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晚期有哪些新军编练新军的影响如何
北洋来新军
北洋军的产生标志着中自国旧式军队向近代化军队发展的重大转变。由于在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官兵构成、军事训练、规章制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军队由步、骑兵为主的作战逐步向诸兵种合成作战演进,军队在作战能力、军事思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但由于这支军队始终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被长期灌输封建忠君思想,因而成为军阀混战、镇压革命和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Ⅱ 清朝新军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898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时出现。他利用德国教官,服装等进行改革。
二十世纪初,晚清政府进行“新政”,开始编练新军,新军在各地多起来
Ⅲ 清朝时期的新军采用什么编制
新军是清朝末年编练的新式陆军。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西按察使胡烯菜奉清政府之命用西法编练“定武军”,共四千七百人,初驻天津附近的马厂,后移驻小站,是为编练新军之始。次年末,胡烯菜调任芦汉铁路督办,袁世凯以浙江温处道名义接替,遂将“定武军”改称“新建陆军”,扩充至七千人;与此同时,张之洞在署两江总督任内也编练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新军,名为“自强军”。二十四年十月,“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直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节制。二十五年,袁世凯率新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翌年,袁世凯将山东三十四营旧军按新式营制进行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使“武卫右军”增至两万余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倡行“新政”,改行常备军制,并于二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以奕勖为总办,袁世凯为会办,铁良为襄办,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由总督、巡抚或将军、都统兼任督办,负责练兵事务,拟在全国以新军取代旧军(八旗、绿营)。三十一年春,北洋常备军按新制统一番号,改称陆军,各省也按新章编练陆军,或改常备军为陆军,共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三十二年,兵部改为陆军部,随着新军编练的发展,人数又有扩充。其编制分镇、协、标、营、队、排、棚,各级军官称统制、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每镇额设官兵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军官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和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士兵则采取招募制,选拔标准比较严格,对年龄、体格和文化程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三十三年,陆军部奏定《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新军编练在全国铺开。但到清亡为止,只练成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四个标和两协禁卫军。清朝政府编练新军的目的虽在于巩固已垂死的封建统治,但对中国军制是一重大革新。后来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大量走向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Ⅳ 清末新军为什么最后都成为反清的主力了呢
新军首领大多具有野心,如北洋军的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新军中坚力量有很多革命党人。清回廷丧权辱国失掉人答心,武昌起义不久,各地纷纷响应,军阀趁机借响应革命割据一方,如张作霖。新军和其他清末军队一样具有私人军队性质,清政府中央统辖不了,反清与否全看新军首领。
Ⅳ 清朝末期的历史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清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开启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维新派开始主张君主立宪又遭封建势力毁灭,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5)清朝新军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Ⅵ 清朝末年搞的新军为什么任用汉人为统领而不用满人
新军其实是由各种以前的军队演变而来。
其实,清廷失去兵权,已经从几十年前就发生了,已经无法改变。在太平天国之乱中,清廷依靠的八旗军、绿营兵不堪一战,最后,不得不依靠地方士大夫,就是曾国藩、李鸿章等,筹建地方的部队,比如湘军、淮军,从而平定的太平天国。
但这些军队,并不是国家军队,而是私人,或者某个势力的军队。比如淮军,它内部的任命,实际是由李鸿章控制的,清廷并无法干涉。
其他的军队,比如左宗棠的楚军,也是如此。
清廷不是不想收回兵权,但权力已经到了地方官员手中,谁愿意放弃?如果强迫这些地方官员放弃手中的兵权,甚至可能引起大乱。
此时,这些地方督抚,不仅拥有地方军队,同时拥有自己的财权:厘金,一种商业税。这样,地方督抚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财富,就更大势力强大了。
而清廷在之后,采取了一种办法,控制局势:拉拢最大的一个督抚,让这个督抚忠诚于朝廷,从而震慑其他的督抚。
这个督抚就是李鸿章,李鸿章绝对忠诚于慈禧,从而,慈禧支持他建立北洋水师,淮军威慑天下,是晚清第一强军。
但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北洋水师覆灭,淮军的力量也损失惨重。之后,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问题:淮军对朝廷的忠诚,仅仅是李鸿章个人,对慈禧这个人的忠诚。
当李鸿章过世,当慈禧也过世,局势彻底失控。
而北方的新军,就是由淮军演变而成,新的领头人是袁 世 凯。而南方新军,也是在地方督抚的影响下。
所以,新军的建立,实际上是受到之前军队的影响,清廷已经无法抢回军权。
最后时刻,慈禧过世后,一些满 人新贵,试图抢回权力,结果,让南方的督抚彻底失去忠心。辛亥革命之所以一发生,南方纷纷响应,其实根本原因,是朝廷试图抢走南方督抚手中的权力,所以,南方的督抚,很多都‘参加’了革命。
就是所谓的:立 宪 派混入了革 命 阵 营。
Ⅶ 清朝新军的实力怎么样
战斗力和装备及训练水平俱佳的只有北洋六镇。因为北洋军坚持只从直隶,山东,河南,安徽几个省的农民中招兵,坚决不要原来绿营和巡防营的兵油子和兵痞,也不招流民。而且北洋军比较排斥读书人,初级军官坚持从士兵里选拔在自己的练官营里培养,哪怕是文盲底子,也可以在随军学堂先从识字扫盲开始教。像吴佩孚这样的有秀才出身的读书人混出头的属于非常少见的特例。大部分是像孙传芳那样出身穷苦农家,却天资聪颖,发奋用功熬出来被送去留学的,确实做到了发拔行伍。所以,北洋军军官的军事素养也很扎实。正式由于北洋军不要自己派遣的留学生以外的其他军事留学生,才让北洋军不仅军事素质没有下降更让自己没有被留日革命党渗透。
而号称财屠的湖广总督张香涛靡费国家重金搞的湖北新军恰成一个反例:过于迷信读书人和留学生,导致大量在日本滥竽充数,无心向学而热衷政治的花拳绣腿的误国愤青们窃据军职,不仅端谁家的饭碗专砸谁家的锅灶,最后倒戈相向。辛亥之役,一动真章,在汉口和汉阳被南下的北洋军打得原形必露,落花流水,要不是老袁养寇自重,湖北新军早就被一锅煮了。
至于其他新军基本和湖北新军的情况类似。到辛亥年清政府军费占国家总预算的76%,可是却培养出来的是自己的掘墓人,更都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的货。
Ⅷ 古代新军是怎么诞生的
清朝末年编练的新式陆军。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西按察使胡烯菜奉清政府之命用西法编练“定武军”,共四千七百人,初驻天津附近的马厂,后移驻小站,是为编练新军之始。次年末,胡烯菜调任芦汉铁路督办,袁世凯以浙江温处道名义接替,遂将“定武军”改称“新建陆军”,扩充至七千人;与此同时,张之洞在署两江总督任内也编练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新军,名为“自强军”。二十四年十月,“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直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节制。二十五年,袁世凯率新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翌年,袁世凯将山东三十四营旧军按新式营制进行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使“武卫右军”增至两万余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倡行“新政”,改行常备军制,并于二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以奕勖为总办,袁世凯为会办,铁良为襄办,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由总督、巡抚或将军、都统兼任督办,负责练兵事务,拟在全国以新军取代旧军(八旗、绿营)。三十一年春,北洋常备军按新制统一番号,改称陆军,各省也按新章编练陆军,或改常备军为陆军,共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三十二年,兵部改为陆军部,随着新军编练的发展,人数又有扩充。其编制分镇、协、标、营、队、排、棚,各级军官称统制、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每镇额设官兵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军官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和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士兵则采取招募制,选拔标准比较严格,对年龄、体格和文化程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三十三年,陆军部奏定《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新军编练在全国铺开。但到清亡为止,只练成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四个标和两协禁卫军。清朝政府编练新军的目的虽在于巩固已垂死的封建统治,但对中国军制是一重大革新。后来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大量走向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Ⅸ 清朝末年,清政府苦心经营的新军,为何失去了控制呢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清朝一直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且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可是1840年,一场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无敌的美梦。
之后又经过几次与洋军战争的失败,让清政府彻底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于是,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倾全国之力,打造了一支西式陆军。
Ⅹ 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军队全都是新军了吗
不是,辛亥革命时期,当时革命的主力部队的确都是新军。但是清朝还保留大量的旧式军队。况且当时清朝的财力,也不足以将全国的军队都变成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