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西村每个历史阶段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1.回顾过去50年,吴仁宝认为,华西得益于“五个靠”,一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二靠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引,四靠与时俱进,五靠发扬民主、村民自治。
2.吴仁宝老书记把华西村的成功归结于实事求是、以民为本、艰苦创业等可贵的“华西精神”。“要说我们华西是成功的,也就是说我们把中央的精神和我们华西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去做就是成功的。第二,我们做工作一切要为了老百姓富起来,确实我们老百姓富起来了,而且富的要双富有,既要物质富,还要精神富,这样就是成功的。所以说华西的成功依靠的是依法致富、勤劳致富。”华西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吴仁宝老书记和全体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
3.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成功的秘诀 最近,我们对华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华西村只所以有今天这么富裕,就是他们重视人才,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他们注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管是华西村的,还是外来打工的,只要有才能,就很好地利用起来。陪同我们考察的一位副书记就是一位外来打工的农民,他从画黑板报做起,一步步做起,为华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得到自己华西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自己别墅和轿车,他是外来农民在华西致富的典型。这也是华西村重视人才一大生动事例,也是华西村成功的一大秘诀。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必须端正对人才的态度,必须纠正对待人才的一切狭隘的心态。我们既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引人才,也要不拘一格奖人才。>
4.创新
四点体会 1.科学发展必须解放思想 在发展领先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发展为要、效益优先的“发展观”...坚持发展为要、效益优先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观”、人才优先、量才适用的“人才观”、民生为先、共同致富的“富裕观”、克已奉公、艰苦奋斗的“奉献观”,丰富了华西精神,开阔了华西之路,努力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2.科学发展必须抢抓机遇 华西村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得益,快转多得益”,坚持实实在在“转”、创新路子“转”、高效有序“转”,坚持真抓实干,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3.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华西村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和教育培训农民,对先后并入华西的20个村实行“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干部统一使用”,不断改善民生,持续提高村民收入和福利保障水平;强化生太建设,大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坚持不懈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着力推动社会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必须依靠人才 舍得投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创造环境用好人才,发挥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在科学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所以华西村能发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人才队伍
三点打算 1.明确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华西村的实际情况(把握全局加以定位。如:市场升级改造,航运、果品批发、蔬菜市场等突破为重点,倾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华西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抓发展不动摇,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2.抢抓发展机遇 华西村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路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增强华西品牌的技术含量,提升核心竞争力。3.力求超越自我 有超越自我的勇气,积极进取,做到在成绩面前不满足,压力面前不低头,强者面前不示弱,敢和最强的比,最快的争,最高的攀,必将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明责任、严考核、重奖惩,确保工作推进有条不紊、快捷高效。二是要科学谋划运作,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引进、开发、推广的全过程,实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双赢。三是要务求工作实效,不争论、不议论,边探索、边实践,紧盯序时要求,培树形象进度,要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考核机制,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发展决定一切,发展说明一切,发展衡量一切,打造一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贰』 华西村旅游发展的历程
华西村是这样发展起来回的答http://wenku..com/view/3f2c910a76c66137ee0619e1.html
『叁』 谁有华西村吴仁宝的发家史。
也可以说是创业史,值得学习
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1958年8月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前进、向阳、立新4个大队。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6年10月1日华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3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计841人。 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实事求是地提出一个调整产业结构方案:全村6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使华西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 1983 吴仁宝
年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吴仁宝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1984年12月17日华西村党支部改选为华西村党总支,吴仁宝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1989年7月1日华西村建立党委,吴仁宝担任村党委书记。 1995年7月28日中共华西村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1995年8月-11月分别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两个省外华西村,开垦荒地上千亩,兴办企业几十家,帮扶受益村民数万人。 1998年2月3日中共华西村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1999年8月10日华西村股分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元,比发行价增160.48%。华西的资本经营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两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 2002年2月12日(正月初一)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2002年3月——2003年1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西巷、北缪家、瓠岱、朱蒋巷村、陈塘村、水池巷等6个村纳入华西,面积达到15.6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700多人。 2002年11月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3年3月4日华西集团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2003年7月3日-5日中共华西村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吴协恩当选为党委书记。 2003年9月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4亿元5年期可转债券。 2004年1月2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3年底,全村销售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亿元。 2004年3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砂山、江南、彭蒿、龚巷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达到2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400多人。 2004年9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蔡河村、陆北村纳入华西,大华西面积达到了3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9300多户。 2005年1月8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销售收入达到260.3亿元。 2005年底预计华西村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
『肆』 中国华西村的故事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4 09:52 华西村:位于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誉满海内外的华夏第一村,全村3万多人,被美国媒体评为中国的新加坡。2004年该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的13倍,农民收入的41倍。全村户均存款至少100万,每家至少有一辆私家车。2005年集体总收入超过300亿。原庄主:吴仁宝 现庄主:吴协恩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天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3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0万到1亿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今后五年内,华西还要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既可以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又能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新的2006年,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同志,又被中央确定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现在,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华西村又制订了新的“十一五规划”。也就是“十一五规划”内,要实现“五个五”(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500亿,幸福、富裕5万人,花5个亿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新目标,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协调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绝大多当数农民终于告别了饥寒的威胁,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这类明星村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个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团结有效率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有一个目光长远且有威望的领头人,都抛弃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产业。在物质方面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这些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赴华西村学习考察团,用一周的时间,对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了解。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现有380户人家、1500多人。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伍』 1.概述华西村、南街村、大邱庄和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500字左右)
这两个网站你可以参考一下,比较具体:
http://county.aweb.com.cn/2009/1/5/480200901051331130.html
http://www.zgxxb.com.cn/news.asp?id=3256
下面是我总结和拼凑的,可以借鉴一下。
各村发展概述: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县,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大邱庄属天津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30公里。大邱庄镇经济从改革开放创办工业以来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7年-1993年,大邱庄工业从无到有,形成拥有50家企业的四大集团公司。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2001年,实施了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先后对住房制度、交通工具、物业管理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工业立镇、引资兴镇、民营强镇,通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等措施,全镇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小岗村位于安徽凤阳县东部,隶属小溪河镇。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耕地4.29亩。其中承包耕地面积1070亩。经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小岗村制定了振兴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确保该村从2003年起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400元以上。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第二步:以“纪念馆”带动旅游业。 第三步:着力办好工业园,实现小岗村跨越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借鉴意义:
1、创新农民组织。要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农民 表达能力,就必须建立健全能反映农民利益的独立组织,为农民利益表达提供载体。当前的村民委员会必须强化其自治功能,弱化其行政组织功能。更重要的是进行组织创新,对于农民来说,最为本质的组织形式是农协。
2、增强农民的利益表达能力。当前农民利益表达难、组织程度低,其主观原因是农民本身的特质和缺陷:农民受教育机会有限,素质低下;政治意识淡薄,容易异化,难以组织化。这使得农民缺乏利益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不能形成对政府和政策安排的影响力。现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有效性。
3、加强以农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还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4、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及法律援助体系。在利益意识和表达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农民将会选择各种方式来表达。由于我国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农民利用非制度化的渠道进行利益表达的现象日益增多,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此,在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益表达的同时,要注意法律引导和法律保障。
『陆』 华西村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华西村建于1961年,至今有51年了
『柒』 华西村的具体发展历史
1957年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华西大队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
2015年,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加入华西村大家庭。
(7)华西村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华西村的文化传统:
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为鼓励养成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美德,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家庭都给以重奖。香港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龙情三地》的电视片。
传统艺术
华西村地处华东,锡剧、沪剧、评弹、黄梅戏在华西大行其道。始建于60年代,现已成为一个融京、越、沪剧,黄梅戏和曲艺、歌舞、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有50多名演职人员,艺术团的创作人员,跑田头、到农家、进车间,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华西巨变的新人新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西村
『捌』 改革开放后华西村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吴仁宝自己总结的“八要诀”:
一是政治上要安定。着力解决分配不公、用人不公、发展缓慢问题。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做到名利少得,加强团结,无私奉献。
二是用人要人尽其才。华西致富一靠经济,二靠人才。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
三是作计划要切实可行。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计划都能完成。从“世情、国情、村情”出发,既同中央和地方保持一致,又不违背老百姓意愿,实事求是。
四是完成计划要坚定信心。否则,会失去群众的信任。遇到困难,适当调整。如遇大的市场变化,要科学决策,求真务实,稳步发展。
五是广开经营门路。华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坚持“多元发展,多品取胜”,广开经营门路,提高抗风险能力,驾驭复杂情况。
六是管理形式多样。实行村企分开。坚持华西特色,从实际山发,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宜合作的就合作。现在,有人认为公有什么都不好,最好把公有全部转成私有;也有人认为私有什么都不好,最好把私有全部转成公有。华西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实现公、私都“富有”。华西的机制,比国有经济活,比个私经济强。内部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七是制度不要多变。国家政策不能多变,华西村制度没有多变。华西与时俱进,~年年在变。变得对国家、对集体、对老百姓更有利,变得更科学、合理、规范。
八是人员要相对稳定。
『玖』 华西村的历史意义
一个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说过,现在是混合市场经济时代,每种经济形态都有自身的优势,只有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就能站住脚跟。
『拾』 华西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改属华墅乡,改称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最初全村约有380户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积0.96平方公里。
1958年8月,第23高级社与其它三个高级社合并,改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拆分为4个生产大队。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得名华西大队,吴仁宝任大队书记。
1999年,华西村股分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1980年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顶着压力继续实行大队核算制度,因公社制度的取消后改名为华西村。二十多年后,华西村从最初负债2.5万人民币起步,发展到如今经济总量已超280亿人民币,成为下辖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
2004年,华西村通过多次“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办法和周围16个行政村合并组成了一个大华西村,人口增加到3万,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
华西村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华西村集团与下属企业实行的承包经营,按“二八开、一三三三”制办法分分配利润,即企业的超额利润20%上缴集团,80%企业留用(二八开);留用部分10%奖励给承包者,30%奖励给管理和技术人员,30%奖励职工,30%做为企业公共积累(一三三三)。
华西村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叫做“少分配、多积累、多记账入股”,奖励承包者的奖金20%兑现为现金,其它80%则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红。现在华西村集团已经不是完全集体所有制,而是集体控股70%,村民参股30%构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华西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第三产业兴家的过程。
从小作坊起步,华西村经过工厂、企业、公司、集团等几个阶段;从简单的农机修造到铝型材、铜型材、钢材、纺织、化工、电子等六大生产系列;从1960年代的几个小厂到1999年的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设的13个分公司和40多个工厂企业。
华西村逐渐形成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全国首家以村命名的乡镇企业上市公司, 主营范围涉及纺织品、化工原料、化学纤维品、服装制造、热电站、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 2004 年实现销售 260 亿元。
2004年后,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开始从单一发展工业转向工业与服务业并举。
华西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全村经济总量20%以上,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
(10)华西村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一、华西邨博物馆
华西邨博物馆位于江阴市华西新市村,背靠龙沙山,总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整个仿古建筑群参照了故宫博物院的设计:
同等比例复制了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建筑,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展示名家大师的字画、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等万余件(套)。
二、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
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位于华西村南部,设计高度328米,总高74层,于2011年投入使用;大楼顶部设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二楼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三、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12700亩,主要由园艺中心、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畜牧水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稻麦油料基地等组成;其中园艺中心规划面积600亩,有观光果树园区、组培花卉苗木培育区、牡丹园等展示区,智能化温室一期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
四、华西金塔
华西金塔是华西村标志性建筑,总共有七级十七层,高98米;金塔一楼是商场,销售有华西村特色工艺品、香烟等各种商品;塔的塔尖由黄金打造而成,站在塔上可以俯瞰华西村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