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柏林镇的历史文化
名称来源
柏林圩:传说一过去天旱,在修建福建的水塘时,发现塘专里尽是白色泥巴,故属名“白泥塘”,今雅化为“柏林”。传说二柏林原名白零(也就是说什么都没有)但柏林人祖先先为了生活四处奔走,在世界各地开始了淘金征程,直到现在世界的各角落都有柏林人淘金的足际,祖先们留下的宝贵经念加后人们的努力拼搏,将我们永兴银都推向世界成为全球金银交易中心。柏林人有小华尔街之称。要此建圩场,商贸繁荣,“柏林圩”名由此得。镇政府以驻地“柏林圩”去“圩”字为名。
历史古迹
柏林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比较丰富。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九团村金鹅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洞口皮影戏。
㈡ 柏林战役的历史意义
1,柏林战役对交战双方的意义 请采纳,呵呵。
[U](1)柏林战役对于苏联的意义
柏林战役对交战双方的意义都是非同小可的,柏林战役对于苏联人来说就是能够得到更多的胜利果实,巩固自己的已得的胜利果实。[/U]
(2)柏林战役对于德国来说是一次决定生死之战。
柏林战役对于德国来说,意义更为巨大,因为这场战役也是第三帝国最后的希望,只要能将苏联人在这场战役中击败,第三帝国就有可能和西方盟国达成一个,能够使第三帝国及其重要领导人改头换面继续生存的协议---有条件投降,而不是一定要接受被打倒与被消灭的命运---第三帝国的无条件投降。
(3)柏林战役的攻守分析
[U]双方都有非常重要的理由重视这场战役,一方有乘胜攻击,报仇雪狠之意,另一方有顽抗到底,拼死保命之心,战役在进行前的准备阶段就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一切保密的行动都是徒劳的,战争双方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对手下一步到底想要做什么,因此想借助战争的突然性来减轻自己损失的苏军,在此方面几乎是无所作为的
1,柏林战役对德国的意义:
柏林战役对于德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场战役也是第三帝国最后的希望,只要能将苏联人在这场战役中击败,第三帝国就有可能和西方盟国达成一个,能够使第三帝国及其重要领导人改头换面继续生存的协议,而不是一定要接受被打倒与被消灭的命运---无条件地投降。
事实上,出于有强烈的共同反共的目的,只要第三帝国及其重要领导人对西方做出足够的退让---退让够多的有条件投降,就可能在第三帝国与西方之间,签署使第三帝国及其重要领导人可以改头换面继续生存的协议,这样的假设的成功实施,在第三帝国与美欧盟军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柏林保卫战的失败,宣告了纳粹第三帝国的灰飞烟灭,纳粹主义成为非法理论,纳粹党被取消,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元首---希特勒,从此成为历史的罪人,作为一个肆意斥诸威力的战争狂人这样的反面教员而被人类经常地进行废物利用。
柏林保卫战的失败,给重建一个全新的德国建立了基础。
2,柏林战役对于苏联的意义:
柏林战役对于苏联人来说意义是极其巨大的,因为柏林的被占意味着第三帝国的崩溃,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同时战后的苏联在西方划分势力范围时更有筹码,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可以二战后在与西方的讨价还价中,给自己划分到更多的势力范围。把更多的东欧地盘,特别是把东部德国划归于自己管理之下。
柏林战役以苏军辉煌的胜利而告结束,在为时16个昼夜的柏林战役中,苏军共消灭和俘虏德军48万人,缴获坦 克1500余辆,飞机4500架以及大量技术兵器。,而苏军自己也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代价。
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和苏德战争及二战欧洲战争的结束。
攻克柏林还意味着苏联东欧霸主地位的形成,在可以预见将来,欧洲没有国家敢于挑战苏联的国家利益,正因为没有了西顾之忧,在攻克柏林后不久苏联就发动了对占领中国东北领土,长期地威胁苏联远东地区安全的日本关东军的大规模全面打击.
请采纳,呵呵。
㈢ 柏林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柏林东抄亚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柏林皇家博物馆,属于当时的东普鲁士王国博物院。1918年,改成国立博物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该馆通过各种渠道使馆藏得到了极大丰富,现在是德国17个国立博物馆之一,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声望。
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建筑群是一组独特的文化遗产。岛上的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施普雷河从两侧流过,使它们的气势更加宏伟磅礴。1999年,这组博物馆群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博物馆岛集中了德国博物馆的精华,其中包括汇集了世界美术大师作品的国家绘画陈列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岛位于前东柏林地段,当时由于经济困难,岛上各大博物馆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德国历史博物馆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兵器库。169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为兵器库奠基,1730年才全部完工。从1731年到1876年它一直是普鲁士王国的军械库。博物馆群体建筑在二次大战中70%以上被毁,二次大战之后,东西柏林分裂,博物馆中的藏品也分散在东西柏林多处。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岛上的所有建筑进行了维修。
㈣ 求关于柏林的历史介绍
柏林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这里最初是易北河东北的一片沼泽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两个聚落点,名字分别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
直到12世纪,日耳曼人驱逐定居在这里的斯拉夫人后,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两个村镇,并且沿用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于施普雷河东岸,是商人的聚居区,科恩位于施普雷河西岸,是渔村。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为一市,名字定为柏林,在阿斯坎尼家族的统治下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4世纪,柏林加入波罗的海和北欧的重要商业同盟——汉萨同盟。但是此时的柏林只是神圣罗马帝国边疆的一个荒蛮城镇。
1411年,来自德国西南地区的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出任边境总督(Markgraf),平定该地区的战乱,并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从1415年起,柏林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大幅强化中央集权,建立绝对君主制政体。
1688年其子腓特烈一世继位后,开创柏林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他兴建夏洛滕堡宫、军械库、教堂和波茨坦离宫,为柏林赢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誉。
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从18世纪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大帝开始,柏林在中世纪的老城区西部修建大量的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筑,组成被称为腓特烈城(柏林)(Friedrichstadt)的新城区。
从19世纪初开始,柏林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1810年,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从1837年起,普鲁士开始工业化进程,在柏林建立起西门子等工厂。1848年革命时,柏林也发生起义。
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1871年,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1894年,建筑师瓦洛特建造国会大厦。
到20世纪初,柏林已经在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上达到伦敦、纽约和巴黎的水准,成为又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同年2月27日发生国会纵火案。1936年在柏林举办第16届奥运会,纳粹德国将其作为展示自己的橱窗。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发生打砸抢犹太人财产的事件。
1948年为了反对盟国在德国西部实行的货币改革,以及迫使盟军退出柏林,苏联对柏林展开长达半年的封锁。盟国通过柏林空运挫败苏联的企图。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展开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而举行抗议,抗议不久即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宣称四大国对柏林的占领已经过时,要求美英法从西柏林撤军,并称6个月之内西柏林应当成为苏军可以自由进出的“自由城市”。
1991年,德国议会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此后柏林展开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在国会大厦北面修建新的国会和总理府。以前是柏林墙脚下布满地雷的警戒地带的波茨坦广场重新成为柏林的商业中心。德国已经恢复其在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
(4)柏林的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柏林市处于德国东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地层属于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丰富的地下水,同时也使柏林地区森林茂盛。
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柏林是温带/湿润气候。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团使其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较平均,冬季降水稍多。
柏林达雷姆(位于施特格利茨-策伦多夫区)的年平均温度是9.7°C(49.5°F),而年平均降水量为571毫米(22.5 英寸)。
㈤ 柏林史上重大历史事件
应该是柏林危机吧~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回(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答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㈥ 柏林的历史
二战后期
由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柏林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43年11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764架轰炸机,展开大规模轰炸柏林的“柏林战役”,炸毁了东起蒂尔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门子施塔特的整片区域。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战役”一共对柏林发起13次大规模空袭,其中9次的轰炸规模在500架以上,摧毁了柏林1/4的市区,市郊和市区内的150多座电气、军火、通讯设备和轴承工厂,炸死1万多人,并使150万人无家可归。市区90%的建筑被摧毁,树木全部被砍光,水电系统也遭到破坏。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调集了22000门大炮和白俄罗斯方面军等10个集团军,开始对柏林的总攻。5月1日苏联红军的旗帜插上了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5月8日德国投降。
冷战时期
随着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不仅仅德国,而柏林也按照战前柏林的行政区界线被分成两个部分——由苏联控制的东柏林(范围包括战前23区中的12个区),以及由美国、英国、与法国控制的西柏林。柏林变成了苏美冷战的聚集点。
柏林
1948年为了反对盟国在德国西部实行的货币改革,以及迫使盟军退出柏林,苏联对柏林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封锁。盟国通过柏林空运挫败了苏联的企图。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展开了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而举行起义,起义不久即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宣称四大国对柏林的占领已经过时,要求美英法从西柏林撤军,并称6个月之内西柏林应当成为苏军可以自由进出的“自由城市”。
由于大量东德居民通过不设防的柏林分界线涌入西柏林和西德, 1961年8月13日,东德建起了柏林墙。10月25日,美国坦克开到弗里德里希大街南部的查理检查哨,试图进入东柏林,与90米开外的苏军坦克对峙了16个小时。此后柏林成为东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
由于存在种种历史问题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东欧国家民众掀起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政权的总抗议。1989年11月9日深夜,东德被迫宣布开放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柏林墙被拆除。
1991年,德国议会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此后柏林展开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在国会大厦北面修建了新的国会和总理府。以前是柏林墙脚下布满地雷的警戒地带的波茨坦广场重新成为柏林的商业中心。德国已经恢复了其在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
㈦ 柏林的历史,不超过300字
柏林只有800年的历史,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然而,它的经历却是十分特殊的。1307年,一个叫做ölln的城市同柏林合并。1451年在一次动乱之后,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将这个联合体定为国都。1701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在普鲁士自封为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后,柏林即被提升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这一时期在柏林建起了一批历史著称的建筑。国王一世的孙子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68)时期,建筑家克诺贝尔斯多夫的建筑,使柏林的城市建设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806-08年,拿破仑占领柏林。 1814年,莱比锡的民族运动打败了拿破仑,将拿破仑掠走的在勃兰登堡门的四马战车又重新收回,放置原处。之后的几十年中,著名的建筑师申克尔建起了一批华丽的传统建筑,Lenné 建起了一批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公园。从19世纪中叶开始,柏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增长迅速。1871年,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进入发展的爆炸时代,柏林进入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行列。 尼古拉教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也使柏林陷入严重危机,与此同时,德意志共和国在柏林宣告成立。1918年在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的首都柏林德意志共和国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社会不断出现革命和骚乱,在二十年代的文化生活仍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创新的话剧,明人云集的首映式,富有节奏的夜总会以及前所未有的夜生活使柏林成为“黄金时代”的中心城市。
㈧ 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简要说明
1、早期历史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2、神圣罗马帝国
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3、德意志帝国
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内政、军事和外交斗争。
4、两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帝国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5、东德和西德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6、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8)柏林的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德国的文化:
1、美术
不少德国画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国际知名度,创作形式也相当多元。源自德国地区的卡罗琳式建筑及奥托式建筑促进了罗曼式建筑发展,之后则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
2、音乐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德国为欧洲第一大及世界第三大音乐市场。
3、哲学
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进入21世纪,德国与法国、奥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维亚各国持续发展当代分析主义。
4、其他
德国的各类音乐会、艺术展览、戏剧表演、国际性大型体育比赛、街头庆祝活动和圣诞市场也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
5、忌讳
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 。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绿色。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只用于悼亡)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㈨ 德国首都柏林有什么历史战争背景
如果有人问“二战哪座城市被炸的次数最多被炸得最惨,答案不是日本东京,也不是英国伦敦,这座城市以“在二战中被多国超千万吨炸药炸达363次,全市超90%建筑被毁坏”等数据位居榜首。难以想象这座被炸药炸得千疮百孔甚至可以说是一度夷为平地的城市,如今竟发展成6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名副其实成“最抗揍城市”。
㈩ 再造柏林的历史背景如何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名人评述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约翰·肯尼迪(1963年6月26日,在柏林的演讲,题为《我是一个柏林人》)
“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罗纳德·里根在柏林墙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