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发展变化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斗争所要解决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两大历史主题,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概括起来,如《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B. 中国近代史的起步经历了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领导代表:在中央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派别: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一场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结果:以失败告终
主要内容是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
主要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主要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影响: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①维新运动
领导代表:中央—光绪帝
主要代表:康有为和梁启超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口号:变法图强
目的:救亡图存(想用改革来维护清政府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而推行的改良运动。
时间:1898 年6月-9月。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
结果:失败
主要内容(1)政治:训练新式陆海军;(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3)文化: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官职。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辛亥革命
领导代表:孙中山
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口号>指导思想(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目的:反帝反封建
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结果: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主要内容:(孙中山经历)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
影响: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
领导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派别:先进的知识分子
口号: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目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新文化运动。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1915年在上海
结果: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主要内容>前期:“民主”“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C.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
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
(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
(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D.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历史特点
简单说说,来自己总结。
1、在外自国列强打压下的爱国主义
2、中国贫穷下的爱国主义
3、国内各种反动势力欺压下的爱国主义
4、从旧时期向新时期过度中的爱国主义
5、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富裕的爱国主义
6、就意识中的爱国与新潮思想的爱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认为可以的话自己再总结总结!
E. 中国近代史革命的特点
反侵略,求民主。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
F.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回两个过程、三大高潮、答十大事件。
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
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
这样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或者说只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一个主流、四个阶梯”的新体系说。
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
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
编辑于 2018-05-24
G. 中国历史的特点
http://wenku..com/view/7c6fbd360b4c2e3f57276375.html
H. 中国近代史的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回了中国答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I.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
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
(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
(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