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民党在中国近现代史的作用地位及影响
孙革命成功后, 经过几次的北伐,才消灭北洋军阀, 但是党内派系斗争严重,各自拥兵自重, 又将中国陷入名义服从, 实际上并不能算统一的境地。
国民党多次革命仍未解决最根的问题,如军阀,土地改革,而是加速的进入了政权的晚期,腐败横生。而日本的出现, 加速了国走向灭亡
直到黄浦军校出现, 才一步步的使军人有服从性。孙死后, 蒋没有继承他们政策,没有与共组成联合政府,而是大规模清洗,迫使国共分裂,也迫使共发展自己的军队,错过了一次最好的走向和平的机会。
国在抗日战争中是主要作用,没人否认。但军事战略的无能也是要看到的,军事战争中,往往需要的是几支军队的配合, 而国军虽有战略部署确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错误,计划很难实现,如台儿庄战, 郑州保卫战你去看看,就知道无能到什么地步, 往往是把包围日军,反被日包围全歼。郑州保卫战失败后更是只能炸开黄河救急,最后使千万人受灾。
共早期就形成了军事作风上的广泛民主, 即战略由所有将领发表意见,也使的很多有能力的人得到提升,而国往往是高层做决定下面实行,而且用人有很多顾忌如非黄浦不用,牺牲大的就用别人做炮灰。
美对中国援助后,美深知国民党的腐败,所以军援必需由美支配,国争取到一笔几亿美元的货款后,具体多少要去查,首先就有1.5亿进入宋子文的私人户口,这代表了内部人在危难之际也不收手,加速了国民党的灭亡。在1944-1945日本败局已经出现,而蒋确将收到的援助装备,放入仓库准备内战用, 不再投入战场,国战场的无能,败战连连,引起美的强烈批评。 美多次考虑要转而支持共,这件事也可以查到。
在抗日时期, 有部分军队依然鱼肉百姓,引起强烈的反抗, 发生过很多次,百姓帮助日军收缴国军武器的事件, 这些事例说明了民心,军纪。
1945年接管台湾,同样作风未改, 引起严重的对抗事件,当时有台湾人圣至怀念日战时期, 并有60 70年代发生要蒋滚出台, 要自治的口号,台蒋反独也是在这种口号下镇,压的, 并不是什么爱国。
『贰』 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历史意义
是民国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这是因为中华民国是推翻满清王朝后建立起版来的国号,之后,经历了权好几届政腐,从孙中山,袁世凯到段祺端执政时,都叫民国,虽然袁有过短暂的复辟帝制。蒋不过是在北伐之后,把民国首都重新定都在南京,国号没有变。仍然是民国政腐。不过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比较混乱,史称军阀割据,以后蒋通过手段逐渐平息……。如果说历史意义,他的历史意义就在于通过手段,基本上结束了民国十多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接下来,他就迎来日本全面侵华,造成的全民大逃难。
『叁』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1000字
你好,,,,
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参见彩图插页第131页)。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
国民党党徽
从1922年8月起,他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进行准备。1923年10月指派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等五人为改组委员,并设立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筹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代表以地方党部推选和孙中山指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海内外代表共两百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代表中有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谭平山等二十四人。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他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会听取了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扣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出版及宣传问题案》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具体办法,在保留总理的名义下,强调“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度”。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对外政策包括废除清政府及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等。对内政策规定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以反对封建主义保障民权民生主义的实施,规定“实行普通选举制,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等。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肆』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地位和意义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位应该说是其它各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即使败退回到台湾答,国民党政府也以正统自居,要知道接受日本投降的代表和审判二战日本战犯的法官都是由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共产党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国际地位,也就是苏联在后面支持。
『伍』 国民党对中国的影响
国民党对中国影响分抄为两种,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先生带领国民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并且在后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起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蒋介石想要独裁,建立属于自己的中国,多次撕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定,想要称霸中国,因此,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多次使中国陷入困难等
国民党对中国的影响深厚,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陆』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万里霜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专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特殊属的历史原因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战在共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山共产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国共双方的领导权性质虽然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但在当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从抗战的总体目标上来说,这两个战场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和相互配合的。都作出了其历史贡献。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过去我国学界评论虽然作过一些肯定,但总的来说是否定的,而且往往是作为敌后战场的对立而出现的。而台湾方而却出现相反的倾向,忽视或抹煞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这都不利于全面、科学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这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反侵略战争的深远意义,也难以充分论证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地位和作用。本文沿重讨论应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钱争中的作用问题。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这为我们指出了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则。
『柒』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从数据上来进行论证吧。
日军在山海关内兵员长期保持在60万,凇沪会战期间曾在中国山海关内共投入约80万,也是抗日战争中在关内部队数量的顶峰。
朝鲜及东北地区关东军号称百万,实际保持80万,大多配置在中国东北与苏联边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依然保持在约50万。
台湾省日军驻扎兵力只有不超过40万。
国民党部队在抗战前兵力达220万,抗战期间总共武装超过1000万人,部队伤亡失踪投降达600万,将军级军官阵亡百余人。抗战之后兵力450万(包括伤愈归队兵员)。
中共部队在抗战前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正规部队不足4万,抗战之后号称达到抗战前兵力的四十倍,150万,实际为124万。
最后列举一下各个立场的统计资料:
咱们大陆一直宣称“国民党共消灭了日军32125人
,共产党共消灭了日军51252人”其实是由于政治需要,而过分夸大中共和美国对日作战的战绩。
在美国和苏联的记载中(不算抗联和苏联消灭的关东军但包括战后投降的)
中共部队消灭日军总和分别为5万和15万。
国民党部队消灭日军总和分别为160万和100万。
日本官方不曾公开与中国军队作战的战损,只是默认了美国的统计,当然那个时候美国主导了日本的政治。但是从日本的官方战报可以统计出日本损失,仅被击毙的官兵就达40万人。
由此看出,中共消灭日军5万人应该可信。但是大陆为政治需要非常离谱地修改了国民党部队消灭日军数字,这个数字应该介于美苏两国统计的160万到100万之间。
研究过国民党组织的两次远征、22次大会战和一千余重大战役后,可以大致得出国民党消灭了日军接近150万。
所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是抗日战争的决定作用,国民党气壮山河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捌』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