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白银历史发展

白银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1 23:26:53

⑴ 白银最早是谁发现的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从此白银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从公元前221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2200年中,白银地区的行政建制经常变化,归属不定。解放前的几千年中,天灾不断,战乱频繁,老百姓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以后,白银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并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煤炭生产闻名于全国。

主题词:白银、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历史。

白银市在祖国的版图上,位于东经103°33′—105°31′、北纬35°25′—37°39′的区域内,东邻宁夏,西接武威,南依陇中,北靠内蒙,辖三县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158.7平方公里,海拔1275米——3321米,共有人口175万。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各县、区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左右,但因日照充足,所以川水地区土地肥沃。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祖厉河、关川河总长亦有200公里左右。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山区,包括二阴山区和干旱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超过3000米的高峰的两座。山间盆地有景泰的正路、三台井、景泰川和白银市区;还有靖远的刘川和平川的水泉、共和等地。河谷盆地有白银水川、四龙和靖远平堡、北湾、中堡、城关、糜滩、东湾以及景泰五佛,还有祖厉河两岸的一些地方。这些河谷盆地面积虽然很小,但人口却比较稠密。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黄河白银段为S形,基本上是南北流向,至景泰五佛则由西向东,经黑山峡入宁夏境内。以全市辖地作为整体,景泰县、白银区居西北,靖远、会宁则居东南(平川区暂不论,包括在靖远内叙述)。两大地区基本以河为界,一处河西,一处河东(靖远刘川等到地也在河西)。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春秋战国时期,景泰、白银区一带还是我国古代羌族人民的驻牧地,靖远、会宁一带为义渠戎的活动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这样,就隔断了北方匈奴与西方羌人的联系,又为汉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当时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县治在今会宁郭城驿附近。武威郡、安定郡均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时,祖厉县、鹑阴县由安定郡改属武威郡,媪围县依旧,这样,今白银市全属凉州武威郡地。《后汉书·郡国志》载:“武威郡,十四城,户万四十三,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媪围、鹯阴(故属安定)、租厉(故属安定)。”鹯(音沾)阴县和租厉县在《汉书·地理志》中分别为郭阴县和祖历县,不知为何各造成一字之差。《后汉书·冲帝纪》中出现的“鹯阴河”名后,有唐朝章怀太子作的注语:“凉州姑臧县(即今武威——笔者注)东南有鹯阴县故城,因水以为名。”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所标鹯阴的位置,在今景泰东南部的尾泉和平川西北部的高家坝与靖远刘川的荒草梁等三县区的交界地一带,靠这里的黄河标示为“鹯阴河”。实际上汉代的鹯阴城在今平川区陡城乡,至今遗迹尚存,1990年我在残存的城墙上还发现了引水的陶管。

自武帝打通河西走廓、兴起丝绸之路以后,两汉都极为重视同西域的联系,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丝绸之路从长安到张夜一段的行走路线共有三条,其中北路经过靖远和景泰,渡口是景泰与平川之间的索桥,它的通行,促进了这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武帝承“文景之治”,加上他自己励精图治,使国势依然强盛。他也是我国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之一,一生多次出京巡查,会宁一带就有他的足迹,如“元鼎五年(前112年)冬十月,……逾陇,登空同(即今平凉崆峒山——笔者注),西临祖厉河而还”(《汉书·武帝纪》)。

东汉开始,国势日渐衰落。安帝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凉州“大饥,人相食”(《后汉书安帝纪》),“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顺帝汉安二年(143年),武威郡等地发生大地震,从九月开始至次年四月止,长达半年之久,“凡百八十日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同上)。地震还没结束,鹯阴附近又成了战场,三月,“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战殁”(《后汉书·冲帝纪》)。这一系列天灾兵祸,使白银人民蒙受了重大损失。

三国魏时,曹操统一北方,河西一带内乱时有发生。鹯阴为战略要地之一,东临海源,西护武威,南屏金城、北拒匈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河西叛军往往屯兵于此。这里,也是丝绸北路的必经之地,占据了它,能攻可渡河西进,南下金城;相距时则占有优势,地位主动;不利时便西退武威,北走大漠。因此,它成了著名的古战场之一。一次,凉州生乱,武威告急,魏将张既率兵征伐时,就曾于叛军“七千余骑”相拒于鹯阴,因为不易攻打,便迅速改道直奔武威(见《三国志·张既传》)。

西晋时,今白银市境内无治,皆属凉州武威郡地。当时武威郡辖七县,只有5900户,还不足西汉户的百分之六十,由次可见,无治之地更是人烟稀少,这主要是战乱所至。

西晋统一的时间不长,就被“八王之乱”结束了。“永嘉南渡”以后,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战乱之中,地方政权纷纷割据,更迭频繁,白银地区归属不定。公元327年前后,白银地区基本上以河为界,西北为前凉所属,东南为前赵占据。366年前后,前秦占据东南,382年左右,又取代前凉。至此,白银境地全属前秦。395年左右,又被西秦入主,409年前后,又全部易手后秦。《读史方舆纪要》载:“东晋义熙五年(409年),西晋乞伏乾归自苑川(今榆中县境内)徙都度坚山,七年(411年)置秦兴郡治焉”。这说明,西秦统治时,曾将都城建于度坚山。度坚城遗址位于今武川乡宋梁村左家沟,1950年前后尚存部分城墙,1956年白银公司露天矿大爆破后遗址全毁。

⑵ 简述白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http://ke..com/view/121497.html?wtp=tt

⑶ 白银市的历史

历史沿革
白银的由来甘肃省白银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白银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历代白银
白银历史悠久。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有16处之多。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西汉以后,境内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白银地区建县之始。西魏至唐,属古会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北宋以后,又长期为宋、西夏、金争战的前沿。明置靖虏卫、会宁县。清置红水分县(今属景泰县)、打拉池分县(今属平川区)。至此,境内有4个县级行政单位。民国以后,撤消打拉池分县,形成了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建制的格局。自汉开通丝绸之路后,白银就成为丝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唐“贞观之治”时,会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贡驼毛、褐野马、革履、鞍毡、鹿舌、鹿尾”。“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说明白银物产丰饶,经济繁荣。白银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民国时期,白银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9月,白银解放。从此白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经过近40年的峥嵘岁月,勤劳的白银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⑷ 现货白银的历史进程

过去50年白银重要进程:
1963年6月 ―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 ―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
1968 ― 1971年 ―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
1972 ― 1978年 ―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
1980年1月 ―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
1980年9月 ―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
1980年12月 ―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
1982年6月 ―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
1983年3月 ―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
1986年5月 ―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
1992年7月 ―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
2006年3月 ―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
2006年4月 ―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
2006年5月 ―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
2008年10月 ―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
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
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新低18.18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银市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建国初期白银管理
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施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行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二、改革开放前(1955-1978年)的金银管理
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的收购政策,鼓励金银生产,保证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金银的大量需求。
197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办法》(试行),为金银管理工作提供了准则,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金银管理规章。
三、改革开放后的金银管理
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管理方法和加强金银法制建设,促进金银管理由保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适应和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及人民生活对金银的需求。
1983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对金银的生产、收购、配售、加工、使用、回收、出土、进出口等提出明确的法规规定。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实施。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海关总署共同制定《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
四、白银市场的全面放开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白银收购配售业务。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放开白银市场,允许白银生产企业与用银单位产销直接见面;取消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这一规定实施标志我国白银市场全面开放。2000年至今,我国白银产业快速发展,白银交易市场初步形成。我国正式宣布放开白银市场,我国白银工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形容并不为过。2003年我国白银产量达到4500吨,是1999年的3倍,白银消费量达到2000吨,较1999年增长60.7%。以华通铂银交易市场的成立,标志白银现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白银曾经是国际上的通用货币,其储量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象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白银的工业应用日益广泛,储备职能日渐弱化。世界主要产银国有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波兰和美国等,这八大产银国近几年的年产量均在1000吨以上。我国的白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白银工业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世界白银原有的供应格局,白银市场的开放是我国成为世界白银需求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

⑸ 白银走势 历史分析

2010年白银全球存量只有3万吨,按当前的价格8元/克,只需2400亿人民币,就可将其全部拿下。温州游资上万亿,完全可以当一回国际炒家,直接控制全球银价。

届时白银价格将会暴涨,甚至赶超黄金,占据黄金的老大地位,各国将会展开一场白银争夺大战。白银将会变为世界上最受宠的贵金属。(原因:白银最主要的属性是工业必需品,不像铂金、钯金等是非必需品

⑹ 白银市的来历

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

明朝洪武年间,白银开采兴盛,官方在此设立采炼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积销金城”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
白银的由来
白银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白银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20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白银历史悠久。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有16处之多。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西汉以后,境内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白银地区建县之始。西魏至唐,属古会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北宋以后,又长期为宋、西夏、金争战的前沿。明置靖虏卫、会宁县。清置红水分县(今属景泰县)、打拉池分县(今属平川区)。至此,境内有4个县级行政单位。民国以后,撤消打拉池分县,形成了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建制的格局。自汉开通丝绸之路后,白银就成为丝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唐“贞观之治”时,会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贡驼毛、褐野马、革履、鞍毡、鹿舌、鹿尾”。“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说明白银物产丰饶,经济繁荣。白银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民国时期,白银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9月,白银解放。从此白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经过近40年的峥嵘岁月,勤劳的白银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白银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强湾乡莲花山南麓的齐家文化遗址,说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度坚城初筑于1600年前驻牧境内的鲜卑乞伏氏,后为曾统治整个陇右地区的西秦乞伏乾归政权建都的地方,是西秦秦兴郡郡治所在地。
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区境主要为羌族人游牧地。
秦末汉初为匈奴族游牧地。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区境归汉王朝版图,隶武威郡。
三国时,属魏武威郡媪围县。
西晋初,区境为鲜卑秃发氏据地。西晋末,仍属晋之武威郡。
东晋义熙五年(409),西秦乞伏乾归自木包(今临夏)迁都度坚城(今露天矿址)改元更始,并立秦兴郡,区境属之。
南北朝时,先后隶北魏平凉郡、西魏会州、北周会宁防。
隋初,区境隶武威郡。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会宁郡,区境属之。
唐初,隶会州乌兰(今靖远)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属陇右道。
五代至北宋初年,为党项族据地。
北宋景礻右元年(1034),境内为西夏西寿监军属地。
南宋宝庆二年(1226),蒙古大军入境灭西夏,境内为蒙古族居地。
元统一中国后,属甘肃行省永昌路西宁州。
明代属陕西行都司治所甘州靖虏卫(今靖远)。
清代,今四龙镇属兰州府靖远县,今水川镇、强湾、王岘、武川乡境属兰州府皋兰县。
民国初期,境内分属兰山道靖远县、皋兰县、红水县,民国17年(1928)废道,直隶甘肃省政府。民国22年(1933)设置景泰县,红水县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辖境仍分属靖远、皋兰、景泰县。
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白银市筹备委员会(县级);1958年4月,白银市升格为地级市。1961年11月,设置白银市市郊区;1963年7月,白银市建制撤销,市郊区改称白银区,划归兰州市。1985年8月,白银市建制恢复,白银区划归白银市。

⑺ 白银投资的发展史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版储备职能,也曾为国际权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国先民对白银的人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作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重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⑻ 求白银的历史和未来的,用图片和文字表达出来的那种!!!

这个建议楼主可以去观察追踪,汇金网新闻资讯,查看各大机构对未来走势看法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白银帝国”。因为它是世界白银的“归宿地”,它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古老轴心。然而,恰恰是由于西方殖民国家对“新大陆”的血腥掠夺,却在无意之中推促了明清两代中国“出口经济”的繁荣。

白银的诱惑是如此巨大、美丽而血腥。于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历时百年的“白银掠夺”开始了。在殖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西方现代金融业,则成了这场“银元争夺战”中的利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美国的“白银大亨”们为满足自身利益,构筑了一个针对中国的白银阴谋。而最后的结果,却是美国的白银集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意中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个真实而又神秘的历史场景,一场场凶险诡谲的阴谋交锋:真的是罗斯福的竞选需要,最后导致了蒋介石政府的垮台吗?而白银“空心化”的中国,又将面临怎样的全面崩溃?21世纪初的世界金融体系,将面临怎样的危机与挑……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施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行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的收购政策,鼓励金银生产,保证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金银的大量需求。

197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办法》(试行),为金银管理工作提供了准则,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金银管理规章。

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管理方法和加强金银法制建设,促进金银管理由保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适应和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及人民生活对金银的需求。

1983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对金银的生产、收购、配售、加工、使用、回收、出土、进出口等提出明确的法规规定。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实施。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海关总署共同制定《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白银收购配售业务。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放开白银市场,允许白银生产企业与用银单位产销直接见面;取消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这一规定实施标志我国白银市场全面开放。2000年至今,我国白银产业快速发展,白银交易市场初步形成。我国正式宣布放开白银市场,我国白银工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形容并不为过。2003年我国白银产量达到4500吨,是1999年的3倍,白银消费量达到2000吨,较1999年增长60.7%。以华通铂银交易市场的成立,标志白银现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白银曾经是国际上的通用货币,其储量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象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白银的工业应用日益广泛,储备职能日渐弱化。世界主要产银国有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波兰和美国等,这八大产银国近几年的年产量均在1000吨以上。目前,我国的白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白银工业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世界白银原有的供应格局,白银市场的开放是我国成为世界白银需求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加速实现全球化和逐步的放宽,外资银行将能够经营人民币个人业务,中国的金融将直接面对国际投资者的冲击,如何规避黄金风险将成为政府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人民币完全流通之前,准备好迎接挑战,而且白银交易在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学习更多的黄金知识为自己资产保值增值打好基础。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将越来越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指日可待,现货白银必将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投资工具,我们相信:今日繁荣的证券市场就是现货白银市场的明天!

⑼ 银饰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黄金白银在中国就是富贵的象征,白银更有辟邪化毒的功效,黄金白银在古时不但是做为货币流通,而且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的日常餐饮用具、佩带首饰以及一切能象征权力富贵的物品,均是以黄金白银为主的材料打造的。
封建社会和解放前中国的寻常百姓家,由于生活困苦,黄金在百姓中难以拥有,但对美的追求是人不变本性,因此有润泽质感又不张扬的白银自然就成为了百姓制作首饰的主要材料,从而使银饰在中国有了数千年的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金首饰已不再是大众难以拥有的奢侈品,并且自从比黄金更稀有的铂金、钻石从欧美流行到国内,黄金、铂金、钻石首饰几乎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首饰品,人们购买几套不同的贵重首饰已不是困难的事。富贵的黄金,纯净的铂金,恒久的钻石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寓义和内涵,受到了不同消费者的喜爱,而传统的银首饰,除了一些老人和儿童的银饰,失去了让人拥有的意义和地位,早已不被年轻人青睐。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进入21世纪,中国已向世界发达国家靠近,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对美的追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而改变。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在穿着打扮方面处处要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品味,每天都要通过改变装扮,而展现自己不同的心情,日常佩带贵重首饰用来展示富贵和地位已不再是现代人的需求,而被视为俗气的表现,贵重首饰更多地表达了收藏和纪念的意义。
物以稀为贵,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金饰钻饰价格居高不下,而款式的千篇一律,也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彰显个性和对飞速变化的时尚的需求。就在此时,现代时尚银饰应需而生,成为了对首饰行业一个巨大的补充。现代时尚银饰在原料方面有着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在材料上拥有中性不俗的质感,在款式上更注重休闲个性,在设计上更加大胆夸张,更适合日常佩带打扮自己,大中城市的时尚达人一族每个季节都购买数套时尚银饰,用来搭配不同的服装和表达不同的心情,银饰终于打破传统,有了存在的意义。 随着银饰行业的发展,很多国内外高端银饰品牌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像TIFFNAY,FOLLIFOLLIE,Oxette,goldfore silver,奥黛丽银饰等,而中国的银饰消费也从一开始的低端消费向中高端、高品味的银饰品过渡,消费者的眼光和品味更加时尚,中高收入的消费群体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高端银饰品的发展,所消费的银饰也越来越贴近国际流行趋势。一些模仿金饰款式,没有银饰特色,岂图以价格优势替补金饰消费的低端银饰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小,逐渐没有了生存空间,这对国内银饰行业提出了挑战,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内中高端银饰品牌,例如被行业媒体评选出的十大银饰品牌中,就有多个国内银饰品牌名列其中。
高端银饰品已不在是廉价品的象征,很多高档银饰品的价格都超过了黄白金饰品的价格。
消费观念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国内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均衡,因此金饰,钻饰,银饰在各个地区消费的比例也不一样,首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如今,首饰的细分化让国人消费有了更多的选择,金饰,钻饰,银饰也各领风骚,整个首饰行业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黔东南境内的苗族银匠可分为定点型和游走型两类。多数为定点型,他们在家承接加工银饰,服务于相对封闭而形成区域格局的一寨或数寨,客户毫无例外来自本系,所以,也可称之为支系内部的银匠。定点型银匠的分布和数量,依据区域环境及市场需求自然调节,以施洞、排羊、西江、湾水、王家牌等地较为典型。游走型银匠同样以家庭为作坊,农闲季节则挑担外出,招揽生意。通常每人郡有自己的专门路线。他们并不局限只为本系或本民族加工,对沿途数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银饰款式都了然在腑,加工起来亦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所以也可称之为地域性银匠。据调查,黔东南银匠游走足迹遍历全省,并延及广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黔东南境内不仅苗族银匠多,而且出现了以霄山大沟乡的控拜、麻料、马高为代表的银匠村。银匠村中数百户人家,80%以上以银饰加工为副业。农闲时节,村寨之中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炭火炉烟荡然于户,一派繁忙景象。游走型银匠皆出于银匠村,密集的加工力量迫使银匠村的一部分人选择外出经营的方式。银匠村是贵州境内的一个奇特现象,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比起苗族银饰的历史,苗族银匠的历史要短得多。据对施洞、控拜、壬家牌等地银匠的调查显示,苗族银匠大约出现于清末,至今才有近百年历史。最初的苗族银匠大多挟铁匠之技艺改行拜师,向汉族工匠学习打制银饰。龙里云雾山一带的打铁寨,是当地唯一有苗族银匠的村寨,包揽了方圆数十里的银饰加工制作。至今,仍不难由这一地名证实我们的观点。苗族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手艺极少外传。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贵州非白银产区,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流行的银币为准。譬如民国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毫,银饰成色较差。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每年低价拨给苗族专用银。

阅读全文

与白银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