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晋东南的历史文化特征

晋东南的历史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2-21 06:19:11

㈠ 简述晋文化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区域文化从南到北分为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边塞文化.
另外还有两个地域文化,即晋东南的上党文化和晋西北的黄土文化

㈡ 山西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历史文化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公元前40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与赵襄子三国分晋,从晋分出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且此后做过辽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华”之称。省会城市太原,被誉为“龙脉”所在地,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讲究诚信无欺骗行为的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白袍将军薛仁贵,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有金代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被嘉靖帝誉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十大名将中的徐向前、傅作义等。山西,人杰地灵,代不乏人。

民俗风情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 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 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06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㈢ 山西特色是什么

安泽火腿 八宝饭 白猪头肉 保德碗托
保德油枣 馋酥 长治腊驴肉 长治山楂饼
葱花烙饼 葱花脂油饼 代县黄酒 代县麻片
德盛园“头脑” 登上大雅之堂的食品----精莜面 定襄蒸肉 豆腐脑
繁峙疤饼 汾酒牛肉 风味名吃 高平烧豆腐
圪饦汤 古县蕨菜 广灵五香豆腐干 广灵五香瓜子
桂花元宵 果丹皮、果瓣子 过油肉 河曲红果
河曲酸粥 黑豆叶菜 红丝菜 黄河鲤鱼
黄米油糕 烩菜 绛县五香牛肉 搅醋丝
介休贯馅糖 金丝蜜枣 晋城炒凉粉 晋南酿菜
抗癌水果----仁用杏 醪糟 老豆腐 李圪抓
两张皮(山西风味) 临晋玉瓜 临沂酱玉瓜 灵丘熏鸡
柳林腕脱 柳林芝麻饼 六味斋酱肉 绿豆丸子
麻麻豆豆 孟门熬 糜子粉 名优特产
馍馍 木耳圪贝 片烤方肉 平遥牛肉
平遥碗脱则 铺层馍馍 蒲州清柿 钱钱饭
茄团 轻糖杏脯 曲沃腊牛肉 芮城麻片
三鲜水饺(山西) 砂炒冻豆 砂子饼 山西的刀削面、猫耳朵与拨鱼儿
山西的剔尖儿、捻捻转和拖叶儿 山西腐乳 山西面食压合落 上党糊肘子
上党自酥饼 烧大葱 烧三鲜 烧猪肝
神池麻花 石头饼 双糖油食 酸菜黑圪条
酸窝菜 台蘑 太古熏鸽 太谷饼
太后御膳泡泡糕 太原东坡茄子 太原号腐干 太原酱肘花
太原六味斋酱猪肉 太原六味斋熏鸡 太原泡菜 太原小吃
同川梨 豌豆糕 闻喜煮饼(山西) 无核糖枣
无壳南瓜子 吴家熏肉 五寨猪黑肉炖粉 昔阳“头脑”
乡宁白面油糕 小稀瓜瓜 孝义火烧 忻州葵花子
忻州瓦酥 兴县拉丝烙饼 兴县冒汤 邢黄牛腐干
杏瓣儿 雪花糕 压韭茄子 羊肉火烧
羊肉稍梅(山西) 羊肉蒸饺 羊杂割 阳城高米庄馍
阳城肉罐肉 阳高杏脯 油锄片 油豆泡
油炸卤制花干 莜面饸饹 右玉熏鸡 榆次灌肠
榆皮面饸咯 原平锅魁 运城南式细点 中阳柏子山羊肉
周家酥饼 转面 子推蒸饼

㈣ 晋中有哪些人文特色

晋中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满、蒙、彝、土、俄罗斯、鄂伦春、藏、维吾尔、壮族、锡伯、哈尼、土家等26个少数民族。

晋商文化是以整个山西为背景,以商贸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晋商在中国市场上发迹、称雄为起点,以明、清两代,以致延续到民国时期,以商业为纽带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每年农历清明节前二日古称寒食节,这是源于晋中而传遍全国的节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在绵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用干粮或冷食充饥。秦汉以后,逐步成为地方风俗并向外扩散。唐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学士利用寒食节来讴歌介子推“不言禄”的高风亮节。同时,因清明节前二日正好与“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间又把寒食节作为冥婚配干丧或暂厝合葬的鬼节日。唐代诗人姚合曾在《寒食》中写道:“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直至明清时期,各地仍延续寒食节餐饮冷食的习惯,用以追念介子推。再是,这一天可以随便兴工动土,民间拆房建房或修桥铺路时,都要事先在这一天挖挖土地、铲铲墙,以示工程已经开始,待日后正式兴工时,别的神灵也不会干预。

㈤ 三晋文化特点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三晋文化的特点,刘伟毅先生归纳为四,即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儒家推崇三晋根祖文化,形成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内涵;三晋文化在传承儒家文化精髓中,树立了具有山西特色的三晋文化。
http://hi..com/%CE%D2%D2%BB%D6%B1%D4%DA%D5%E2%C0%EF/blog/item/3dd2367be60997f50ad1872f.html

论三晋文化的特点

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以为,研究这些特点,对于了解三晋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也会从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间。

就我所知道的一些三晋文化现象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应该引起重视的牶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务实,一个是求新牞依我看这是三晋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一开放这可以说是三晋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长期被迫流浪在外,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广泛接触到华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后,加以融汇贯通,形成了三晋文化的基础。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不仅放手使用本国的人才,而且大力招揽国外的人才。“楚才晋用”这个成语,概括的就是这种情况。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认识到中原传统的车战不够机动灵活,因此力排众议,学习和引进匈奴人的办法,用骑兵代替车战,同时发挥弓箭的远程作用,大大提高了三军的战斗力,培养出了像李牧、廉颇这样的名将。

这是远古的例子。近世的例子则是晋商的兴衰。世界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理念,是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内耗不断,则导致了晋商的衰败。一位研究晋商的学者讲:“晋商成于开放,败于保守”是很到位的。

与开放这个特点相联系的是包容。山西的北部,历来就是游牧民族进据中原的必经之地,是不同民族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地区,也是不同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地区,这就决定了三晋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三晋文化是集百家之长的文化,不仅善于吸纳,而且善于将外部文化本土化。有包容才能不断丰富,这是很重要的。应该提倡不同文化的对话、共处,不要对立、冲突,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更为和谐。其实早在春秋时代,三晋文化就有宽容的传统。中学时老师教我们学文天祥的《正气歌》,里面有这么两句“在齐太史筒,在晋董狐笔。”董狐是晋灵公时的史官。晋灵公是一个胡作非为的国君。大臣赵盾一再规劝他,他不但不听,还起了杀心,迫使赵盾逃到了现在的晋东南一带。

这时赵盾的族人刺杀了晋灵公,把赵盾迎回来主政。董狐在记载这一事件时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说,当时我正在逃命,怎么能说是我弑君呢牵董狐说,你并没有逃出晋国的国境,你的族人杀了国君,怎么不是你弑君牎赵盾尽管并不同意他的说法,但尊重史官的意见,就由他这么写了。应该说,这就是宽容。这样的大度,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二务实务实,从思想方法上说,就是实事求是;从政治理念上说,就是关心民生疾苦,就是民本思想。务实的精神可以说是三晋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思想,实际上促成了我国封建朝代史上两个最好时期的出现,那就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文”“景”指的是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

帝。汉文帝早年封代王,都城就在现在的平遥附近。他是山西的水土哺育大的,熟知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疾苦。即位以后,他坚持不生事扰民,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文帝是历史上最俭朴的皇帝。他不许宠妃慎夫人穿长裙,以免群起仿效,浪费织物。晚年他想建一座露台,是露天的土台,而不是像以前那些君王那样,还要盖许多豪华的亭台楼阁,但一算账,即使这样,花费也相当于几个中等农户的资产,最终还是放弃了。汉文帝还是一个严格按律办事的人。

当时的云中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在上报战绩的时候,首级的数目与实际不符,多报了六级,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奖赏,还被撤了职。用现在的话说,汉文帝已经是一个懂得必须“依法治国”的人了。总之,在他的种种作为后面,都可以看到一种务实的精神。

唐王朝本来就发源于三晋。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是务实精神的结果。至于

后来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与李隆基早年在潞州的经历自然也不无关系。

三求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三晋文化中的求新精神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可以举文学艺术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唐诗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与唐王朝当局者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与一大批山西籍诗人如宋之问、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的杰出贡献也是分不开的。唐代诗人既继承了北朝文学朴实敦厚的传统,又充分吸取了南朝文学的营养。在融汇贯通的基础上,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作出新的探索,这才有了唐诗的繁荣。

另一个例子是元代的杂剧。晋南是杂剧的发祥地之一。把文学艺术从大雅之堂引入街坊市肆,是杂剧作家的巨大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的。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从广义上说,应该包括人类在历史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从狭义上说,涉及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不管从哪个意义上看,都可以说,三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魅力,具有生命力、向心力和同化力的,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而紧紧抓住三晋文化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应当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获得新的理性与良知。我相信,在新一届理事会的指导下,在未来的五年内,三晋文化研究会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http://www.fzxq.org/html/200608/16/20060816185148.htm

㈥ 山西民居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建筑特点

简单一些吧;
晋北抄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原来的传统建筑都不多见了。原来晋北离蒙古近,又寒冷,所以房屋的风格,多以高墙小院,保暖型为主。
晋中相对来说在解放前是比较贫穷,目前的经济虽然也不差,但基本上保持了外表简朴,房内布置相对豪华,与外面不太相衬。
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靠近黄河,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相对富裕。建筑上可以代表山西古朴风格,比较讲究美观,保暖,各各方面都兼顾到位。

其他的不多讲了,你走访一下就知道了。

㈦ 山西有什么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如何有什么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历史文化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公元前40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与赵襄子三国分晋,从晋分出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且此后做过辽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华”之称。省会城市太原,被誉为“龙脉”所在地,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讲究诚信无欺骗行为的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白袍将军薛仁贵,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有金代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被嘉靖帝誉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十大名将中的徐向前、傅作义等。山西,人杰地灵,代不乏人。

民俗风情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 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 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06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㈧ 长治的历史文化

长治市古为“上党”、“潞州”地域,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春秋时,曾为潞子婴儿国,后并于晋国。战国时,属韩国。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年),韩首置上党郡,后归赵国。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上党郡复归并州。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上党郡属前赵,建兴中(313-317年),归后赵。后上党郡归西燕。太和五年(370年),苻坚灭燕,上党郡入后秦。

五代后唐庄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时(913-914年),改为匡义军,岁余,唐灭梁,改为安义军。后晋(936-947年),复为昭义军;后汉、后周(947-960年)因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沿用元制。初,潞州隶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中书省,九年(1376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8)晋东南的历史文化特征扩展阅读:

景点介绍

1、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由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组成,占地面积5848公顷,共有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太行山大峡谷园内还有木本花卉、药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种。

2、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壶关县树掌镇,原为紫团山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由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名为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4000公顷。

3、灵空山自然保护区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沁源县五龙川乡的北山村,1993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1334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面积595万余平方米。

阅读全文

与晋东南的历史文化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