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秦汉历史文化

秦汉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23 00:07:12

㈠ 秦汉时期的历史概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2000字左右

秦汉时期:
【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选举制度上,西汉实行的是“察举制”.
【经济】
(1)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继续发展,西汉时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2)手工业:在冶铸业方面,两汉时发明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在制瓷业方面,东汉时已经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方面,西汉的丝织业发达,此外还有麻织技术.
(3)商业:秦汉时期的商业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为贵族、官僚享用,由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文化】
(1)文学: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除此为基础创造了汉赋这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科学:西汉前期,纸出现;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东汉时,数学上出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医学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3)绘画:秦汉时期的绘画门类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
(4)书法:秦朝时通行文字为“小篆”;后来“隶书”出现,至西汉初年时成为通用字体.

㈡ 秦汉到明清历史文化

多姿多彩的秦汉至明清湖北历史文化
秦 汉至明清时期,湖北地区的历史跌宕起伏。
秦统一天下后,分全国为46郡,郡下设县。楚作为地名,犯了秦始皇父亲的名讳,遂改以荆山之“荆”称之。后来湖北就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
西汉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湖北主要部分属荆州。三国时期,直到西晋统一全国后,湖北境内大部分地区仍为荆州所辖。北宋初年,从洞庭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之地,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元代将湖北的东南部和湖南、广西划为湖广行省,省内有襄阳、黄州、蕲州、兴国、峡州、武昌、江陵(中兴)等州和德安、沔阳、安陆等府。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省为左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湖广左司改为湖北省,湖北省历史上第一次定名,沿袭至今。
秦汉时,由于湖北接近黄河中下游地区,凭借南阳——襄阳驿道,联系密切,江陵和襄阳发展成为经济和军事重镇。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加速了两湖地区的开发。唐代湖北地区稻、麦、麻、茶和蚕丝等农作物有较大发展。江陵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之一。宋代江汉平原广泛挽堤围垸,出现垸田这一特殊的土地利用形式,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有余粮输出。自宋代以来,就流行着“苏常熟,天下足”或“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的中心所在。及至明代,这一谚语逐渐转化为“湖广熟,天下足”,表明湖广地区农业生产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之所以出现这个转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作物的两熟制在湖北地区得到极大的改进和推广。
唐宋时,武汉即以商业发达著称,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并列为南宋三大都会。明中后期,汉江下游和举水、倒水下游地区引种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经济作物首位,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汉口原指汉水入长江之处,这一带在明以前是一片沼泽,芦苇丛生,人称“茫茫汉水入江流,两岸芦花泊钓舟”。至明嘉靖年间设汉口镇巡检司,

㈢ 中国秦朝的历史文化(附图片)

说到“秦文化”,必须认识,其意义是多重叠合的。它本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区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范围大致上是今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一带。它为秦人(秦族) 所有,存在于西部的诸侯国秦国的领地内。它又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历史,经过许多世纪,达到顶峰,有一个极短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以政治统一为背景的全国性的文化——这就是秦朝文化。
春秋、战国期间秦国的占领范围不断扩大(到公元前3世纪初,已拓取今四川大部、湖北西部等地)。随着秦的军事征服、势力扩张、人员迁动,秦文化所影响和覆盖的地区不断扩大。 在这样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秦文化对其他文化也有吸收,内容是越来越丰富的。
到秦朝完成统一,实现了对全中国的统治,进而又采取许多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包括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识地统一思想、文化,以至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 ·礼书》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这是说,秦朝对六国文化是加以吸收而能予以兼容 的。但是,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确定的原则是不师古,不崇经,以法为治,以吏为师。推行这些政策的极致,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野蛮举措,予文化以严重的摧残,对思想和学 术自由更是沉重的打击。因此,秦文化对于中原传统文化又并非主要是“依古以来典法行之 ”。
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其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文化的政策并未来得及完全实施,亦未取得预期的成效。与此同时,秦文化也未能在政治统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他文化予以充分 吸收和消化。因此,在秦朝统一的短时期内,秦文化并没有和东方六国文化融为一体,其作为全中国的主导文化的地位,也没有来得及完全得以确立。在原属东方六国的广大地区内, 各区域文化继续表现着它们的特色和活力。
随着秦政权的被推翻,秦文化所依倚的政治支柱倒折了,秦文化也由文化融合的主体变为客体,其作为全中国统治文化的短暂时期也就宣告结束。不过,在代之而起的汉代,秦文化的 要素继续存在,而且还保持着强有力的影响。“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 ”。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统国家形态和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基础,也就是奠 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对后世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当说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战国以至于秦汉时期,经常有人注意并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点。如魏国的信陵君说:“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仪德行”。西汉初年, 贾谊痛说“秦俗日败”,指出: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是“并行于进取”,虽然“功成求 得”,但却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准严重下降的恶果,秦始皇又“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更把秦朝推向灭亡。《淮南子·要略》说:“秦人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而趋势 利”,司马迁也说:“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这里所说 的“俗”,部分地有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含义。以上言论,虽然包含了对秦国或秦人的敌对心理,但却也揭示了秦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秦人因其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影响,在性格 上受戎翟即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倾向于强悍好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狠下决心,不惜一切。秦文化注重实效、功利,质朴而率直,不事虚浮,追求大和多,不停地拓展,主动性极 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定会一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难和力量的阻挡。秦文化的这些特点,似已得到当今学者的普遍确认。

㈣ 概括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化统一持续发展.儒学独尊加强了秦汉文化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发达的农业文明,统一成熟的伦理制度、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加强,促进了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形成.这一成就是秦汉时期完成的.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在统一的前提下秦汉文化呈现多样性.秦汉文化这一特点也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说明秦汉文化已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中外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是秦汉时期的一大贡献,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及其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秦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祖先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求科学的大脑和科学的精神,今天的青年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为当代中国的科技领先发挥聪明才智.
4.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秦汉的文化成就少有玄虚空谈,都与现实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成就是这样,哲学、宗教也如此.无论是董仲舒还是王充,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的思想观点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密切相关.汉赋有较强的现实感,乐府诗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丰富现实生活更是在雕塑绘画上有全面反映.各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天人感应”说使天象与王朝政治有了系统的关联,因此天文学研究受到政府重视,从而促进天文仪器的更新,促进天文学研究发展.
5.气势恢弘,奋发向上.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宏大的规模、惊人的气魄已经成为秦汉文化的标志.司马迁的《史记》体现了一个学者博大的胸怀抱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连汉赋也展示了文字的气势,说唱俑是秦汉人活泼、进取的缩影.从有形的实物遗存到无形的思想都反映出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奋发向上的特点.甚至可以说秦汉文化精神已经铸就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魂魄

㈤ 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

1.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2.他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
3.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4.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5.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以及道路的宽度,即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 1.开通了丝绸之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黄金之路,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开创了历史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基本奠定了我国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汉民族。
3.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汉时期经长期融汇,打破了先秦时期南北文化相对较少联系接触的状态,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同时亦由此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为突出标志的适应专制主义政治的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划时代的成就,更对后来的历史与文化发生了规范性的影响。
4.“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为许多学科的高度成熟与充分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如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使中国古代史学建树达到辉煌顶点,就是这方面很有说服力的典型例子。

㈥ 秦汉文化有何特点

秦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①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②汉朝也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稳定的大一统的秩序,形成了文化的趋同与统一;③秦汉又是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①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路流入中华。②秦汉文化广泛外传。A.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向西,传到西域以至欧洲;C.向南,传到越南、缅甸等国。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①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九章算术》的问世,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③中医、中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医药学独特的辩证理论体系,表明那时的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④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可见秦汉文化不仅在当时誉满宇内,而且泽被后代。4.气势恢宏。①秦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巨龙般的万里长城,再现横扫六国的秦陵兵马俑,史学辉煌巨著《史记》等等。②这些成就,都表现出秦汉人充满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③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

㈦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

1、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2、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汉朝学术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战国诸子之学,亦能彰明综括,非有人所称独尊儒术。

3、中华文明始祖在三皇五帝,先秦时代就非常重视文教,既敬畏神明,同时更重视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归纳,并与传播,至五帝时期已兴设“成均馆”,至夏成校。

(7)秦汉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秦汉时期文化的成就:

1、《九章算术》

春秋时期,己发明九九乘法表。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的《周髀算经》,记录了勾股定律的运用。西汉的《九章算术》,涉及到算术、代数和几何等问题,其中关于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和十进小数概念等,是当时世界上都是先进的。

2、《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㈧ 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焚书坑儒” 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的所执行的政策, 也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

“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只保留对民生以及执政所需的,大量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坑儒”政策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逮捕行为(儒家称之为“迫害”)。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汉朝学术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战国诸子之学,亦能彰明综括,非有人所称独尊儒术。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

汉代的治国思想。汉代在立国时用法家之法,文景时期,又用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汉朝为中国道教、佛教两大宗教的形成及传入期。

(8)秦汉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绘画成就

两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得以快速发展。宫廷府寺的墙壁上,贵族、官僚、地主的宅第的墙壁、墓壁上,盛行以绘画装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汉景帝子鲁恭王在曲阜修建的灵光殿。据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记载,壁画先是太古裸体粗犷(guǎng广)奇怪的神话人物,其次是穿戴冠冕的黄帝、尧、舜,再次是夏、商、周三代兴亡。

凡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的事迹,国君的贤愚,政事的成败,莫不绘载。主题之外,饰以天文、万物、神怪、异事,是一组色彩鲜明、情态生动的巨幅图画。

阅读全文

与秦汉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