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

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2 01:49:01

『壹』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不包括哪个时期

社会心理学是复研究个体制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贰』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有很多种分类,不同的分类形式则体现出不一样的研究重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不是以社会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或者说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个人在的社会属性表象的反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或者某些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学影响的模式是逆向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外在影响,进而形成综合的心理素质。
心理-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
目前来看,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定义,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利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回顾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
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与诞生(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Ross)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McDougall)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不约而同地发表。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F·奥尔波特。
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开始。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开始运用实验;
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
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可多年来,这个很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
这些研究方式集中体现在,依托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为“社会心理学”构建起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奠定起它的定量精确研究方向。
3,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扩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社会心理学》问世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研究历史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叁』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为了避免单因素解释社会现象的局限,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及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整合更加紧密(Kruglanski, Chernikova, & Jasko, 2017)。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也日益显著,金盛华(2010)指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是现代社会心理学重要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使用也提升了社会心理学的预测功能,如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建立了“行为与大数据研究实验室”、朱廷劭教授开发了“国人心理地图”(吴甜甜,2016),这些有价值的尝试都将推动中国社会心理学向大数据时代迈进。

自欧洲社会心理学解构了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的地位以来,亚洲心理学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Kruglanski与Chernikova等人(2017)对JPSP文章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来自美国以外的作者数量稳步增长;跨文化心理学在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流行也是社会心理学日益全球化的标志。
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向西方主流社会心理学突围的重要途径。余国良(2014)主张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需要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以本土化推动国际化,在理论建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突破。

『肆』 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回顾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
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与诞生(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开始运用实验;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可多年来,这个很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这些研究方式集中体现在,依托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为“社会心理学”构建起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奠定起它的定量精确研究方向。
3,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扩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伍』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阶段包括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

还有确立时期。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可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与诞生(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开始运用实验; 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 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可多年来,这个很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这些研究方式集中体现在,依托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为“社会心理学”构建起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奠定起它的定量精确研究方向. 3,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扩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陆』 心理学发展史

一,心理学根源於哲学和生理学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Rene Descarts)
认为行为由心而生,主张二元论,
强调身与心是分开的.
某些生理学家探讨心灵如何将感官所得资讯,
接受刺激经由内在历程,产生行为.
如:缪勒(Johannes Muller)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冯徳(Wilhelm Wundt)
率先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人类心理学研究
被公认为心理学的创始人或心理学之父
三,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学派之争
结构主义大师-铁钦钠(Edward Titchener)
倡导意识结构的理念,使结构主义成为科学心理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派
承续冯德的研究方法,让受试者以内省法(introspection),
说出自己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思意念,再进一步分析.
功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倡导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而非结构
詹姆斯受达尔文进化论及洛克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人类的
意识与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
What is 洛克经验主义
经验是人类心理和一切知识的来源,
人一出生即像是一块白板,一切观念,标志
均是经验作用於心灵上刻下的痕迹.
除内省法之外,尚可采用观察,心理测验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四,行为主义的兴起
二十世纪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John B.Watson)所创立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科学方法
仅研究可以观察得到的与可以验证的行为,不必探讨心理历程
(有关思考,情绪,认知及意识都不再研究范围内)
认为人类不受遗传控制,强调后天环境与生活经验对人类行为
有决定性的影响.
五,完形心理学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哲迈(Max Wertheimer)所创立
在探讨人类知觉(perception)与意识的心理过程
认为个人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会经历有组织的心理历程
而产生知觉.
主张整体不等於部分的总和
六,精神分析论
又称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由奥地利精神科医师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创立
心理分析论探索个人潜意识,来了解人格特质,动机与
心理异常的原因.
潜意识是潜藏个人所不知道的思想,记忆与欲望
对个人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佛洛伊德强调性的压抑与冲动,是造成个人心理失常的主要原因
,亦主张性与攻击是人类的基本本能,也是人类的原动力.
因此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学派.
七,人本心理学
主张研究方向应以正常人为对象,以人的需要为主,研究人性.
强调人有自由意志,主动积极及善良的本性,对自己未来有抉择能力
藉著关怀与尊重个人,培养正面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有助个人达成自我实现.
源头为人文主义(Humanism)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吉斯(Carl Rogers)与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创立
八,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包含皮亚杰,强士基,西蒙等学者
主张透过人们如何获得,贮存及讯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
,就能对人类行为有充分的了解.
认知(cognition)指个体求知的心理历程,包含思考,记忆,想像,
期望,理解,注意及辨别等复杂的意识状态.
包含了内在的心理历程及外在的行为.
九,神经心理学
大脑神经化学物质的传导,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
经直接观察个体,在清醒,睡眠,大脑受伤及焦虑不安等
意识状态下,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情形,进而分析大脑各区域的功能.
是从生理心理学衍生出来的,有些心理学者认为以电流刺激大脑,
就可以使动物产生情绪反应.
有些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左半球与又半球的功能不同.
十,现代心理学的新取向
研究人类行为不可忽略文化的变数.
研究的方向有转向泛文化(cross culture)的趋势.

『柒』 简述心理学史的发展阶段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中就有论述心理学思想的不少论述。
在国外,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三个德国人共同创立了科学的心理学
1、冯特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公认1879年是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之年,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2、费希纳创立了心理物理学
3、艾宾浩斯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建立心理学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内省(即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的刺激情境下各种元素的结构。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意识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功能的。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认为不应局限于内省法,可以采用观察、测验、调查等方法。
机能主义对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过程起了推动作用。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认为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2、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动学习的。反对遗传决定论,代之以环境决定论。
3、把对动物研究得到的结果,(行为的原理原则),用来解释人的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是“形状”或“组型”之意,有整体的意味,这个名称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宗旨。
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知觉是心理组织的过程。
2、在知觉、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有重要的贡献。
3、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这一理论不仅是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特点如下:
(1)理论观点不是来自大学教授的书斋和实验室,而是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2)不以人的意识和正常行为为对象,而以人的无意识和异常行为为对象;
(3)不采用实验法,而是用临床方法(精神分析法)做为研究方法。
(4)在很长时间内被拒于心理学主流之外,有时也被称为 “非学院派的心理学”。
6、人本主义心理学
被称为当代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因为它既反对行为主义,又反对精神分析。
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应研究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是善良的,人不是受无意识的欲望驱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7、认知心理学
20世纪40年代末,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下,诞生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家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用实验法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捌』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回顾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
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与诞生(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开始运用实验;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可多年来,这个很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这些研究方式集中体现在,依托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为“社会心理学”构建起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奠定起它的定量精确研究方向。
3,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扩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玖』 社会心理学存在与发展的的意义

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意义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以往学术界多关注其“社会”与“心理”的要素,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这样一种观点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基础上的边缘学科。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化人类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之一“,文化”成为关乎整个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独立概念。然而,目前对于文化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意义尚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将直接关系到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心理学母体学科是否具有充足理由的问题。本文试对文化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意义给予探讨,以期为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寻找更为有力的证据。
一、文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独立形态的确立
就社会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在进入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社会分析学之前,这一学科还经历了社会哲学阶段和社会经验论阶段。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形态的出现,是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哲学阶段转向社会经验论阶段的19世纪中叶。以往的研究在解释这种转变时,注意的多是这一时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与渗透,认为社会心理学独立形态的产生就是这种结合与渗透的结果。当然,就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知识背景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往往人们在注意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知识背景时,忽视了从社会心理学自身来寻找原因,特别是从当时社会心理学初级形态的研究内容来看待社会心理学得以确立的原因。
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来考察社会心理学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就会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社会经验论”正是缘起于对现实社会中文化现象的探索。正如在社会哲学阶段以“人性”、“灵魂”或“意识”等形而上学概念为主题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只能是一种“社会哲学”一样,当社会心理学以经验社会中的文化要素作为自己的基本话语时,社会心理学也就走上了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经验论”之路。而首先迈出这一步的典型样板则是在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形态———民族心理学。我们将会看到,文化研究是民族心理学全部理论建构的基础,更是它得以确立的根本。当社会心理学以经验社会中的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分析要素时,社会心理学走上了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经验论”之路;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使精神分析理论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之一;在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文化向度的引入不仅使社会心理学更为深刻地把握了社会行为的本质,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拾』 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1000字以上)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网络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网络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至今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

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冯特晚年还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克勒观察了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接着,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 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便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

阅读全文

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