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具有启示意义的历史故事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 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抛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 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
『贰』 有关历史、有价值意义的小故事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叁』 历史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有哪些500字左右
有!当然有!!有许多!!
在阿尔卑斯山麓,有个著名的修道院,叫做圣伯纳修道院。院长凡蒂斯是个很有学问很善良的老人。他从事慈善事业,驯养了一只身高力大的救生犬。由于这只救生犬浑身想炭一般黑,他为它起名为黑蠓。
大雪封山季节,常有人在山里遇险。凡蒂斯院长一接到求救讯息,就在黑蠓的脖子上套上救生袋--里面装有烈酒、香肠、面包等物,接着就把遇险者的衣物给它嗅。这一切妥当之后,黑蠓就箭一般飞跑进深山里。它一路追踪着遇险者的气味,一直到找到遇险者为止。
遇险者看见黑蠓就如看见救星,他们解开黑蠓带来的袋子,用烈酒驱寒,用药膏擦冻伤,由黑蠓领出深山丛林,走到圣伯纳修道院。如果遇险者走不动了,黑蠓身上的袋子里还有纸和笔,遇险者在纸上写清自己的情况及需要,黑蠓就会将那张求救纸带出来,再由救护人员赶到现场。
几年来,黑蠓已经救出过40个人,它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阿尔卑斯山脉大雪覆盖,业余登山家华生特在一次小型雪崩中失踪了。 登山俱乐部的负责人拿着华生特进山前脱下的一件衬衫,急匆匆地赶来向凡蒂斯院长求助。凡蒂斯院长立即找来黑蠓,给它喂了3磅牛奶、3磅牛肉,又让它闻了华生特衬衫上的气味。
黑蠓对这一切很熟悉,它蹲在院长面前,由院长亲手挂上救生袋,湿润的眼睛显得严肃而庄重。院长像给一个敢死队员送行那样吻它、拥抱它,并按宗教仪式在它的鼻子上画了十字,祝福它出征顺一路平安。接着,他向黑蠓礼貌地伸过鼻子吻了一下。 “孩子,去吧!这是第41个!”院长向黑蠓轻轻一挥手,喃喃地说道。
黑蠓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很快射入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区。它像往常一样,对自己的任务充满了信心。 这条强悍勇猛的良种狗的祖先是狼,筋肉里有的是搏斗的力气,血液里有的是澎湃的冲动。它攀爬岩石,腾越山沟,凭着气味的引导,很准确地向华生特遇险的地点冲去。
突然,热得伸出舌头排汗的黑蠓,猛地打了一个冷战,它急忙停住步子。在前面20米处的一个雪堆上蹲着一只威武的雪豹,活象一头中型老虎,两道饥饿的目光逼射着黑蠓。
这头阿尔卑斯山里的猛兽,用眼睛发布着它的命令--快把你的一身的肉送来。
要是在平时,黑蠓必定会冲上去。它的肉搏的勇气,在救生活动中曾经咬死过3只恶狼。然而此刻它却退缩了,凡蒂斯院长期待的眼神、挂在身上的救生袋,以及越来越清浓郁的遇险者华生特的气味,促使它必须赶快离开雪豹。
雪豹处在大雪封山的困境里,好几天捞不到食吃,肚子空空,饥肠辘辘,碰到这么一条肥狗,谗得它两眼血红。它“轰”的一声怒吼,震得小雪衫树上的雪花纷纷落下。它是想先用声音吓软黑蠓。随即,它便后腿一用劲,铁棒似的豹尾呼啦一扫,弹跳而起,凌空扑向黑蠓。
黑蠓不是一条普通的狗,凡蒂斯院长对它进行过严格训练。于是,它脑袋前伸,肚子贴地,在雪豹快落地的一瞬间,后腿使劲一蹬,“蹭”地从豹肚子下反穿过去,头也不抬地拼命往前跑。
雪豹落地时撞断了一棵小雪杉,它连翻了3个筋斗才稳住。等它甩掉满脸的雪花,定睛再寻黑蠓时,早不见黑蠓的踪影了。
黑蠓爬过3道雪障,顺着只有它才能判断出的气味辨别方向,终于找到了业余登山家华生特。
在一丛覆盖着白雪的灌木旁丢散着华生特的风帽、雪镜、登山拐杖,食物袋和地图囊。而华生特本人却被埋在雪里。大雪盖住了他的身子,他仰面躺着,只露出一张脸,上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冰壳。
黑蠓蹲在他身旁---是他,刚才闻到的衬衫上的味道也是这样的,它定下心来,自己也需要喘息。黑蠓伸出血红的舌头,发散浑身的热气,同时也期待华生特起来,与以往的遇险者一样,让他取出它身上救生袋里的食物,填饱肚子,恢复体力,然后跟它回去。
黑蠓缓过了气,然而华生特却没有起来的意思,黑蠓饶着他走了3圈,开始拱雪。华生特魁伟的身体从雪中露出,直挺挺的,黑蠓紧紧咬住华生特的裤脚使劲儿往前拖,拉了足有一尺距离,他还是没有半点儿反应。
黑蠓凑到他的鼻子跟前,嗅了一阵,突然灵机一动伸出舌头舔他的脸,一股彻骨的冰冷从舌头传到心里。
它停了停,缩回舌头,等到冰凉的舌头在嘴里焐热了,又伸出来,紧紧地贴在华生特的脸上。它心里很明白,只要华生特醒来,一切情况将会好转。
华生特在饥渴中倒下,在无力挣扎的情况下渐渐失去知觉。现在,黑蠓身上的热量通过它的舌头传到他的头部,刺激了脑神经,使他恢复了知觉。
黑蠓觉察带这个细微的变化,缩回了舌头,庄严沉稳地盯着华生特,就像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盯着被他从死亡线上揪过来的病人一样。
华生特不能转动僵硬酸麻的脖子,也不能全部睁开眼睛,他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狼!一张长长的狼脸就在他眼前半尺远的地方,他几乎闻到了一股特有的腥味。
华生特吓得差点晕过去。他知道狼的本性。有一些猎人、采药者、探险家不是在山里被狼吃掉了吗?雪崩发生时,他甩掉了身上所有的包裹,只将一把锋利的匕首紧紧地握在手中。现在面临新的险情,迫使他积攒起全身的力气,抽出被雪盖住的右臂,举起锋利的匕首--“刷”的一道寒光,刺进黑蠓的胸膛……
黑蠓两眼直翻。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受到致命的一击,这是它过去救生活动中从来没有碰到的,也是万万料想不到的。在一瞬间,它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一阵剧痛使它发生一声野性的、粗狂的狂吼,在山谷里响起深沉的回声。
黑蠓神经质般地绕着华生特毫无目的地跳着,鲜血染红了白雪。它懊恼、怨恨、愤怒、痛苦……突然,它旋转身子,睁着血红的眼睛,磨动坚硬的腭,张开大嘴,露出两颗雪白尖锐的犬齿,扑向华生特的咽喉……
然而它又突然停住了。它闭上嘴巴,两只眼里的凶光渐渐散去--它看见华生特紧闭双目晕眩过去了。
黑蠓垂着头,它无法咬去插在胸部的匕首。这时,它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感情,希望赶快回到它的主人--凡斯蒂院长身边。
它头也不回地顺着来路,踉踉跄跄地向圣伯纳修道院跑去,一路滴着血……
凡蒂斯院长做完晚祷,正在等待黑蠓回来。当他听见门外有轻微的断断续续的叩门声,好象有什么东西在抓挠时,立即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门。
门一开,“扑”的一声,黑蠓冲他扑过来倒在有的脚下,一条长长的血迹从黑蠓身后一直延伸向远处。
院长惊呆了。他立即明白了黑艨遭到了不幸。 他蹲下身去,看见黑艨胸口上插着匕首但却切断了动脉,黑艨的血几乎流干殆尽。
院长万分悲痛。他把匕首拨下来,仔细辨认,发现在这把精致的芬兰刀的刀柄上刻着华生特的名字。
此时的黑蠓已气息欲绝,它低低地呜咽了一声,那双潮湿的眼睛定定地望着凡蒂斯院长,好象在回忆这几年来朝夕相伴的生活。院长心头酸痛,他颤抖着向黑蠓伸出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黑蠓已无力伸出舌头来礼貌地回赠主人的爱抚。它只是轻轻地移了移头,把脸依在主人的手背上,吐出了它最后的几口气,渐渐停止了呼吸。
黑蠓死了。华生特活下来。顺着黑蠓的血迹,救援人员找到了华生特。
华生特的误会,使他犯下了令他终生悔恨的错误。但一切都已过去,人世间的一切来龙去脉,都不容篡改,没有任何人有机会将生命重走一遍……
黑蠓被葬于修士墓地。41个被救者,包括华生特在内,自动捐献资金,为黑蠓修建了坟墓,立了墓碑,上面刻着黑蠓救出的41个遇险者的名字。在墓碑的最后部分,华生特刻上了英国诗人拜伦的诗句----你有人类的全部美德,却毫无人类的缺陷。
『肆』 求一个历史小故事,要有意义,短小精炼,最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的……在线等
苏秦刺股苦学来
原文
苏秦自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①十上而不为②用③,资用匮乏④,潦倒而归⑤。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⑥炊,父母不以为⑦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⑧人主而不得⑨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⑩。后卒⑾合⑿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
译文
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写了十多封信,都没有被采纳,资金缺乏,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离开织布机,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于是叹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他说:“哪有劝说国君而得不到什么的人呢?”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拿起锥子自己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最终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伍』 有历史价值的故事(简介)
、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陆』 深刻含义的名人历史故事并且有解
唐太宗李世民称得上是一代圣德之君,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帝王,尤以兼听纳谏著称。然而,当大臣们谏诤言词激烈,有切肤之痛时,太宗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过饰非、充耳不闻。但太宗毕竟有过人的雅量和气度,以国家社稷为重,闻过则改。
唐朝的王珪,字叔玠,清心寡欲、品行端正、刚直不阿。世子李建成被立为东宫太子后,他出任太子中舍人。玄武门之变后,王珪受牵连,被流放到隽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即位。他知道王珪很有才干,就不计前嫌,召回王珪,拜为谏议大夫。一次,太宗临朝,对侍臣们说道:“正直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是无法使天下大治的;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同样无法使天下大治。只有君臣相遇,如同鱼水一般和谐,海内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大治。我虽不敏,还望诸公多加匡正,以便凭借诸公的佳谋良策,使天下升平。”
王珪随即应道:“臣听说,木材按照绳墨割据才会正直,君主采纳臣下谏言才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主身旁必有七位诤臣,他们言而不从,则继续以死相谏。陛下开明圣哲,为臣身处广开言路之朝,当然愿意竭诚尽忠。”太宗听了受益匪浅,就规定三品以上的显官入朝时必须有谏官在侧。太宗也确实是从谏如流,王珪更是有过必规,见缺必劝。
然而,并不是每次劝谏听起来都那么入耳。一次,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授宫人声乐不合太宗的心意,太宗大发脾气,狠狠的责怪了祖孝孙一顿。王珪、温彦博认为责任不在祖孝孙,便劝谏太宗道:“祖孝孙精通音律,教授时也并非不尽心。只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欺骗了陛下。况且祖孝孙是位雅士,陛下忽略了这一点,让他教授女乐,而且还怪罪他,臣等担心天下人都会为此感到惊怕。”太宗一听,火上心头,呵斥道:“你们都是我的心腹,本当进忠献直,怎么竟附下罔上,替祖孝孙说起话来!”
温彦博赶忙拜伏谢罪,而王珪偏偏不拜,说道:“臣从前侍奉东宫太子,罪已当死,陛下宽恕了为臣,并让为臣处在显要职位,要求臣尽忠职守。今天臣所进言不是为了自身,不料陛下陡起疑心,讥诮为臣,这是陛下对不起臣,不是臣对不起陛下。”太宗听了,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太宗对房玄龄说道:“自古以来,帝王是很难做到采纳谏言的。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齐之言。宣王是位贤主,可术伯居然以无罪被杀。我一直希望师法从前的圣主,只恨自己不能达到古人的水平。昨天,我责备了王珪和温彦博,对此我颇感后悔。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啊!”
『柒』 历史小故事有名气有意义
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 "典地葬妻"的故事。
1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尝粪忧心
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后移居江陵(今湖北江陵)。南齐高士,受祖父及父亲的影响,自小喜爱读书,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曰。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孝感天地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4,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今湖北鄂城)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5,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今江西南昌)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而父亲又怕烟熏,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6,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7卧冰求鲤
王祥,晋代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将鱼带回家为继母做了可口的鱼汤,果然病愈,朱氏感动了,从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8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9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捌』 求历史上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急!!!!!
历史上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断箭》: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