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有叫席清林的吗
历史上没有叫席清林的名人。历史上席姓名人有以下几个:
席师
传说上古帝王唐尧帝时,有老翁席氏作击壤歌,尧帝对他十分尊敬,封他为“席师”。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席师”中的“席”为姓。
席豫
字建侯。诗人,唐朝时期襄阳人,后来迁徙到河南。科举中中了进士,作了功员外郎,后来做了郑州刺史。天宝年间担任礼部尚书的职位,后来被封为襄阳县子。席豫清心寡欲,作官的时候不为贵权所改变自己的原则。性格谨慎善良。皇帝在元阁吟诗,大臣们都来附和,皇帝因为席豫的诗对的最为工整,所以把他称为诗人冕冠。在他逝世以后,给他的谥号为文。
席旦
字晋仲,诗人,宋朝河南人,七岁能作诗,元丰年间中进士,他曾上书谈论当时时局,并对战守提出实际可行计划,神宗看了以后,认为切中时弊,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一帆风顺,官做到吏部侍郎,显谟阁直学士,曾先后两度任成都知府,颇有政声,加升述古殿大学士。 席旦:字晋仲,宋朝河南人,七岁能作诗,元丰年间中进士,他曾上书谈论当时时局,并对战守提出实际可行计划,神宗看了以后,认为切中时弊,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一帆风顺,官做到吏部侍郎,显谟阁直学士,曾先后两度任成都知府,颇有政声,加升述古殿大学士。
席书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明代四川省遂宁县吉祥席家沟(今属蓬溪县)人。[2] 明弘治元年三年(1490)中进士。弘治五年(1492),任山东郯县知县。郯县地广人稀,旱涝不断,民多困苦。席书到任后,安抚百姓,开发农田,大兴水利,兴教化,办学校,育人才,数年后成效显著。郯地人民以“前有席(书),后有唐”谚语赞扬席书,并为其立祠树碑纪念。弘治十六年(1503),云南发生严重地震,朝廷命侍郎樊莹视察,莹视察后上表请罢免云南监司以下官员三百余人。席书此时已移户部,进员外郎,他对樊莹所奏特持异议,上书申说弊政当除,责在朝廷,不在云南地方官吏。灾异的警报从云南传来,想以远方外吏承担责任,不揭发皇亲国戚大臣,这是舍本而治末。席书乃请孝宗革除弊政。席书所奏虽未得孝宗采用,但可看出他的真知灼见。武宗继位后,席书任贵州提学副使。此时,王守仁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谪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獠少数民族杂居,文化不发达。席书延请王守仁施教。守仁因俗化异,士人甚喜,始知教育之重要。宁王朱宸壕反叛,席书时任福建左布政使,急募兵二万讨伐,兵至而乱平。不久,席书任都察院右副都尉使,巡抚湖广。他察知宦官李镇、张璁借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两白银,乃上表揭发李、张二人之罪,受到兵部尚书伍文定等的赞誉。嘉靖元年(1522),席书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时值长江南北大饥,他奉旨赈济,令州县十里设一厂,煮粥施舍以救。嘉靖三年(1524),席书任礼部尚书,上表献新政十二事,嘉靖帝一一照准,令诏天下执行。此时,大同军变,巡抚张文锦被杀,总兵江桓印信被毁,从狱中放出原大同军统帅朱振代替江桓任。嘉靖同意任命朱振,并宣谕礼部铸制新印。席书坚持不可,认为大同军队不顺从朝廷,应兴师问罪,不宜铸新印以滋长其罪行。由此,席书乃与当政者相忤。他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进奏说:“今诸大臣皆中材,不足与他们共谋天下大事;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嘉靖当时未采纳,但以后,王守仁、杨一清皆为朝中重臣。嘉靖四年(1525),光禄寺丞何渊请建世室,祀武宗于太庙,嘉靖命礼官集议。席书三次上表切谏。五年秋,章圣皇太后(嘉靖之母)将谒世庙,席书又上表进言。受嘉靖赏识重用,倚为亲臣,加太子太保,不久进少保。但因疾不能视事,屡次上表请求休养,并推举罗钦顺代自己,嘉靖总是慰留不允。嘉靖六年(1527)二月,席书病情加重,乞休益力,嘉靖帝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但刚刚听到诏令,席书就病重而逝,终年66岁。赠太傅,谥文襄。祀贤祠。《明史》卷197有《席书传》。著作有《漕船志》、《春秋论》、《大礼集议》、《救荒策文集》、《为陆象山鸣冤录》、《元山文集》等。席书是中华席姓中唯一一位担任过宰相职务的人,其家族系人才辈出,其弟席春,字仁同,号虚山,进士,任吏部侍郎;弟席彖,字材同,号梅山,进士,任司谏,皆以进士为明名臣,世称“三凤”,并以为里名。孙席上珍,亦进士。故有“兄弟进士”、“祖孙进士”之称。 文史专家胡传淮编著的《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一书,对席书及其家族有全面介绍。
席上珍
云南省姚安人,崇祯中,举于乡。磊落尚节义,闻孙可望、李定国等入云南,与姚州知州何思、大姚举人金世鼎据姚安城拒守。可望遣张虎攻陷之,世鼎自杀,上珍、思被执至昆明。可望呵之,上珍厉声曰:“我大明忠臣,肯为若屈耶!”可望怒,命引出斩之,大骂不绝,遂磔于市。思亦不屈死。
席宝田
清朝时期湖南东安人。咸丰年间在家乡举办团练,想以此对付太平军。咸丰九年的时候在湖南与石达开的部队作战,解除了清军的宝庆之围,被擢升为知府 。次年,奉湖南巡抚驼秉章的命令,招募了几千人,命名为精毅应,很快在桂阳等地阻击广东的天地会军。同治三年湘军攻占天京以后,他率领军队在江西石城杨家牌击败太平军余部,俘虏了天王洪天贵福和干王洪仁轩等。同治六年,他又率领湘军进入贵州进攻苗民军。同治八年在黄飘战役中被击败。同治九年,他的部将占领苗民军的根据地台拱,十年又攻占了凯里。他率领了五年军队,平定了方圆千余里的苗疆。被升迁为布政使,赠太子少保。
席佩兰
清朝女诗人,名蕊珠,字月襟、韵芬、道华、浣云。因善画兰,自号佩兰。清代诗人孙原湘妻。早岁工诗,为著名诗人袁枚女弟子中诗才最杰出者。诗清新秀隽,富于想象。袁枚称其诗“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琤”。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等。
B. 席位的起源席和位何时开始联用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就缘于他于沛县令的“重客”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坐上坐”。当时还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这种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的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是一规范:“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此即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着是指的“室”内设宴的座礼。而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以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1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顺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就一张餐台的具体座位来说,目前中餐通行的规范是:主人座于上方的正中,主宾在其右,副主宾居其左,其他与宴者依次按从右至左、从上向下排列,如图一示:
图一 1
2 3 1.第一主人 3.夫人或副主宾
7 8 2.主宾 4.第二主人
9 10 5、6.副主宾 7-10.陪同等
6 5
4
门
台湾等省区的流行模式则如图二、图三所示:
图二(单一主人)
1
2 3 1.主宾
4 5 2-11.宾客依次排列
12.主人
6 7
8 9
10 11
12
门
图三(男女主人)
1
3 2 1.主宾
5 4 2-10.宾客依次排列
7 6 11.男主人
9 8 12.女主人
11 10
12
门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C. 中国酒席文化历史
我家族是做上门包办酒席这一行的,做了有十几年了,大家可以交流一下,本地乡村的习俗文化都了然于心。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大家交换个联系方式吧。广州勇记喜宴服务中心。
D. 竹椅历史文化在什么朝代
古人 舒州竹席,潜山古曰:舒国、舒州。因地得名而称之为舒席。舒席古时叫簟,唐李贺诗赞:“稍和竹簟寒”,“织可乘香汗”。白居易亦有诗云:“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由此可见,舒州竹席在唐代就很有名气了。到了明、清时代,舒州竹席更是名震中外,远销港、澳、日本、泰国、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1958年曾把编有天安门和双狮抢球图案的竹席送到北京展出,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说它细如绸毯,凉如冰,图案精美,工艺超群。舒州竹席细、薄、柔滑、坚韧耐磨、不生蛀虫、容易折叠。共分三大类:一是工艺舒席,二是精制睡席,三是普通睡席。其原料大都选用水竹,经过剔除凤头、罗尾、爆节、伤痕、杂枝,然后经过剖、刮、煮、晒、选、编等工序方才成席。其中工艺竹席、精制竹席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选用小叶腊竹为原料,还要剖成薄如牛皮纸的细篾片,然后用青、黄二色柔软如丝的篾片,编制成具有细、柔、光、滑等特点的童席、枕席、屏风、壁幛等十几种高级竹席制品。潜山,还有大量的竹器可供友人选购。这些竹器大到竹床、竹桌、竹椅、竹篮,小到笔筒、烟盒,还有用篾丝编制的花篮、果篮、花瓶等等这些竹制品。构思新颖,工艺精巧,深得人们赞赏。
E. 席姓历史来源
席姓
历史来源
「席」源出:
1、席师的后代。根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2、从籍姓改过来。春秋的时候,晋国有大夫籍谈,因为他负责管理晋国的典籍,所以便以籍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第十三代后人,是秦末项羽的后代,叫做籍镶,项羽名籍,籍镶为了避项羽的讳,于是将籍改为席,他的后人也跟着改成了席姓。后来项羽战败自杀,籍氏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复了族姓,有一部分却沿袭了席姓,形成了席姓的一支。
迁徙分布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一首著名的“击壤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击壤歌”与另一首“康衢谣”,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两首诗歌,“击壤歌”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是上古帝尧统治天下的时候,襄陵(今河南省睢县)地方一位播种耕稼的老人所作,这位老人时常在耕作之余“击壤而歌”,逐渐传到帝尧的耳中,对于歌中所表达的意思极表嘉许,晓得这位老人姓席,就尊称他为“席老师”,于是,“席老师”,3个字自此千秋垂为不朽。 帝尧时代的这位席老师,名字虽然未闻, 但却为我国席姓的古老,提供了最具体的证据。《万姓统谱》上所记载的:“唐尧时,击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尧尊为老师”,正是这个意思。如此看来,目前以席为姓的中国人虽然不算很多,但他们的历史至少也在4300年以上,是我国最老资格的姓氏之一。 4000多年以前,现在的河南睢县地方就已经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约2000年前的楚汉之争时,原来为晋国之地的山西省一带,又出现了另一支新兴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为席。 这一支席氏的出现经过,详载于《姓苑》和《姓纂》等书。《姓苑》首先指出:“晋大夫籍谈元祖伯靥,司晋典籍,因为籍氏”;然后《姓纂》又接着指出:“本姓籍,晋大夫 籍谈之后也,谈十三代孙,避项羽名改席氏,初徙关东豪族,席氏徙安定, 临泾。” 源自上古席老师的席氏,是发源于河南;分自春秋时代晋国籍氏的席氏,则是发源于山西,再参照《姓纂》上“望出安定,临泾”的记载,唐代以前的安定和临泾两地都是在今甘肃省境内;到了南北朝之时,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阳盛极一时,则可知早期的席氏,应该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姓氏。
唐明皇的天宝年间,诗坛上的灿烂绚丽,为历代之最,这时,在整个朝廷的济济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称赞为“诗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阳席家发扬门风的杰出子弟。据说,有一次唐明皇亲登朝元阁赋诗,君臣属和,经过皇帝的亲自评选,认为席豫的诗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诗中冠冕”的无比荣誉。 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跃于中原地区的席氏,已经在南方各地出现了踪迹,崇祯末年的席上珍,便是当时的云南省姚安人。
F. 中国有那些历史文化传统、、
1、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2、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3、酒令,中国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4、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5、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G. 席姓的历史名人
席泽宗 (1927.6.9-2008.12.27)山西省垣曲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已被8种世界名人录列传。在国际天文学界,他的名字总是与超新星联系在一起。他对古代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的证认及整理工作,长期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蜚声于天文学和科学史两界。他长期从事天文学史的研究,涉足于天文学思想、星图星表、宇宙理论、外国天文学史等许多重大方面。数十年来席泽宗还为中国的科技史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贡献了自己的精力和才智,是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席泽宗院士是我国第一个科学史研究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从史书中鉴别新星的7条标准和区别新星与超新星的2条标准,讨论了超新星的爆发频率。1955年他发表了《古新星新表》,1965年再次修订,从中、朝、日3国的历史文献中找出了90个疑似新星,其中有12个可能属于超新星,并讨论了这12个超新星和当今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以及射电源的关系。
席泽宗从在大学读书时开始,就一直很重视科普工作。50年代,他经常到工厂、农村、军营和学校演讲,向群众普及天文知识。他曾长期担任北海“少年之家”的辅导员,还曾主持了全国第一届少年天文夏令营。他认为这些都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他的许多科普作品扩大了天文学和科技史在群众中的影响,受到广泛的欢迎。例如,他的《人类怎样认识了宇宙》一文发表后,《人民日报》1959年3月15日刊登了一封广东读者来信,认为“这样通俗而有系统地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文章,对读者很有帮助”,并表示“很希望席泽宗同志和其他科学研究工作者多写这类文章”。 席南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3月出生,衡阳市祁东县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数学家。1981年毕业于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现怀化学院)数学科,1985年、1988年先后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代数群与量子群领域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等。
席南华198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994年成为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同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1年在第二届世界华裔数学家大会上获晨兴数学奖(全球华人数学奖)银奖。
席南华所从事的代数群与量子群研究是当前数学中的一个焦点领域,汇聚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如美国科学院院士Kazhdan(Harvard大学),Lusztig(MIT)和Langlands(Princeton大学);Fields奖得主Deligne和Drinfeld;京都大学中岛(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人)等。在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席南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十分突出的研究结果。他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基环的猜想,成为国际上很多后续工作的基础之一,是对代数群理论的重要贡献。
2007年席南华研究员的另一项工作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刊物《美国数学会杂志》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Volume 20, Number 1, 2007)。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独立在JAMS上发表论文。
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颁奖仪式在山东省威海市隆重举行,数学家席南华和段海豹获奖。
席南华的研究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承认。1994年,他在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 ag)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长达137页的专著;2002年,他又在美国数学会出版了一本长达95页的专著。但从1990年到目前为止,他只发表了18篇论文。 字资生,又字季武。湖南东安人。居住在长沙,与黄克强、宋教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宣统二年为资政院议员。后来与孙洪伊一起创办了《国民公报》。武昌起义以后,被推举为衡水保安总会会长,并在湖南组织《天民报》馆。民国元年同盟会湘支部成立,他担任副支部长。第二年任众议院议员。民国五年第一次恢复国会的时候仍然担任众议院议员,次年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11年第二次恢复国会时再次担任众议院议员。1943年因病去世,终年57岁。
。” (1913-1970),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宣传队分队长,红15军团73师政治部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司令部参谋,冀鲁豫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新四军3师作战科科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旅参谋长,东北野战军12纵36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7师参谋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桂林军分区副司令员,伞兵师副师长,空军干部学校参谋长,第4航空学校参谋长,工程兵军事建筑部办公室副主任,工程兵器材部部长。1963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工程兵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0年1月29日逝世,终年57岁。 (1932.11-2001.6.9):河北省怀来县人。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6军159师宣传队宣传员、副班长、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湘潭军分区独立团宣传队副队长,湖南军区独立二团副政治指导员,湖南军区军政干校学员,衡阳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衡阳军分区司令部动员科参谋、训练科参谋,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学员,衡阳军分区司令部参谋科副科长、科长。1960年7月任衡阳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79年1月任参谋长。1982年7月任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83年5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在**学习。1986年9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88年7月任解放军湖南省军区纪委副军职专职副书记。1993年2月离职休养。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6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
席成方(席大方):男,汉族(1928——1988),河北晋县(今晋州市)中共党员,抗日战争中年仅13岁的席成方就担任了县大队地下交通员,1944年年仅16岁的席成方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1947年曾亲手捕获大汉奸赵晓晨获新中国自由之花奖状。解放战争中已是县大队小队长的席成方参加了解放石家庄战役支前,获模范称号,解放石家庄的硝烟还未散尽,席成方又带领晋县的支前民兵跟随主力部队,挥师南下,包围并解放了元氏县城。1951年授华北解放纪念勋章一枚。文化大革命时下放生产队喂马,1988年因心脏病突发逝于家中。 席正铭 ,男 ,土家族 ,贵州省思南府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1884年,出生,牺牲日期:1920年.
1884年出生在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席家坡,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成立“历史研究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席正铭升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成立“竞存社”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同年6月在于佑任、宋教仁的帮助下,组织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学生代表参与辛亥革命起义的酝酿策划工作。起义前夕,组织五百多人参加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先后受任湖北都督府参军、贵州宣抚使、留都督府襄赞。中华民国建立后,任职陆军部。不久,受孙中山派遣,随杨荩诚(受任贵州都督)回黔。途中,与抢先占领贵阳的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发生争战,众将士推席正铭为司令,率部入黔占领松桃,兵分三路直取铜仁城下。唐继尧为抵御黔军准备放火焚烧城池,为不让人民遭受不幸,席正铭主动放弃进攻铜仁,撤到四川省秀山一带。入黔失利后,于1914年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贵州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将参军等职。1915年被推举为中国留日陆军同学会总会长。后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京、津等地,开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兵运活动。在席的努力下,京、津、保、川、黔、桂、滇、赣及香港、南洋等地的陆军同学分会很快联络起来准备带兵讨袁。不久,孙中山任命他为中将参军。
1919年11月,席正铭受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上任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牺牲后 安葬在重庆黄果桠.,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黄兴题词:“男儿的一代英雄!”。
席正铭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常有信函、电文来往。有资料显示他们书信往来12封,电信9次。现存孙中山先生回复席正铭书信墨迹2件,席正铭手迹遗稿1件。席正铭的很多建议均被孙中山采纳,1919年向孙中山上书提出“中国应以俄以师”的革命主张,孙在回信中对他的提议深表同情。遗作有诗集《冷冷山人集》 簉室谈如;
随园韵芬。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女画家席文卿,字淡如,吴县人。吴江徐堉之簉室,擅人物、花卉,又画虎百帧,雄健不类闺阁笔。下联典指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字韵芬,昭文(今江苏省常熟)人。为袁枚女弟子。有《长真阁诗稿》,亦善画兰。随园,为袁枚晚号。
诗人冠冕;
嘉会耆英。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襄阳人席豫,字建侯,进士出身,历官考功员外郎、郑州刺史、吏部侍郎,天宝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封襄阳县子。为官清正无欲,不畏权势。玄宗曾登朝元阁赋诗,群臣以诗相和,玄宗以为他的诗最工,称他为“诗人冠冕(比喻首位、第一)。”下联典指北宋人席汝言,字君从,元丰年间官至尚书司封郎中。退休后,与文彦博、富弼等人组织耆英会,又与文彦博、司马旦等人组织同甲会,还与司马光兄弟、王安之、王不疑等人组织真率会。
耆英萃选;
品藻绝伦。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席汝言。下联典指唐·席豫,清直无欲,当官不为权势所撼。
安定世泽;
三会家声。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席汝言,元丰中以尚书司封郎中致仕。与文彦博、富弼辈为“耆英会”,又与文彦博、程珦、司马旦为“同甲会”,并与司马光兄弟、王安之、王不疑、楚王叔等为“真率会”。 诗人直学士;
孝子大将军。——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进士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累官吏部侍郎,显谟阁直学士,两知成都府,甚有治绩。下联典指北周孝子席世雅,字彦文,襄阳人。性方正,少以孝闻,后位大将军。
舍灵万象入;
写照百花开。
——席豫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席豫《奉和敕赐公主镜》诗句联。席豫,字建侯,祖籍襄阳,后徙河南。为官不因势权所撼。官至礼部尚书。工诗,有“诗人冠冕”之誉。
明朝大学士;
东汉光禄勋。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有《大礼集议》。下联典指东汉议郎席广,光武帝时擢光禄勋。
洁连根尽玉;
清到叶俱香。
——席佩兰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白莲》诗句联。 安邦定国族脉旺;
诚间修身家道兴。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典出席姓郡望“安定”郡的嵌字联。 著姓高门,宠锡将军尊号;
能名仕卿,特授尚书职称。
——佚名撰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席固,字子坚,襄阳人。有声绩。下联典指梁代卫尉卿阐文,临泾人。除都官尚书,封山阳伯。
H. 中国酒桌文化是历史的传承还是社会遗留的糟粕
中国的酒桌文化是近代的一种畸形演化。
并不是历史传承。
历史上中版国人施行的分权餐制,一人一张桌子,一套餐具,菜都是各上个的各吃个的。
近代的这种酒桌文化,其实一种长辈或者领导看你听不听话的手段。
即他说话好使不好使。
莫说你酒精过敏了。
中国人的身体其实本身就很难代谢酒精这种东西。
还有牛奶。
你像美国那种18岁可以买枪,21岁才能喝酒的奇葩法律。
就是因为实际上老外特别容易酒精成瘾,因为体质不同,他们代谢酒精就很容易。
这种问题很好解决。
话说到了就行了。意思就是态度做足,但不喝。
I. 软兜长鱼的历史文化
软兜长鱼是淮安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一道特色菜肴,现已成为淮扬菜系中一道回主打的传统品答牌菜。
1. 鳝鱼,淮安、阜宁等地俗称“长鱼”。其味甚美。俗有“小暑鳝鱼赛人参”的民谚。
2. 两淮庖厨擅长以鳝鱼为主料,烹制成席,名曰:“两淮长鱼席”。其菜多达108 款,肴肴叠出,品品味殊。软兜长鱼,即是长鱼席中的一道名肴。
3. 据说,古代氽制长鱼,是将活长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取其脊肉烹制。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食时,可以汤匙兜住,故名“软兜长鱼”。
4.软兜长鱼是淮安、盐城、阜宁等地名菜,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着可数十品。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一百有八品者”。史载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云梯关淮河水患,驻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从车桥请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供左大人品尝。在左宗棠的推荐下,软兜长鱼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晋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