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学站的车站历史
大学站列车出轨事故
1988年6月4号下昼两点,一列九广铁路(英段)南行货运列车喺大学站以北嘅白石角出轨,直到第二日朝早10点40分恢复服务。期间九铁服务中断咗成日。九铁方面派出接驳巴士疏导乘客,但场面混乱。例如喺沙田站,夜晚大批乘客争先恐後上接驳巴士,有人甚至爬窗上车。出事嗰段铁路本来系个急弯,後来喺1995年拉直。而家系香港教育学院运动场。
车站命名
大学站之前叫马料水站,喺1956年9月24号正式启用。车站启用初期每日只有南北行各三班列车停站。随住香港中文大学落成,喺1966年12月11号宣布改名做大学站。
2007年12月2号两铁合并,东铁线现有大学站,同起紧嘅港铁西港岛线香港大学站,站名重复。当其时港铁未就此事有所定案。有类似情况嘅旺角站,九广东铁旺角站就改名做东铁线旺角东站。有舆论认为依传统地名,东铁线原有嘅大学站应恢复原名马料水站,新起嘅大学站就命名石塘咀站,但港铁发言人指西港岛线大学站重未正式命名,并重申名称将会反映该区嘅地区特色。2009年,西港岛线动工起之後,港铁将西港岛线大学站正式改做香港大学站;不过由於重喺兴建阶段,因此正式名称仍然有变数;而家嘅大学站亦有可能喺西港岛线通车後顺便改名做中文大学站。
Ⅱ 天津站的车站历史
天津站始建于1886年,1888年10月通车运营。1892年在车站西约500米处另设客运站,当时称老龙头车站。1900年,车站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火之中。战后重建了车站。1949年改为天津站。天津站于1988年重建,是将旧称老龙头车站拆掉以后改建、扩建而成的。2007年1月15日开始再度进行改扩建,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站是地处京山线、津浦线和京九线(联络线)三大干线天津枢纽上的重要客运车站,也是天津市仅次于天津西站的第二大铁路客运车站。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煤矿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矿井到胥各庄的铁路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光绪十三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到1888年经汉沽、塘沽修到了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
1888年(光绪十四年八月)天津火车站先建在海河东岸的旺道庄。车站运营之初的运转、货运和客运等部分同设于老龙头货场内。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旺道庄西侧“半里许”(该站西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又兴建了新设客运站,包括花车房、机车房、候车房、公事房、站台等建筑。这就是俗称的“老龙头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奠定了天津作为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后来成了京山与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
1900年“庚子兵变”(光绪二十六年)车站被毁,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命名为“天津紫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为“天津东站”。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在“老龙头”车站曾见证过两次中国人民反击外国侵军的场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时,在车站第一月台上,义和团阻击了英国海军中将百摩尔率领的4列北上军车。在反击沙俄军占领老龙头车站的战斗中,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各率军团,还有“红灯照”和清军董福祥部队一起,猛攻沙俄侵略军。坐落在三岔河口的水师营炮台也炮击老龙头车站敌军,打得侵略者在站房上“皆挂白旗”。老龙头车站也成废墟,后来才重建。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天津站又成为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军交锋的战场。宁殿武指挥的保安一中队全歼了驻守车站的日军一小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火等因素,天津车站没有较大的发展。
民国时期曾被作为特等站。 1988年10月1日,新建的天津站竣工启用了。高大的主站楼房和矗立在在楼顶高66米的圆柱形钟楼,雄伟挺拔,面临海河。左侧有天津邮政大楼,右侧是销售百货精品的龙门大厦。主站房广场前是海河及横跨海河的解放桥,以及对岸的高楼大厦。
天津站在昔日老龙头车站基础上,再次改建、扩建,总建筑面积达62674平方米,客运车场有6个旅客站台,接发客车数量由原来的46对增加到95对。候车能力增加到1万人。站房和桥梁工程结构坚固,工程总体布局得当。采用高架候车,上进下出,南北两面开口的设计方案,流程合理,便于旅客疏散。立面设计简朴、明快,外表美观,富有民族特色。进站口是圆形大厅,厅的穹窿顶部绘画着精美的精卫填海油画。站内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有现代化的电视问询、计算机售票、检票、电子显示牌等八大电子服务系统。是最好的现代化火车站之一。
Ⅲ 宁波火车站发展历史
拥有近50年历史的宁波火车南站要进行大规模改造了。在新的蓝图里,宁波火车站将成为宁波中心城区的一个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其形态、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力争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根据规划,改建后的宁波站站房面积将比改建前扩大10余倍,总面积相当于新建成的上海南站,成为甬城市区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火车站即将发生的巨变让老宁波们唏嘘不已。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近百年前阿拉宁波就有了火车站。对这个火车站,大家心中有着许多许多的亲切感,珍藏着许多许多自己有关于火车站的动人细节……触摸一座城市,不妨从打量火车站开始。今天,且让我们一起透过历史的烟云,翻看甬城火车站的历史,在逝去的故事里丈量宁波今天的成长。 清末始建于江北开出的第一列火车只有两节车厢时 间:1909~1949年关键词:甬曹线、轰炸、拆除据史载,宁波最早的火车站,建于1914年。那一年,萧山到宁波的萧甬铁路通车,于是,宁波人与火车站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萧甬铁路的开工典礼是1910年6月10日在宁波举行的,地点就在今天江北桃渡路姚江畔的江北公园。这个地方就是宁波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的所在地。如果有兴趣,大家现在可以到大庆南路84号的江北公园实地逛一逛。你会看到公园里矗立着一幢有绛红色砖立面的精致二层小洋楼。它就是那时宁波火车站的办公楼。这幢已有94岁高龄的小楼,像一位历经风雨沧桑的老人,至今硬朗地挺立着。小楼还铭刻着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故事: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先生应邀赴省立四中(即今天的宁波中学),作“振兴甬帮实业,讲求宁波水利”的演说时,就是从这个小楼前下的火车。当时的萧甬铁路始于现在的江北公园,途经庄桥、慈溪、余姚、驿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边的百官镇。从“江北公园”开出的宁波第一列火车是客车,只有两节车厢。萧甬铁路全长78公里,只用了三年半时间就建成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个速度算得上是飞速了。铁路经过处,河流湖泊特别多,光是桥梁就造了52座,平均一公里多就有一座桥梁。足以让人自豪的是,这条铁路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极大部分都是阿拉宁波人承担的。史载,当时足足花了1019万银两呢,请来的铁路总工程师当年也参与了京张铁路的设计。这条铁路让宁波人尝到了甜头。从曹娥江边走到余姚,曾经是要“鸡叫百官走,点灯到余姚”,可搭上火车后,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了。铁路成为了宁波发展的钢铁翅膀。因为资金问题,那时杭州至曹娥段的68公里的铁路迟迟难以动工,因此,在萧甬铁路建成后的20多年时间里,曾出现了以曹娥江为界,宁波这头热闹非凡,杭州那边冷冷清清的局面。
Ⅳ 北京站的车站历史
1965年1月15日,北京军区、北京市委、铁道部联合提出了北京地下铁道建设规划方案的专题报告。为此专门成立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为组长的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并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地铁建设中最有争议的一步就是拆除北京内城从复兴门到北京站的城墙和城门,以为采用明挖回填法施工的地铁腾出空间。建筑学家梁思成提议保留城墙,以作为老北京城的标志。毛泽东主席则认为拆除城墙优于拆除民居。最后,周恩来总理要求保留正阳门城楼及箭楼,而其他的城门、城墙则被拆除。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以西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地下铁道修建最初出于备战的考虑,线路连接北京西山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火车站。工程按照“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方针设计,采用敞口明挖施工,施工完成再填埋,由铁道兵第十二师、地下铁道工程局、北京市城建局施工。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
1969年10月1日,北京站随北京地铁1号线的建成通车而完成。
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开始试运营,实行内部售票,接待参观群众。
1971年9月13日至1971年11月6日、1973年8月12日至1974年6月30日、1975年1月12日至1975年1月31日,地铁因战备原因停运。
1976年9月18日,因召开毛主席追悼大会地铁停运一天。
1981年4月20日北京市地下铁道公司成立。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验收,从共19座车站,全长27.6公里的包括北京站在内的运营线路移交北京市地铁公司管理,北京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北京站站区段正式对外开放。 1987年12月24日,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建成通车。随着复兴门折返线的建成,1987年12月28日起两条已有线路被重新组合成两条新线,北京地铁1号线运营区段由南礼士路站沿复兴门外大街向东延伸至复兴门站, 列车从苹果园站到复兴门站后折返运行,不再向南转向连接长椿街站。同时长椿街站至北京站区段改为北京地铁2号线的一部分。至此北京地铁一线(北京地铁1号线)与环线(北京地铁2号线)开始独立运行。长椿街站至北京站间的一些车站,相比北部的车站,站台、出站口通道更加狭窄,与1号线西段的车站相仿。
1995年10月1日7时34分,北京站至崇文门站区间825V电缆击穿接地,中断内环行车2小时47分。1996年1月19日,北京西郊大面积停电事故波及地铁,造成一线和环线内环146分钟停止运行。
2015年4月20日7时56分,2号线因北京站信号故障,前门至建国门区段双方向列车间隔较大,影响部分列车晚点。8时45分,北京站信号故障修复,运营秩序逐步恢复。
Ⅳ 大中央车站的历史
大中央车站系由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出资建造,于1913年正式启用,并取代回了之前答的旧站(于1871年由老范德比尔特所建)。自车站落成后,车站附近的公园大道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饭店、办公大楼及豪宅,也因此使这里成为全曼哈顿岛地价最高的地区。1963年,庞大的泛美大厦(The Pan Am Building,现为大都会人寿大厦)于大中央车站北边建成,由于其落成破坏了大中央车站附近的景致,引来抗议声浪,但麻烦还没结束,1968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曾计画拆除大中央车站42街的一部分候车室,以兴建办公大楼,但由于当时美国第一夫人贾桂琳·甘乃迪的强烈反对,大中央车站才逃过被改建的命运。1983年,大中央车站被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名册。1992年,大中央车站开始进行全面整修的工作,以应付日趋增长的通勤人潮。
Ⅵ 汽车的发展史
总体说来,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奔驰、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进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汽车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变速器、四轮制动、独立悬挂技术、压减震器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第二阶段:汽车全盛时期
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产量从战前的80万辆增长到了800万辆,增长了近10倍。在这个时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适方向发展,流线车身,前轮独立悬架、自动变速器、全轮驱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第三阶段: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汽车产量稳定在5000万辆左右,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欧、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而韩国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成功实现了技术跨越,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一个重要基地。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喷油和点火、三元催化剂等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空气污染及石油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利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推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究。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整个轻型汽车和卡车市场28%的份额,这将比2005年增加20%。现如今,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汽车正朝着智能、舒适、节能、环保的方向飞速发展。
Ⅶ 渭南站的车站历史
渭南站是随着陇海线的修建而设立的一个历史老站,始建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原址专在解放路属北端,站名牌匾由时任民国铁道部长的顾孟余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题写,用汉白玉石采用阴文雕刻,镶嵌在风雨棚上端票房墙体上。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修建三门峡水库导致的决策性失误,以所谓“战备”为名义,将陇海线改线沿渭南市区南部原下,在前进路南端现址新建渭南火车站,原站址改为渭南车站货场,现所使用的新站房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随着渭南城市发展需要,老火车站货场也迁移新址,老火车站在2010年年初正式停止使用,老车站也正式走进历史,老票房已经被文物部门列为文物保护范围,此处将修建一个承载渭南历史的休闲广场。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郑西客运专线在渭南市区北部设立了高铁站——渭南北站,形成了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两个铁路出行通道,使得进出渭南更加便捷顺畅。
Ⅷ 汽车站的发展历史
中国抄最早的汽车站
1910年7月,因青岛于1907年的开通的公共汽车线路延长从青岛馆陶路汽车站始发到墨兰堡房(今崂山区柳树台),由此,这里自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青岛馆陶路汽车站。至今,这座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49号隶属交运集团(青岛)的“百年老站”——馆陶路汽车站仍然存在并为旅客服务。
Ⅸ 香港火车站的发展历史
香港抄火车站于1998年6月21日启用,是机场快线与东涌线的终点站,此站在环球大厦、干诺道中及交易广场地底以市区线收费区内转乘通道连接中环站,乘客可以步行至中环站转乘荃湾线及港岛线。车站主要以灰色及白色为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