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酒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酒,是我国的传统产品。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记》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豳风·七月》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说,酒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我国酒文化的营销典范“茅台集团”,正是在酒文化营销过程中赢得的市场。它的发展定位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有人说:文化酒是为“茅台”量身订造的概念。然而,文化酒时代不是等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实施文化酒战略的过程,就是以酒文化去做市场的过程。在作坊酒时代,茅台以其卓越的文化脱颖而出;在工业酒时代,茅台被钦点为国酒;而在广告酒时代,由于茅台的陈陈相因就只有 “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份了;当品牌酒时代到来时,茅台又苦于难以走上规模化扩张的品牌输出之路而一蹶不振;随着市场向名优品牌的集中,茅台终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化酒时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远在三国,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为一身的魏武帝曹操,在他的《短歌行》诗中就发出了此感叹,致使杜康的大名气贯长虹、世传千夫。算起来,杜康酿酒足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其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史书载:杜康牧羊于空桑涧,“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从此以酿酒为业。杜康被周平王封为“酒仙”,杜康酒被封为“宫廷御酒”,杜康造酒之处被封为“杜康仙庄”。除了曹操以诗抒怀对杜康发出的感叹外,还有唐代诗圣杜甫“杜酒频劳动,张犁不外求”的自豪;更有宋代理学家邵雍“喝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的千古绝唱等等,历朝历代对杜康酒以诗文书画的形式进行赞颂者真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丰富了杜康酒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佳酿之祖,世传杜康”的历史延续性,也因之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杜康酒的文化名气,除了取决于其酒本身的内在质量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得益于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包括政界巨头的赞美与宣传。在一定意义上讲,杜康作为历史文化名酒,是以历代文化名人为主流,包括帝王将相在内,对该酒不断品评、赏识、推崇、咏赞的结果。由此可以说,文化酒必然是经过文化洗礼和文化梳妆的酒。由于是先有酒,后有酒文化,而酒文化又孕育了文化酒,文化酒的日臻成熟,更反过来促进了酒文化的继续发展,所以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简析“杜康”这一历史文化名酒的成因中,我们不难推论出,酒文化与文化人为特定的酒所做出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密不可分。从古至今,与酒有关的“文章”可谓浩瀚。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闻到了浓烈的酒香。饮酒的文人一多,便出了许多著名的“酒徒”。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就写了李白、贺知章、张旭等这些著名的“酒徒”。当然,杜甫称他们为“仙”,李白也自称“酒中仙”,并且留下了不少与酒有关的传世杰作和经典名句。如:他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还有《将进酒》中脍炙人口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篇著名的《醉翁亭记》,其高论可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不仅诗如是,在我国传统绘画及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中,这酒的“文章”更是活泼万端、传承发展。流播世间的无数书画佳品根本无须多言,而与这些名人大家相关的“酒缘”传闻也是为数颇丰。比如,“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据说他醉后作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郑板桥的字画不可轻易得到,时人皆知,但若以美酒款待,在他醉意中求画,即可如愿。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醉僧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该帖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不难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知,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就的《兰亭集序》,“道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说起这酒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其名目,花样也确为繁多。比如绍兴酒,单其别名雅号就有:花酒、名士、黄酒、绍兴、绿蚁、福水、黄汤、杯中物之多种。而古代的酒令,更是花样百出,名目繁多。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宴饮和郊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酒令除能助欢愉畅饮,令气氛和洽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也多种多样。
2. 古代的酒令是怎么回事
酒令趣话
文宾
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此后经由宋、元、明、清几代得以发展。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的游戏令(酒令之一种):
1.传花
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2.拍七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3.猜谜
是群众性的智力游戏。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猜不中者罚酒,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4.说笑话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5.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6.酒牌令
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如咸丰年间产生的《列仙勒挝人》,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经历、特点,现定铁面的法则。使用时,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如“老子”脉,上写“寿者欢”,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如“黄石公四”脉,上写“有著述营一杯”,即在场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7.筹令
竹制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或《西厢记》、《水浒》、《红楼梦》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1982年,在江苏丹阳县丁卯桥出土的金龟背负《论语》玉烛筒一种,酒令筹五十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筹令。
这是一种早在汉朝就有的游戏,大概玩法是:先把某个物体遮盖起来,就是所谓的覆,然后有人去猜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射。后来用字代替物品让人来猜或是用隐语猜物品。这种游戏到今天估计就发展成了幸运52里的玩法。一个人看大屏幕说此图像的特征,另一个人来猜。和这个挺像的。
当然书中第62回中的那种玩法有点太高了。宝钗不是说这是酒令的祖宗吗。所以说他就是一种高智商文字游戏。玩的时候两人玩,你看书中有一句“从琴妹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
大户人家吃饭喝酒行酒令是为了增添乐趣,也是他们交流感情,显示斯文高雅的一种方式;然后根据红学家的研究,作者曹雪芹笔笔皆有用意,牙牌令,酒令,对诗,都有他特定的含义,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其中的寓意,或是暗示伏笔之类的东西
3. 古人说的酒令,到底是什么
酒令,实属民间风俗。是饭局上的有助酒兴的游戏,有一人为发令官,其他的人听令轮番说出诗词、歌赋,成语或其他,违令的人罚喝酒,酒令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顾名思义,雅令就是高雅的酒令,多流行于文人墨客。雅令形式很多,花样不少,但必须围绕这个“雅”字,凡古今典故、诗辞歌赋、琴棋书画酒、阴阳五行、高雅谜题、花鸟鱼虫皆可入令。行雅令时,常常引古据典,及时答对,对行酒令的人要求自然很高,不但要有文采,还要敏捷机智,所以雅令是酒令中最能展示才华的。
唐代《申屠澄》记载了这么一则雅令的故事:秀才申屠澄赴任路上,被狂风大雪挡路,投宿一家。这家主人很好客,备下好酒好菜。申屠澄先举起酒杯行令道:“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家中少女脱口接令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愕不以。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中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而后两句,也表达了少女对他的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遂喜结良缘。
而通令不同,从字面上看,通令即是通俗易懂的酒令,所以多在平头百姓当中流行。通令的花样酒比较多了,有猜数、掷骰、划拳,抽签、传花等等。
相比雅令,通令无需太多文采,只要反应快即可。这里介绍几种通令的玩法。
掷骰子:取骰子三四颗,摇出点数,从令官数,数到骰子数的则饮酒一杯;抽签:抽中喝酒签的,饮酒一杯。
击鼓传花:以鼓声停时,花入谁手,谁饮酒一杯。
另有一些些通令撸拳挽袖,呼天喊地,则显得过分粗俗、吵闹,虽尽兴,但亦有损雅致。
4. 敬酒词酒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酒令概谈
酒令,顾名思义,是饮酒时的一种规矩。通常情况是一人为令官,按一定的规则,或划拳,或猜枚,或巧编文句,或进行其它游艺活动,负者、违令者、或不能完成者均罚饮(遇同喜可庆之事项时,则共贺之,谓之劝饮,含奖勉之意)。实际上,酒令是饮酒时所进行的一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娱乐活动,特别在宴席上更是一种佐酒助兴、活跃气氛的主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是酒中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
一 悠久历史
酒令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生于西周。本意是有关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森严的礼仪制度。那时候,除设有专门“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还设有专门监视人们饮酒的“监”、“史”,不管敬酒、罚酒,都要受到“监”、“史”的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惩处。这种以强制性手段确立的酒法,是依法行礼的开始,也是酒令萌发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或可以定为准酒令的产生。
酒令正式诞生于2600年前的春秋初期。据写于汉初的《韩诗外传》载:“齐桓公置酒令日:‘后者罚一经程(经程是一种饮酒器)!’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日:‘兴其弃身,不宁弃酒乎’”这表明春秋初年已经有了酒令的名称。战国初期酒令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转变为劝酒的性质,“礼”的内容也逐渐淡漠,到了晋代,石崇在他的金圆别墅中宴客,不但令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解者,罚酒三斗”,从此产生了正式的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曲水流觞令和藏钩令是魏晋的南北朝人从民俗中发掘出来的别有风情的酒令。至此,原本是维护“礼”的、专门为贵族所制定的酒令,在民间汲取了大量养分之后,又以洒脱,新鲜的面貌流行于世间。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酒业振兴,酒风甚浓,为酒令成长提供了沃土,使酒令迅速发展成熟,最常见的有掷骰、射覆、酒筹、酒牌、文字令,此外还有击鼓传花、手势令、旗幡令、小酒令等等,其花样之新,门类之多都达到了空前水平,在文人雅士中十分流行。宋代酒令由雅趋俗,俗中见雅,比唐代酒令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元代以膈,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酒令从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豪之家的酒宴之间普及到民间建党百姓之家。
明清时代,酒令进入颠峰状态,其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有前代酒令所不能比拟的。凡人间事物、花草虫鱼、经史典故、风俗习惯、时令节气、唐诗宁词、小说俗语等等,无一不可入令。而且这时候的酒令向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日臻完善,专著颇丰。特别是文学酒令几乎运用了所有的修辞手段,雅令在娴熟中见经纶,俗令在随意中显风采。而且行令气氛宽松,不行苛令,行令只为劝酒,饮酒只为行乐。
酒令是我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今天,我们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何叔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等七类。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赞成王守国在《酒文化中的中国人》一书中的见解,把酒令分为大众酒令和文人酒令两大类。大众酒令更具实用性,文人酒令更具艺术性。
二 大众酒令
大众酒令以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威信宴席上都占有压倒优势。大众酒令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1、骰令。骰(亦称“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有时用一格骰子,最多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此令简单快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凭运气,特别受豪饮者欢迎。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点令、六顺令、卖酒令等。
2、猜物。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茂之处。猜中者胜,猜错者饮。主要有茂钩、猜枚(又称猜 拳)、猜花等。
3、指掌令。以指为戏,故称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讼、抬桥令、石头令剪子布令(此为日本拳)、大小葫芦令、拳(又称猜拳、拇戏)、打更放炮令等。
4、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5、虎棒鸡虫令。二人相对,以筷子相声,同时或喊虎、喊棒、喊鸡、喊虫,以棒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嗑棒论胜负,负者饮。若棒兴鸡、或虫兴虎同时出现,则不分胜负,继续喊。
6、汤匙令。着一汤匙于盘中心,用于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7、地方戏名令。行令者每人说一种地方戏各,并指出一个名演员的说不上者饮两杯,说出一半者饮一杯。
8、拍七令。从一数起,下数不限,明七(如七、十七、二十七等)拍桌上,暗七(即七倍数,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拍桌下,误拍者饮。
9、投壹。设特制之壹。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胜,负者饮。
10、揭彩令。令官将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用杯子扣在桌子上。合席之人除令官外均不知此数字,但要求这个数字必须在6—36之间。令官饮完,口中说出“6”字后再送给席间的任何一人,依次类推。如果所加数字之和刚好兴杯中所扣数字相等,叫做得彩,则该人饮一杯酒。倘若又轮到令官而数字又未超过杯中之数,则令官只许加“1”再送给他人,如果累计已超过杯中数 ,那么该人与接者猜拳,过几个数猜几拳,输者饮酒。
5. 酒令萌生于什么朝代,正式诞生又在什么朝代
酒令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生于西周。本意是有关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森严的礼仪制度。那时候,除设有专门“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还设有专门监视人们饮酒的“监”、“史”,不管敬酒、罚酒,都要受到“监”、“史”的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惩处。这种以强制性手段确立的酒法,是依法行礼的开始,也是酒令萌发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或可以定为准酒令的产生。
酒令正式诞生于2600年前的春秋初期。据写于汉初的《韩诗外传》载:“齐桓公置酒令日:‘后者罚一经程(经程是一种饮酒器)!’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日:‘兴其弃身,不宁弃酒乎’”这表明春秋初年已经有了酒令的名称。战国初期酒令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转变为劝酒的性质,“礼”的内容也逐渐淡漠,到了晋代,石崇在他的金圆别墅中宴客,不但令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解者,罚酒三斗”,从此产生了正式的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曲水流觞令和藏钩令是魏晋的南北朝人从民俗中发掘出来的别有风情的酒令。至此,原本是维护“礼”的、专门为贵族所制定的酒令,在民间汲取了大量养分之后,又以洒脱,新鲜的面貌流行于世间。
6. 什么是汉代“酒令大如军令”
行酒来令起源于汉代。酒令自的起源: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中华文化入于酒,而为之“酒中的文化”。
7. 古人喝酒爱用酒令,古代酒令有什么讲究
一、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
饮人相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
饮地饮酒场所以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为佳。
饮候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
饮趣以联吟、清淡、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烘托氛围,提高兴致。
饮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避免饮酒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饮阑酒之将尽,可以相以依韵赋诗,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或垂钓。郑板桥有对联曰:“酌量饮酒;放胆吟诗。”□荔夫
二、饮酒礼仪: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厂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酬--主人要向客人敬酒,酢--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旅酬--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行酒--依次向人敬酒,避席--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的人都要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没想到古人喝酒就有这么多讲究,怪不得现在酒桌上有那么多讲究,搞得不懂的人好不尴尬。现在我们不仅沿袭了很多古代的饮酒礼仪,而且更加丰富化了。如果有机会好好请教经常喝酒的人。
8. 酒令是汉族民间风俗之一,它最早诞生与什么时候
酒令来,汉族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源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