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赤峰历史文化简介

赤峰历史文化简介

发布时间:2021-02-23 00:51:58

『壹』 赤峰的历史简介

历史

1、早在史前时代即有人类居住。著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在本市的红山发现。

2、秦汉赤峰皆在长城内,属辽西、右北平郡所辖。

3、东汉建武三十年鲜卑内附,汉廷令居乌桓故地。赤峰是东部宇文鲜卑所居住。

4、五代十国时,契丹人在此地兴起,建立辽国,其国都上京临潢府及中京大定府都位于本地。

5、元代时属行中书省,明初为宁王藩地,大宁卫管辖地,明英宗后由朵颜三卫驻牧。

6、林丹汗即位之后,为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当初辽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即今内蒙古赤峰)。

7、清代时为漠南蒙古的一部分。

8、民国时,赤峰与朝阳、承德三市组成热河省,设昭乌达盟。民国22年(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沦为满洲国领土,抗战胜利后收复。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7月18日热河省撤销。昭乌达盟划入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入辽宁省,1979年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而后于1983年更名为赤峰市至今。

赤峰市行政规划图

(1)赤峰历史文化简介扩展阅读:

地理位置

赤峰市地处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西南段山脉与内蒙古高原、西辽河平原、燕山北麓山地截接复合部位。赤峰市境东邻辽宁省朝阳市,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西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边界总长为2123公里。

赤峰市周边四至极点:东点阿鲁科尔沁旗绍根苏木所辖朝伦巴特尔房身村;西点克什克腾旗达尔罕乌拉苏木所辖少布查干村;南点宁城县山头乡所辖哈巴气村南山;北点阿鲁科尔沁旗所辖呼热吐古鲁班诺尔的辉特扎哈诺尔北岸。赤峰东西宽375公里,南北长457.5公里。



名人

杭桂林,罗啸天,陈国庆,王中和,那顺孟和,王波,白向群,斯日古楞,赵兴,钱荣旭,朱景田,陶淑菊,毕立夫,高延青,高连元,高在堂,宋志民,额尔敦陶克陶、徐汉林、孙珑、郑大光、嘎拉僧普日来扎木苏、马玉林、郭俊卿、恩和森;

蔡壮飞、邰喜德、赵斌、苏赫、王峰源、张长弓、陈洪恩、李发、华祝、胡日嘎、费荣中、张凤、胡洪凯、金河、王栋、斯琴高娃、马德海、左飞、张振武、李玉春、王卫东、唐臣、鲍喜顺、宋国峰、马伯庸、王珞丹、王丽坤、张玮等。


风景名胜

截至2018年5月,赤峰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90多家,被评为国家A级以上景区49个,4A级8个(克旗克什克腾石阵、克旗达里诺尔湖、喀旗亲王府、翁旗玉龙沙湖、宁城道须沟、喀旗美林谷、敖汉温泉城、左旗召庙)、3A级11个、2A级30个。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点)2处(克旗紫濛山庄、赤峰力王工艺),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村)8个(克旗同兴镇、左旗林东镇、右旗索博日嘎镇、喀旗美林镇、喀旗王爷府镇、宁城黑里河镇、松山区城子乡瓦房村、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

有各个时期历史文化遗址7300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处,地热温泉3处,拥有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4处。在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31个旅游重点旗县区(市)中,赤峰市占了7个。



『贰』 赤峰的文化都有哪些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叁』 赤峰都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文化,夏家店文化,小河沿文化,契丹辽文化、金文化,最牛逼的版是红山文化和权玉龙文化,使中华5000年文明史,增加3000年,现在叫中国8000文明史,这是最牛的,在北京天坛公园的石碑上,就刻有红山文化和玉龙文化的介绍。值得我们赤峰人骄傲。

『肆』 赤峰有什么特色的文化

赤峰最特色、最著名的文化----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 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 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 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 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龙,是中华民 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化封建帝王极权的化身;那么, 红山龙,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怎样的关系?这一课题把古文 明探索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东北的辽河流域。

1.陶塑艺术
位在北方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出现立体圆雕的裸体妇女像,有些胸前的乳房突起,有些则是躯体具有孕妇的特徵;在辽宁省建平、凌源二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出土面涂红彩的泥塑女神头像,此地也是红山文化的分布区,推测是一座女神庙或女性为主的祭祀遗址。红山文化大量出土的陶塑女性,部分学者推测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徵,同时也是母系社会的具体表现。
2.石雕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雕作品中,就有许多是以动物为题的玉石雕刻, 例如红山文化出土的猪龙玦形器,但是否就是玉玦则仍待讨论,同形的玉饰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等地均有发现,可能是由猪的形象再被神格化所衍生而来,或者是「龙」在早期神话传说阶段的形像。在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鸟、龟、虎形佩和鱼形石坠等小型的动物形像作品,主要是以玉或绿松石所雕。
红山文化陶器呈现四大特征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斜口器、瓮、豆、带盖<!--ADV_CONTENT-->罐等。红山文化陶器的几个特征包括:
1.红山文化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两大陶系为主,而泥质红陶占的比例要大于夹砂灰陶。
2.筒形罐代表了红山文化陶器的基本器形。红山文化的筒形罐特征是口大底小、腹壁斜直,属于筒形罐的晚期形制,后从筒形罐中又异化出筒形器,形成红山文化陶器演变的一个新特征。 3.压印之字纹是红山文化陶器纹饰的风格。之字纹线细而纹带较宽,连线和篦点共用,横压竖排与竖压横排共用,直线与弧线、波浪线共用。之字纹饰又往往与筒形罐结合在一起,成为红山文化陶器更明显的特征。 4.彩陶在泥质红陶中占有相当的数量。红山文化彩陶以黑彩为主,也有红、紫彩,图案以龙鳞纹、勾连花卉纹和棋盘格纹三种最具代表性。

猫头鹰是是红山文化主要图腾崇拜物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多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主要图腾崇拜物。据介绍,玉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最多,最大的达到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仿真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动物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考古人员说,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们经常遭到其他野兽的攻击,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起来,以避免收到伤害;人们过着农牧渔猎生活,又希望像雄鹰一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而猫头鹰具备这一切优势,猫头鹰是辽西地区普遍存在的猛禽,黑夜活动,可以飞向高空,又给人以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这样,猫头鹰成为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应该是一种必然。
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的礼仪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结构的窗口。从目前大考古发掘来看,一般红山人的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但同时还葬有数量不等的猪、狗等,再低等级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个别的墓葬没有陪葬品。这说明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等级制度严格,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国家。
玉器的起源是装饰,玉器的使用从萨满文化发展到族权、神权、兵权的象征,很多玉器是原始礼器,一些动物的造型是氏族的图腾。

位在赤峰一地,发现西元5000年之久的遗址,也就是盛名的红山文化,当地出土的玉器蔚为玉石艺术的瑰宝,1908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发现於赤峰红山后,初期称为「赤峰红山后文化」,后来因中日战争调查工作停顿;1954年后恢复考古,大学者尹达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分布於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若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的数据,其鼎盛时期经校正后约为西元前3500年。 红山文化的遗物多为石器和陶器,最具知名者是精美的玉器,尤其擅长圆弧造型玉雕表现,主要玉材是来自东北特产的「岫岩玉」,即蛇纹石类的石材。

『伍』 赤峰有着怎样的的历史

赤峰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赤峰是“天下第一龙”——玉龙的故乡,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的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的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000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的大型玉龙,更在全国引起轰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据历史记载,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金时属北京路。元时属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大宁路、全宁路、应昌路、上都路。明时,初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后属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民国前期属热河特别区;日伪时期南部属伪热河省,北部属伪兴安西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赤峰境内分别建立了热中、热北、热辽、乌丹四个专署,隶属热河省。1949年5月,将克什克腾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12月热河省撤销,又将赤峰县、宁城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与北部五个旗县合并为昭乌达盟。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盟建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赤峰市以玫瑰、大丽花为市花,油松为市树,百灵鸟为市鸟,《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为赤峰市市歌。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被誉为“华夏第一龙”的玉龙,开创了中华民族“尚玉”、“崇龙”的文化传统,证明了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赤峰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中国北方发达的古代文明。辽代上京、中京两大都城分别在今巴林左旗和宁城县境内,是我国辽文化的中心。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纷呈的文化异彩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共铸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辉煌。

『陆』 赤峰历史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现存辽代文物数量居全国之首。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又有10处古迹名列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中。至此,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5处。

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赵宝沟遗址、红山区境内的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红山遗址群、松山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夏家店遗址群、宁城县境内的汉代黑城遗址、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辽至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宝善寺、翁牛特旗境内的元代张应瑞家庭墓地、喀喇沁旗境内的清代灵悦寺、辽代至民国时期的龙泉寺、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共10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名列其中。同时赤峰市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合并项目。

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6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有25处名列其中,占1%强。它们是: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含祖陵祖州、庆陵庆州、怀陵怀州)、兴隆洼遗址、大甸子遗址、缸瓦窑遗址、架子山遗址群、大井古铜矿遗址、城子山遗址、金界壕遗址、应昌路故城遗址、宝山"罕苏木墓群、福会寺、喀喇沁亲王府及家庙、赵宝沟遗址、红山遗址群、夏家店遗址群、汉代黑城城址、辽知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宝善寺、元代张应瑞墓地、清代灵悦寺、元代龙泉寺、辽代真寂之寺、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另外,赤峰市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项目。

辽中京遗址

辽上京遗址

庆州白塔

大甸子遗址

金界壕遗址

喀喇沁亲王府

『柒』 赤峰红山文化的简介

赤峰红山的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有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常见,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呈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捌』 赤峰都有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8000年前,古回老的兴隆洼人答在这里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古村落,被专家称为“华夏第一村”;5000年前,红山文化在这里发祥,赤峰出土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1000年前,契丹人在这里创立了雄峙万里的大辽王朝,建起了“草原第一都”。800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缔造了蒙元帝国。

『玖』 内蒙古赤峰的历史由来

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为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

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昭乌达为蒙语,汉译“百柳”之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西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界;市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9)赤峰历史文化简介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日到1955年12月31日,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4旗和林西县;南部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宁城、赤峰、乌丹3县及赤峰市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其所辖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宁城、赤峰、乌丹3县划入昭乌达盟,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辽宁省。

1979年7月1日,昭乌达盟由辽宁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9日,全境称昭乌达盟,辖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翁牛特、喀喇沁、敖汉7旗,林西、宁城、赤峰3县和赤峰市。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其所辖地域与原昭乌达盟所辖地域相同。新建立的赤峰市设3区,管辖7旗2县,即:

红山区、郊区(今松山区)、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赤峰

『拾』 赤峰市的介绍词

赤峰历史灿抄烂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考古证明,赤峰地区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已经有10000余年的历史和8000年的文明史。是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以及辽文化的发源地,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先商、山戎、东胡、匈奴、乌桓、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诸多古代民族在这里游牧渔猎,繁衍生息。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给赤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迹,目前,全市发现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共有6800余处,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一半,其中重要发现达16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共311处,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辽上京、辽中京、兴隆洼、大甸子、瓦缸窑、庆陵等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在这些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一大批尚玉、崇龙的彩陶、青铜文物,尤其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玉龙,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阅读全文

与赤峰历史文化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