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份是如何形成的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金。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股票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与债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内容。
2. 股份制产生于发展的历史表明()
A
股份制即资本并不是由一人单独提供
我先回答的~
如有疑问请在线交谈~~
3. 股份制生产与发展的历史表明
A 股份制即资本并不是由一人单独提供 我先回答的~ 如有疑问请在线交谈~~
4. 股份制的历史起源
早在古罗马就有一种包税人,他们组织的股份委托公司被经济史专家认为是股份经济的先兆。从14、15世纪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采矿业中,出现了自由民之间或手工业者之间的以人、财、物各项生产要素的一项或几项为联合内容的合伙经营的经济形式。但在合伙内容、经营方式、分配办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股份制度,这是股份经济的原始形式。当时,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境内,有农奴和城市破产欠债的小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组织协作的合作社团,用简单的工具采矿,共同劳动,分享产品。后来有些商人以入股的形式参加进来,结果富裕的人把持了资产,使原来的合作发生质变。“原来由合伙的劳动者构成的矿业组合,几乎到处都变成了靠雇佣工人开采的股份公司。”(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24页)
15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大为改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纷纷向海外发展,进行远航贸易,这需要较大数额的资本,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靠单个资本家来经营是无法办到的。于是一种合股经营的叫做“康梅达”的经济组织便产生了。康梅达从事海外贸易,负责筹集资本,由专人经营,利润在集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协商分配。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到内陆城市,出现了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如意大利的“大商业公司”,入股者有商人、贵族、教授、廷臣和平民。这种股份经济一般由自由城邦组织,官方进行业务监督。资产阶级国家为了鼓励商人和资本家积累资本向海外扩张,以攫取更多的财富,不仅为股份集资提供了法律保护,并且给予商业独占权和免税优惠等特权,这为股份制的产生创造了外部条件。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5. 关于选择题著名经济学的二八原理是指什么答案是
我刚好作了一点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B)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基本经济规律是(A)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B)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4.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内容看(B)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5.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D)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社会总产值6.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B)A.对外开放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D.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7.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C)A.经济前提B.生产目的C.根本任务D.经济形式8.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A)A.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C.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不大D.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D)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B.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的结果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10.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D)A.股份合作制经济B.民营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11.为了有效地实现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两权分离,必须对国有资产实行(A)A.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B.国家分级所有、政府统一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C.国家统一所有和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D.国家分级所有和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12.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是(B)A.补贴和救济B.奖金和津贴C.福利和补贴D.保险和救济13.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即(C)A.自给自足方式和等价交换方式B.自由流动方式和等价交换方式C.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D.社会方式和自然方式1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B)A.组建企业集团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承包制度D.实行资产经营制度15.市场机制是多种机制的统一,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制是(B)A.供求机制B.价格机制C.竞争机制D.风险机制16.我国在对外开放中最终所要形成的格局是(D)A.搞好五个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格局B.从经济特区扩大到沿海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C.从经济特区、港口城市扩大到内地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格局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属于经济总量平衡的是(C)A.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平衡B.积累和消费的平衡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D.第一、二、三产业的平衡18.我国最近制定的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十五”计划,体现了(A)A.把发展作为主题B.把信息化作为主题C.把优化结构作为主题D.把保护生态作为主题19.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的产品20.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抽象劳动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A)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B)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B)a、剩余价值b、商品价值c、劳动力自身价值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B)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C)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12、商业利润来源于(D)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3、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A)a、社会价值b、平均利润c、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B)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16、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其特殊的运动形式是(D)a、G-G-W-G’-G’b、G-W-G’c、W-G-Wd、G-G’17、股份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A)a、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的私人资本b、出现了资本民主化c、拥有小额股票的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d、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形成1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C)a、私人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b、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而成的资本d、银行资本加上工业资本的混合物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a、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2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A)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a、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b、与计划机制彻底脱离c、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很相似d、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2、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在(C)a、农业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产业b、农业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大部分资金c、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条件d、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是同步的23、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D)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b、实现共同富裕c、使劳动者老有所养d、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24、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就是要(C)a、优先考虑积累b、优先考虑消费c、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d、可不必考虑积累与消费价值构成与实物构成的统一25、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量与(D)a、企业总产值的比率b、企业产品总成本的比率c、企业借入资金的比率d、企业占用资金的比率26、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A)a、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b、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c、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d、统一定价仍将占有一定比重2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就是要(C)a、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b、由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c、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d、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28、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a、国际卡特尔b、国际康采恩c、混合联合公司d、跨国公司29、股票价格(A)a、股息的资本化b、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c、按票面值可从企业利润分成的额度d、股票本身是纸,没有价值,因而股票价格是一种虚拟资本价格3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了(B)a、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靠增加雇佣工人数量来进行的d、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A)A.最终用途B.社会属性C.价值形态D.自然属性2、垄断低价一般是(B)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3、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A.“参与制”B.“代理制”C.“个人联合”D.“企业联合”4、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型垄断组织形式是(D)A.康采恩B.托拉斯C.股份有限公司D.混合联合公司5、除跨国公司外,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另一个主要形式是(A)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B.国际托拉斯C.金融寡头D.国际卡特尔6、从资本形态上来说,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B)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金融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D.垄断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C)A.实现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现共同富裕D.发展生产力8、目前我目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D)A.租赁制B股份制C.合作制D.家庭承包经营9、作为社会主义主体分配方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施范围包括(A)A.公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C.个体经济D.社会各行各业10、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创造国民收入的是:(B)A.全社会劳动者B.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C.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D.工人阶级11、实行按劳分配的尺度是(C)A.资金B.财产C.劳动D.经营状况12、企业的目标是:(D)A.扩大生产规模B.增加生产性投资C.提高产品价格D.利润最大化13、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是通过(A)A.经济增长率来量度B.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来量度C.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量度D.生产资料投入的数量来量度1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B)A.一个阶段的具体政策B.长期的基本国策C.短期的权宜之计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所采取的措施15、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C)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过剩资本D.资本集中二、多项选择题1、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有(CD)A.国际经济活动状况B.产权制度C.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D.要素生产率的提高E.产业结构合理化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ABC)A.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建立B.通过收购私人企业即“国有化”建立C.通过向私人企业参股建立D.都是国有国营的E.也有国有民营的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指(ABD)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国际知识产权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E.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4、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资本社会化的正确理解是(BDE)A.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唯一形式B.资本家的集体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发展C.私人垄断企业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E.资本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5、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国外市场,同时保护本国市场所采取的手段有:(ABCDE)A.关税壁垒B.非关税壁垒C.鼓励出口政策D.倾销E.贸易谈判6、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按来源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DE)A.经营性收入B.生产收入C.风险收入D.劳动收入E.非劳动收入7、宏观经济调节的手段主要有:(ABCD)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E.教育手段8、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CDE)A.企业只对国家负经济责任B.职工只对企业承担经济责任C.责、权、利相结合D.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E.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9、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手段有(ABCD)A.改变再贴现率B.改变存款准备金率C.减少货币供应量D.公开市场业务E.调整汇率10、市场体系的支柱是(ABC)A.商品市场B.金融市场C.劳动力市场D.产权市场E.技术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D)。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C)。A.价值规律B.平均利润率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D)。A.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剩余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规律D.雇佣劳动制度4、商品的二因素是(A)。A.使用价值和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格C.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交换价值和价值5、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B)。A.价值B.使用价值C.生产资料D.货币6、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是(C)。A.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B.商品的价值总量提高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D.商品的价值总量降低7、在价值形式发展的各阶段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价值形式是(D)。A.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B.简单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C.扩大的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D.扩大的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8、在商品市场上,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B)。A.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B.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C.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D.价值规律的内容9、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C)。A.流通手段的职能B.支付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D.世界货币的职能10、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B)。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1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A.卖出去和买进来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C.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D.生产的扩大同市场的扩大相适应12、某企业投资300万元建厂房,使用30年;300万元购机器,使用10年;100万元购工具,使用5年;300万元购原材料和劳动力,每个生产周期为3个月。那么,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次数该是(B)。A.1.83次B.1.26次C.1.15次D.1.29次1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D)。A.Ⅰ(v+m)=ⅡcB.Ⅰ(c+v+m)=Ic+ⅡcC.Ⅱ(c+v+m)=I(v+m)+Ⅱ(v+m)D.Ⅰ(v+△v+m/x)=Ⅱ(c+△c)1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主要包括(D)。A.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C.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16、商品的成本价格是(B)。A.c+v+mB.c+vC.k+mD.k+p17、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C)。A.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B.价值和价格的差额C.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1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B)。A.非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B.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C.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D.部分企业内部进行的1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最主要的渠道是(B)。A.银行信贷B.国家预算C.价格杠杆D.劳务费用20、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必须(A)。A.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B.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C.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D.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6. 求助政治经济学答案。。。
(98L-3L2)*20-40L=M
M/20 = 96L -3L2
M/60 = -L2 + 32L
= -(L2-32L)
= -(L-16)pingfang+16pinGFANG
应雇佣16名工人
希望采纳
7. 股份制是怎么产生的
股份制的起源
早在古罗马就有一种包税人,他们组织的股份委托公司被经济史专家认为是股份经济的先兆。从14、15世纪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采矿业中,出现了自由民之间或手工业者之间的以人、财、物各项生产要素的一项或几项为联合内容的合伙经营的经济形式。但在合伙内容、经营方式、分配办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股份制度,这是股份经济的原始形式。当时,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境内,有农奴和城市破产欠债的小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组织协作的合作社团,用简单的工具采矿,共同劳动,分享产品。后来有些商人以入股的形式参加进来,结果富裕的人把持了资产,使原来的合作发生质变。“原来由合伙的劳动者构成的矿业组合,几乎到处都变成了靠雇佣工人开采的股份公司。”(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24页)
15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大为改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纷纷向海外发展,进行远航贸易,这需要较大数额的资本,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靠单个资本家来经营是无法办到的。于是一种合股经营的叫做“康梅达”的经济组织便产生了。康梅达从事海外贸易,负责筹集资本,由专人经营,利润在集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协商分配。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到内陆城市,出现了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如意大利的“大商业公司”,入股者有商人、贵族、教授、廷臣和平民。这种股份经济一般由自由城邦组织,官方进行业务监督。资产阶级国家为了鼓励商人和资本家积累资本向海外扩张,以攫取更多的财富,不仅为股份集资提供了法律保护,并且给予商业独占权和免税优惠等特权,这为股份制的产生创造了外部条件。
8. 股票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有谁知道急求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 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 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 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 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 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 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 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 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 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 形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9. 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史的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形态的演变--刘鸿生企业组织发展史研究/史学文丛
本书以大量档案史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考察了刘鸿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发展史,试图管窥中困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形态演变及其动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散投资的单一单位公司:刘氏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构建行业垄断组织(一):刘氏企业与同业联营、构建行业垄断组织(二):刘氏企业与同业合并、构建刘氏企业托拉斯:组建企业公司、官商“合作”: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等。
绪论
一、企业组织的几种形态
二、股份公司在西方的发生与发展
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演变
四、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分散投资的单一单位公司:刘氏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一、分散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二、公司制度的安排:章 程的规定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
四、管理制度
五、经营绩效
第二章 构建行业垄断组织(一):刘氏企业与同业联营
一、刘鸿生关于同业联营的思想来源
二、刘氏企业与中外同业的竞争
三、刘氏企业与同业产销联营的方式及成效
四、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的成立
第三章 构建行业垄断组织(二):刘氏企业与同业合并
一、民族火柴业的生存危机导致三公司合并
二、治理权的分配
三、管理的集中
四、发展为多单位大公司
第四章 构建刘氏企业托拉斯:组建企业公司
一、刘氏企业集团的松散结构
二、对分散的部分集中
三、组建企业公司
第五章 官商“合作”:特种股份有限公司
一、南京国民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控制
二、刘氏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及其运作
三、战后官股退出刘氏企业
结语 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态的变迁及其动因
一、变迁的路径
二、变迁的动因及其评价
三、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中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