官价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对特别提款权比价贬至1.20635美元等于1 “特别提款权”。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美元汇价走向浮动。
--------------------------------------------------------------------------------
历史上的地位
1792年,美元在13个殖民地形成了货币区,美国在当时只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国家。19世纪末,它已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余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甚至它们的总和,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战中,欧洲国家的黄金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这些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的价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后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治理通货膨胀,试图使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下来是便一段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内便从200降到140,下降了30%,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虽然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拥有保障国际贸易和信贷安全,方便生产成本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风险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在二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团。为了解决这种混乱的状况,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即“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使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而“凯恩斯计划”则从当时英国黄金备缺乏出发,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将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在东线转为战略防御,日本已经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的能力,它们的国内经济更是接近崩溃;而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也遭受严重破坏;苏联的状况也同英法一样,第三个五年计划还未完成就遭到法西斯纳粹德国的侵略;唯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相当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3/4,这使它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组织下,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馆召开了730人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种霸主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它使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但其偿还债务却是不对等的或者干脆是不用负责任的。因为它向别国举债是以美元计值的,它可以让印钞厂毫无节制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贬值,也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此外,由于美经济实力雄厚,投资环境比较稳定,在美投资能带来较多利润,因此,许多人都想在美投资。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资金的到来,使其利率下降,弥补财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压缩。另外,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一般要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而美国却不必这样做。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当美国出现外贸逆差时,美政府可通过印刷美钞来弥补赤字,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而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这正是战后的美国虽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额财政赤字却依然能保持经济状况稳定的主要原因。
再有,还可以使美国获得巨额的铸币税。铸币税原是中世纪西欧各国对送交铸币厂用以铸造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所征的税;后来指政府发行货币取得的利润(等于铸币币面价值与铸币金属币价的差额)。在金本位崩溃之后,以纸币为基础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国际货币职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当一张毫无价值可言的纸币被国家印制出来时,铸币税就等于这张纸币所能购买到的社会产品价值,中间的差额即为美国的“铸币税”。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钞流通量为3500亿元,l/3在美国境内流通,2/3在外国流通。纽约联储局报告称,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亿美元货币中,有大约55%到60%,即3,400亿到3,700亿美元左右是在美国以外地区流通的。根据联邦储备体系最近的估计,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约三分之二为美国境外持有。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国货币总额已达将近7000亿美元。仅在1989到1996年3月间,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钞就分别达到了440亿和350亿美元。而美国印制一张1美元钞票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只需0.03美元,却能买到价值1美元的商品,美国由此得到每年大约250亿美元的巨额铸币税收益,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二万亿美元左右。
但是由于二战时的通货膨胀,二战后通货膨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通货膨胀,以及两次通货膨胀间的另一轮通货膨胀,使美国价格水平在1934年到1971年间上涨了2倍,同时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保持黄金的美元比价不变,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这时各国央行开始储备黄金,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以增加它们的储备。1948年,美国拥有全世界70%的货币性黄金储量也就是7亿盎司。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 ,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欧洲由于越南战争产生了一股反美情绪,法国带头把所有的顺差以黄金的形式进行储备。于是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48年的7亿盎司降到1970年的2亿5千万盎司,有一半以上将近三分之二黄金储备流失了,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 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1971年出现了"美元危机",从60年代到70年代,爆发这样的美元危机就达11次之多。尽管美国政府为挽救美元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都未能奏效。美国经济衰退、资本大量流失、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美元失去了其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
纸币
美元纸币是采用棉纤维和麻制成的。棉纤维长使纸张不易断裂,吸墨好、不易掉色。麻纤维结实坚韧,使纸张挺括,经久流通不起毛,对水、油及一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美元纸张中没有添加增白剂,呈本白色,在紫光灯下不反光。自1880年起,美钞纸张内夹有红蓝纤维丝,这种纤维丝是在造纸时掺入纸浆的。因此,纤维丝有的夹在纸中,有的浮于表面,用针尖可以把纤维丝挑出来。1928年以前,红兰纤维丝分布在钞票的正中,由上至下狭长的一条。1928年及以后各版,纤维丝漫布全版。1990年起,美元纸张中(人像左侧)加入了一条被称为“迈拉”的聚酯类高分子物质制成的安全线,安全线上有美元符号及面额数字,迎光透视清晰可见。 美元正面油墨为黑色稍深,略带灰色,背面为绿色。1934年以后各版,油墨中添加了磁物质,具有磁性真美钞采用荧光油墨和磁性油墨等专用油墨特制,故美钞正面右侧的绿色徽记和绿色号码,在白纸上用力擦拭后,纸上能留下“绿痕”。1996年以后发行的部分美元会随光线角度不同而显示一会黑一会绿。美元的主要图案是雕刻凹版印刷,库印及连号等为凸印。1990年版以后,下面肖像窗周围加有缩微文字。
--------------------------------------------------------------------------------
版面标记
在美元纸币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用字母、数字或者是图案做成的标记,他们中有的是用于辨认美元纸钞真伪的,而有的甚至只是用来宣扬宗教信仰。
一般在美元中显著的位置(硬币就在人物头像的下方,纸币上的一般位于反面中线的上方)有一句标语"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此铭刻首次出现于1864年的两美分硬币上。自1955年起,国会使它成为法定的国家标语。现今法律规定,所有美国硬币和纸张钞票上都必须使用此标语。第一次于纸张钞票出现,是在1957年系列发行的1元“银券”,并开始在1963年系列的“联邦储备钞券”出现。
库印(TREASURY SEAL)。美钞下面印有美国国库印记,联邦准备券的库印印在右边。其他券类的库印,1928年的在左边,1934年版起一律改印在右边。
早期库印为圆形,外围有四十个齿,每个齿粗细大小均匀,圆内一圈有拉丁文字“THESAUR AMER SEPTENT SIGIL”,圆的中心是一个盾牌,盾牌被一个倒V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为一个天平,周围分布有32个圆点,倒V字内有13颗五角星,下半部分为一把钥匙,钥匙孔为一个“T”字形,周围有17个圆点,整个盾牌内有49个圆点。自1969年版起,库印进一步简化,文字改为英文“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789”(财政部,1789),盾牌外围的花纹取消,上半部是22个圆点,下半部是17个圆点,共39个圆点。1928年和1934年版是大库印,直径为20毫米,1935年版及以后各版一律改为小库印,直径为16毫米,图案和文字不变。库印的颜色有绿、蓝、黄、红、棕五种,按券类而不同。库印的上方是首都的地名“WASHINGTON,D.C.”
各联邦银行及对应城市、代码、字母 请参看:
波士顿 A 1;纽约 B 2;费城 C 3;克利夫兰 D 4;里士满 E 5;亚特兰大 F 6;芝加哥 G 7 ;圣路易斯 H 8 ;明尼阿波利斯 I 9;堪萨斯州 J 10;达拉斯 K 11;旧金山 L 12
『捌』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发展史
没有官方的公开数据。 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05汇改开始,人民币逐渐升值,至今以专升值百分之属25-30。 这给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大陆私营企业的成本上升,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以出口为主营的企业生存压力增加。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进入10年之后,社会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原先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廉价劳动力走向下坡路。 现今中国的金融系统逐渐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国际热钱迅速抓住此次机遇,入主中国淘金。加之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国内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的影响日益加深,政府只能采取提高利率,收缩银根的方法,国内以进出口为主的行业,将会进行一次大的洗牌。 不知道LZ为什么要知道汇率的变化记录,我只能以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利率大致变化以及其影响来解答,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追加提问。
『玖』 各国的货币发展史
泰铢 泰铢1897年以前,一铢相等于8fuang,一fuang又相等于8att。现时的十进制(即1铢等于100撒丹),是由拉玛五世订定。但1940年代以前的名称为tical,后来才改称baht(铢)。原本铢是重量单位,相当于15克,由于一tical相当于15克的银,后来索性使用铢为名称。 1902年11月27日,铢不再与纯银挂钩,因为银价相对于金本位的货币大幅贬值。当年9月19日,泰国发行首批纸币,面值5、10、20、100及1000tical。 1946年5月规定官方汇率为:9.9 5铢等于1美元,40铢等于1英镑。1947年3月,泰政府承认了自由市场汇率,并对进出口贸易结算采用差别汇率,由9.95到23.60 铢等于1美元。 1949年9月18日英镑贬值,9月26日泰铢随同贬值30.5%,对美元官价贬为12.50铢等于1美元,自由市场汇率为23. 54铢等于1美元。 1955年3月,泰铢再次贬值。1963年公布泰铢含金量为 0.0427245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20.80铢,同时停上实行浮动汇率。 自1971年起,随着美元停止自由兑换及贬值,泰铣也不断贬值。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后,泰政府于1973年2月14日宣布依然同美元官方汇率挂钩,即随美元贬值10%。 1973年4月10日,公布泰铢含金量降为 0.0354164克,7月15日再次宣布泰铢含金量升至0.0368311克,官方汇率改为1美元等于20铢。 泰铢1978年3月8日,政府宣布泰铢同美元脱钩,改与一揽于货币挂钩,外汇平准基金会每人宣布泰铢对美元的买入及卖出价,并对商业银行的外汇买卖价格作出限制。1984年11月5日,泰铢贬值14.8%,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7.15铢,之后泰铢有所升值, 1990年年底价为1美元兑25.290铢。 由二战后直至1980年,泰铢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一美元兑20铢。由于美国持续呈强,泰国于1985年将泰铢贬值至25铢,直至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止。 1998年1月,泰铢改行浮动汇率,即时贬值一半,兑美元跌至56铢。其后回升至一美元兑40铢。 2006年底至2007年初,受泰国出口业飞速发展带动,泰币经历了一段“疯涨”的历程,兑美元汇率由原先一兑39变成一兑34(2007年4月),这使得旅游业经受波动。 法郎1795年法郎正式代替利佛尔(livre)成为法国的本位货币单位,1834年其他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法郎成为法国唯一的货币。1803年法国实行金银复本位制,规定1法郎含金量为0.2903225克,含银量为4.5克。但由于金银比价在19世纪后期不断跳动,导致金银复本位制度的崩溃。1876年实行金本位制。废止5法郎银币的流通,并规定法郎含金量为0.2903225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郎币值与黄金脱钩。1928年6月法国制订新货币法,正式实行金块本位制,规定1法郎含金量为0.05895克,比1803年贬值79.69%。1936年被迫放弃金块本位制。次年6月取消法郎含金量,法郎成为不能兑现的纸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郎先后5次贬值,贬值幅度达到90%。1958年,戴高乐总统当政后,决定推出新法郎(Nouveau Franc),取代不断贬值的旧法郎。1960年1月1日,法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法郎(Nouveau Franc),1个新法郎等于100个旧法郎,含金量为0.1802克。60年代以后,法郎不断受到猛烈冲击,1969年8月再次贬值11.11%。1971年8月,法国建立双重外汇市场,将法郎汇率分为贸易法郎和金融法郎。后来又于1973年3月取消汇率区分。1972年4月,法郎参加西欧的“蛇形浮动”,并于次年3月参加西欧联合浮动。80年代以后,法郎又先后3次贬值。美元与法郎的比价一度跌至1:10。 日元日圆是日本的官方货币,于1871年制定。其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有1000、2000、5000、10000円四种面额,铸币有1、5、10、50、100、500円等。日圆也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储备货币。现在使用的日本货币单位“円”是在1871年6月27日(明治4年5月10日)制定的。当年明治政府将一日圆的币值订定为与纯金1500毫克等值,并设有次一级的币值单位钱,相等於0.01日圆。 韩元韩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币有1000韩元、5000韩元、10000韩元、50000韩元四种,易于根据纸币上面印的历史人物和颜色加以分辨。 韩国铸币总共有1韩元,5韩元,10韩元,50韩元,100韩元,500韩元,6个币值。现流通的硬币有10韩元、50韩元、100韩元、500韩元四种(10韩元是最小单位)。 由于韩元汇率高不值钱,故1元,5元硬币2001年2月起停止流通。2009年6月23日韩国央行韩国银行发行面额为5万韩元(约合40美元)的钞票,这是该国迄今为止发行的面额最大的钞票。常用读音“WON”:
『拾』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