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大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与中国的有关系
普通的中国人不要以为自己会置身在美国大选之外,“地球村”和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密不可分。个人既是国家的公民,也是“地球村”的村民。美国大选尽管是一次国内选举,是美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是由于中美之间关系的密切,选举的意义超出了一国范畴,会给“地球村”里的普通中国人切身利益带来深刻影响。美国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中国就可能刮起阵风。
在美国经济形势不稳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是否抢走美国人的饭碗”、“中国是否操纵汇率”等“中国牌”话题,始终成为两党候选人争夺选民的关键。这些话题无疑对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会带来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关注美国大选其实就是在关注中国人未来的生活。
普及选举常识:
选举对于任何国家的国民而言,都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表达方式,是这一国国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手段。选举除了一些带有本国特色的内容之外,选举中的共性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集体智慧结晶,是全人类都可以借鉴和保留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这些共性就是选举的基本政治常识。这些常识贯穿于选举的全程,比如美国大选完全公开的选举过程、充分竞争的民主环境、理性而成熟的选举文化都是一种无形的传播力,它的受众会在感受选举氛围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与熟识选举常识,这是提升受众自身选举素质的良好途径。
很多普通中国人对身边的选举不热心、不积极甚至不屑一顾,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民主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提升,选举将在今后社会生活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如何完善选举是中国未来必须要面对的政治现实。选举常识是这个现实中的基本粒子,在实践中进行选举常识的学习,远比灌输和教化式的学习更有效果和意义。
观察选举过程:
美国大选是一出大戏,“节目”鳞次栉比,各色人等粉墨登场。除了主角的总统候选人的表演之外,竞选团队如何宣传、组织和安排每场竞选活动,甚至候选人的举手投足、竞选场地的背景设置等都有很多“门道”。此外让民众如何能感受选举气氛、熟悉候选人政策、给候选人捐款、最终成为候选人的“粉丝”等一系列驾轻就熟的技巧,都是鲜活的看点,甚至可以称之为是一部生动的公共关系教科书。观察美国的选举细节,既可以成为普通中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媒体吸引眼球的新闻,更可以体会到选举的表象下那种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政治生态。
思考选举模式:
关注就要思考。美国虽然年轻,却是世界上近代以来持续实行选举政治最久的一个大国之一。自开国至今,美国经历了诸国内外重大事变,如南北战争、一战和二战等,其总统选举均持续不断,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但又独特的选举文化。通过定期选举更换总统,就是对过去施政中失误的一次纠正过程,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问题“纠正器”、矛盾“消除剂”的作用。但美国的选举模式和英国、法国等国的选举模式却有着明显不同。普通的中国人可以了解不同模式的选举特色,进而引发思考,从不同的选举中吸取精华,摒弃糟粕。自然带有现实意义。
借鉴先进经验:
美国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选举制度也差别甚大,但就选举的共性而言,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高层在各种官方文件中多次表示,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采用国外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
美国大选是一种实行了上百年的选举制度,尽管还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基本的框架、体系、选举程序等已经成型。抛却其中带有意识形态的资本竞争成分,一些技术性的细节和理念对中国特色政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美国的选民登记制度,比如私密投票形式等。如今中国官方、智库和相关专家探索发展路径的眼光越来越广阔,有人已经关注到美国政治中两党轮替执政,却依然保持官民积极高效互动现象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美国大选对中国人来说并不仅是一次“隔岸观火”的大戏,中国更应该“洞若观火”,在看到表面现象的同时,注意到更丰富的信息,为我所用,强我所思。
『贰』 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大选影响中美关系走向
如果希拉里代表民主党赢得大选,美国的内外政策将呈现更多的延续性。希拉里是外交经验丰富的老手,她可能继续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深挖其“巧实力”外交内涵。同时,美古关系正常化、美伊核协议等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遗产”有望被保存下来。凭着对世界事务的深入了解,她不会持极端反全球化立场,可能继续在经贸上落实“两洋战略”,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继续取得进展。希拉里重视中美关系,两国互动模式不会经历剧烈变化。现有的中美高层交往和对话机制有望延续,但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的分歧不会消失。
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任总统,美国外交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加。他主张让欧洲、亚洲和中东的盟国承担更大防务责任,呼吁废弃伊核协议、严厉打击“伊斯兰国”,并尝试与俄罗斯改善关系。这些主张若付诸实施,美国的外交将出现一段混乱期,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将重新磨合。不过美国的外交政策精英有基本的共识,也有辅佐总统驾驭复杂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不会导致“火车脱轨”。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不论谁当选,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变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将会上升。大选中暴露出的部分选民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倾向,很可能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可能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新冲击。美国人对世界多极化和实力地位相对下降的不适应,是促使美国政府主动调整心态,变得更加包容,并推动大国合作解决全球性挑战,还是摆出更强硬的姿态以势压人,并树立一个外部敌人来凝聚国内共识?这将对亚太和中美关系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大选不仅是美国人自己的事,也是中国和国际社会必须关心的事。
『叁』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原因和意义(我要英文解释)
自己翻译吧!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意义
22个月:从不相信会有黑人总统到希望奥巴马当
让我把时间推回到22个月前,当时我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收音机里播放一个小时的(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的“面面俱到”节目(NPR “everything considered”)。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电台节目。当天的话题是:美国人准备接受一位女性总统吗?美国人准备接受一位黑人总统吗?一个小时后,收音机里几位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女性总统还马马虎虎,但黑人总统,可能还言之过早。
他们的结论和我的不谋而合。所以,当奥巴马和希拉里竞选时,我认为他会败下阵来。而当他成为民主党候选人后,我又和共和党想到一起去了:民主党这次输定了。后来奥巴马和麦凯恩一路拼下来,我都很少去关心,说实话,由于对美国政治的了解,我并不关心奥巴马还是麦凯恩当选,这一点我已经反复说过。
也许奥巴马和麦凯恩在经济政策上会有所同,然而,那是住在美国的人应该关心的,和我无关。而至于在一些我们中国人更关心的领域,例如国际关系、外交等方面,两个人谁上台其实都差不多。难道你真以为奥巴马上台就会立即把美军从伊拉克撤出来?难道你认为麦凯恩上台就会更关心中国?
一位美国朋友还告诉我,在美国普通选民看来,两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减税等经济政策上,可是实际上,美国专家和政府高层有些人都清楚,两人现在的所谓减税计划都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画饼充饥,用来忽悠选民投自己一票。任何一个候选人上去后,他们都会在第一年里迅速改变自己的那些“承诺”。
再说,以我的观察,美国媒体和专家对谁当选的分析早就入木三分,远非中国的一些媒体上的学者和时评家“隔岸观火”所能及。所以,我就不班门弄斧了。然而,在离选举还有72小时、48小时、24小时的关头,我却忽然紧张起来,我终于认识到,我其实是很介意谁当选的。
是的,我很紧张这次选举的结果,以致在选举48倒数小时时,我想写一篇文章呼吁我的美国朋友们都去投票——把票投给奥巴马!
奥巴马改变不了世界,但世界会因为他的当选而改变!
奥巴马是谁?我知道多少?其实,我一点也不了解他。22个月以来,我几乎每天都从电视或者车上的收音机里听到他的名字,电脑上不停地跳出他的名字,但我甚至没有去阅读他的简历。在我眼里,他谁都不是(nobody),他能够脱颖而出,把一个代表国家的老兵打下去,完全是天时地利。麦凯恩形象死板,打出的竞选招牌竟然是“County First”(国家第一),他正好碰上布什总统用“国家”把美国人折腾了七八年,碰上“国家”深陷伊拉克,碰上“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从而影响了民众生活,碰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美国人认为“国家”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踽踽独行……。还是奥巴马新鲜,以前没有任何政绩,没有固定的形象,想怎么装扮就怎么装扮。于是他打出的是:Change, We need(我们需要改变),We Can (我们能够做到)。
奥巴马到底能够做到什么?他能改变什么?我想不但台下那帮年轻人糊里糊涂,恐怕奥巴马也搞不清楚吧。愣头青奥巴马在选举只有48小时时走到哪里都是那么几句激动人心的话:这次选举不是关于我,而是关于你们的。我们一起,先改变XX州,然后我们就可以改变国家!改变世界!!
奥巴马真能改变美国?真能改变世界吗?我真的不想再多说了,只想说,如果麦凯恩改变不了世界,奥巴马照样改变不了。奥巴马上去后,以他的执政经验,他将会大量使用前期民主党政府(例如克林顿政府)的老臣,还会在华盛顿“旋转门”里挑选一些新面孔。在目前国际环境下和内政外交之下(尤其是经济危机),奥巴马上台后,能够改变华盛顿和美国几个州的经济情况,已经算是不错了——更不用说改变世界。
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我不会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总统身上,包括对待中国问题上,我也同样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位美国总统身上,因为美国从上到下,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基本上已经有了共识,左右摇摆不会太大。
可是,为什么在美国选举日近的时刻,我突然紧张起来?突然担心奥巴马选不上?甚至想以一个非美国公民的身份去为他拉票,“干涉美国内政”呢?
让我再把镜头转到过去的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里,我有很多时间是在电视机前看大选节目的。我想,即便不在美国生活的人,也能够从众多的频道上看到我所看到的那些内容。你看到和听到了什么?经济政策、减税、水管工Joe、伊拉克政策、反恐、国家安全、国际关系、贸易、两位候选人的家庭、工作背景,以及他们的每一句讲话,他们的幽默搞笑,他们的孩子、妻子或者丈夫的衣着打扮等等……
CNN,BBC, FOX News,CBS……,我有时一小时内换十几个台,内容也都大同小异。不过,美国媒体实在厉害,他们可以把奥巴马和麦凯恩的一切——从个人打扮到施政细节两相对比,事无巨细地一一展现给观众——可是,你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
如果你在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看这些新闻电视和深度分析,你定会像我一样发现少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一样东西是如此的明显,可以说一目了然吧,可是,所有的新闻媒体,所有的节目,所有的评论员和专家却都视而不见,或者说,回避了。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我在说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皮肤——我在说“种族”。
虽然所有的电视台都故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因为政治正确),然而,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都承认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将是历史性的(historic)!
虽然美国人最关心的依然是经济,想着伊拉克和反恐,可是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美国如果出现第一个黑人总统的话,不但对于美国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世界也将悄然不同。
种族歧视: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有人可能会质疑我,奥巴马当选总统怎么就改变世界了?我们看不出来?你不是说他什么也不能改变吗?是的,你不一定看得出来,因为这个改变是从人的内心开始的,而世界的改变往往是由人类内心的改变引发。
作为一名在海外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人,如果你问我,对这个世界最期盼的是什么,我会顺口答道“没有战争和种族歧视”。而且,相比较战争而言,种族歧视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反而更大,也是引起很多历史上最邪恶战争的根源。
40年前,奥巴马的先辈马丁-路德-金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做了“我有一个梦”的演讲,那篇演讲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之一,可是,那只不过是一个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和邻居(白人)孩子一起上学、玩耍和就业的人类最低等的梦想而已。
然而,如果不是马丁-路德-金那个最低要求的梦想,40年后的今天,我和我的孩子,又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呢?还有大概两千多万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这个数字还会急速增加),又会生活在什么样的境况下?
马丁-路德-金是最伟大的,他的伟大除了他本人的远见卓识和勇气,还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最伟大的国家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在美国的所有节假日里,只有马丁-金博士的生日是这个白人国家里唯一的一个以个人生日作为国家假日的。
然而,种族歧视真正消除了吗?或者说彻底消除了?我想不但我的回答支支吾吾,很多人都不敢说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作为一名整天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的大地旅人,我对此的认识也许比其他朋友人更多一些。
这个世界最深的忧虑是什么?文明的冲突,贫富差距,独裁和民主、意识形态,南北关系、东西关系……我不否认这些都存在,然而,在我的观念里,我始终认为种族,才是最大的问题。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和屠杀几乎都是因为种族引起的,例如二战时候德国屠杀犹太人和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人,都和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分不开。种族也是贫富差距、意思形态和文明冲突的重要根源。
现在,在美国和澳洲这些发达国家里,种族歧视不但从法律上完全消除,而且甚至有些政策更倾向于照顾弱势的种族(例如美国印第安人和澳洲土著),并且白人们再也不会对着你说:黄种人、黑人、棕色人……可是,在内心深处,那种种族的壁垒和歧视,是否还存在?也许,那是一个秘密,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
正因为有这种秘密存在,所以我和那些白人专家们在22个月前对出现一位黑人总统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态度在奥巴马这匹“黑马”出来后变得犹豫不决。我不能肯定,美国人真的准备好选择一位黑人总统?
难道美国人要再一次展示自己的伟大,就像当初他们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一样,他们又要创造历史,选举一位黑人总统来展示这个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炫耀这种民主制度甚至可以消除种族隔膜?美国人要用一位黑人总统给族歧视划上一个句号?也消除我们所有人心中心照不宣的种族歧视的魔障?他们能够像终结独裁的历史一样消除人类心灵深处最深的痛吗?
人类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种族和政治制度——美国将要在2008年大选中毕其功于一役?
白人、黑人和我的“种族歧视”
美国、澳洲等国家的种族歧视无疑是白人造成的,然而,发展到今天,种族歧视却存在于每一个种族之中。相比较而言,我发现问题最严重的部分反而不是在白人之间。作为白人一直控制的立法和国家机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宪法和法律上彻底消除歧视的历史变革。至于一些白人心底残存的歧视,却不一定能够在现实中造成既成事实和伤害。反而是另外一种残存在心底的东西,造成了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那就是我要说的,残留在被歧视者心底的阴影,更大的阻碍着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美国黑人一直是受教育最低和收入最低的族群,这些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如果说在美国黑人受到歧视的话,那么相比较白人而言,中国人可能是更歧视黑人的。和白人眼中渐渐淡化的颜色(黑色)相比(只是淡化,远远没有消除,过去12小时的民调让人感到惊恐:美国一些州特别是佛吉利亚等,超三分之二的白人把票投给麦凯恩),你看看这次出现在美国投票站的黑人排队长龙,发现他们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投票给自己的“同类”——黑人奥巴马,你会长叹,这些美国黑人眼中才更有颜色和种族。
和黑人族群正相反,中国人重视教育,勤劳。从这个意义上说,黑人目前的处境不能全归罪于历史因素(种族歧视)。虽然很多黑人靠勤奋和教育在美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鲍威尔将军。但在很多人包括他们自己的眼中,他们仍然是白人政府的点缀。直到2008年突然出现了奥巴马,以短短22个月的旋风般的速度,登上美国总统宝座。
这一切对于美国黑人、华人和整个世界的族群的冲击,又岂是什么经济和政治政策可以比拟的?我们没有必要过于关心美国的政治,但却不能忽视人类的进步。
然而,这种进步却可能在紧要关头逆转,这也就是我心中的魔障,种族歧视的魔障。到选举前的最后一个星期,这感觉竟然如此强烈。22个月,奥巴马一直一路领先。如果说,从一开始他就输给麦凯恩,最后也没有选上总统的话,美国会无所谓,世界也能够承受得起。可是,如果他一路领先,只到最后投票的时候,才突然落选的话,那么他就不是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而是败在一些人心中深处的种族歧视的魔障,那么整个美国甚至世界又会如何面对?
美国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被称呼为“布莱德利效应”(Bradley effect)。1982年,洛杉矶黑人市长布莱德利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加州州长,投票前民调显示他大幅领先,投票结果却是他以微弱劣势输给白人竞选对手。这种现象就是心照不宣的种族歧视在作怪,很多白人选民在民调时宣称支持黑人,但在投票时(匿名投票)却把票投给了和自己肤色相同的“同类”。
也许,选一个州长发生这种情况,大家也就一笑置之,最多社会学家研究几年。可是如果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发生这种情况的话,我的担心是,美国渐渐愈合的种族歧视的伤口会被大大的撕裂,从而波及到世界的种族和谐。而两千多万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这就是为什么我深深惊恐美国大选的结果会出现逆转的原因。美国可以承受一个根本没有出现黑人总统候选人的结果,也可以承受黑人候选人民调一直落后于白人而最终没有选上的结果,但却无法承受民调一路领先最后却因为一些人心中的魔障而落选这个结果!
奥巴马当选的意义——我有一个梦!
奥巴马的当选本身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最惨痛的种族歧视的国家,出现了一位黑人总统。马丁-路德-金博士四十年前“我有一个梦”的理想已经实现了,如果还有人认为没有实现的话,那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的阴影如此厚重,挡住了他的眼睛。
奥巴马当选首先是给美国少数族裔特别是黑人族群带来新的希望。长期以来,黑人问题一直是美国的老大难,甚至贯穿在美国的很多问题之中。其中除了有历史因素作怪(当然主要是白人的问题)以外,也有很多黑人自身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内心挥之不去的“屈辱”和“自卑”感,一直严重地阻碍他们自身的发展。这一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华侨有很深的感触。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对于生活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华人华侨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要知道,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奴隶和偷渡客的后代,而中国人现在虽然背井离乡,却很少是被当奴隶卖出去的。和中国人注重经济利益有所不同,这些“奴隶”的后代更加注重自己的权益和政治利益。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个国家是人家的,我们是旅居在此,这里永远不会是我们的。这种思想一直钳制着华人华侨在当地向政治领域进军,反过来又常常损害了华人华侨的长远利益。奥巴马的当选——登上美国最高权力宝座——给所有居住在民主国家的华人华侨带来新的启示和巨大的希望。
法律还是那个法律,宪法也还是那个宪法,然而,我们心中的魔障应该消除了,如果我们被自己心中的魔障羁绊,怨天尤人,那能够怪谁呢?当我们再一次想老调重弹对美国等国家的种族歧视做一番评头论足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先检视我们的内心,想一想,我们首先在内心消除了对自己的歧视了没有?我们为了自己和人家的权利奋力发声了没有?我们努力了没有?我们心中是否曾经有那么一个梦并一直追求这个梦想?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意义就在这里了,这比所谓美国未来四年的经济如何,是否还继续泥足深陷伊拉克意义要大得多。在美国竞选24小时倒数的时候,我很紧张,我眼中看不到经济和伊拉克战争,我看到的是一场心灵之间的南北战争。我忍不住给我的一位有投票权的美国朋友打电话。我在电话里说,你应该把票投给奥巴马,不是因为他的税收政策,不是因为他要从伊拉克撤军,不是因为他承诺要对华人怎么好……你投给他的那一票,是投给一种理念和信念,投给一种希望和理想!美国已经有几十个清一色的白人男性总统了,但没有一个总统被选上后,可以像奥巴马被选上时那样,全世界都可以自豪的说,世界已经被改变,新的历史被创造了!
行文至此也应该打住了,可是,有人问,你的题目里说“我有一个梦”那到底是什么梦呢?其实是什么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有一个梦,那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你的梦是进城的农民工的孩子能够和城市孩子一起进同一所学校读书和玩耍;也许他的梦是不要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就能够投票选择自己的“总统”;或者你的梦是中国不但国家强大,而且人民也富裕,走到世界各地都不再受到歧视;也许,我的梦是中国每一个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又或者,海峡两岸都梦想大陆和台湾的中国人能够和睦相处,永不战争……当然,还有很多梦,例如当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奴隶的后代当选总统的时候,我们忍不住梦想,山西黑窑洞的小奴隶们都能够在母亲的身边喝上没有夺走他们小生命的牛奶;我们还梦想,十一岁的小女孩在遭到惊吓后,不再被有权有钱有级别的主人威胁;我们也许都做过或者继续在做那样一个梦,在梦中,我们不是二等公民,我们活得有尊严……
你看,有什么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他都有一个梦。奥巴马能够一路走到今天,都是沿着40年前马丁-金博士的那个梦在前行,没有那个梦,他什么地方也去不了,更不用说进白宫了。
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当我们都有了一个梦,当我们都有相同的梦想的时候,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
『肆』 从美国大选和十八大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两者相比,美国大选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选举的民主性,人人都有选举内权,在同一程度容上也加强了人民对于国家的权利意识,尽管如此,大尺度的选举也加强了人民之间,民族之间,党政之间矛盾,在社交中产生一些不和谐事件,十八大的选举制度在保证人人都有合法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前提下,也相对缓解了社会中各个阶级人民的矛盾,共同建立共产主义新中国。
『伍』 大概是关于美国大选的始末、历史与现状!有点扫盲的程度!
总的来说 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具体内容往下看
美总统是怎样产生的?------经民选但非全民普选
美国离2008年大选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初选也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民主、共和两党参选人的竞选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不过,美国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要取决于选举团的投票结果。
每隔4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美国9千万以上的选民要投票选举选举团(Electoral College)的成员(electors)。根据选举团制度,每州选民的投票只决定这个州的选举人,并且实现知道、也就是选举团的成员投哪一位候选人的票。在一个州的选民投票中得到半数以上选票的候选人获得这个州全部的选举人票。选举人在12月中旬再投票选出美国总统。
*获半数以上选举人票即当选总统*
那么选举团是如何组成的,共有多少名选举人呢?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和1804年通过的第那2项宪法修正案,每州的选举人数目相当于这个州选出的议员的数目。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拥有3位选举人的名额。目前美国的选举团共有538名成员。总统候选人获得的票数如果超过这个数目的一半,也就是获得270张以上的选举人票,就能当选。如果候选人中没有一人获得的选票达到这个数目,就要由众议员的投票来决定。
每州的众议员合在一起只有一张选票,票数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1801年当选的汤玛斯.杰佛逊总统,另一次是1825年当选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选举人应当根据选民的意志来投票,但是美国宪法并没有强制他们这样做。事实上,很少有选举人倒戈,而且这种“不忠实”的选票也很少能改变选举的结果。一些州的法律禁止选举人倒戈。
*普选得票总数落后仍能赢得大选*
那么,美国历史上发生过总统候选人普选得票总数落后、却赢得大选的情况吗?答案是肯定的。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总共发生过3次。
1876年,美国共有369张选举人票。在当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拉瑟弗.德海斯普选得票403万6千298张,民主党候选人塞缪尔.蒂尔登普选得票430万590张。海斯普选得票少于蒂尔登,但获得的选举人票却以185比184超出一张,从而当选总统。
1888年,美国共有选举人票401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普选得票543万9千853张,同时获得233张选举人票。民主党候选人格罗弗克利夫兰普选得票554万309张,但仅获得168张选举人票。结果,哈里森赢得大选。
2000年,美国选举人票为538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什普选得票5千零45万6千零2张,少于民主党竞选对手阿尔戈尔的5千零99万9千897张选票,但布什由于赢得271张选举人票而当选总统。
一旦出现总统候选人普选得票虽少、却由于赢得多数选举人票而当选总统的情况,大多数美国选民自然不会感到高兴。那么,美国的开国先贤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呢?
美国总统选举法规:怎样进行美国总统大选初选
2008年1月以后,美国一些州会相继举行大选初选。在初选过程中,政党内部的总统竞选人要在各州展开竞选,获得党内代表票数最多的候选人经党代表大会提名,将作为本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和竞争党派的总统候选人进行决战。
*初选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
初选(Primary)是美国总统大选第一阶段的选举,其目的是在11月的总统大选之前,对政党内部的总统竞选人进行筛选。每个州筛选总统竞选人的程序都不同,大多数州采用“个人投票初选”,通过人们各自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政党总统竞选人。
目前,美国大多数州都采用这种初选方式,但是,也有少数州采用“基层党团会议初选”(Caucus),通过党员集体开会讨论,推选出满意的政党竞选人。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希瑟.格肯(Heather Gerken)解释了“个人投票初选”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之间的区别。她说:
“‘个人投票初选’很像大选,人们要通过投票,在候选人的名单上标出自己最喜欢的候选人,得票最多的就获得初选的胜利。‘基层党团会议初选’则更象国会辩论。议员们进行激烈辩论,并寻找妥协方案,它又象市政会议,大家聚集在一起,对某一事务做出决定。”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纳特.佩尔西利(Nate Persily)指出,这两种形式关键区别在于一个是不记名投票,另一个是公开投票。
佩尔西利教授说:“‘个人投票初选’是指人们要投票选出一位候选人,没有人知道是谁投的票以及投了谁的票。但是,‘基层党团会议初选’更类似于集体决定,人们会站起来公开表示投票支持某一位候选人,然后大家再分成不同的小组,哪位候选人在小组中得到的支持票越多,那么他在举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的州的某一选区得到的代表票数就越多。”
这样看来,如果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投票,而且保持投票的隐私,可以选择“个人投票初选”,如果希望就某一问题进行公开的和更深入的讨论,可以选择“基层党团会议初选”,究竟采取哪种方式,由各州自己来定。但是,美国历史早期,各州一般通过“基层党团会议初选”选举政党总统候选人。
*改革投票程序*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希瑟.格肯指出,由于出现过政党操纵投票等舞弊问题,各州开始改革投票程序。她说:
“美国历史上投票一度存在很多舞弊问题,例如1800年代末期和1900年代初期,出现过政党自己印选票,通过免费提供酒来拉拢选票,以及看着别人投票的作法。为了阻止这种舞弊行为,各州开始参与到投票中来,并且对什么人可以参加初选进行调控。现在,各州在这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它不是对人们应该投谁的票,而是对投票程序、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投票进行控制,同时负责清点选票等。”
*初选不是直接选举*
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伊丽莎白.加勒特(Elizabeth Garrett)说,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人们都不是直接投总统竞选人的票。她说:
“在‘个人投票初选’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中,参加投票的人实际上不是直接投票选举政党竞选人,例如,在初选中,人们不是直接投票支持民主党的总统竞选人本人,而是投票选出参加民主党党代表大会的代表,然后再由他们到那里选出总统候选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纳特.佩尔西利进一步解释了这个做法。他说:“每个州会根据人口多少被给予一定数目的代表,因此象加州或纽约这样的大州就比特拉华、新罕布什尔这样的小州,以及怀俄明这样以农业为主的州的代表票数多许多。政党总统竞选人要在初选结束之前尽可能多地争夺代表的票数,谁得票多,谁就是赢家。”
*各州竞选法规*
美国联邦一级有一些法律规定,每位公民,无论种族和性别如何,都有平等的投票权。但是,美国的竞选法主要还是在州一级,全美50个州各有各的选举规定和投票方式,总统大选也不例外。
例如在大选初选问题上,就有数以百计的法律条文和规章。例如有些州为了选出公众都喜欢的总统候选人,允许跨党派投票,但是也有一些州只允许本党成员参加党内初选,以确保选出真正忠实于这个党的总统候选人。
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伊丽莎白.加勒特介绍了各州做法上的不同。她说:
“美国有两种‘个人投票初选’。拿民主党初选为例,有些州采用封闭的‘个人投票初选’,因此只有注册的民主党成员可以参加投票,其他一些州,例如我所在的加州,采用半封闭的‘个人投票初选’,允许民主党和独立派人士参加投票。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有所不同,因为人们要聚到在一起进行讨论,因此会占用个人更多的时间,参加这种初选的人一般都是党内忠实成员。”
*新罕布什尔和爱奥华一马当先*
另外,各州对什么时候举行初选也有自己的法律规定。从传统上讲,第一个举行“个人投票初选”的州的是新罕布什尔,第一个举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的州是爱奥华。初选的最初阶段非常关键,因为选举结果一般可以反映出政党候选人的实力如何,而且往往会对后来的选举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因此政党总统竞选人都会努力争取在最先举行初选的州获得胜利。
至于哪个州应该最先举行初选,完全取决于各州的法律,例如新罕布什尔州通过的法律规定,它的初选必须在其它任何一个州举行初选的一个星期之前举行,因此如果有哪个州通过新的法律,把自己的初选时间提前,那么,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时间也就自动提前。
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伊丽莎白.加勒特指出:“在应该由哪个州最先举行初选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执,因为没有一个州愿意在竞选已经成为定局后才开始举行初选。共和党和民主党长期以来都在新罕布什尔和爱奥华州举行初选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
“对于这两个州是不是最先举行初选的最佳地点,有很多的争议,因为它们都不算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州,这两个州都是农业州,而且少数族群也不是很多,因此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州选出的代表可能和它们选出的代表不一样。”
*州和政党发生冲突怎么办?*
罗约拉法学院教授理查德.哈森(Richard Hasen)指出,政党内部的竞选规定和州竞选法有时也会发生冲突。他说:
“各州可以自己定初选时间,但是如果政党不同意,它可以不接受州选定的日期。例如,如果加州通过法律说,它将在新罕布什尔州之前举行初选,民主党可以说,如果这样,它就不承认加州的初选结果,因为它已经向新罕布什尔做出承诺,让它首先举行初选。”
上面,我们介绍了各州大选初选的一些法规,当然各个政党也有自己的竞选规定。如果它们之间发生冲突,美国法律如何判定呢?根据美国法庭的判决,在由谁参加初选以及初选法规的问题上,政党有最后的决定权,也就是说,州的法律要服从政党的竞选规定,接下来,我要为您介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一起涉及竞选法的案子。
*加州法律允许跨党派初选*
1996年,加州选民通过全民公决,通过了“总括性初选法”。这个法律规定,无论选民个人属于什么党派,他们都可以参加其它党派的初选,获得票数最多的政党候选人将获得本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加州罗约拉法学院教授理查德.哈森介绍了这个法律的内容。他说:
“加州的法律说,参加初选投票的人,无论他们属于哪个政治党派,应该被允许参加初选,例如,如果我是民主党,我可以参加共和党的初选,而且可以不受次数限制地变换参加初选,例如在选举州长时,我可能决定参加共和党的初选,而在选举参议员时,我则可能决定参加民主党的初选。”
*加州竞选法引起争议*
支持“总括性初选”的人士认为,这个体制可以促进更多的人投票,而且能够选出比较温和的候选人。但是,传统上一直禁止非本党成员参加本党大选初选的加州民主党和共和党均表示,允许非本党成员参加初选,会使两党难以选出更好地代表本党观点的候选人。
因此,以民主党为首的几个政党,分别向法庭提出诉讼,控告加州政府,理由是加州的初选法违反了宪法给予他们的结社自由。但是,被起诉方的代表、加州州务卿比尔.琼斯申辩说,“总括性初选”可以使民意得到更好的体现。
地区和上诉法院的判决以州的利益大于政党的权利为由,做出有利于加州政府的判决。但是,加州民主党不服,继续上诉。
*法庭裁定党派利益优先*
2000年6月26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7比2的多数判决说,加州的初选法违反了政党的宪法权利,因为美国联邦宪法确保政党本身,而不是其它什么人,选择本党候选人的权利。
这项判决一方面否定了加州的初选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竞选法的问题上,例如在谁可以被允许参加政党初选和由哪个州最先举行初选等问题上,应该由政党,而不是州做出最后的决定。
*总统候选人提名*
我们一开始提到大选初选结束后获得代表票数最多的竞选人将获得政党的提名。但是,罗约拉法学院教授理查德.哈森指出,实际情况是,前几个州的初选下来,有些候选人看到自己得到的代表票数很少,而且没有希望出线,因此在初选结束之前就退出竞选。
哈森教授说:“近些年来,往往在党代表大会开始之前,人们就知道谁会被提名为政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了,因为会有一个候选人得到的票数非常多,以致于党代表大会上代表投票只不过是履行应尽的义务而已,这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
在各州举行初选后,各政党将举行党代表大会,再由与会代表投票提名本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伊丽莎白.加勒特指出,代表们在投票问题上比较灵活。她说:
“有些政党候选人有可能在大选之前就退出竞选,因此,那些本来决定投票支持他们的代表,如果在初选中被推选去参加党代表大会的话,就有了投票支持其他候选人的灵活性。除此之外,还有些所谓的‘超级代表’,他们不用经过初选,而是由党内决定参加党代表大会。因此,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体制。但是,一般来说,人们可以通过在初选中被选出的代表,就对谁会在党代表大会上获得提名略知一二了。”
一般来说,参加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会提名获得代表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如果没有一位候选人在初选中获得提名所需要的足够票数,那么党代表大会上还要再次进行投票,代表们也可以投票支持他们在初选中没有投票支持的候选人。
*大选初选利弊*
对于大选初选,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纳特..佩尔西利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说:
“‘大选初选’看上去很民主,因为普通党员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制度中来,而且还可以避免政党内部的欺骗行为。但是,我们发现,虽然允许更多的人投票可以使政党更民主化,但是,实际情况是,往往在爱奥华和新罕布什尔等最初几个州的初选过后,政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就基本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全美大部份州开始举行初选时,候选人已经被选出,这意味着,很多选民在选谁作为政党总统候选人的问题上,不能进行有效的投票。”
参考资料: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51635/archives/2008/715177.shtml
『陆』 请问美国大选中,选举人的作用
选举人是各自党抄推选的,刚开始每党推选两名总统候选人,各自拉票一段时间,各党选择票高的来与另一党竟争,希拉里最后输给奥巴马了,奥巴马就与麦凯恩竟争,通过自己的竟选口号宣传,以获的选民手中宝贵的一票,超半数票就可当选了。
『柒』 美国总统大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回顾本年度美国大选的进程内涵,当能咀嚼出激励人们更自信地迈向新的一年的意义。
旷日持久的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从初选到11月4日晚尘埃落定,都昭示并注定要刷新历史纪录,成就一桩美国历史的创举:不仅仅是年龄族裔性别的区别,还务必具备改革勇气和时代精神,足以担当在全球遭遇金融海啸危机之际至少能够给予美国人民信心之大任。
这个历史新纪录,在上半年初选时便露出端倪。代表女权主义和中老年阶层选民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虽先声夺人,却后劲欠足,最终失去了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的机会。草根阶层出身、尚未染上华盛顿政治圈俗习的新科参议员奥巴马黑马扬威,后来居上夺得了代表民主党进军白宫的决赛权。
这个历史新纪录,在下半年尤其是9月至11月间由于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而面临选民的大抉择。资历经验堪称丰富老到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却未能亮出振兴经济挽救金融市场的锦囊妙计,又被布什八年执政口碑太差乃至共和党声誉受损而拖累,在奥巴马的节节攻势下,无可奈何地败退了。
因此,奥巴马于11月4日大选投票日当晚宣布赢得大选胜利的那一刻,一位体内流淌着非洲裔先人鲜血的年轻美国人问鼎美国最高权力宝座的历史性创举,不仅令美国黑人扬眉吐气,也使得所有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都感到振奋欣慰。这也不仅是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当年家喻户晓的《我有一个梦》的当代翻版,更昭示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与开端。
奥巴马参选之初,就提出了一个深得人心的字眼——“变革”(change),随着大选的深入,“变革”(change)不啻成了奥巴马挥戈进军的旗号,甚至成了他演讲的标志性口号,随之也迅即在全美国社会流行为一种代表性“符号”,实质是呼应了最广大阶层的民众要求改革谋取新生的愿望,以至连他的对手阵营也不得不拾人牙慧般喊起了“变革”的口号。奥巴马在竞选进程中不断强调“变革”进取的迫切性、重要性,他的演讲铿锵有力,超越政治领域,事实上也成功地把“变革”演化延伸为当代美国和美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吸纳了愈来愈多的支持者乃至铁杆拥趸。
正如12月17日问世的《时代》周刊把奥巴马选作2008年度风云人物所作的评语,称他“在艰困时刻坚持信心,勾勒具有企图心的未来蓝图,充分展现领导美国迎接挑战的风范”。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在创造美国历史的片刻,也肩负起变革和挑战的大任。
奥巴马候任期间的组阁步伐也迈得比历届当选总统快。其内阁人选既展现了兼容度和多元化色彩,也显示了张弛有度的强劲实力和政策技术型特点。前者包括聘用希拉里等前政敌对手出任国务卿等要职,延聘多达各种族成员入阁,以及聘请朱棣文等少数族裔精英执掌不同重要部门;后者则是在外交、经济、国安、科技、教育等领域各有倚重的专才,尤其是多驾马车组成的经济管理团队,拉开了要面对金融海啸席卷下满目苍痍的的美国经济大动干戈的架势。
这样一个堪称“大腕内阁”、“梦幻内阁”的奥巴马新政班子,将在2009年运载起那寄托了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希望和变革挑战梦幻前进,能否在全球化的世界外交反恐格局中赢得尊重和信赖?尤其是能否安然越过金融风暴的雷区,扭转美国经济困局?实际上也是检验奥巴马变革新政的关键,是考验奥巴马内阁应变挑战和处理各种危机能力的关键。无论如何,变革与挑战必然成为当下美国和美国人无可回避的生活基调,化作美国和美国人收拾旧河山重铸辉煌的艰难征程。
『捌』 通过美国大选,看中国政治制度有什么优势
西方一些人曾怀疑中国的改革乃至政治制度能否持续,但这种态度正发生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并在这个过程中赢得外界越来越多的尊重。怀疑中国政治制度能否延续的声音越来越不笃定,而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未来发展潜力。
1945年以后,欧美国家开始越来越推崇西方式的民主,尤其是普选权和多党制,并认为这是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这种看法其实肤浅而又缺乏历史根据。西式民主并不能确保政府在人民的眼中具有足够合法性,只要看看意大利就能明白:二战过后,其政府不断更迭如过江之鲫。议会党派林立,小党派众多,长期需要多党联合,甚至无法形成一党单独执政的局面。很多意大利人对此颇觉无奈。
反观中国,走出了一条区别于西方式民主的道路,中国的领导层获得了高度的合法性认可。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政府享有高度支持,支持率在世界各国中十分靠前。显然,西方的民主道路并不能帮助解释这个现象。如同美国学者白鲁恂在其《亚洲权力与政治》一书中所指出,很多西方学者在谈论政治时,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政治体制要比政治文明重要,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中国就是一个最佳范例。首先,中国严格来讲应该被称为一个文明国家,而非西方所普遍定义的那种民族国家。长久以来,占据国家管理者案头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也就是中华文明的统一。中央政府因此获得高度权威,民众对此高度认同。国家的概念,在中国百姓心中更如“家”的延续,而非西方社会眼中的统治者谋取利益的工具。
其次,中国更加看重国家产生的整体功效。西方社会关注政府究竟如何选出,而中国却更关注管理者能否真的胜任。高效的政府带领中国实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创造了现代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
实际上,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社会形态,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国同西方的差异都非常大,尽管可以互相学习也应该互相学习,但这种差异不可能尽数消弭。
西方一些势力以前总是信誓旦旦说中国会朝西方国家的方向改革,但实际上,政府的治理危机更有可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随着美国和欧洲的衰落,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也日渐下降。而中国,基于其自身实际走出发展和繁荣之路毫不令人意外。
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要稍微看看一个普通中国家庭30多年来变化有多大,就不难想象整个社会正在经历怎样的变迁。当前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法制,都是中国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作出的重要抉择。
『玖』 从美国大选的历史与现实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完善的路径和方式
把题目拆开先 第一 美国大选历史 第二 美国大选的流程 第三 当下我国选举方式及缺陷 第四 值得学习的经验 选举团制度与人大代表制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