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玉米是什么朝代开始有的
玉米在中国是从明朝开始种植的,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470多年,也就是从明专世宗嘉靖二十八属年(1549年)开始。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在第二次归程(1499年)中,把玉米带到西班牙。
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多年前,墨西哥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历史也已有3500年。考古学家已经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间玉米文化的遗迹,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猎活动日渐稀少的同时,逐渐开始采摘野果并过渡到人工种植玉米的过程。
(1)玉米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玉米的价值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作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苞谷饼。
玉米除食用外,玉米玉蜀黍(Zea mays)的穗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Ⅱ 水果玉米的起源历史
据研究,具有含糖胚乳的甜玉米,存在于前哥伦比亚时期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美洲的本地甜玉米属于Chullpi综合种。Chullpi是Quechua语的“甜玉米”。Grobman等把Chullpi归入Peruvian起源、当地的古老衍生种。Chullpi的散布中心是生长在海拔2400~3400米处。秘鲁南部的Sierra。最纯的Chullpi类型具有短、宽、卵形果穗、穗行数较多的特点。Chullpi也在智利和阿根廷被发现,其衍生类型发现于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被分别称作Chullpi和Chuspillo。前哥伦比亚(Pre-Colombian)起源的还有一类甜玉米,即当今墨西哥的 Maiz Dulce。Maiz Dulce位于 Jalisco州中心,玉米主要生长在海拔 1000~1500米处。Kelly、Anderson、Wellhausen等对以上看法有争议。
至于北美洲甜玉米的起源,特别是现代栽培类型与拉丁美洲甜玉米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还不清楚。虽然1867年的有关图书目录中涉及了这一问题,但现代甜玉米的祖先还不知道。有的说当前的甜玉米来自 Maiz Dulce,因此与 Chullpi有关,也有人说甜玉米的当今起源是北美洲甜玉米,是普通大田玉米中的一个su基因突变。
Erwin强烈反对甜玉米独立起源的说法。其结论是:在人工选择中,甜玉米的缺乏;在大田普通玉米中,对含糖基因自发突变的观察;直到19世纪初,美国尚没有甜玉米的记载。Erwin鉴定了前哥伦比亚甜玉米的果穗,认为似乎与甜玉米在新英格兰的发展无关,而与从东北印第安搜集的甜玉米不足有关。事实上,英国殖民者到达200年后,沿东海岸突然出现了甜玉米。因此,Erwin认为甜玉米是相对当今突变的结果。
Manglesdorf和 Galina支持北美洲甜玉米是 Maiz Dulce的后裔的说法。所有甜玉米的共同血缘已被形态学和农业资料所指明。上Missouri印第安人的甜玉米具有较多的行数,较厚的穗轴。
Ⅲ 玉米的传播有哪些历程
在人类的帮助与选择下,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传播发展,玉米已在世界广泛的区域安家落户,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这一过程首先是哥伦布成功到达美洲大陆,掀开了玉米这一神奇作物世界性传播的序幕。之后,许多航海家接踵而至,他们均发现了当地人种植的玉米。显然,欧洲人了解美洲新大陆前,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玉米了,并已成为美洲文明的一部分。然而现存关于当时玉米的文字记载却十分有限,据考古学家推测,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玉米在北美洲很多地方种植,并已作为重要的栽培作物。
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归来,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以后,玉米声誉鹊起,从而也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另外,16世纪世界性航线的开辟也为玉米的传播提供了客观便利条件。首先地中海的航船把玉米果穗带到南欧和北非一些地区,而东欧国家玉米传入的时间要晚些,17世纪末传播到俄国。接着通过地中海沿岸国家民间的商业往来,玉米从非洲北部的突尼斯传入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16世纪50年代,葡萄牙殖民者把玉米带至西非的象牙海岸,玉米也被作为奴隶的食品携带到南非很多国家。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要晚于欧洲。玉米传入亚洲可能的途经:一是通过陆路从西亚土耳其经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二是通过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开辟的东方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马达加斯加,尔后传播至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玉米引到世界各地,在一段时间仅种植在宫廷花园供作观赏植物,随着对玉米的认识和时常发生的灾荒,玉米的食用与饲用价值逐渐体现出来。
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据史籍记载大约在16世纪初期,因为1511年《颍州志》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496年将玉米带回西班牙。据此推断,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1500—1510年这十年间。其可能的途径:一是先从北欧传入西亚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度或缅甸最早引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二是从西班牙传至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最早引种到我国西北地区;三是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尔后由葡萄牙人或者在当地经商的中国人经海路引种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现有资料看,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玉米从西南陆路传入中国的可靠性最大。因为它来自西方,故当时人们叫它番麦或者西天麦,又因为它是奉献给皇帝的罕见珍品,所以又有御麦的美称。根据我国各地有关玉米种植的最早记载,自16世纪初有记载传入中国以来,就在安徽、广西、河南、江苏、甘肃、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山东、陕西等地开始种植,17世纪种植范围扩展到河北、湖北、山西、江西、辽宁、湖南、四川等地,18世纪初台湾省已有种植。
Ⅳ 玉米起源于哪里
玉米抄(袭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玉米属,俗名很多,如玉蜀黍、玉麦、苞米等。玉米起源于以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为中心的中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地区,栽培历史已有4500~5000年。中国玉米栽培也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玉米能适应多种生态条件,在南北纬50°之间,从海平面到海拔3000米高度,从湿润多雨到半干旱气候,从冷凉到高温气候,都可以种植玉米。
Ⅳ 玉米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玉米是哥仑布从美洲带入欧洲再流传至中国的,与红薯一样。大约在清初吧。因有种说法,明朝是被饥饿拱翻的,而这些能耐罕的农作物早日进入的可能会改写近代史。
Ⅵ 玉米起源于什么时期
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玉米的驯化历史已有8000年以上,但其祖先种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其主要原因是它与任何近缘种或亚种在形态学上都有显著差异。关于玉米的起源,近百年来科学家们曾经提出过有稃玉米理论、大刍草理论、共同祖先理论、三成分理论、野生玉米与大刍草杂交理论、异源多倍体理论等等假说。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方法在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使玉米起源于小颖大刍草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早在1939年,Beadle 就提出栽培玉米起源于小颖大刍草或一年生大刍草。根据分子和同工酶水平的研究结果,Doebley认为玉米是在7000至1万年前由小颖大刍草进化而来的。Hilton等对来自玉米、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一种摩擦禾T.dactyloides的glb1位点(编码一种种子储藏蛋白)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小颖大刍草中的序列多样性最大,玉米仅是其60%,繁茂大刍草仅是其32%。加上adh1序列的数据,推测小颖大刍草和繁茂大刍草大约在70万年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产生了分化;玉米的驯化则可能来自非常少的突变个体,并且在形态学上进化非常快。Wang等根据tb1基因的研究结果更明确地提出,玉米起源于墨西哥西南部的Balsas大刍草(也属小颖大刍草亚种)。尽管玉米起源于小颖大刍草的观点现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还有学者存有疑问,例如Takahashi等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来验证不同的祖先种假说,从10个玉米野生近缘材料中提取DNA作为探针,分别与玉米的染色体杂交,发现杂交模式都相似,因而认为现在还难以确认玉米的祖先种。由此可见,在这方面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
关于玉米的起源地,人们公认起源于美洲大陆。然而,玉米的起源中心具体在美洲的什么地方则有着不同的意见。Watson和Babhjiob根据在墨西哥考古发现的大刍草的花粉化石以及众多的玉米植株和果穗遗体认为,玉米的起源地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Darwin和Candolle基于考古学家在史前古墓中发掘出很多玉米化石标本,以及众多与玉米有关的文物,推断玉米的起源地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海岸的半荒漠地带。Weatherwax和Mangelsdorf基于玉米野生近缘种分布的丰富度则认为玉米有两个起源地,即玉米初生起源中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而中美洲墨西哥和秘鲁是第二起源中心。另外还有多个起源中心的说法(Bykaco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考古研究新的发现,玉米最早被驯化的区域圈定为从美国的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和智利海岸的狭长地带已被多数人认可。
Ⅶ 玉米的历史
玉米(Zea mays L.),在我国又被称为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玉茭子等等,玉米自从明代传入我国后广受国内各个地区百姓的爱戴。
玉米在英文中被称为maize或corn,我们都知道corn更多是美国人的叫法,而maize这个更普遍的英文称呼来自于西班牙语maíz,该西语词汇则来源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生活的Taíno人对玉米的称谓mahiz,15世纪末到达加勒比群岛的西班牙殖民者继续沿用了当时土著Taíno人对玉米的称呼。
但是,最早的玉米却并不起源于加勒比地区,而是在同为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地区。
基因考古研究告诉我们,玉米来源于一种名为teosinte(Zea mays ssp,parviglumis)的一年生野草(从其拉丁名可以看出它与玉米同属同种,只是分属不同亚种),中文有时翻译为类蜀黍,最早驯化于墨西哥南部的Balsas河流域,距今已有9000年左右。
关于玉米起源,目前的三种研究手段都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贡献:基因考古研究一针见血、不容置喙地指出了起源时间、地点和祖本,但却留下了大量空白需要植物考古学材料的填补。
大植物遗存的材料可信、生动且信息量丰富,但起源时间上却和所谓的基因推测时间有明显的差距;微植物遗存及时地出现在玉米起源的关键时间和关键区域,似乎可以完美解释前两种研究方法在结果上的分歧,却因为本身年代测定和考古学背景的硬伤而饱受争议。
Ⅷ 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历史没有记载具体时间,大概是15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的。
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版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权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我国对杂交玉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8)玉米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从1949年开始,为了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国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杂交种推广方案,全国各主要院校相继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工作,并在生产上同步推广。那时不需要品种审定,新品种一旦表现良好就地推广。代表品种有坊杂2号、齐玉25号、小粒红x东岗黄马牙等。
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单交种是河南新乡农科所于1963年组配成功的,产量在4500一6o00kg/hmZ,t匕当时的品种增产30%一40%,1965年开始推广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白单4号也开始推广。到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群单105、广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东市农科所的丹玉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中单2号等新品种也相继育成推广。
参考资料:玉米-网络
Ⅸ 玉米起源于哪个国家
玉米的传入和推广 玉米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 玉米原产美洲。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玉米怎样传入中国,西方的学者有不同的推测。有人以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传到中亚细亚而入中国西北部,或者从麦加传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从西北部或西南部向东传播到各省。这种推测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引用的较早的中国文献,一般限于明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艺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实际上我国各省府县志中保存着丰富的有关玉米的记载。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Ⅹ 玉米的历史特征
玉米(Zea mays L.),在我国又被称为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玉茭子等等,玉内米自从明代容传入我国后广受国内各个地区百姓的爱戴。
玉米在英文中被称为maize或corn,我们都知道corn更多是美国人的叫法,而maize这个更普遍的英文称呼来自于西班牙语maíz,该西语词汇则来源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生活的Taíno人对玉米的称谓mahiz,15世纪末到达加勒比群岛的西班牙殖民者继续沿用了当时土著Taíno人对玉米的称呼。
但是,最早的玉米却并不起源于加勒比地区,而是在同为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地区。
基因考古研究告诉我们,玉米来源于一种名为teosinte(Zea mays ssp,parviglumis)的一年生野草(从其拉丁名可以看出它与玉米同属同种,只是分属不同亚种),中文有时翻译为类蜀黍,最早驯化于墨西哥南部的Balsas河流域,距今已有9000年左右。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学者证实了该parviglumis亚种的类蜀黍(也可见翻译为小颖大刍草亚种),拥有着与现代玉米几乎一致的同工酶,并且这种野草是唯一同全部现代玉米基因具有足够相似性的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