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蜀绣最盛行于哪个朝代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产于四川版成都,绵阳等地权。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
是汉代
『贰』 蜀绣的历史
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则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充分说明蜀绣作为地方工艺品的珍稀独特。其实,蜀绣的历史跟蜀锦一样,都是萌芽于古蜀时期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据文献记载,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养殖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时至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成都地区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冠于天下”。 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最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传,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可见其制作范围之广。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 [编辑本段]工艺特点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东晋《东阳国志》将蜀绣与蜀锦并称蜀中之宝。清道光年间成都发展了许多绣花铺。绣品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和地产重要散线为原料。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其针法是针脚整齐、线法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即指由中心起针,向四周扩展;拧,即指长短针从外向内作添针或减针的处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族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产品有镜帘、花边、嫁衣、卷轴、鞋帽、裙子、枕套、被面、帐帘等。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 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有单面、双面刺绣。纯手工的刺绣,确保了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 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 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 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Mr.孙2009-07-24 11:16 刺绣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它在历史的发展中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它们之间各有各的风格,历久不衰。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蜀绣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齐整,色彩鲜丽。 蜀绣有自已独特的运针方法和刺绣技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人们把蜀绣的艺术风格概括为“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 蜀绣艺人康宁女士创作的双面绣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 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维妙维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都表现了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 蜀地自古盛产丝绸,成都曾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蜀绣以本地产的绸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等。 蜀绣比较难学,因为它的针法和技巧独特而复杂,仅针法就有12大类、132种,是四大名绣中最为丰富的。这些针法交替使用,变化多端,不同的针法有不同的表现力和效果,每一针都相当讲究。蜀绣著名的传统产品“芙蓉鲤鱼”,仅一条鲤鱼就要用30多种针法。另外,蜀绣还有一些它独特的技法,以“双面异彩”为例,绣时必须同时操作两枚绣针,同时走线,其方向、顺序和力度不能有一点偏差,如果走错一针,整幅蜀绣很可能就前功尽弃。 蜀绣的题材丰富繁多,有来自戏曲和民间流行的传奇故事,如穆桂英征战、八仙过海、麒麟送子等,有表示爱情的鸳鸯戏水,表示富贵的凤凰牡丹,表示长寿的松柏仙鹤等。
『叁』 关于蜀绣的知识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http://ke..com/view/32268.htm 详情请参阅这里
『肆』 蜀锦来源和历史
蜀锦是中国四川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雨丝锦是利用经线彩条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据彩条配色以及经线配色的编号,按彩条的次序、宽窄、色经的深浅变化规律来排列籆子,每牵完一柳头,必须调换一部分篗子,称为“手换手”,此为蜀锦独有的牵经方法。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唐宋以来使用束综提花的花楼织机。现代蜀锦采用的是分条整经的方式,适宜于牵彩条经。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蜀绣 又称“川绣”,产于四川成都。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最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传,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可见其制作范围之广。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东晋《东阳国志》将蜀绣与蜀锦并称蜀中之宝。清道光年间成都发展了许多绣花铺。绣品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和地产重要散线为原料。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其针法是针脚整齐、线法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即指由中心起针,向四周扩展;拧,即指长短针从外向内作添针或减针的处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族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产品有镜帘、花边、嫁衣、卷轴、鞋帽、裙子、枕套、被面、帐帘等。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 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有单面、双面刺绣。纯手工的刺绣,确保了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
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 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维妙维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都表现了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蜀绣盛唐时期已有记载。清初艺人们又吸取了顾绣的长处(清朝末年成者尚有几家打着顾绣铺名的作坊),以及长针刺绣而后扎针的民间绣法。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出品多衣裙、被面、枕套、帐幔、鞋帽等实用服饰品。花纹取材,由艺人们根据民间吉庆词句或流行式样,自行描绘绣制。也有部分作品兼用苏绣构图布局及运针设色方法。模仿绘画章法构图的纯欣赏品绣画较少,民间质朴喜庆气息浓厚。当时成都是生产蜀绣的中心。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 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伍』 蜀绣的起源与发展有哪些记载
以成都为中心地区的蜀绣,历史悠久,西汉的《蜀都赋》和《绣补》就有咏颂蜀绣的记载。晋时常璩《华阳国志》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誉为“蜀中之宝”。
『陆』 元明时期蜀绣有哪些发展
元朝在北京大都设有文绣局。这个时期纯欣赏性蜀绣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蜀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平绣类针法处理技巧细腻化与创新发展,彩线蜀绣技法已十分成熟,在绣品中自成一格。
明代于北京设有专门刺绣的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丝。妇人多擅长女红,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
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独立的欣赏工艺。上海露香园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如蒲草、胎儿细发等。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绣工善美,风格得以闻名传世,名噪一时。
明代蜀绣工艺,在制作技艺上吸取“顾绣”方法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大量外销,闻名于世界。蜀绣工艺有专门追求书画效果,以名家手笔为粉本的“绣画”和“绣字”;有依照蜀绣本身处理素材的传统技法,专作日常服饰用品,花纹由作者自由描绘或剪样照绣。当时蜀绣的品种很多,产品较好并且很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秦良玉锦袍可谓蜀绣极品,也是蜀绣所稀罕的绣品。一为蓝缎并金绣蟒袍,胸背襟袖均并金刺绣、云纹、宝相花纹等;一为黄缎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
秦良玉是明代女名将,崇祯帝曾召见并赋诗表彰其征战之功:
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身着蜀锦缎金绣蟒袍驰骋疆场,其俊美英武非男儿可比。据历史学家邓之诚的《古董琐记》载:石柱有秦良玉锦袍,极长大。有《秦良玉锦袍歌》:宫锦归来抚战袍,镂金错绣皆天泽,锦袍乐府蛮女唱,弓衣合绣都官篇。
可见这件精工细做之秦良玉铠甲非常有名。
过去蜀绣曾一度成为绣郎的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四川的蜀绣似又回复女儿本色,难见男性绣工。刺绣似乎是女儿的天赋。言绣之技,绣之情,绣之美,非女儿之作不能形容如此。若没有女工刺绣印象,又怎能领略“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的闺中情景,以及感受“金针银脚从人看,愿度鸳鸯满世间”的儿女情怀呢!
『柒』 蜀绣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以成都为中心地区的蜀绣,历史悠久,西汉的《蜀都赋》和《绣补》就有咏颂蜀绣内的记载。容晋时常璩《华阳国志》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誉为“蜀中之宝”。清时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成都市内已有很多绣铺、绣线铺,既绣且卖。
『捌』 蜀绣经历了什么历史
蜀绣
『玖』 蜀绣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最早记抄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则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充分说明蜀绣作为地方工艺品的珍稀独特。其实,蜀绣的历史跟蜀锦一样,都是萌芽于古蜀时期先人的智慧和创造。
『拾』 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分别的形成年代大概是什么时候
苏绣的发复源地在苏州吴制县一带,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蜀绣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粤绣相传已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唐朝苏颚《杜阳杂编》,唐永贞元年(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