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2 18:51:06

A. 昭君出塞的意义

“昭君出塞”无疑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更密切了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回。作家王答族说:“王昭君嫁给呼韩邪,让匈奴和中原像握紧了的两只手,从此再未分开,被排挤出局的郅支像另一只孤独的手,再也抓不住命运的稻草,在岁月的长河中几经沉浮,便没有了踪迹”。他是用文学的语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
昭君出塞"圆满完成了"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对于促进当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昭君做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后,胡汉之间50多年友好相处,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做为历史上一种文化现象,创建了"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变"血染沙场"为"交欢玉帛",实现民族之间"双赢对话"的中国方式。这对于现代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主要说作用就行,你也可以自己再整理一下语言

B. 昭君出塞有何历史意义

“昭君出塞”是发生在公元前33年的历史事件。虽然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仍广为流传,名垂千古。 昭君出塞不仅对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给后来的汉匈关系与和睦相处局面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昭君出塞是汉甸双方共同重视的结果 据史书载,昭君出塞前汉匈之间关系已由战争转为和平,与汉持对立态度的那支也被消灭,在她出塞前的18年间汉匈关系已趋于和平。如:“呼韩邪与汉使韩昌、张猛在匈奴地区的诺水东山盟誓立约‘自今以后,汉与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与匈敢向背约者,受天不详,令其世世子女尽如盟。”固然,汉元帝的和亲良策,呼韩邪单于的几次附汉,并表示要作汉朝的女婿,这些都为昭君出塞和亲打下了政治基础。然而出塞本身对于双方必竟是一件政治大事,他(她)们的婚姻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关系,这是无可非议的。呼韩邪单于号昭君为“宁胡 阔氏”(“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就是一例。从1954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召湾汉墓里出土的属西汉后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陶片瓦当,也可见汉匈双方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都十分重视,都把它作为国家大事来对待。 2、日召君出塞为汉匈关系播下和平友好的种子 昭君死后她的女儿、女婿,按照其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友好往来而努力奔走。尽管后来王莽时的汉匈关系政策有变,双方曾调兵遣将,大有剑拔弩张之势,但是最后还是由昭君的后人又一次促成了和平友好关系的继续发展。如:公元前13年乌珠留单于死,昭君之子及婿云,当 欲与汉和亲,而此二人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舆与咸均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鞋单于。而乌累既立后,便按照云、当二人之意派人求见汉和亲侯王吸,而王莽也派就赴匈奴,贺乌累单于立,在云、当的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使紧张的汉匈关系复现光明,虽未完全成功,但尽了最大努力。 3,昭君出塞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后来的汉匈关系交涉大多都是通过昭君的家庭亲属关系完成的。上述的王款和王飒于公元15年之所以又被王莽委派为和亲侯皆因他们都是昭君的侄子,而匈奴方面的使者也是上述云、当之子男大且渠奢(大且渠为官衔,奢是名,且音:沮)。在此之后仍有昭君的亲属,呼韩邪单于的子祠活跃在汉匈关系发展的舞台上,可见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历史地位的重要及其身后影响之深。 昭君出塞之举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深受拥戴,千古流传。她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团结的史册。

C. 昭君出塞的主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发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这时云、当二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史载公元13年 (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 (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与汉和亲。公元14年 (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在云、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 (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死。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D.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专下,属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人们诗人的眼下,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

E. 昭君出塞有何历史意义

直接意义:使西抄汉与匈奴和睦相处。昭君出塞后西汉与匈奴50几年没有战争。
深远意义:促进了名族融合与经济发展。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

F. 昭君出塞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南有大汉、北有强胡"的对峙局面。当时匈奴的势力范围包括东起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和天山,北面囊括了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广大地区。胡汉之间时有争战,百姓遭受苦难,冤冤相报何时了?和平解决、和谐相处成为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和亲"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和亲"是"化干戈为玉帛",解决民族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成熟和智慧。"胡汉和亲"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平等交往、相互融合的典范。

"昭君出塞"圆满完成了"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对于促进当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各族人民所称颂。中国文化是主张和平的文化,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多元一体",认为人类应该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摆脱文化本位主义,坚持文化公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并存,和平共处。特别是在解决民族问题上,中国文化坚持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明对话,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延续不断,中华文化纯种单传。这一方面得益于草原、黄河、长江之间地域广阔,三大主源文化互补共济;一方面就是和平、和谐、和合文化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由于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的自觉",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大历史、大文化、全球的视觉重新认识"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现代意义。

首先,昭君做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后,胡汉之间50多年友好相处,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做为历史上一种文化现象,创建了"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变"血染沙场"为"交欢玉帛",实现民族之间"双赢对话"的中国方式。这对于现代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其次,纵观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泛滥成灾,其根据在于西方文化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文化的本位主义。文化本位主义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唯一正确的,缺乏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不能容忍不同文化价值并存不悖。文化本位主义必然导致民族本位主义和国家本位主义。本位主义狭隘的价值观在上世纪从欧洲燃起两次世界大战,然后是长期的冷战以及现在的恐怖主义。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交家和反恐专家认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将以失败告终。本位主义"以牙还牙"的"单向思维",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使恐怖事件进一步升级。而来至中国远古的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告诉我们:人类完全可以更加明智、更加平和地解决争端。

第三,对于草原文化的深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一部草原文化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互相学习交融、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历史;是多种文化在草原地区相互补充磨合、相互影响渗透,并创造出新的更加辉煌文明的历史。昭君出塞、胡汉和亲是民族文化互补融合的历史案例,是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的经典。"长江女儿"、"伟大母亲"昭君也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士公认的和平友好使者。历史的长河由远古流到今天,阴山上刻满祖先的语言,草原上撒满文明的诗篇,现在的内蒙古,离不开历史的根,文化的魂。做为模范自治区,我们借鉴和肯定昭君文化中的先进内涵,对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长治久安、和谐共进,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虽然对昭君是悲剧但对国家来说却带来了福祉,也是功德,舍自己为国家昭君是伟大的

G.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发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这时云、当二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史载公元13年 (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 (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与汉和亲。公元14年 (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在云、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 (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死。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记得采纳啊

H. 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给汉朝换回了和平,使汉朝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也使人民免受战争的痛苦。

I. 昭君出塞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直接意义:使西汉与匈奴和睦相处.昭君出塞后西汉与匈奴60几年没有战争.
深远意义:促进了名族融合与经济发展.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

阅读全文

与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