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word的发展过程
关于WordNet的不成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而这一想法开始逐渐具体化和清晰化则是1985年后才开始的。从85年开始,WordNet作为一个知识工程全面展开。不过,当时的WordNet和经过10多年后今天的WordNet还是很不一样的。
· 这一工程最初的前提之一是“可分离性假设”(Separability hypothesis),即语言的词汇成分可以被离析出来并专门针对它加以研究。词汇编纂学的历史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词语水平上可以得到有用的研究成果。词库(词典,lexicon)当然不是完全独立于其他语言成分的,但它的确是可以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的。例如,尽管语音和语法知识在一个人的早年生活中就成型了,但词汇量却可以随着智力活动的不断积累而增加。这表明语言的不同成分涉及不同的认知过程。
· 另一个前提是“模式假设”(patterning hypothesis):一个人不可能掌握他运用一种语言所需的所有词汇,除非他能够利用词义中存在的系统的模式和词义之间的关系。这种系统化的心智模式至少从柏拉图时代就成为一种进行推测的学问,现代语言学研究开始在自然语言的语义结构中识别这样的模式。但许多遵循这类路线的出色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问题上碰到了困难。一个作者可能提出一种语义理论,并以20到50个英语单词为例来展示他的理论,而留下另外10万个单词让读者去做练习。
· 第三个前提就是所谓的“广泛性假设”(comprehensiveness hypothesis):计算语言学如果希望能像人那样处理自然语言,就需要像人那样储存尽可能多的词汇知识。
· 建立包含词语意义描述的大规模词库的方式之一是基于语义成分分析的词汇语义学(componential lexical semantics)的方法(也可译为义素分析法)。这种方式把一个词的意义分析为更小的概念原子的组合。不过,定义一套概念原子却非易事。事实上,WordNet主帅George.A.Miller在1976年他与Philip N. Johnson-Laird合作的《Language and Perception》一书中还踌躇满志地探索义素分析的语义描写方法,但直到1985年,仍然没有能够出笼一个完整的定义清晰的清单,在上面列举出所有的概念原子。
· 到1985年,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开始以“网”的形式来描述词语的意义。比如:“桌子”(table)和“家具”(furniture)代表两个节点(node),而这两个节点之间有一个箭头(dart)来表示这样的命题:桌子是一种家具(a table is a kind of furniture),即“Is-A-KIND-OF”这样的语义关系。随着这方面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意识到:除了利用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法)表示语义,还可以利用关系来表示语义(基于关系的词汇语义学relational lexical semantics),而且后者有可能替代前者。
· 在WordNet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主要是在考虑用关系语义来描述词义的方式是否能够大规模地广泛使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玩具式的演示水平上。到了研究人员确信这是可行的的时候,他们就编制了应用软件来把想法变成现实。实际上,在早期,Miller并没有关于构建一个大词库的完整想法。初步设想是识别由字符串组成的最重要的词节点,并探索其中的语义关系模式。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得到了正确的语义关系模式,词语的定义就能从中推理出来,因此,对于一个有关词义的关系网来说,词义的定义是多余的。
· 在1978年的时候,Miller描述了一种“自动化词典”(automated dictionary)的想法。不过那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种想法。由于Sloan基金会,Spencer基金会,IBM公司沃盛研究中心(Watson Research Center)的支持,Miller得以一直保持着他的想法,而没有中途放弃。到1984年的时候,Miller甚至在IBM PC机上做出了45个名词的小型语义网,他把这个小网叫做“word net”。Miller在IBM和Bellcore演示了这个示例成果。他在Bellcore的一帮好友,Lance Miller, Roy Byrd, Michael Lesk, Donald Walker, Robert Amsler, 以及Stephen Hanson都鼓励他继续下去,并在技术上给予许多实际指导。
· Lesk邀请Miller参加了1985年11月在加拿大沃太卢(Waterloo)大学新牛津英语词典中心的第一次会议。Miller提交了一篇论文。Miller在那篇论文中解释这样的思想:我们可以使用同义词集合(synset)来代表词汇概念,并描述词汇矩阵,即在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mapping)。实际上,这正是在WordNet的发展中指导研究工作的主要思想。
·
② 帮忙找下关于Word的发展历史,特点和使用技巧等相关的资料.
先说下一楼网站有毒,千万别点啊,金山杀的木马啊.
希莫尼今年58岁,是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因参与开发了核心软件Word和Excel而声名鹊起,被誉为“Word之父”。
作用
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创建和编辑信件,报告,网页或电子邮件中的文本和图形。
MS-DOS计算机开发的Word的第一代于1983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等对手产品。 尽管如此,在Macintosh系统中,Word在1985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很快下线)。和其他Mac软件一样,Word for Mac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编辑器。
由于MS-DOS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 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和WordPerfect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
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 (比如在Word for DOS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 WordPerfect,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
Word的1990年到1995年
Microsoft Word 6.0 (Windows 98)
第一个Windows版本的Word发售于1989年,价格是500美元。在 Windows 3.0 发行之后的一年, 销售开始好转, (Word 1.0 与 Windows 3.0 的协作比先前版本更好)。制作一个Windows版WordPerfect的失败已证实为致命的错误。它是Word 2.0版本,但是却作为市场主流坚实地发展起来。
Word在苹果机市场上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尽管有程序像Nisus Writer提供“不连续的选择”等的特色功能,这些功能直到Office XP中的Word 2002才添加。另外,一些用户抱怨Word没有在1987年的3.01版与1991年的5.0版之间实行大的检查。相对于它的易用性和特色功能来说,由于典雅,苹果机的Word 5.1是一个主流的文字处理器。但是1994年发布的苹果机的6.0版却受到了广泛的嘲笑。这是Word第一个基于Windows和Macs之间通用代码的版本;许多人抱怨它慢、简陋及占过多内存。Windows版本也计入6.0在内以协调跨越不同平台的产品命名(尽管事实上最早的Windows版本为Word 2.0)。
Word的较晚版本拥有比文字处理更多的功能。绘图工具可进行简单的桌面出版运作,如在文件中加设图像。近年来已增设Collaboration、文件校对、多语言支援与及其他功能。
Word 2007
Microsoft Word 2007运行在 Windows XP上
Word 2007, Microsoft Office 2007的一部分, 是继Word 2003后的正在开发的版本。这个发行版包括了对新的基于XML文件格式的支持。简体中文版已经于2006年底发布。界面请见:http://hi..com/wmr2007/album/item/f09bc8c3bbffd95db219a8e1.html
用途
1.Word XP 基本文书处理技巧及认识萤幕工具
2.快速键入中文标点符号
3.中文字符放大缩小、直式通告制作,中式公函
4.各款中文繁/简字体及香港常用字库运用;
5.行距、段落对齐、建立清单列、定位点设定
6.使用页头及页尾加入文件标题及页码
7.表格及多栏制作,以方便制作报价单,会议议程及工作时间表
8.加插图片、图表、文字艺术师等中文桌面印刷以制作图文并茂的文件或公司通讯
9.不同资料大量合拼打印信件
格式
Microsoft Word X (Mac OS X)
Microsoft Word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doc)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文件格式的详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Word文件格式不只一种,因为随Word软件本身的更新,文件格式也会或多或少的改版,新版的格式不一定能被旧版的程序读取(大致上是因为旧版并未内建支援新版格式的能力)。微软已经详细公布Word 97的DOC格式,但是较新的版本资料目前仍未公开,只有公司内部、政府与研究机构能够获知。业界传闻说某些Word文件格式的特性甚至连微软自己都不清楚。
其他与Word竞争的办公室作业软件,都必须支援事实上最通用的Word专用的档案格式。因为Word文件格式的详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通常这种兼容性是藉由逆向工程来达成。许多文字处理器都有汇出、汇入Word档案专用的转换工具,譬如AbiWord或OpenOffice.org。(参照文本编辑器当中关于其他竞争软件的说明。)Apache Jakarta POI是一个开放原始码的Java数据库,其主要目标是存取Word的二进制文件格式。不久前,微软自己也提供了检视器,能够不用Word程序就检视Word文件。例:Word Viewer 2003。
Word 97到Word 2003之前的Word文件格式都是二进制文件格式。不久以前,微软声明他们接下来将以XML为基础的档案格式作为他们办公室套装软件的格式。Word 2003提供WordprocessingML的选项。这是一种公开的XML档案格式,由丹麦政府等机构背书支持。Word 2003的专业版能够直接处理非微软的档案规格。
跟其它Microsoft Office程序一样,Word可使用固定宏语言(宏语言)来高度定制。(最初是WordBasic, 但自从Word 97以来就变成Visual Basic)然而, 这种性能也可以在文档中嵌入就像梅利莎蠕虫的电脑病毒。 这就是电脑用户需要安装 防火墙 和 反病毒软件 的另一个原因。Microsoft's security advice
人们所知道的第一个感染Microsoft Word文档的病毒叫做概念病毒,一个相对危害很小的病毒,它的出现是为了证明宏病毒出现的可能性。
版本
1.MS-DOS 的版本包括:
1983年 11月 Word 1
1985年 Word 2
1986年 Word 3
1987年 Word 4 aka Microsoft Word 4.0 for the PC
1989年 Word 5
1991年 Word 5.5
2.Apple Macintosh 的版本包括:
1985年 1月 Word 1 for the Macintosh
1987年 Word 3
1989年 Word 4
1991年 Word 5
1993年 Word 6
1998年 Word 98
2000年 Word 2001,最后一个与Mac OS 9兼容的版本
2001年 Word v.X,第一个仅兼容Mac OS X的版本
2004年 Word 2004
2007年(预定)Word 2008
3..Microsoft Windows 的版本包括:
1989年 11月 Word for Windows
1991年 Word 2 for Windows
1993年 Word 6 for Windows (由于要与当时的竞争对手DOS、Macintosh和WordPerfect的版本编号看齐,视窗版本的Word更改为Word 6)
1995年 Word 95,亦称Word 7
1997年 Word 97,亦称Word 8
1999年 Word 2000,亦称Word 9
2001年 Word XP,亦称Word 2002或Word 10
2003年 Word 2003,亦称Word 11,但官方称之为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006年 Word 2007,亦称Word 12,但官方称之为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SCO UNIX 的版本包括:
4.Microsoft Word for UNIX Systems Release 5.1
OS/2 的版本包括:
1992年 Microsoft Word for OS/2 版本1.1B
界面图请见
http://hi..com/wmr2007/album/Word2007
③ 办公软件的发展历史
1977年,Apple II问世,PC之火全面燃开。但是真正推动销售的还待一个软件的出现:这就是Bricklin开发的电子表格Visicalc。是Visicalc单枪匹马将Apple II从业余爱好者手中的玩具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业工具,从而引发了真正的PC革命。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是“软件的尾巴摇动了硬件的狗”。的确许多用户仅仅为了使用Visicalc而购买Apple机,这是计算机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1981年,IBM PC正式出笼,PC成为全球性的革命,而真正推动PC销售的也得靠一个关键软件:这就是1982年发布的电子表格Lotus 1-2-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时的软件已经成为计算机业重要的推动力,也确立了软件业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正是各种通用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推波助澜,促进了PC兼容机的繁荣。
Apple II办公软件惨烈一战:微软 vs Lotus
在80年代中期,卡普尔与盖茨是美国软件业的双子星。卡普尔1982年创办Lotus公司,并担任CEO。推出个人电脑“杀手级应用”软件Lotus1-2-3。1985年,Lotus员工已达千人,是当时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软才超过Lotus,成为头号软件公司。1995年,Lotus以32亿美元的身份卖给了IBM。后来,卡普尔发起创办的电子边疆基金会(EFF),称为是计算机业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卡普尔也因此成为80年代和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人物之一。
微软Office的缔造者、前首席软件设计师西蒙尼回忆到:“我第一次看到Lotus 1-2-3,我就知道我们遇到麻烦了。”Lotus 1-2-3的目标是256K内存的计算机,性能多而且运算速度快,Lotus很快就夺得销量第一,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销售超过100万套的软件。但意外的是微软Multiplan在欧洲取得了成功。
Microsoft Word是西蒙尼领导开发的第二个应用程序。1983年1月1日,微软发布Word For Dos 1.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软件产品。技术非常领先,Word从底层开始就是为图形界面设计,是第一套可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粗体,斜体,能显示特殊符号的文字处理软件。支持鼠标和激光打印机,而且Word的使用界面和Multiplan保持一致, 西蒙尼计划出品Multi系列产品,还有MutilFile,MultiChart等,但市场部觉得名字太长,建议将全部产品改用微软命名,这是极好提议,微软标志显示在每一套软件上。
遗憾的是微软又一次被击败,这一次的对手是WordPerfect。WordPerfect通过用户口碑宣传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后来居上。WordPerfect在计算机杂志上的广告是公司一张付给电话公司的影印帐单,大笔的电话费说明公司对用户的周到服务。
正面作战不行,微软就转移了战场。微软电子表格软件Excel在苹果的Macintosh电脑上取得了成功,西蒙尼对图形用户界面驾轻就熟,设计应用软件时早就考虑到图形界面,它们全部采用C语言编程,其它对手的如Lotus
④ word2000的发展史
http://www.pcpop.com/doc/0/110/110889.shtml
⑤ 谁能介绍一下详细的office发展历程
微软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发展到今天,占据了全球办公软件90%多的市场份额,虽然在东亚三国遇到了本地化办公软件的强有力阻击,但并未能撼动其在全球办公软件领域的龙头地位。2001年,微软为了推广Office系列的最新版本Office XP,更是不遗余力:不仅在前期制造出许多新闻,而且还像传统产品那样做起形象广告——在墨西哥的一个大广场上,微软制作了一个巨大的Office XP商标造型的花卉广告。看来,微软的Office系列能取得成功,技术是重要方面,但和它在市场推广方面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对Office现象的剖析,看看办公软件的成功之路。
让我们先看看市场上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先入为主、强者恒强。当汽车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汽油被认为是最没前景的动力燃料。当时蒸汽发动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蒸汽发动机既安全,又为人们所熟悉。汽油不但昂贵,而且发动时声音很大,且有爆炸的危险,很难提炼出有效等级,还要求使用一种复杂的新型引擎和机件。另外,汽油引擎先天就不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蒸汽发动机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能够像汽油发动机那样高速发展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污染也许会大大减少。
但现实的情况是汽油发动机技术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系列偶然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如在1895年,《芝加哥时代先驱报》组织发起了一场车赛,结果以汽油为动力的德耶车(Duryea)一举获胜。德耶车是当时仅有的采用六个启动装置的两辆小汽车中的一辆。也许是这个原因促使兰塞姆.奥茨(Ransom Olds)终于在1896年将汽油发动机专利技术用于大批量生产曲锐型奥茨车(Curved-Dash Olds),这项技术使汽油发动机克服了启动缓慢的毛病。到了1914年,北美突然爆发了一场口蹄疫,马饮水用的水槽纷纷被拆除了,而水槽是蒸汽发动机车加水的惟一地方。尽管那时斯坦利蒸汽机的制造者斯坦利兄弟(Stanley Brothers)已经研制出凝聚器和汽锅,可以使蒸汽机车无须开三十或四十英里就得加一次水,但已经为时太晚,蒸汽机车再也没机会翻过身来,汽油机车很快占领了市场。
这是机械工业的事,似乎和软件业没什么大的关系,但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看看当年Office推出之前,微软公司单独推出的字处理软件在市场上窘况和字表处理软件被Lotus 1-2-3打的落花流水的情况,就知道微软的办公软件在纯技术方面其实没有很大的优势,但为什么Office最终能在今天大行其道呢?
再看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录像制式Beta和VHS之间的竞争,就可以知道软件的销售不仅仅是取决于技术因素。1979年的时候VHS制式的录像带垄断市场的势头已经很明显了,虽然专家们认为它在技术上还略逊Beta一筹。原因在于,一开始的时候VHS产品就很幸运地比Beta产品稍微多占有了一些市场份额。虽然两者在技术上有所差异,但这多一些的市场份额给VHS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卖录像带的商店不喜欢同一个内容的录像带有两种制式,消费者也不喜欢家里有那么多被废弃了的VHS制式的录像带。所以每个人都想买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使VHS产品占有了更大的市场。就这样,起初看似很微小的差异被迅速扩大了。让我们回头来看看Office办公系列套件的情况:
首先,Office有集成套件的优势。对单个程序而言,Office中的东西并没很大的优势,但联合、集成后,效果就不同。这在今天是一个常识,但在当初Office刚刚推出的时候,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还不像今天一样的成熟,因此可算得上是一种很新鲜的概念和突破。Lotus 1-2-3虽然也是个集成的软件包,但是问题在于,微软携着操作系统的优势进行捆绑式的销售,一开始就使得Office的销售渠道比Lotus 1-2-3要广。也就是说,因为不得不使用Windows的人多,接触到Office的用户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多,而且增长速度比Lotus 1-2-3快,所以抵消了Lotus 1-2-3的技术优势。后来随着Office的进一步完善,包括Lotus 1-2-3在内的办公软件的技术优势渐渐没以前那么明显,更是难以招架,败下阵来是正常的事。
Office系列是微软贯彻“先入为主、强者恒强”这种经济学原理销售成功的一个典范。起始优势一旦确立,后面的一系列东西和技术的联系就不是很大,而是接踵而至的连锁反应:输入法也是很明显的例子——五笔字输入法也许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输入法,但是它推出的时间早,很久以前就占领了输入法的市场,很多新接触电脑的用户只知道五笔和全拼的输入法(全拼的效率是没法和五笔相比的,对五笔不构成威胁),众多电脑初级培训也是只开设五笔输入法的教学,所以今天尽管已经有很多成熟、快捷的新输入法,依然难以动摇五笔字型的地位。因此,微软利用Windows的优势带动Office的销售,是深谙市场规律的真谛。
当然,很多人指责微软捆绑销售的方式,但既然这是市场上的事实,你除了自己想办法之外,指责是没有用的,微软不会放弃这种唾手可得的保持优势的方法。从Office XP的配置要求来看,微软有利用Office XP强迫用户升级到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版本的迹象,看来微软是想让Windows和Office XP组成更加紧密的“铁血联盟”,继续捍卫微软这个软件帝国的基业了。
从Office XP新增的所谓功能来看,重大的突破不是很多,集成度——增加各种外设的相关软件和“网络战略”——要求用户联网到微软的服务器上保存或共享文档、上传软件本身的设置、注册得到升级和技术支持等等与.NET策略有关的东西,倒是越来越明显。Office代表了以后办公类软件乃至整个软件业的发展趋势,因为现在各个公司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界面、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用户在众多的办公软件中很难感觉到什么特别的地方,市场竞争达到一种饱和的状态。所以为用户定制特殊的功能和提供特殊服务将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可能会是以后软件业的突破口和主流。
现在Windows和Office的确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循环系统,在市场上形成惯性的均衡垄断局面。国产软件要打破这种均衡,一是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技术上有明显的突破;二则是要注意学习微软的这种注重为个人服务的软件制作销售策略,争取在软件技术之外的方面使得微软用户数量和销售渠道上积累的“正反馈”效果不再处于优势地位,达到一种对市场旧有规律和惯性思维强力的冲击——否则,还是会被迫在微软等市场大腕后面跟风。
⑥ microsoft office Excel发展历史~!
Microsoft Office软件界面的发展历程回顾
本文以MS Office界面的历次发展和改进为线条,揭示了为什么在Office 2007中引入全新的用户界面的一些原因。本文在Jensen Harris的一系列文章的基础上编写,也参考了Office系统的帮助知识,大部分截图直接采用了原文中的截图,参考文章链接附后。
Jensen Harris是掌管MS Office UI开发团队的程序设计负责人,在Microsoft工作已近八年。开始的5年是从事Outlook邮件和PIM设计程序,之后领导团队重新设计了发布在Office 2003中的Outlook 2003用户界面。在完成了Office 2003后,来到了Office 用户体验团队中工作。
Office界面的源头
Microsoft使用早期的Apple雏形开发了Word 1.0,它于1984年发布在最初的Mac中。Multiplan和Chart也在512K Mac下开发,最后它们于1985年合在一起作为Microsoft Excel 1.0发布:第一个在Macintosh上使用的轰动一时的零售程序。
因此,早期的Microsoft Office程序根源于Mac,当然,也反映在用户界面上。作为Mac的第一个和最大的软件提供者,在最初的Macintosh上做的一些UI决定受Microsoft开发团队的要求影响。当然,Office图形化用户界面(特别是顶级菜单条)的最基本的轮廓有它在第一个Macintosh版本中的根源。
Office界面的演变
下面首先以Word为例,介绍Office用户界面的演进过程。
(1) Microsoft Word 1.0 for Windows于1989年发布,运行在Windows 386上。Word 1.0有一个应用程序级的菜单栏,这是从Mac的顶级菜单栏和显示在Microsoft DOS程序底部菜单发展形成的。同时,Word 1.0也包含了新的界面元素:工具栏,在Microsoft Excel首先使用过。在Word 1.0的界面中,看起来好像有两个工具栏,实际上仅仅上面的一栏称作工具栏。有趣的是,底部的按钮行称作“Ribbon”。
⑦ word排版软件的前世今生
你好,如果你想了解word的发展历史的话可以查看这个链接。网络内网络的也有有关介绍容。
http://ke..com/view/1509069.htm?fromtitle=word&fromid=2970534&type=syn
⑧ 有哪位前辈可以讲一下wps office 的发展历史
WPS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软件代表,自1988年诞生以来,WPSOffice产品不断变革、创新、拓展,现已在诸多行业和领域超越了同类产品,成为国内办公软件的首选。
WPS Office是中国政府应用最广泛的办公软件之一,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外交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等70多家部委、办、局级中央政府单位中被广泛采购和应用,在国内所有省级政府办公软件的采购中,WPS Office占据总采购量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居国内、外办公软件厂商采购首位。WPS Office在企业中应用也极其广泛,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鞍钢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目前已实现在金融、电力、钢铁、能源等国家重点和骨干行业中全面领跑的局面。
2011年,顺应移动互联网大潮,金山办公软件提前布局,开发了融合最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办公应用——WPS移动版。截止2014年5月,WPS for Android的月活跃用户数量逾4500万,WPS for iPad/iPhone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300万。WPS移动版在上线短短的3年时间里,活跃用户数量已达有26年历史的PC版WPS用户数的三分之二。目前,WPS移动版通过Google Play平台,已覆盖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WPS for Android在应用排行榜上领先于微软及其他竞争对手,居同类应用之首。
金山办公软件将继续努力完善移动办公功能,不断贴合用户需求,并围绕信息的产生、协同和分享在各个环节研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力求给用户提供最佳的办公体验。
金山办公软件26年来秉承自主创新的企业宗旨,创建了一支专业、敬业的研发团队,并在美国、日本等国及国内多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企业精神,让金山办公软件在产品和服务上永不止步。
⑨ Word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使用技巧
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大量的“字处理软件”, 使用较广的有文字处理系统 WPS,字表编辑软版件CCED, 文书编辑系统WordStar等。权这类软件集编辑、排版、 打印于一身,在当时受到用户的好评。 但这类字处理软件是基于DOS环境下的,操作命令复杂, 且排版效果不能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 Windows平台的问世, 具有Windows风格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 Word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Windows环境下的 字处理软件,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版本从Word 5.0、Word 6.0发展到现在的Word 97、Word 2000。Word 2000中文版是Microsoft 为中国用户推出的汉化版本。
⑩ 求一份在5页左右的电脑发展史word文档
电脑
英文:computer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它由多个零配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电源、显卡......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计算机发展史
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J. 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John W. Mauchly)。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ENIAC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的4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学科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下面介绍各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系统的特点: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逐渐完善,分时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等多种高级语言都有新的发展。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单片硅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比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了1~2个以上数量级。这时计算机发展到了微型化、耗电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军事工业、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空前大发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还朝着超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飞越前进。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此后各种各样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如雨后春笋般地研制出来,潮水般地涌向市场,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畅销品。这种势头直至今天仍然方兴未艾。特别是IBM-PC系列机诞生以后,几乎一统世界微型机市场,各种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