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三反运动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1951年4月,全国的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决定,1951年至1954年开展为期三年的整党工作。1951年9月14日,高岗领导的东北局决定将反对与纠正贪污蜕化倾向及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向中央报告。
刘少奇代中央批示:“同意你们以反对贪污蜕化和官僚主义作为整风教育的内容。在全国各地凡有东北局报告中所说的同样情形者,亦应同样在整风教育中加以反对。”
很显然,刘少奇是依着此前4月召开的中共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部署的3年期整党工作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
10月,按中央部署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上轰轰烈烈地开展。
11月20日,毛泽东为转发高岗东北局11月1日《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作批示,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是正确的。
请你们重视这个报告中所述的各项经验,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毛泽东明确推广开展高岗东北局概括的“三反”斗争。
11月30日,毛泽东为转发邓小平11月25日关于西南区党政军3个会议情况的报告,指出:报告中“第三项所提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自从东北局揭露大批的贪污犯以后,我们已告诉你们严重地注意此事。
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
毛泽东把“三反”斗争性质是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决议的高度来认识的。同日,毛泽东为转发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第三书记刘澜涛11月29日关于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
指出:“这件事给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提出了警告,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
毛泽东为开展“三反”斗争树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反面典型。
㈡ 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版反贪污、反浪费权、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本人觉得,三反五反运动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某些不法分子不满足于用正常方式获得一般利润,以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手段牟取暴利,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在政治上、思想上腐蚀了工人阶级和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现象又与党和政府内部存在的严重官僚主义紧密相联.因此,有必要把“三反”斗争进行到底;在全国各地,依靠广大群众,向着违法人员开展一个大规模的“五反”斗争,以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三反”斗争.“三反”、“五反”运动的继续开展,将会对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㈢ (世界历史)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什么区别
目的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建国初,不法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进行违法活动。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里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
在1951年10月开始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于12月1日和12月8日,发表重要文件。从此,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在三反运动中,又揭发出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密切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严重情况。
1952年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始,并且很快形成高潮。1952年3月5日,中共中央规定了对违法资本主义工商户处理的基本原则: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
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三反运动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1952年4月,“三反”运动进入核实定案处理阶段,中共中央相继发出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处理小贪污分子的五项决定》。
4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级地方组织,根据上述文件所规定的关于“严肃与宽大相结合”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一般从宽,恶劣从严”等方针和政策,对于在运动中揭发出来的犯有贪污、浪费错误的人员,分别作出不同处理。运动高潮期间,一些地区和单位曾发生逼供性的现象,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
1952年1月中旬,全国“三反”运动普遍展开,经过领导自我检讨、群众检举揭发、有贪污行为者坦白,“三害”问题的基本情况已大体清楚,运动的重点开始转入清查和打击严重的贪污分子阶段,即打“大老虎”阶段。
㈣ 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三反运动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1952年6月30日,全国范围"三反""五反"运动已经胜利结束。据统计,全国有共850万到900万人参加"三反""五反"运动,其中总人数的4.5%经最后核实定案并给各种处分;
全国"五反"运动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等9大城市为例,处理结果:守法户占总户数的10%一15%,基本守法户占50% 一 60%,半守法户半违法户占25% 一 30%,严重违法户占4%,完全违法户占1%。这两个运动最后核实退款10亿元。
㈤ 请问中国历史上的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建国初,不法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进行违法活动。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里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
在1951年10月开始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于12月1日和12月8日,发表重要文件。从此,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在三反运动中,又揭发出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密切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严重情况。
1952年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始,并且很快形成高潮。1952年3月5日,中共中央规定了对违法资本主义工商户处理的基本原则: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
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三反运动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1952年4月,“三反”运动进入核实定案处理阶段,中共中央相继发出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处理小贪污分子的五项决定》。
4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级地方组织,根据上述文件所规定的关于“严肃与宽大相结合”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一般从宽,恶劣从严”等方针和政策,对于在运动中揭发出来的犯有贪污、浪费错误的人员,分别作出不同处理。运动高潮期间,一些地区和单位曾发生逼供性的现象,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
1952年1月中旬,全国“三反”运动普遍展开,经过领导自我检讨、群众检举揭发、有贪污行为者坦白,“三害”问题的基本情况已大体清楚,运动的重点开始转入清查和打击严重的贪污分子阶段,即打“大老虎”阶段。
政务院财经委副主任李富春于1952年1月30日,在作报告时提出判定“大老虎”六条标准:
1、个人贪污一亿元以上的;
2、不满一亿元,但对国家损失很大者;
3、满一亿元以上的集体贪污案的组织者、主谋者;
4、贪污5000万元以上,性质严重,如克扣救济粮、侵吞抗美援朝捐款者;
5、坐探分子,与私商勾结盗窃经济情报,或利用职务自肥、使国家损失一亿以上者;隐瞒各级国家财产或官僚资本未报,价值在一亿以上者。
在打虎斗争高潮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过激情况,如:定出打虎指标,出现逼供、诱供、假供的情况,从而伤害了一些无辜者。中央发现苗头后,采取措施进行了纠正。
1952年10月25日,“三反”运动结束。据统计,全国参加“三反”运动的达850万——900万人,受到处分的占4.5%左右,查出贪污1000万以上的10.5万余人,约占2.7%,绝大部分免于处分,部分给予行政处分。判处有期徒刑的有9942人,无期徒刑的有67人,死缓的9人,判处死刑的42人。
1952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结束“三反”的报告,“三反”运动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反五反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反运动
㈥ “三反”的意义
“三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㈦ 怎样评价中共历史上的四次“三反运动”
提起“三反”运动,大家都不陌生,但若问起党史上究竟有多少个“三反”运动,恐怕不少人都知之不详。其实,以“三反”命名的运动共有四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的50、60和70年代。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三反”运动,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反腐倡廉的主线
侧重反贪污的“三反”运动
早在1948年底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刘少奇就在《对中央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指出:“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并断言:“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 他的这一预见很快被随后的历史所证实。
建国后不久,一些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贪污受贿、官僚主义现象就不断发生。尤其是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贪污、挥霍、盗用公款高达196.7万元的严重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1952年1月4日党中央下达了限期发动“三反”运动的指示,全国县级以上的机关单位,动员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文件,统一思想,自我坦白,检举贪污行为。一场群众性的“三反”运动很快在全国形成高潮。为推动运动的发展,党中央及时抓住典型重大案件严肃处理。2月1日,北京市召开公判大会,由最高人民法院对七名大贪污犯进行宣判,其中两人被判处死刑。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对刘青山、张子善执行枪决。
公审之前,当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通过薄一波向毛泽东转达意见说:“刘、张错误严重,罪有应得,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较大,是否可以不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机会。”毛泽东拒绝道:“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处决刘、张的枪声一响,举世震惊。对此案的处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气概。
“三反”运动于1952年10月结束,据统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无期徒刑的67人,死刑立即执行的42人,死刑缓期执行的9人。
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运动
1952年11月17日,山东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意见的报告》,这份报告反映的基层组织存在的诸如强迫命令、打骂群众、乱捕乱押、打击报复、包庇反革命分子,甚至强奸妇女、逼死、打死人命等一些违法乱纪现象,令毛泽东十分震惊。他认为“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作风,国民党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并亲自起草了《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该指示由中共中央于1953年1月5日发出,从而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新三反”运动。
“新三反”运动从山东开始推向全国,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采取“边反、边防、边建”的方针,基本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即一头由各级领导机关及负责干部自上而下地检讨官僚主义作风,层层带动下级同志进行自我检讨;一头抓突出的坏人坏事,大张旗鼓地加以处理。从1953年3月开始,中央部委机关组织了100多个检查组深入基层。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的许多省市领导也组织检查组,对下级机关进行工作检查。另外,运动还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鼓励群众检举揭发党员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问题,各地都严肃处理了一批典型案件。如湖南安化县五区的村干部曹春生,因活活打死提意见村民,被判处死刑。
“新三反”运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矛头直指官僚主义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与“三反”运动不同的是,它是在检查和落实中心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的,而没有单纯去搞运动。这场运动历时半年之久,在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农村基层的“三反”运动
“新三反”运动尽管颇有成效,但因对官僚主义根源的认识局限在“反动作风的残余”上,而没有从制度层面上解决问题,对反贪污、浪费也只是附带进行,加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庐山会议后再次“大跃进”对干部作风的严重影响,以致“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又都刮起来了。另外还有三风: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又大发作危害人民”。比如,安徽凤阳县的一个大队长,50天喝了70斤酒,并以每月45元的工资专门雇人为他捕鱼吃。还有一个公社专门开一间小吃部,供公社干部吃喝。
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于1960年5月15日发出《关于在农村中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农村基层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运动原则是以教育为主、惩办为辅,紧密地结合生产、利用农事间隙时间来进行,不论什么人,不论贪污、多占、挪用的数量大小,都必退必赔。为了正确开展“三反”运动,中共中央监委召开会议制定了具体政策:对贪污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必须给予必要的处分,凡贪污1000元以上的定为大贪污犯,给予刑事处分,是党员的开除党籍;对犯有官僚主义错误的人,主要是进行教育,但对不负责、丧失职守且造成恶果者,给予撤销职务和其他处分;对犯有严重铺张浪费错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应追究责任,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这次会议还规定对犯错误干部的处分控制面应大体占参加运动干部的3%,其中受撤职和开除党籍处分的占1%。
农村基层的“三反”运动特点在于把经济上以至政治上的纠“左”与整顿干部作风密切结合起来。这对纠正农民反映最为强烈的五风,改变干部作风,推动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扩大的“一打三反”运动
“文革”期间,毛泽东针对革委会成立不久就产生的铺张浪费、财政失控的状况,及时发出“节约闹革命”的号召。196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保护国家财产,节约闹革命的通知》。1968年2月18日,中央又发出《关于进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坚决节约开支的紧急通知》。与此同时,中苏关系也日趋紧张。1969年3月,中苏边境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8月13日,又发生了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事件,中苏边境形势全面恶化。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97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指出,要放手发动群众,对反革命分子检举、揭发、清查、批判,对散布战争恐怖、盗窃国家机密、秘密串连、乘机翻案等破坏行为“必须坚决地稳、准、狠地予以打击”。2月5日,中共中央为遏制“文革”以来的干部腐败势头,又发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重申不准“走后门”,一切地下工厂、商店、包工队、运输队必须坚决取缔;严禁新建、扩建和改建楼堂馆所,已施工的要一律暂停下来;任何地方不许兴建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工程;一切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一律停止添置非生产性设备。正是上述文件吹响了“一打三反”运动的号角。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虽然也处理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及投机倒把、贪污盗窃分子,对铺张浪费现象产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也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
㈧ 为什么要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有何意义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专反贪污、反浪费、属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开展原因:建国初,不法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进行违法活动。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给经济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严重地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腐蚀了少数干部,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意义:“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㈨ 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回中开展的“反贪污、反答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