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东省新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四千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
埃及 博物馆(13张)
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博物馆
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和谐(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
国内博物馆(10张)
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
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在于珠江新城内,旁边是花城广场,而斜对面是海心沙和广州搭。非常漂亮。但排队需要较久的时间。
B. 博物馆的历史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四千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博物馆
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和谐
C. 史密森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该博物馆群创始人詹姆斯·史密森(1765—1829)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从未到过美国专,但他生前立下遗嘱,将自属己的全部积蓄捐赠给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他认为最有创造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新国家,并指定在华盛顿成立史密森学会,以增进和传播科学知识。刚刚独立的美国欣然接受了这位英国科学家的厚重馈赠,并选择独立大道旁的一片大草坪为博物馆建立地址,建起一座仿中世纪诺曼式的红砂石大楼,设立了史密森学会总部,在总部前有詹姆斯.史密森的雕像。
D. 成都市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位于成都市东干道南侧原大慈寺内,占地1.7万平方米。馆内主要展出成都地区历年出土的各类文物,反映了古蜀文化概貌及成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
成都市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蜀都大道大慈寺路23号(即著名古刹大慈寺内)。负责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征集、收藏、陈列、宣传和研究工作。
成都市博物馆共收藏旧、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数百件,尤以古代石刻、汉代画像砖最为有名。该馆固定陈列是画卷似的《成都古代史----历史文物陈列》,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至鸦片战争的宏伟历史。 成都博物馆新馆已正式封顶 静待2016年掀开面纱
“金镶玉”的立体墙面自上而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独特的几何立面造型在不规则中带有韵律感……明年下半年,在天府广场西侧,成都又将增添一座新地标:成都博物馆新馆。目前,这座建筑已经正式封顶,静待明年掀开面纱。
在城市最繁华的核心区建造一座属于所有市民的城市博物馆,这是成都在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去年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后,成都围绕振兴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培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
看重文化价值
把黄金地段留给博物馆
完全建成的成都市博物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将达64945.87平方米,这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而将这样的一个博物馆安放在城市中心地带,可谓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内涵、眼光和远见。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全程参与了成都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他介绍说,“市中心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成都不用它来搞开发,而是把这块地方留给了博物馆,足见这座城市对文化的重视。”王毅感叹说,文化是一座城市活的灵魂,而博物馆就是文化的承载平台。据了解,成都博物馆新馆将与天府广场地铁站接通,市民们出了地铁就能亲近家乡厚重而悠远的历史,对于提升市民文化修养也大有裨益。
王毅描述说,博物馆新馆将是“史诗般的画卷”,展陈厅里的每一件文物,都经过精心挑选,它们将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独特而有韵味的成都故事。这种独特而有韵味的文化,首先在新馆的外表中就有体现。经过了二十次以上的讨论,设计方确定了“合金铜加玻璃”的方案。王毅评价道,这有点带“金玉良缘”的味道,很有底蕴和趣味。同时,新馆的外表将呈金铜色,这跟金沙遗址、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颜色相似,“这也表示,新博物馆是一座连接成都的过去和未来的地标性建筑。”
独具文化韵味
5大专题讲述成都前世今生
目前,成都博物馆新馆的展陈内容大纲《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几经调整终于新鲜“出炉”。展品时间跨度设定在远古到民国时期这个范围内,空间则主要涉及如今成都9区6县4市的行政区划。在5个专题中,将集中讲述成都的前世今生和这座城市成长的来龙去脉,成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将依次登台亮相。
第一专题是“九天开出一成都———远古家园篇”,铺叙成都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有序展之意;第二专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古代历史篇”,通过成都地区出土文物的精美陈列,勾勒从远古至清代城市文明进程的大线索;第三专题是“玉垒浮云变古今———近世风云篇”,以历史档案为主,重笔渲染成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史;第四专题为“锦城楼下二江流———城市变迁篇”,借助多媒体展示从古到今成都城市格局的变迁;第五专题为“锦城丝馆日纷纷--民俗生活篇”,从市民耳熟能详的成都民俗入手,展现老成都的生活。
“本次所展陈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未曾和成都市民谋面过。”市文化局相关人士透露,新馆将收藏文物20余万件,既有4000多年前的陶器、3000多年前的战国船棺,也有汉代的画像砖、明清时期的皮影和木偶……同时,新馆中还将有三座独具成都特色的个性博物馆:道场画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馆和木偶博物馆。
推进文化发展
探索更有价值的成都做法
拔地而起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只是成都在建设“文化之都”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去年6月,成都市以在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保障政策上的突破,得到了文化部和专家组的支持,成功入围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撑产业,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0年,全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了257亿元,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以国际非遗博览园为核心项目的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一次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今年以来,成都成功举行了成都大庙会、都江堰放水节、金沙太阳节、诗歌文化节等一批品牌文化节会。
E. 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国图南区。这座建筑于1986年建成,1987年正式开放。当年,国图南区建筑群的设内计出自杨廷宝、容戴念慈、张镈、吴良镛、黄远强等五位建筑名家之手,这一设计方案史称“五老方案”。在运行了24年之后,这里于2011年5月闭馆进行改造。即将开放的国家典籍博物馆,象征着这座老建筑的重生。
此次国图南区的修缮改造,以“修旧如旧”为总原则,大厅内的大型紫砂陶板壁雕《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便是不少读者颇为熟悉的作品。创作于28年前的壁画作品,是著名画家李化吉与夫人权正环的结晶之作。
F. 广州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广州博物馆位于广州风景秀丽的越秀山, 馆址镇海楼。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永嘉侯朱亮祖修缮广州城时,北城垣拓展至越秀山上时建造的城楼。镇海楼自清代以来,多次被评为羊城八景和现代十大旅游美景之一。
1928年,广州市政府在修葺的同时,于此筹办“广州市立博物院”,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我国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1941—1945年,称为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
1946—1949年,称为广州市立博物馆。
1950年至今,称为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经过不断发展,现除镇海楼展区外,同时还有广州美术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三个分展区 广州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广州地方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现馆内常设展览为“广州历史陈列”展,展览通过近千件古、近代的图片、资料,使人们从中了解到广州历史发展的概况与地方文化的特征。此外,广州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专题性、纪念性的临展。
广州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是馆藏的基础。同时通过市政府调拔,向社会广泛征集、购买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赠,馆藏由初期的三干多件增至十万件。
G. 杭州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2012年复6月9日,杭州历史博物馆正式升级制为杭州博物馆,分为南馆与北馆,真实再现了杭州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建城史。同时杭州博物馆致力于打造青少年的快乐二课堂,专辟的青少年互动体验厅,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欢乐中提高。另一方面,杭州博物馆还与社区、单位联姻,打造无墙博物馆,进而使杭州博物馆成为全民终身教育的乐园。
杭州博物馆是一座展现杭州历史变迁和城市文物珍藏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是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杭州市博物馆群体中馆藏、展陈和文化活动水平位居前列的骨干博物馆。场馆前身为2001年10月开放的杭州历史博物馆,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已成为文物丰富、区位便捷、展览精美、设施优良的杭州历史文化亮丽窗口。
杭州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吴山,与吴山广场和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相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展区面积7千平方米。馆藏规模逾万件,涵盖了陶瓷、书画、玉石、印章、钱币、邮票等各类文物。
自2012年起,杭州博物馆每年的观众参观流量逾百万人次,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杭州市文明示范博物馆,已经具备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观众美誉度。
H. 故宫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一六二五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一六三六年,后经康熙、乾隆皇帝不断地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共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一百余座,屋宇五百余间,占地面积达六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其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都是北京明清故宫所无法比拟的。
作为满汉建筑艺术融合得尽善尽美的范例,沈阳故宫既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的创建有着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背景。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发祥于中国东北长白山林的建州女真人,在一位充满激情的传奇英雄——努尔哈赤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六年的征抚,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大业。在统一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等在内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女真人原有狩猎组织牛录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都统),是为一旗,共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全民入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将女真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等融为一体,使原分散的女真各部变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机勃勃的社会机体,为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登上历史舞台做好了一切准备。一六一五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自称抚育列国英明汗。后经过萨尔浒之战、开(原)铁(岭)之战、沈(阳)辽(阳)之战、广宁之战等多次大捷,金国国势日盛,都城也几经迁徙。
一六二五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一六二六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又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族,于一六三六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
迄皇太极逝世止,几度岁月沧桑,多少风云变幻,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一六四三年,皇太极与庄妃所生的第九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此时清朝已足以与明朝抗衡而一争天下。一六四四年,八旗军纵横捭阖,一举攻占北京而定鼎中原,确立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权。
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一六七一年至一八二九年的一百五十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十次东巡故里,拜谒祖先陵墓的同时,还要瞻仰先皇使用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一抒自己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
因此,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I.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中国历史博物馆壮观的建筑已使它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地标,而它悠久的建馆历史又和宏伟的建筑相得益彰,它初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
1912年筹建。1912年,在蔡元培(时任教育总长)的关心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聘请京师大学堂教授胡玉缙为主任,以国子监为馆址,开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迁入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及其朝房,为救济灾民、失业工人及“为国伤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门票收入赈灾。
1926年10月正式开馆。1926年,馆藏渐臻丰富,各类藏品已达26类,二十余万件,于午门辟陈列室,精选藏品,依类陈列,于同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展出,当月观众即达45,020人,同时《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开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
1933年4月改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历史博物馆工作主要以保护文物,避免遭受战争破坏为主,进行了少量的图片、文物展览。
1945年8月恢复中央博物院北平历史博物馆旧名。 1949年10月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馆更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博物馆捐赠文物,总数达16962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为适应新的历史形势,博物馆着手建立新的历史陈列,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
1950至1965年是历史博物馆的高速发展期,由裴文中、贾兰坡指导的“原始社会陈列”于1951年正式展出,该展览是我国博物馆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组织历史陈列的尝试。以此为起点,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部、文物局领导的热情关心下,以及全国各文博考古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通史陈列”各个历史阶段陈列逐步完成并进行了预展,包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知名学者先后来馆参观、审查,不断完善通史陈列。
中国通史陈列自原始社会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特点划分历史阶段,其特征是以考古发掘及传世文物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历史,这不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文博事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陈列。
1958年8月国家决定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9年10月,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馆大楼落成,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一起迁入新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1961年7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62年之后,通史陈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修改,并陆续编印了《中国古代服饰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釉陶俑选辑》、《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雕塑选辑》等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通史陈列”暂时关闭。
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改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进行,突出秦汉、隋唐、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统一场面,同时将通史陈列下限延至“五·四”运动。1975年10月,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正式预展。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全馆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展开,成功举办了著名的《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1978年1月,“中国通史陈列”对外开放。
自1978年始,中国历史博物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制定了全馆八年发展规划纲要,除继续完善通史陈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动,相继出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与文物资料》等刊物及《中国古代史常识》、《简明中国历史图册》、《明蓝瑛花卉兰石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图录》、《中国历史博物馆》、《华夏之路》、《中国通史陈列》等图书,组织和参加了多项考古发掘,举办了多项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览,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展览”、“医圣张仲景展览”、“中国南海沉船文物展”、“丝绸之路与茶之路”、“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等展览。
198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恢复独立建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陈列划归中国革命博物馆。1984年,“中国通史陈列”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历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表现。1988年至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全国各地征调了近千件文物,绝大多数是近十年来新出土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同时,陈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设计。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于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开幕之日对外开放,“中国通史陈列”隋唐至明清时期也于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设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开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与日本合作,对广东南海海域进行调查,并于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先后对广东、山东、辽宁等地水域进行调查。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签订了合作开展现代航空摄影考古意向书,开始进行洛阳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的航空摄影考古勘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大众的作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群众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先后举办了“湖南中学生‘拥抱红太阳’夏令营”、“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学和部分边远郊县举办了“中国近代史图片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图片展览。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文物事业50年特别展览”于国庆节前在本馆中央大厅展出。同年该馆还成功举办了“盛世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并参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的展览工作。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同时也是欢庆新的龙年的到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特别推出“迎千禧,贺辰岁—龙的艺术精品展”和“龙文化特展”,于2000年1月分别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纪的曙光到来的时候,汇聚着古代文明与现代化气息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合并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
J.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于1964年对公众免费开放,是一座长方形的五层楼高白色大理石回建筑,里答面收藏了许多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如: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用过的书桌、贝尔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电话机等,至20世纪90年代,这个馆的藏品已达1600万件。
游览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从大草坪进入历史博物馆,直接进入的是第二层大厅。大厅中央,有一个悬自天花板的链球状大钟摆,是1851年美国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展品复制件。在主厅正面墙壁上,是一面巨大的国旗绘画。
参观者最先步入的是一个小型放映厅,在这里可以观看一个介绍1780年至1800年美国东海岸原英国殖民地,即“新英格兰”农村生活的短片。从华盛顿雕像附近上至三楼,那里是武装力量、钱币、纺织品展览,还有珍贵的邮票展品纸币约75000枚。