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阅读的发展历史

阅读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2 22:56:25

1. 电子书的发展历史

电子书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反展而诞生的一种数字书籍形式。任何一种事物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下面就介绍一下电子书的产生背景和电子阅读的开发现状。

[编辑]电子书的产生背景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全世界的人们提前很多年享受到虚拟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思想情感的充分交流是IT和Internet给人们带来最为美好的一面。但是IT和Internet经济的泡沫,却让过早的享受这一切的人们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使投资者们损失了巨额的资金。

当带有许多泡沫的网络大潮退却的时候,人们发现海滩上还留下了电子邮件,资讯的快速浏览和寻找,聊天和免费的互动娱乐,除了这样几件东西以外,还有另外一件东西,那就是电子书。电子书简介,请参见条目:电子书

网络的存在,无疑会使传统的精神文化产品受到冲击。人们欢迎电子书,但是电子书却不能违背产业发展的规律,也不能无视资本的力量。不然我们绝对不会看到:现在所有新出的“书籍、杂志和报纸”原本都已经数字化了,可就在面向读者的最后一关——出版,没有将“数字化”进行到底,仍旧使用的是纸张。如果说,这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而不能实现以电子显示的方式进行大众阅读,那么这显然不是正确的回答。

[编辑]电子书阅读器具的开发现状
美国
l 、Microsoft PC机操作系统及工具软件王国的事实上的统治者,同时凭借内容格式和经营阅读平台方面的技术优势,期望通过eBook产业闯入经营内容的王国。 2、 Gemstar 美国新闻集团为主要股东的NSDAQ上市企业,准备在IPG和eBook方面找到未来消费类电子产业中最具发展力的增长点,并于1999年彻底的收购了美国ebook阅读器最著名的两家公司Rocket Book 和SoftBook. 在专用阅读器方面准备实行技术垄断控制。 3、HP&Adobe HP无疑是IT公司中的佼佼者,尤其在打印机语言方面HL已基本形成了业界的标准。而Adobe公司以PS语言与之抗衡,特别是其网络上的PDF格式更加著名,目前60,70%以上的西文电子文档都使用该格式。这两家公司岂能放弃eBook方面的积累优势,都投入巨资,希图占领未来的肥沃市场。4、 Franklin 美国著名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品牌,且拥有自己的内容渠道,但其ebook的形象是稍大一点的PDA形象ebookman,目前出货量在美国号称第一,但年出货量仍然小于10万台。

日本
l、 Toshiba(东芝) 凭借着其综合的优势,在非挥发超大容量存储器、数字版权处理、存储卡和显示技术方面频频出大手笔,据说在ebook阅读器方面也投入了巨资开发。
2、 Sony(索尼) 在许多的电子类终端产品都有长线的投资,其在PS2方面的成功,使得全世界的业内人士清楚的看到,没有系统、内容和运营的全面服务,很难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Sony在ebook产品所涉及部分大举投资,是其本能的反应。 3、 MEI(松下) 松下SD卡全系列技术和盟员的出台,不但在版权和半导体技术上进行了集成,而且在盟员的联合和新品的开发上都采取了全新的模式,可谓出手不凡。e平台方面的全面投入,使得他在未来的经营中取得了综合优势,ebook已经被松下聚焦为重中之中的旗舰产品。

中国
l、 (港台)汉文化传信 香港上市公司,中文仓吉输入法的发明人朱邦复为整体的领军人物,协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力开展中文学生课本的工作,理念宏达、手笔庞大,核心技术为字库、操作平台和中文MCU.
2、北大方正 依据多年来,在华文出版界和报界的排版系统和相关设备的行业优势,大举进攻网络出版,并抢占内容格式(CEB与XEB)方面的制高点,以形成事实上的标准,目前主要的战略是:广泛与出版界联合,建立网络出版的依托平台,同时密切与国内外的硬件阅读器厂商合作。
3、南开津科 专心致力于电子书阅读器具的研发,生产“翰林电子书”,广泛与网络出版、传统出版商合 作,重点突破阅读器具与版权控制的瓶颈,为形成新型的产业构筑坚实的基础。
4、辽宁秦通 辽宁出版集团与美国硅谷一家公司合资,其“掌上书房”,主要仿制Rocket Book,缺乏可竞争的技术核心,运营思路是内容和阅读器一起上。
5、 湖南远景科技 整体思路和概念十分类似一Rocket Book, 内容有湖南出版集团的支持。
6、北京伯通 推出主要针对中小学市场的“绿色电子书包”,其实是扩大的PDA,技术主要来源于台湾的PDA厂商。

2. 《读者》杂志发展历程

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杂志,自1981年3月创刊时的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4年5月月发行量858万册,跃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从创办至今,《读者》始终以高雅文化、人文关怀为主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形成了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 (一)《读者》杂志的发展历程1998年以来,《读者》连续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第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再获国家期刊奖。 2000年1月、2001年11月分别创办《读者·乡村版》、《读者欣赏》两份子刊,2003年主办《老年博览》、《西部人》杂志。《读者》杂志还出版盲文和维吾尔文版,出版《读者》合订本、《读者》精华本、《读者》系列丛书、明信片和《读者》多媒体光盘。 《读者》杂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1984年,为《读者》的初创期。《读者》根据“文革”后形成的文化知识断层,率先介绍西方的优秀文化、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知识,很快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关注。杂志在创刊第三年发行量达到136万册,为杂志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1985年-1989年,为《读者》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杂志的发行量一直在150万册上下徘徊。《读者》根据形势的要求,对编辑思想适时作了调整,增加了弘扬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的内容,杂志成功实现了分印,解决了制约杂志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为《读者》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杂志提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口号,加进了与时代脉搏合拍的现实生活作品。杂志的发行量开始有力地攀升,1991年突破200万册,1992年突破300万册,1994年突破400万册大关,成为全国第一大刊,1995年月发行量稳定在400万册,稳居全国第一大刊。 1996年以来,发行量有所回落,但月发行量仍保持在300万-400万册之间。 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为《读者》的拓展期。这一时期,杂志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了一系列扩张,如扩版、改刊期、创办子刊等。 2000年,杂志在年度由48页改为64页的基础上,再改为半月刊;2001年月均发行量467万册;2002年月平均发行量达545万册;2003年4月突破700万册大关,10月又突破800万册大关,达到802万册,月平均发行量可达738万册以上;今年前7个月平均月发行量已达800万册,5月份更是到了创记录的858万册。 《读者》杂志推出的《读者人文读本》中学生版近日成功面世,此套读本分别由12位不同背景的文化人出任各册的主编,分初中、高中两卷,每卷各6册,印刷10万套,码洋2000万。目前,《读者人文读本》大学版也在积极筹划之中。 (二)《读者》杂志发展成长的体会和经验《读者》杂志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如下一些思路、启示和经验: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以人为本,抵制低俗,体现看似超然,实则亲近的人文关怀。 《读者》是一本文化类综合性杂志,注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积累。编辑们全身心投入编辑实践,像关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关爱杂志,好中选优,百里挑一,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编发的文章,不仅注意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阐述人类文明的真谛,倾注社会关怀,与读者产生共鸣,努力去体会和挖掘文章的韵味,可读、爱读、耐读,在互动交流中陶冶情操,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 《读者》从创刊伊始,就确定了是一本不以纯赢利为目的的大众化刊物。其核心读者群是高中到大学一二年级的青年学生,决定了这本杂志只能是低价位,“高质量低价位”是《读者》以人为本、尊重读者、依靠读者、回报读者的办刊思路和原则体现。 尊重读者,更要尊重作者,《读者》率先做到了一稿三酬,使作者权益得到维护。 2003年8月又与百名作者、作家签订了作品使用合同,在执行著作权法、依法办刊上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骤,是中国期刊史上的又一个第一。 《读者》始终坚决抵制低俗,坚持“真、善、美”的阳光主题,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旗帜鲜明地倡导人文关怀。《读者》的人文关怀是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辩证统一,体现为一种文化的关怀,体现为情感的关怀,体现为成长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关怀,体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关怀。《读者》的人文关怀是全方位的,是一种从个人到社会,从家庭到国家,从道德到科技、经济、政治等的整体模式。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紧扣时代脉搏,走渐变式发展道路。 《读者》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办刊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一份杂志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必须贴近时代,依时代的变化而进行适度地调整。 《读者》20多年来的创新发展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实现了由介绍人类优秀文化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渐变。 实现了刊发较长文章向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性的短小精悍文章的渐变。 实现了由编辑型向编辑经营型的渐变。 实现了由面向全国到放眼世界市场的渐变。 3.树立文化产业化思想,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读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树立文化产业化思想,努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利互济、互相促进。 《读者》的公益事业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倡导对社会、公众的终极爱心。 从题材到内容:尊师重教,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们健康、提倡卫生、远离毒品等,都体现了人类主体对自身的关心。如为希望工程募得捐款152万元,向全国特级教师赠送一年的《读者》,免费作禁毒公益广告,举办“保护母亲河,共建读者林”活动,至2004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捐款者已达120万人次,募集资金400余万元,建设林地近2万亩,等等。 《读者》的社会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公益事业。 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读者》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广告客户形象、产品的提升,使《读者》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读者》。 《读者》杂志确定了在探索、拓广发行市场与广告经营能力的同时,围绕《读者》品牌,立体经营,多元发展,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读者》成功实现了月刊改半月刊的转变,又创办了乡村版、《读者欣赏》;200期推出光盘版;推出合订本、精选本,以及与杂志有关的丛书等。 2004年,《读者》与新东方教育在线推出短信交流平台,进入互联网领域;与联通、移动运营商合作,为跨媒体经营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准备。 4.努力跨越地域性障碍,实现走出去战略,树立民族品牌之旗,积极宏扬中华文化。 《读者》成功地跨越地域性障碍,树立中国民族文化品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内容设计上,《读者》成功地建造了开放性的优秀文化构架。 《读者》创刊以来,坚持并不断完善“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坚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的前提下,力图把中华文化置入世界文化的大构架中。《读者》强调文化的综合性,设法在文学、艺术、历史、人文、科普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体现文化的文明本质及其地域性、民族性、互补性、交叉性、传承性和永恒性。《读者》还试图在高雅和通俗之间打通一条管道,弥合两个极端之间的鸿沟。 在人才建设上,《读者》自创刊以来到现在,出版社党委对《读者》实行直接领导,把《读者》的工作作为全社的重中之重来抓;由思想政策水平高、业务知识水平丰富的副总编辑兼任主编或编委会主任,确保宣传导向的正确。编辑和经营人员大多具有丰厚的知识背景和广阔的视野;工作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的学校和学科背景,形成了敬业爱岗、团结互助、宽松和谐、紧张有序的团队精神。 在管理经营上,历届领导、主编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使《读者》跨越地域性障碍,稳步成长,最终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刊,并顺利走出国门,树立中国民族品牌之旗。 在印刷发行上,《读者》杂志利用中国现行发行机制,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行之路。在全国建立了兰州、南京、贵州等15个印点,有效地保证了杂志在最快时间内上市。 在市场扩张上,《读者》积极探索面向世界走出去的可行性道路,与美国大路公司、德国MC媒介公司就《读者》在国外发行等事宜签订了合同。同时谋求将来出版英文版《读者》,不仅打入海外华人市场,还要争取更多的国外读者,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3. 谁知道叫叫阅读的发展历史

叫叫阅读是一个专门做早教和绘本的老品牌,叫叫阅读学院 从来回2006年开始是一个专门答做早教和绘本的老品牌——“叫叫阅读学院”推出的。
2007年-2011年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儿童早期阅读绘本及解决方案期间创作500余本多语言绘本
2011年-2017年,基于叫叫阅读内容衍生出系列儿童教育APP,智能故事机,全球斩获7000万用户
2018年小鸡叫叫升级为叫叫阅读学院,专门为3到8岁儿童做大语文在线阅读课程

4. 书的发展史阅读答案

B
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占大部分,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书籍的发展只能南柯一梦。
我们的书

5. 国外书籍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对于人类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代,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促成了世界性的经济
繁荣,
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来到,
科学文化的日新月异,
人类越来越不满足仅仅是现实所提供的某些物质条件。
近乎于持一种
挑剔的态度去接受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性、
精神性的享受。
而今的书籍装帧设计,
也只有在
不断更新与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
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
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9
:光盘与电子书

三、国外书籍的发展简史

人类最早的问题是由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和腓尼基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公元前
4000
年,由
22
个拼音字母组成)。苏美尔人用一种三角形的小凿子在粘土板上凿上文字,
笔画开头粗大,
尾部细小,很像蝌蚪的形状。
待泥板干燥窑烧后形成坚硬的字版,
装入皮带
或箱中组合,这就成为厚厚的一页一页重合起来的书。

公元前
3000
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是用修剪过的芦苇笔写在尼罗河流域湿地生
产的纸莎草纸上,呈卷轴形态。纸卷在木头或象牙棒上。

1
)书籍的开始

纪元初年的欧洲是一个由口头文化支配的世界,
修道院成为书面文化和拉丁文化的聚集
地。从纪元初到
11
世纪,书籍的制作也几乎都是修道院等宗教机构完成,僧侣们传抄的作
品多为宗教文学,如:《圣经》,祈祷书,福音书等礼拜经文。
8
世纪时,才出现了关于世
俗作品的书籍。

4
)现代书籍的发展

16
世纪至
17
世纪,是欧洲多事纷乱的年代,德国的宗教改革,英国内战„„但这个时
期却是书籍不断发展与革新的时代,书籍的现代特征更加明显起来。

大开本的书籍已不再流行,
小说、
诗集等大多采用
4
开或者更小的开本印刷,
伴随着小
开本的普及及心得图书种类的不断出现,
18
世纪出现了一股阅读的狂潮,书籍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18
世纪可以说是词典和网络全书的世纪,其创新的文本结构为所有人提供了便于阅读
和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机会,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6. 跨媒体阅读的发展历史

2010年9月16日,跨媒体阅读的风潮首先在最具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内掀起。南京大学图书馆在仙林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媒体阅读试用活动。据悉,此次南京大学图书馆跨媒体阅读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阿帕比),至此南京大学也成为全国首个公开试用数字图书馆的跨媒体阅读功能的大学。由于数字图书馆跨媒体阅读的开通在高校图书馆尚无先例,为了让在校师生更好的体验全新的跨媒体阅读,南京大学图书馆精心策划试用活动,以推广数字资源在多种终端包括手机、手持阅读器(电纸书)、平板电脑、触摸屏等设备上的试阅读。数百名南京大学的学生来到现场试用,反响十分热烈。
活动现场,供学生试用体验的阅读终端几乎涵盖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主流设备,iPad、方正文房、汉王、津科、触摸屏等,甚至学生自己的手机也可以进行体验,其中,iPad自然最受学生关注。据方正阿帕比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跨媒体阅读的全新体验,前不久Apabi Reader for iPad版本正式发布,并已在苹果软件商店中供苹果用户免费下载使用。”而采用了最新Apabi Reader的阅读平台也的确给现场大学生带来了惊喜。“这个平台和iPad结合的太完美了,而且视觉效果超炫,可以模拟纸质书翻页,版式也和真书一样的,看起来和真书一样舒服。同时里面有几十万本书可以看,想看的书里面都有,就像有自己的图书馆一样。”一位参加试用活动的学生表示。
对于此次跨媒体阅读在南京大学的全面体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教授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日新月异,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进一步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大学是现代科技和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大学生是未来生活的主导,他们对于移动数字阅读这种方式具有‘先天性’的接受度。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阅读资源的提供者,理应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南大学子进一步体验数字阅读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图书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数字阅读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更好地为南京大学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7. 散文的问题特征,发展历史,分类,阅读策略。

散文的问题特征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散文的历史

先秦。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唐宋。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近现代。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哲理散文

散文的阅读策略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4、品味散文的语言。

5、领会作品的内涵。

(7)阅读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学习散文的方法

1、可以认真阅读几遍。我们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可以边阅读边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作者是想说明怎样的道理。

2、了解散文的内容。散文写作比较不受限制,内容包容万象。散文可以是抒情的美文,也可以是游记,还可以是针对某人物或者某个事件、作品的夹叙夹议。

3、散文的结构。一般而言,散文结构不是那样严谨,但是线索还是很明确的。作者在散文中会交代自己所要表述的想法;有时候散文就如同诗歌一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来说明,但是主旨大意还是看得出来。

4、可以学习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散文形式比较自由,作者表达手多种多样。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主观想法。

5、理解散文语言的特色。 很多散文作者喜欢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散文用语有别于其它的文体,类似诗歌,但不是诗歌。

8. 散文的文体特征,发展历史,分类,阅读策略是什么

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散文的发展历史:

先秦: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唐宋: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近现代: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阅读策略: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4、品味散文的语言。

5、领会作品的内涵。

(8)阅读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散文的鉴赏问题: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

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

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9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

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9. 阅读空间的阅读空间的发展历史

2007年底,来内测时,阅读源空间是一个纯粹的RSS阅读器;
2008年,增强了对QQ空间的支持,提供了自动同步QQ好友列表,实时更新、评论等功能,使得阅读空间成为关注好友为主的阅读区域;
2009年,阅读空间开始加强推荐等交互元素,预期会向好友圈的阅读交互方向发展。

10. 起点中文小说网的发展历史

不用太复杂,知道这些就行了吧?
1、 2001年11月,起点中文网的前身,玄幻文学协会由一批爱好玄幻写作创作的作者发起成立。
2、 2002年5月,玄幻文学协会筹备成立文学性质的个人网站,正式成立起点中文网。
3、 2002年6月,起点中文网第一版网站推出,开始试运行。
4、 2003年5月,起点中文网第二版问世并投入使用。
5、 2003年8月23日,起点第二版的改良升级工作完成,加入更多贴近书友的阅读设置。
6、2003年10月10日,起点正式推出第一批VIP电子出版作品,VIP会员计划正式启动。
7、2003年11月1日,2003年全国个人网站大赛,起点中文网从近2000多参选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名。
8、2004年6月1日,起点中文网世界ALEXA排名第100名,成为国内第一家挤身于世界百强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
9、2004年10月8日,起点中文网正式宣布被盛大网络收购,成为盛大全资子公司。
10、2004年12月18日,起点中文网在上海召开“盛大起点2004年原创文学之旅”,创国内网络文学年会盛况。
11、2005年5月15日,起点中文网三周年庆,综述起点三年创业及发展历程。
12、2005年7月31日,起点中文网当月签约作品稿酬发放突破100万,创业内发展奇迹。
13、2005年10月10日,起点中文网VIP制度实施二周年庆,起点电子出版业务步入高速发展期。
14、2005年12月17日,第二届中国原创文学年会暨起点作者年会在上海召开,探讨原创文学及出版工作的发展。
15、 2007年3月7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网络)正式宣布,向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霆)增加1亿元注册资本。玄霆主要运营起点中文网网站(以下简称起点网)。这是继2004年10月,盛大网络全资收购起点网以来,第三次向其增加投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阅读全文

与阅读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