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电视剧发展历史

电视剧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2 04:47:47

『壹』 中国历史上最早年代的电视剧有哪些

1、敌营十八年

这部剧是中央电视台在1980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一共九集,它是中回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答,由王扶林,都郁执导,张连文、刘玉等主演,并有时任贵州省文化局唐佩林担任编剧。

2、神雕侠侣

翁美玲的演绎真的让人无可挑剔。最喜欢的是杨康,苗侨伟当年帅的一塌糊涂,硬生生把一个反面角色演成了让无数少女心动的王子。

3、木鱼石的传说

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大陆电视剧,剧在80年代时期在全国转播,收视率和重播率都很高。该剧在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4、新白娘子传奇

早已在很多人心中封神,尽管一次次重播,仍然大获好评。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这首歌也耳熟能详。

5、三国演义

完美诠释了细腻而宏大的战争场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汉末三国魏晋的风骨,全书写在这部电视剧里。

『贰』 电视剧的国内发展历史

1、60、70年代,破冰与蹒跚学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开始了。一个多月后的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家庭伦理剧《一口菜饼子》,该剧成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电视剧全长只有二十分钟,这也成为了我国电视剧发展初步探索阶段的重要精神支柱。

2、80年代,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典年代

被无数人缅怀的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看电视成为人们颇为时尚的精神消费。这段时期,1981年,王扶林导演完成了第一部内地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初剪版本为10集,后剪成9集在春节播出,掀起极大反响,它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2)电视剧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说起80年代末期,经典是一个推着一个出来的,而且这段时期的经典作品伴随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比如,1986年,中国第一部采用特技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

这版《西游记》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 1986年,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应运而生,每晚家家窗户里传出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

还有,1987年春节,36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枉凝眉》在剧中唱得千回百转之际,最高收视率创下了空前纪录,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史“难以逾越的经典”。

『叁』 自制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自制剧有迹可循,《敌营十八年》由中央电视台制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八集,却掀起了抗战剧的热潮,后来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都是自制剧中的精品,自制剧的概念在09年得到清晰化,说是风潮,事实上则是一种回归。
追溯到20年前,电视剧大都是由电视台制作,当时的电视台都有自己专门的影视制作部门,万人空巷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便是北京电视台制作的。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电视剧资源严重贫乏,电视台之间的商业行为不明显,关系也相对和谐,相互间实行资源互换,以剧换剧,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随着民营影视公司的日渐增多,电视剧逐渐演化成社会公司投资拍摄,进而发展到民营机构的介入与融资,电视台则以叫价的方式进行购剧。
1983年,由山西电视台独立拍摄制作完成的3集电视连续剧《杨家将》是第一部地方电视台自制剧。由山西电视台著名导演孙伟拍摄。本电视剧由《战幽州》、《双龙会》和《金沙滩》3部分组成。艺术性的展现了北宋杨继业一门忠烈,抗击辽国入侵的悲情故事。
为山西省夺得第一个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被誉为“零的突破”。这也是山西第一部走向世界的电视剧,行销英、美等三十多个国家。从此引起了地方电视台自制剧的热潮!
1986年,当时还被称作“农业电视台”的湖南电视台制作了一部抗战戏《乌龙山剿匪记》,结合了本土化元素,曾经风靡一时。该片的制作人刘向群表示,在当时一帮年轻气盛的人,想要进行电视改革,于是摸索出了这么一部电视剧。接下来湖南卫视《还珠格格》的大获成功,再直到2008年《丑女无敌》的赢利,湖南台自制剧的道路经历了大起大落,并不平坦。
自制剧成为话题就是从2008年湖南卫视的《丑女无敌》和上海东方卫视的《网球王子》PK开始的。从2008年起,“自制剧”这个新的词汇便以其迅猛之势逐渐取代和占领《大长今》等“独播剧”的地位,成为电视剧市场上一个新而潮的热门剧种。
2008年7月,东方卫视推出自制剧《网球王子》。9月,《丑女无敌》在湖南卫视高调登场,“山寨剧”的争议和无孔不入的植入式广告都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收视率在争议中一路飙升,也让自制剧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视线。随后湖南卫视又开播《微笑在我心》、《时尚王国》、《一起来看流星雨》等一系列收视率很高的自制剧。如今,随着自制剧的火热播出,搜狐等一批网络视频网站也开始开拍自己的自制剧,如《钱多多嫁人记》和《疯狂办公室》,让更多的电视台开始筹拍自制剧。

『肆』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来的电视剧几乎是与源中国电视事业一并诞生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复苏、发展,迅速成长为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大量观众的艺术样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剧日益丰富多彩,各种题材、风格、样式的作品争奇斗妍,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方式也不断得到拓展。

『伍』 中国电视剧是怎么发展的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以直播形式播出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迄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其间,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在电视剧艺术系统的横向纬度,按照电视剧艺术的类型发展实际,中国电视剧又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剧、古装戏(历史题材电视剧)、农村题材剧、军事题材剧、城市社会生活剧(家庭伦理剧)、都市言情与青春浪漫剧、情境喜剧等类型。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在文本意识形态层面的主导倾向来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那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的同时,由于外有压力以及内化而来的自我抑制,电视剧的审美属性更为淡化。并且,由于文化形势和电视技术的双重制约,电视剧的生产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弱小,因之电视剧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较之报纸、电台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和文学、戏剧、电影艺术形式,也要小得多。

1958年播出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便是当时配合中央“忆苦思甜”、“节约粮食”宣传精神的产物[1]。内容说的是两姐妹中的妹妹用一块枣丝糕喂狗,被姐姐发现给予了严肃批评。然后,姐妹俩共同回忆起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感受新社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达成了要珍惜粮食的共识。这部电视剧采用了“直播戏剧”的形式,反映了萌芽时期中国电视剧艺术的技术特征和民族审美传统基因。

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这是根据上海广慈医院抢救被烧伤的炼钢工人丘财康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纪实性电视剧。由此以后,这种“真人真事”类型的纪实电视剧,成为中国主旋律电视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类型。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红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莫里生案件》,它是根据美国作品改编的,用来揭露非美活动委员会对美国进步人士的迫害性审判。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它是一部反映美国种族和阶级矛盾的电视剧。1965年,适应当时“抗美援越”形势的需要,北京、上海、广州陆续播出了根据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根据柯岩同名独幕剧改编的电视剧《相亲记》,是一部比较贴近生活的作品。由于广受欢迎,《相亲记》连续演播4次,并曾赴广州演出—— 在直播时代,这意味着整个剧团搬迁式的巡回演出。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2]。由于当时电视接收机是稀缺产品,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有限。

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电视剧“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更为明显,且创作成绩极为寥落,几成空白,乏善可陈。值得记入历史的有这样几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题的《考场上的斗争》(1967),学大寨主题的《架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1975)、《神圣的职责》(1975)。其中,《考场上斗争》,是中国电视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的电视剧,它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生产此后脱离直播时代,跨入录像制作时代和彩色时代。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新星》、《红楼梦》、《努尔哈赤》、《雪野》等,引起了社会和文艺评论界的广泛瞩目,使电视剧这种新兴艺术形式在中国文艺领域里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3]。

自1987年起,鉴于前一阶段电视剧生产中出现了不少平庸之作,有关管理部门制定实施了“提高质量、控制数量”的方针,取得明显效果,使不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劣次产品由1986年的500集下降到1990年的24集[4]。特别是这一阶段,出现了堪称电视剧艺术精品的《秋白之死》和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长篇连续剧《西游记》、根据现代文学名著改编的《围城》。

伴随着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国电视剧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红楼梦》、《西游记》、《武松》、《济公》、《诸葛亮》、《甄三》、《努尔哈赤》、《末代皇帝》、《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围城》等都先后在美国、日本及欧洲、东南亚国家播映。中国也开始选送电视剧参评国际电视节,《太阳有七种颜色》、《小木屋》、《小船》、《穷街》等作品都分别在参赛的国际电视节上获奖。

需要说明的是,受制于上个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体状况和氛围,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表现了浓郁审美意识自觉特征的同时,也显现出了某些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孤芳自赏的形式主义倾向。

1990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艺术走向了“基地化”制作和作为文化产业的正式登场。此后,基地建设成为了中国电视剧事业发展的必然,陆续兴建了上海“东海基地”、山东“齐鲁基地”、湖北的“九真山基地”、四川“新都基地”和中央电视台的“无锡基地”、“涿州基地”、“横店基地”等等[5]。同时,电视剧的投资方式和流通方式也越来越市场化。1990年以前,电视剧多是由政府部门提供拍摄资金,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采用了企业赞助的方式,并首次将广告随电视剧捆绑播出,同时还在电视剧中利用剧情为赞助企业做隐性广告。1992年,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投资200万元制作了41集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贷款150万美元赴美拍摄了《北京人在纽约》。这种方式意味着需要取得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仅仅“图名”在央视播出远远不够了,还要“图利”赢取商业利润。

这就迫使各家电视机构为争夺有商业潜质的电视剧展开市场化竞争,而不能在仅仅利用电视机构的等级来获取垄断性购买了。于是,1992年央视及时调整思维,以350万元价格购买了《爱你没商量》的播映权,后来又用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间换取了《北京人在纽约》的播映权。随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1000万元购买了30集电视剧《武则天》的国内版权,随剧征集广告,用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来交换电视播映权。这种“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中国电视剧市场化的重要途径[6]。此后一直到2007年,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理念、体制在悄悄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市场化机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的商业特征获得了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的认同。这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方针是密切相关的?/P>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视电视剧生产进入了繁荣阶段,规模急剧增长,精品佳作迭出。据国家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统计,到1998年的时候,国产电视剧的生产数量为682部9780集。1999年全国上报的题材规划剧目有989部15812集,当年批准发行播出371部6227集。2001年的电视剧规划数量年初就达到了22000集[7]。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剧每年制作、播出的数量都在万集以上。

就电视剧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类型拓展来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以《渴望》为发端的大众文化类型电视剧的异军突起以致蔚为大观。这并不是说上个世纪80年代就没有大众文化类型的电视剧,只不过其时由于当时的总体文化氛围制约,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没有形成气候。1980年2月5日央视开始播出的《敌营十八年》,既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大众文化类型的通俗电视剧。在90年代,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数量猛涨,获得了不少电视收视份额。

在我国,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也决定了我国的传播体制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中国传播系统和文艺系统的一个单元,电视剧艺术生产必须服从于主导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2001年—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指出,要“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以繁荣广播影视文艺,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心,实施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广播影视文艺作品的质量”。“切实加强电视剧、广播剧生产,健全题材规划管理,不断推出精品力作。要优先抓好剧本创作,组建创作队伍,建立创作中心,充分调动和挖掘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题材、现实题材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生产,争取年产量达到国产电视剧的60%以上”。

总括说来,在文化意识形态层面,自上个世纪90年来以来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的整体文化系统,主要由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力量构成,并且在三种力量博弈过程中,形成当代中国文化的动态流变。这种文化构成,必然也会折射于电视剧艺术文化生产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电视剧艺术批评界的许多争论,实质在于如何理解电视剧艺术形式的本质和本性[8]。对电视剧艺术文化形式新闻媒介属性、艺术属性、商品属性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文化掌握,就产生了媒介本性论、艺术本性论、商品本性论几种不同文化立场的看法。但是,就文化现实与发展前景来说,在党和政府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下,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语境中,在当代中国电视剧艺术文化场域中,三种文化都不会也不必一统天下,而是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合理调控过程中,形成新型的多元共生的21世纪中国和谐电视文化形态。

『陆』 电视连续剧总体水平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连续剧从总体水平看属于初创期,质量不高,但也出现了《蹉跎岁专月》、《赤属橙黄绿青蓝紫》、《鲁迅》等几部很有影响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电视连续剧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1985年到1989年5年中,电视连续剧的产量猛增了10倍。

『柒』 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日)
2、中国第一部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1年2月5日)
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中国唯一
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
4、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
探索期(1978-1985):海纳百川的年代 年代剧目1978年《三家亲》1979年1979年《巧入敌后》1980年《乔厂长上任记》1981年《敌营十八年》1982年《武松》1983年《高山下的花环》1984年《华罗庚》1985年《新星》

成长期(1986-1989):名著拍摄的高峰
年代剧目1986年《济公》1987年《红楼梦》1988年《西游记》1989年《公关小姐》成熟期(1990-1995):平民情结的回归
年代剧目1990年《十六岁的花季》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1992年《封神榜》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1994年《我爱我家》1995年《宰相刘罗锅》发展期(1996-2000):娱乐风气的兴起
年代剧目1996年《水浒传》1997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1998年《还珠格格》1999年《永不瞑目》2000年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繁荣期(2001-2008):多元题材的汇集
年代剧目2001年《康熙王朝》2002年《金粉世家》2003年《血色浪漫》2004年《家有儿女》2005年《武林外传》2006年《亮剑》2007年《金婚》2008年 《闯关东》 2009年 《爱情公寓》

『捌』 跪求一部,可是完整讲述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型电视剧.(夏商一直到清朝) 和一部讲述中国最早朝代的电视剧.

这样的电视剧到目前没有,书就有《上下五千年》。

几部比较符合历史的电视剧如《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春秋战国)、《秦始皇》(秦 始皇)、《汉武大帝》(汉武帝)、《三国演义》(三国 小说嘛 艺术色彩比较重 )、《贞观长歌》(唐 太宗)、《武则天》(唐)、《康熙王朝》(清)、《雍正王朝》(清)、《大敦煌》等。

《大敦煌》是较长的史诗电视剧,采用宋代、清末和民国三个历史阶段创作形式,以一部金字大藏经的命运为贯穿,反映了千年敦煌的形成、发展、辉煌、衰败、重生过程。《大敦煌》以敦煌“藏宝、夺宝、护宝”三个颇具神秘传奇色彩的故事搭建了敦煌文化辉煌、劫难、重生三部曲结构。

(8)电视剧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康熙王朝是陈道明最好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剧的背景也是清朝,从顺治帝的董鄂妃去世开始说起,演绎了康熙大帝从六岁登基在位61年的丰功伟绩。陈道明所饰演的皇帝演技非常张弛有度,而且人物出场时间和历史事件吻合度较高。

他成功的还原了中国史上最瞩目的一位皇帝的多个感情支线,面对夫妻,面对子女,面对王位的种种取舍,还有对老百姓的负责,都是这位帝王的有血有肉的一生。

『玖』 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的来电视剧几乎是与中国电视事源业一并诞生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复苏、发展,迅速成长为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大量观众的艺术样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剧日益丰富多彩,各种题材、风格、样式的作品争奇斗妍,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方式也不断得到拓展。

『拾』 国产电视剧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今年是我国电视剧诞辰60周年。年6月15日,随着北京电视台《一口菜饼子》开播,中国电视事业开始了。正如《一口菜饼子》,早期电视剧主要聚焦在农村现实题材和政治宣传,大多有“庙堂之高”的深远立意。而接下来1962年的《绿林行》、1966年的《焦裕禄》等电视剧,都是以正面典型人物作为作品主体。这一时期的电视作品起到了较强的教化功能,但作为文化艺术作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娱乐性。这一时期我国的电视剧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在萌芽。

如果说《士兵突击》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成长历程,那么《亮剑》就是一部总结过去军旅精神的追溯之作。该剧为中国观众发掘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让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成为国民印象之一,直到现在,“亮剑精神”还常常被引用,不断辐射到其他行业。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阅读全文

与电视剧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