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红军东征及其历史意义

红军东征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2 06:23:16

『壹』 红军东征里洪光是谁

姚刚
生日:1970年8月3日 生肖:狗 星座:狮子座 籍贯:辽宁省大连市 身高:182CM 民族:汉族

『贰』 电视剧红军东征以后

《红军东征》上映于2012年。由导演张绍林执导,张铁林、姚刚、梁春专书等主演。该剧是一属部反映1936年红军东征的主旋律巨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一批革命领袖领导红军和广大民众坚强抗日的革命事迹为基点,展示了我国抗战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革命情怀。

(2)红军东征及其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先后逼迫蒋介石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卖国条约,接着日本华北驻屯军又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境地。

历尽劫难走完长征刚到陕北的红军,继续面临蒋介石的追剿,阎锡山的协剿,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围剿。

1935年12月中旬在瓦窑堡召开了八天会议。起初有人认为先巩固,后发展。而毛泽东提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思路: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先发展,后巩固。

『叁』 红军长征胜利后,分别进行了东征和西征。

新华网延安10月19日电(记者刘书云、梁娟)“1935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今延安市子长县县城)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进行东征。当时许多将领包括彭德怀都认为,红军初到陕北,根基不稳,不宜东征。”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米世同说,“毛泽东分析当时形势并最终说服大家取得统一意见。在东征作战前考察黄河地形时,毛泽东还直抒胸臆,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表达了东征的豪情壮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说,历史证明红军东征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首先红军以抗日先锋军之名出师东征深得民心,东征后红军成为“抗日救星”上了全国的报纸,阎锡山和蒋介石因与红军作战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东征前毛泽东就分析认为,东征山西,可以进一步向北转进绥远或东进河北,开赴抗日前线,争取对日直接作战,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抗日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推动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走向新的高潮。同时东征可以避免同有抗日要求的国民党东北军、第17路军作战,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其次,红军东征巩固和扩大了影响,筹集了经费。毛泽东认为,红军进攻山西,威胁阎锡山的老巢,可以把晋绥军调回山西,缓解陕北苏区的军事威胁。山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便于红军扩大兵员,解决给养以及筹款和征集作战物资。东征红军共消灭敌人7个团兵力,缴获大量武器,扩红8000多名,筹款30余万元,达到了陕北苏区在“发展中巩固”的目的。

同时红军东征山西时,在山西的20多个县播下了抗日的种子,激起了山西和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热情,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日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到华北主战场参加抗日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而当时的陕北根据地北临长城和长城外荒无人烟的沙漠;西面宁夏、甘肃边境地区,地瘠民贫、人口不多;南面的关中、渭北地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但靠近国民党军的西北大本营西安,有东北军和第17路军的8个多师驻守;只有东面的山西提供了红军的发展空间。山西军阀阎锡山号称有10万晋绥军,但缺乏同红军作战的经验,同时山西也是日本急谋之地,是红军对日作战的直接通道。

1936年2月18日至20日,红一方面军下达东征作战命令和补充指示。20日20时,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东征作战,至5月2日,毛泽东、彭德怀根据新的形势下达西渡黄河的命令,历时70多天的东征遂告结束。

东征之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和西北地区国民党情况,中央又决定,红一、红十五军团和红81师等一万三千人进行西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策应红二、红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北上。

长征胜利之后,红军紧接着进行的东征和西征,建立了拥有200万人口、约13万平方公里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也发展到2万余人,并与国民党东北军、第17路军建立起日益广泛的统战关系,巩固与扩大了陕甘苏区,为胜利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根据地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完)

『肆』 我想看1936年红军东征后,接下来的战争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8年:内台儿庄战役
1945年:日本投降,重庆谈判容
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8年: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覆灭

『伍』 红军东征 红军东征全集 红军东征高清观看 红军东征是最好看的电视剧

红军东征快播完了吧,我早就看完了,一凡电影那里早就有了

『陆』 红军东征中的敬之是谁

红军东征和西征的路线图 天文年历 astronomical ephemeris 按年度出版、反映天体运动规律的历表。编算天文年历是历书天文学的任务之一。 内容 主要有:①太阳、月球、各大行星和千百颗基本恒星在一年内不同时刻的各种精确位置;②日食、月食、月掩星、行星动态、日月出没和晨昏蒙影等天象的预报;③用于天体各种坐标之间换算的必要数据,如岁差和章动、光行差等。此外,还有天体物理观测历表、天然卫星历表以及辅助性用表和资料等等。这些历表和数据直接用于天文大地测量(测定地面经、纬度和方位角)、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的一些观测和计算,也为天文、气象、潮汐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航海天文年历和航空天文年历曾经是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现在已经单独出版,成为远洋船舰和远程飞机天文导航从事定位的主要资料。此外,特殊天体历表,如小行星冲日历表等,也按年度出版,单独成书。有些国家还出版供业余天文爱好者和一般读者使用的简易天文年历,内容除精度较低的历表外,还有指导业余天文观测的文字说明。年历除印刷成书的形式以外,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新的历表形式——磁带式年历。 编算简史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是法国在1679年出版的称为《关于时间和天体运动的知识》的年历,随后是1767年开始逐年出版的《英国天文年历》。1776年开始,逐年出版《德国天文年历》(已于1959年停刊)。《美国天文年历》虽然迟至1855年才开始出版,但在十九世纪末由纽康主持编历工作以后,很快就成为国际上最出色的天文年历。苏联在1922年利用外国资料首次出版1925年的《俄罗斯天文年历》。苏联第一本独立编算的年历是1941年出版的《苏联天文年历》。早期的天文年历主要是为适应航海定位的需要编算的,后来天文年历的编算则着重于天文观测和研究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远洋商船和军舰的迅速发展,要求有专用于海上定位的历书。1914年英国第一本《航海天文年历》出版。以后十年中各大国也相继出版航海天文年历。 中国年历编算 中国编算出版历书已有悠久的历史。流传到现在的清代钦天监编算的《七政缠度经纬历《,内容包括日、月、五星的位置以及日月食等特殊天象。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初,中国只出版民用历书。天文年历的出版时断时续。中央观象台曾出版过1915年和1917年的《观象岁书》。以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等单位曾出版过1930年、1931年、1932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和1948年的天文年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紫金山天文台自1950年起每年编算出版天文年历;1954年编算出版航海天文历;1955年又编算出版航空天文历。1966年紫金山天文台开始独立编算1969年和1970年的天文年历,以后每年正式出版《中国天文年历》和《中国天文年历(测绘专用)》。《航海天文历》的编算工作也有所改进。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在1977年开始合编普及天文知识和指导业余观测用的《天文普及年历》。 国际交流和合作 为了统一各国天文年历的基本内容和避免重复计算,各国编历机构经常进行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早在1896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基本恒星会议,通过各国天文年历共同采用统一的天文常数系统,即纽康所确定的章动、光行差、太阳视差和岁差值。以后又多次召开国际性会议,讨论年历的计算分工,历表的精度要求,采用新天文常数系统以及新基本参考系统和时间系统等问题。国际交流导致各国天文年历编算工作的合作。1953年英国和美国在航空天文年历的编算工作方面进行合作;1958年两国合刊航海天文年历;1960年两国又联合出版天文年历。《德国天文年历》在1959年停刊后,接着出版《基本恒星视位置表》。历表计算也有分工,例如太阳、月球和大行星历表由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编历局计算,各国编历机构可以向编历局索取有关资料。 参考书目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Ephemeris and Nautical Almanac,H.M.Nautioal Almanac Office, London, 1961. -------------------------------------------------------------------------------- 天文年历astronomical ephemeris 按年度出版,反映天体运动规律的历表。编算天文年历是历书天文学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①太阳、月球和各大行星在一年内不同时刻的位置表。②1000余颗基本恒星每10天的视位置表。③用于天体各种坐标之间换算的数据 ,如包含岁差、章动和光行差改正的贝塞尔日数、独立日数表。④各种天象的预报表,如日月食、月掩星、行星动态、日月出没和晨昏蒙影等。⑤若干天然卫星的历表。⑥天体物理和天体测量的观测和归算辅助用表,如蒙气差表、平时和恒星时换算表、儒略日表等。天文年历在天文和天文大地测量上的观测和计算上有重要应用。有些国家还出版供业余天文爱好者使用的普及性天文年历,内容还包括指导业余天文观测的说明。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 年历是法国在1670年出版的 。现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出版天文年历。中国编算出版历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历法中已列有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置、日月食预报等某些与现代天文年历相当的内容。1950年起,中国紫金山天文台每年编算出版天文年历。1966年起开始独立编算。 取自"" .

『柒』 红军长征之后因为什么又要东征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红军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军走过了十四个省,三大主力相继会师,他们翻过了雪地,也走过了草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红军完成了长征之后,中共中央发现陕甘苏地区非常贫困,那里经济十分落后,限制了苏区的发展,也无法将大批部队转移到这里驻扎,所以1935年在瓦窑堡召开了会议,讨论了国内外形势和发展方向,便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就这样开始了红军东征的历程。

红军东征的一方面需要突破黄河天险,一方面围攻石楼,大力进攻阎锡山的势力,摧毁抗日敌军消灭敌人。东征历时七十多天,同样也是经历了重重困难,克服艰难险阻,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捌』 重温红军东征之五 为什么要重温红军东征

有人说,东征是伟大的胜利。很多人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都仅仅局限于政治或者军事的成功。但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这场战争时,会感觉到它对山西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重温东征精神
这些年,山西突围是一个极其响亮的名词。它最早的来源可能是余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在这篇文章里,余秋雨以感伤的语调写到晋商的辉煌和衰落,“我所碰撞到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山西却又远远超越了山西。由这里发出的叹息,应该属于我们父母之邦的更广阔的天地。”也是这个作家,让晋商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让晋中那些经历着 “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晋商大院又一次为世人所知。我们甚至可以尴尬地说,是这个外来的作家,唤起了山西的文化自觉。在余秋雨之后,《立秋》《一把酸枣》《乔家大院》这些文化作品对山西这个文化大省自信的重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晋商的精神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重新挖掘,有意思的是,《红军东征》这部电视剧里,也有一段关于晋商精神的表示:“钱要善用之,可以发身发智发仁;不善用之,可以灭身灭智灭仁!”这句话放在今天,有着太多的启迪意义了。
现在,山西突围已经是一个陈旧但却时常被唤起的话题,用这个名词在网络搜索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约176万个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这个强大的搜索网站,它的创建人是山西人李彦宏。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落后像一口沉重的大钟,罩在山西人头上,外面有人在敲,里面也有人在敲,于是声声紧促而又失去了节奏,致使人心乱如麻。”
山西人的困境,来源于辉煌灿烂的文明与现在在全国相对落后地位的一种反差;也来源于长期以来过分依赖于煤炭产业所造成的困惑。
从这个角度来说,《红军东征》确实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当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时,我们或许能够得到很多的启迪。
这两年,山西正在进行转型跨越,正在进行结构调整,据媒体报道称:“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山西用数字证明了 ‘转型跨越’的成就。”也有报道说:“希望国家在转型项目上给予 (山西)支持。比如:通过煤矸石发电制造新型墙体材料等途径,煤矸石可以变废为宝。如果‘十二五’期间建设300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装机,就会将每年新增的煤矸石一半以上给予转化,并节约煤炭5000万吨左右。”
76年前,是来自陕西的红军,为山西带来一次自觉,在这之后,山西才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为这个民族的新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76年后,当我们回顾红军东征,突然发现,现在山西的转型,跟红军当年的突围一样,是何其相似。在当前,全世界都在思索转型这个话题,只是对我们而言,这个问题更加急迫。我们是否有红军当年一样的战略眼光和气魄来寻找一个未知领域,我们是否有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对能够成功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山西的转型,可能急需一篇全新的《隆中对》。
有人说,东征是伟大的胜利。很多人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都仅仅局限于政治或者军事的成功。但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这场红军东征时,会感觉到它对山西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外界对山西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就是山西人的封闭保守,其实这是一个很片面的理解。在历史上,山西的几次大移民,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进程,而红军东征,再次将山西卷入历史的大潮中,山西人又一次选择了 “走出去”,从八千山西子弟参加红军,到两万山西干部南下……山西人的脚步是现代历史的印记。
一位网友感叹,春节从青岛回太原的时候,发现很难买到票,而从太原到青岛时,却发现买票容易多了。他感叹这是不对称的移民潮。
是这样的,“走出去”这个词语,同样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命题。

『玖』 红军长征胜利后的西征失败的原因。

新华网延安10月日电(记者刘书云、梁娟)“1935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今延安市子长县县城)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进行东征。当时许多将领包括彭德怀都认为,红军初到陕北,根基不稳,不宜东征。”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米世同说,“毛泽东分析当时形势并最终说服大家取得统一意见。在东征作战前考察黄河地形时,毛泽东还直抒胸臆,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表达了东征的豪情壮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说,历史证明红军东征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首先红军以抗日先锋军之名出师东征深得民心,东征后红军成为“抗日救星”上了全国的报纸,阎锡山和蒋介石因与红军作战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东征前毛泽东就分析认为,东征山西,可以进一步向北转进绥远或东进河北,开赴抗日前线,争取对日直接作战,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抗日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推动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走向新的高潮。同时东征可以避免同有抗日要求的国民党东北军、第17路军作战,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其次,红军东征巩固和扩大了影响,筹集了经费。毛泽东认为,红军进攻山西,威胁阎锡山的老巢,可以把晋绥军调回山西,缓解陕北苏区的军事威胁。山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便于红军扩大兵员,解决给养以及筹款和征集作战物资。东征红军共消灭敌人7个团兵力,缴获大量武器,扩红8000多名,筹款30余万元,达到了陕北苏区在“发展中巩固”的目的。

同时红军东征山西时,在山西的20多个县播下了抗日的种子,激起了山西和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热情,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日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到华北主战场参加抗日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而当时的陕北根据地北临长城和长城外荒无人烟的沙漠;西面宁夏、甘肃边境地区,地瘠民贫、人口不多;南面的关中、渭北地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但靠近国民党军的西北大本营西安,有东北军和第17路军的8个多师驻守;只有东面的山西提供了红军的发展空间。山西军阀阎锡山号称有10万晋绥军,但缺乏同红军作战的经验,同时山西也是日本急谋之地,是红军对日作战的直接通道。

1936年2月18日至20日,红一方面军下达东征作战命令和补充指示。20日20时,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东征作战,至5月2日,毛泽东、彭德怀根据新的形势下达西渡黄河的命令,历时70多天的东征遂告结束。

东征之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和西北地区国民党情况,中央又决定,红一、红十五军团和红81师等一万三千人进行西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策应红二、红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北上。

长征胜利之后,红军紧接着进行的东征和西征,建立了拥有200万人口、约13万平方公里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也发展到2万余人,并与国民党东北军、第17路军建立起日益广泛的统战关系,巩固与扩大了陕甘苏区,为胜利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根据地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完)

『拾』 红军东征历史

长征结束后,为了打通苏联援助通道,决定西征;为了配合西征,打着前线抗日的名义跨过黄河进山西,曰东征。第一次被打回来了,第二次西安事变爆发为了表示要和平解决事变而撤回来了。因为西路军被围,干脆放弃了。

阅读全文

与红军东征及其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