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波茨坦公告的历史意义

波茨坦公告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3 08:16:53

㈠ 波茨坦公告的公告内容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全文如下:
美、中、英三国政府领袖公告: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今集中对待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机会,投降国并且永不称霸。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这份重要历史文献的译本,现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开、复印、拍照留存

㈡ 波茨坦宣言、关于中国政府问题。

蒋介石只参加了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中没有中国代表,这次会议的主要参加者有专:苏联代表:属约瑟夫·斯大林英国代表:先是温斯顿·丘吉尔,后是克莱门特·艾德礼会议期间英国大选结果揭晓。工党战胜了保守党,艾德礼取得首相职位。美国代表:刚刚就任总统的哈里·杜鲁门斯大林建议由杜鲁门-----唯一参会的国家元首主持会议,丘吉尔接受了提议,此外,三国外长也参加了会议。《波茨坦公告》在7月26日通过。苏联当时尚未对日本作战,没有签字。中国政府虽未参加讨论,但事前征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所以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8月2日会议结束时,与会三国签署了《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波茨坦会议初期的“三巨头”:会议后期的“三巨头”,艾德礼取代了丘吉尔:

㈢ 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日本的最后通牒

——中、美、英联发《波茨坦公告》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地下室与他的情妇爱娃双双自杀,结束了他恶贯满盈的一生。当天下午,前苏联红军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屋顶。5月8日,德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此时,日军在中国战场还在垂死挣扎,于1945年5月上旬,在湘西芷江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日军败局已定,士气低落,而中国军队则信心十足,与日军在雪峰山展开了会战。经过一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割包围,歼灭日军近2万人,取得了反攻的胜利,并开始转入全面反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广大敌后区域内,对日、伪军反攻作战,摧毁日、伪据点,解放了许多县城和集镇,基本上把日军逼退到铁路沿线和一些主要公路线,大大扩充了抗日根据地的力量,缩小了敌占区,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条件。

4月7日,继小矶内阁倒台,铃木贯太郎内阁成立,东乡茂德出任外相。在大局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铃木内阁把希望寄托在利用前苏联与英美的矛盾上。为此,东乡茂德外相任用前首相广田弘毅与前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举行会谈,在6月间谈了4次,但前苏联对日本的谋和反应冷淡。

6月22日,美军全部占领琉球群岛。日本本土的外围防线被摧毁。日本国内顿时紧张起来,使日中结束战争的企图成为定局。当天,天皇在最高战争会议上提出,立即采取步骤恢复和平。继之,天皇下令,派遣近卫为特使,携带天皇的亲笔信,赴莫斯科请前苏联斡旋和平。

日本还通过各种渠道挑拨英美与前苏联的关系,致使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于7月10日正式发表声明,否定美日接触,保证“美国的政策将一如既往,立足于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戳穿了日本的阴谋。

7月12日,日本东乡外相电告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要求前苏联接见近卫特使,并说,在避免无条件投降的原则下,日本愿意和谈。前苏联迟迟未作肯定答复。

7月下旬,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相会于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了二战期间第三次会谈,进一步商议战后世界的安排和前苏联对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草案,并于7月24日送交丘吉尔。丘吉尔对草案的措辞表示赞同。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应被列入这项公告的发起国之列。

于是,杜鲁门通过驻华大使赫尔利,向蒋介石转告了通告的内容。蒋对公告表示赞同,只是要求将他的名字列在英国首相之前。

7月26日9时20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通过电波向全世界公布。公告宣布:中、美、英三国武力在“所有联合国之支持鼓励下”,“即将给予日本以最后的打击”;日本应以法西斯德国的失败为殷鉴,尽快做出抉择,盟国同意给日本一次机会,以结束战争。条件是:永远剔除日本企图征服世界的权威和势力,肃清军国主义;同盟国必须占领指定的日本领土,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实施《开罗宣言》诸条件;日本的本土限于本州、北海岛九州,及被指定的其他小岛之内;日本军队要完全解除武装;日本战犯将被处以严厉的法律制裁;容许日本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偿付实物赔偿的工业,但不容许日本存在可能重整军备的工业;在实现以上目标并根据日本人民的意志建立和平政府之后,同盟国占领军立即撤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将遭迅速完全的毁灭。

7月27日上午10时30分,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开会,讨论《波茨坦公告》与前苏联调停的可能性问题。会议决定,先听听莫斯科方面的动静,再对《波茨坦公告》作出答复。但铃木首相在次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称《波茨坦公布》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旧调重弹”、“没有多大价值”,日本“根本不屑一顾”。

日本既然公开拒绝了《波茨坦公告》,盟国只有采取强烈的手段,对它进行摧毁性的打击。

日本政府要员似乎没意识到铃木讲话的严重后果,他们默默幻想着前苏联出面斡旋调停,无所作为地度过了表面上平静无事的10天。而其实这10天正酝酿着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㈣ 波斯坦宣言的历史意义

波茨坦公告

简介
这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 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它的同意。苏联于8月 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内容

一、吾等战胜国首脑,代表吾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这次战争。

二、美英之庞大陆海空军,籍由西方调来之军队,业已增强数倍,即将予日本以最后的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而支持及鼓舞。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为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民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对 付抵抗之纳粹时,不的不将德国人民的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毁殆尽。然现在集中队付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更加以吾等之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必将终归全 部破坏。

四、现应即早决定,日本是否仍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入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所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

六、吾人坚信,若不将穷兵黩武之军国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秩序不能产生。故决将欺骗及误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政权及势力,永远扫除。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已毁灭有确实的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领,俾吾人在公告中所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回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十、吾人无意识奴役日本人民,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须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 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为此目的,可准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治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并以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战领军队当即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有意识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㈤ 为什么《波茨坦公告》是中国,美国,英国发表的

原因:《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所以《波茨坦公告》是中国,美国,英国发表的。

签订过程:

1、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并通过一项由美、英、中三国代表签署的决议,即《波茨坦公告》。

2、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政府被迫于10日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美、英、苏发出乞降照会。

3、1945年8月8日,苏联加入《波茨坦宣言》。

4、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颁投降诏书。

(5)波茨坦公告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意义:

1、《波茨坦公告》的逻辑链条不容割裂。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在《日本投降书》第一条和第六条中均宣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因此,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中日关系角度,《波茨坦公告》都是日本必须遵守的重要国际法文书。

2、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历史的定性不容翻案。《波茨坦公告》继承了《开罗宣言》,后者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前者为对日处置确立了各项原则和立场,同时也是为了防范日本再走侵略之路。

3、战后日本军国主义不应有立足之地。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消除军国主义产生的土壤,防止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再次祸害世界,是《波茨坦公告》的要旨,这也是战后亚太地区和平国际秩序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波茨坦公告

㈥ 为什么说《波茨坦公告》是同盟国对日的最后通牒

公告在当时并未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其所导致的结果是,两枚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爆炸。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这是一份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

义正词严的公告在当时并未引起已进入癫狂状态的日本政府的重视,其所导致的结果是,两枚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爆炸。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向同盟国签降。

9月9日,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一片肃穆中,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面向中国代表,低头双手捧接投降书,签上“冈村宁次”几个字。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设在日本东京的远东国际法庭对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进行审理、宣判。

(6)波茨坦公告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波茨坦公告》共有13条,主要内容包括:

同盟国将给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公告重申《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同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等。

《波茨坦公告》是对战败国的惩罚性宣示,是中美英三国代表受害国几千万战争亡灵惩罚罪孽深重的日本。为了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次复兴,必须将日本限制在其本土四岛,以彻底摧毁其海外扩张的野心。

㈦ 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来战末期,1945年自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了波茨坦会议。当时德国已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会议讨论了处理战后德国问题,以及波兰问题等。会议还讨论了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的问题。 参加会议的有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杜鲁门和英国的丘吉尔(后期是新任首相艾德礼),还有三国外交部长,参谋长等人。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以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宣言》(或称为《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关于处理战后德国的问题,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又签订了《波茨坦协定》。

㈧ 波茨坦公告的历史意义

《波茨坦公告》的主要目的是迫使日本提早投降,并且规定日本投降以后的处理事宜。同时《波茨坦公告》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

㈨ 《波茨坦宣言》的内容是什么

《波茨坦公告》全称为《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于1945年7月26日正式公告。
随着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已战胜德国、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又屡遭失败、即将彻底崩溃之际,
苏、美、英三大同盟国首脑于1945年7月1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美国由二战早、中期急切希望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转变为不需再借助苏联的力量对日本作战,反而担心苏联对日参战将会影响美国独占日本及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就美陆军部长H.L.史汀生起草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备忘录进行协商修改,并在电请中国中华民国主席蒋介石签字后,于1945年7月26日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政府公告形式发表的对日本最后通牒式公告。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美、英、中《波茨坦公告》中文本内容: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待日本之星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㈩ 波茨坦的历史

也称“柏林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和三国外长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同意根据苏联代表团的建议通过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和其他有关决定,包括设立外长会议,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原则,德国赔偿,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对意大利政策,哥斯尼堡地区最后让与苏联,对罗、保、匈、芬的政策,战争罪犯,奥地利领土托管和参加联合国组织等问题。并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这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他的同意。同年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阅读全文

与波茨坦公告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